-
中青年脑卒中伴与不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肠道菌群特征的差异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卒中伴与不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ey)血症患者肠道菌群特征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110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伴与不伴高Hey血症分为高Hey亚组与正常Hey亚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5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不同亚组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Alpha多样及相对丰度,分析肠道菌群与高Hey血症、脑卒中的关系,评价肠道菌群对脑卒中伴高Hey血症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 52.73%高于对照组 18.18%,Simpson 指数(417.61±66.51)高于对照组(668.39±91.08),Chaol 指数(0.96±0.06)、Shannon 指数(2.13±0.52)低于对照组(0.90±0.03)、(4.67±0.45)(x2=18.061,t=20.103、6.985、30.891,P均<0.001);研究组厚壁菌门低于对照组,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拟杆菌属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双歧杆菌属、粪杆菌属、柯林斯菌属相对丰度低于对照组(P<0.05);高Hey亚组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80.00%高于正常Hey亚组33.85%,Simpson 指数(383.43±53.18)高于正常 Hey 亚组(441.27±65.39),Chaol 指数(0.99±0.05)、Shannon 指数(2.02±0.18)低于正常 Hey 亚组(0.94±0.03)、(2.21±0.25),(x2=22.725,t=4.913、6.545、4.371,P均<0.001);高Hey亚组厚壁菌门低于正常Hey亚组,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高于正常Hey亚组(P<0.05);高Hey亚组拟杆菌属相对丰度高于正常Hey亚组,双歧杆菌属、粪杆菌属、柯林斯菌属相对丰度低于正常Hey亚组(P<0.05);肠道菌群失调、Simpson指数与高Hcy血症、脑卒中及脑卒中伴高Hey血症呈正相关,Chaol指数、Shannon指数与高Hey血症、脑卒中及脑卒 中伴高Hey血症呈负相关(P<0.05);肠道菌群失调、Simpson指数、Chaol指数、Shannon指数预测中青年脑卒中伴高Hey血症的AUC 为 0.731(95%CI:0.638~0.811)、0.809(95%CI:0.723~0.878)、0.782(95%CI:0.693~0.855)、0.822(95%CI:0.738~0.889),敏感度分别为 80.00%、86.67%、82.22%、75.56%,特异度为 66.15%、69.23%、61.54%、75.38%.结论:中青年脑卒中伴高Hey血症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较高,多样性下降,丰度也发生明显改变,可作为预测脑卒中伴高Hey血症的辅助指标,能为临床提供新的角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伏诺拉生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伏诺拉生对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Hp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以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观察组采用伏诺拉生联合阿莫西林二联疗法,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溃疡症状改善时间、Hp根除率和复发率;通过胃电图检查患者正常慢波、节律过缓及节律过速百分比,测定胃蛋白酶原Ⅰ(PG 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并计算胃蛋白酶原比(PGR),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动力学和胃功能情况;取患者粪便标本,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测定16S rDNA拷贝数,比较两组患者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大肠杆菌属和肠球杆菌属数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溃疡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PG Ⅰ、PGⅡ和PGR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正常慢波百分比、节律过缓百分比、节律过速百分比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大肠杆菌属、肠球杆菌属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伏诺拉生可以有效提高患者Hp根除率,并改善其肠道菌群情况,对提高患者胃肠功能有重要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肠道菌群与叶酸的关联对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叶酸及两者的关联性对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SCZ)患者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发未用药SCZ患者100例(SCZ组)和健康对照者90名(健康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叶酸水平,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SCZ组精神症状,采用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评估认知功能。采集粪便样本提取细菌DNA,进行16S rRNA测序。探索SCZ患者肠道菌群和叶酸对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SCZ组纳入男41例,女59例,年龄(22.6±8.2)岁;健康对照组纳入男32名,女58名,年龄(23.0±3.0)岁。SCZ组血清叶酸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 M( Q1, Q3)][6.92(4.98,8.49)μg/L比8.93(7.13,13.37)μg/L]( P<0.001)。SCZ组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属[0.005(0.003,0.013)比0.014(0.004,0.031)]和拟杆菌属相对丰度[0.015(0.001,0.091)比0.083(0.029,0.193)]低于健康对照组(均 P<0.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CZ组在认知功能的七大维度的评分下降明显(均 P<0.05)。SCZ组血清叶酸水平与PANSS中阴性症状分呈负相关( r=-0.378, P<0.001),与信息处理速度( r=0.310, P=0.011)呈正相关。SCZ组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与血清叶酸水平呈正相关( r=0.374, P<0.001),与一般精神病理分呈负相关( r=-0.326, P=0.001),与信息处理速度呈正相关( r=0.330, P=0.00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CZ患者叶酸×双歧杆菌属交互项与一般精神病理分相关( F=8.655, P=0.007),回归系数为-29.240。叶酸×双歧杆菌交互项与认知功能无相关性(均 P>0.05)。 结论:首发未用药SCZ患者中血清叶酸水平和双歧杆菌相对丰度下降,并且与其精神症状相关,提示菌群相对丰度和叶酸水平可作为精神症状的潜在客观评估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奥曲肽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对照组(66例,奥曲肽治疗)和观察组(66例,奥曲肽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均治疗7 d。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肠黏膜屏障功能、血清胰酶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腹痛、呕吐、发热症状缓解时间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均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及血清淀粉酶(AMY)、脂肪酶(LIP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更低(均 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奥曲肽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可明显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AMY、LIPA水平,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腹痛、发热等症状,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直肠癌与直肠黏膜菌群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通过对直肠癌患者肿瘤部位和癌旁部位及健康直肠黏膜菌群进行分析,探讨直肠黏膜菌群与直肠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94例直肠癌患者肿瘤黏膜(CM组)和癌旁黏膜(AM组),100例健康者直肠黏膜(NM组)作为研究对象。细菌培养定量检测患者和正常黏膜主要细菌,高通量测序分析3组黏膜菌群,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双歧杆菌等关键菌丰度差异。正态分布资料采用 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K-W检验。 结果:培养显示双歧杆菌在直肠癌肿瘤黏膜高于健康者(6.60±0.81比5.66±0.68, t=10.312, P<0.01)、乳酸杆菌在直肠癌肿瘤黏膜高于健康者(6.58±0.59比5.44±0.71, t=13.527, P<0.01)、肠球菌在直肠癌肿瘤黏膜高于健康者(6.22±0.87比4.64±0.80, t=12.351, P<0.01)。16SrRNA扩增子焦磷酸测序显示直肠癌患者CM及AM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显著高于NM,qPCR结果显示NM中嗜黏液艾肯曼菌、消化球菌、长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丰度分别是CM的12.55倍( t=13.500, P<0.05)、4.89倍( t=10.960, P<0.05)、2.27倍( t=8.242, P<0.05)、1.97倍( t=5.230, P<0.05)。 结论:直肠癌患者直肠黏膜菌群与健康人存在显著差异,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局部黏膜菌群多样性及丰度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局部黏膜菌群改变可能在直肠癌发生发展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儿童巨结肠小肠结肠炎致病因素—肠道菌群多样性与组成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与巨结肠小肠结肠炎(Hirschsprung-associated enterocolitis, HAEC)患儿肠道微生物群的差异及口服益生菌对肠道菌群的优化和预防HAEC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住院的35例患儿共62份肠道内容物样本。将具有便秘、腹胀等症状、钡剂灌肠检查提示并通过病理诊断为HD的27例患儿作为HD术前组,其中男24例,女3例,年龄为(13.0±19.6)个月。将已诊断为HD且术前已出现发热、腹泻、腹胀、粪便奇臭等临床表现被确诊为HAEC的8例患儿作为HAEC术前组,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为(6.8±4.5 )个月。将HD术前组患儿根据术后是否摄入益生菌分为HD术后益生菌组(15例)和HD术后对照组(12例)。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进行DNA测序以评价各组样本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及构成分布,并分析HD术后益生菌组和HD术后对照组的HAEC发病率、复发率等。结果:HAEC术前组患儿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低于无HAEC的HD术前组患儿,HD术前组的shannon指数明显高于HAEC术前组(2.049比1.2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47),simpson指数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20比0.527, P=0.07)。在菌群门水平上,变形菌门丰度在HAEC术前组比HD术前组高(45.3%比3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6);放线菌门丰度在HAEC术前组比HD术前组更少(8.7%比14.1%),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 P= 0.047 );拟杆菌门丰度在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00 )。在HD术后对照组及HD术后益生菌组中,变形菌门丰度在HD术后对照组较多(39.1%比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85 );放线菌门丰度HD术后益生菌组显著高于HD术后对照组(50.4%比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03 )。在菌群属水平上,HD术前组患儿其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属的丰度明显较HAEC术前组高(4.3%比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4),HD术后益生菌组与HD术后对照组相比双歧杆菌属的优势更加明显(48.2%比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4 )。克雷伯菌属在HAEC术前组中的丰度显著高于HD术前组,且在菌群中占较大优势(0.2%比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3)。在术后HAEC的发病率方面,HD术后对照组高于HD术后益生菌组(41.7%比13.3%),益生菌的摄入可能会减少HAEC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85)。 结论:HD、HAEC患儿的菌群存在差异,益生菌制剂的使用可能是一种保护因素,能够减少HAEC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低载量幽门螺杆菌感染脾胃湿热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低载量Hp感染脾胃湿热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门诊患者130例,按治疗方案分为四联组与二联组,每组65例。四联组给予2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34例采用方案1(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铋钾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31例采用方案2(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铋钾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片);二联组给予荆花胃康胶丸+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四联组14 d为1个疗程,二联组28 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停药后4周采用 13C-UBT法检测Hp,观察Hp根除率,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四联组Hp根除率为90.8%(59/65)、二联组为78.5%(51/65),2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78, P=0.052)。四联组方案1的Hp根除率为91.2%(31/34)、方案2为90.3%(28/31),2种方案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1, P=0.906)。四联组治疗后中医证侯评分[(7.02±0.89)分比(6.51±0.85)分; Z=-3.01, P<0.01]高于二联组。二联组总有效率为93.8%(61/65)、四联组为78.5%(51/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45, P=0.011)。四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6%(16/65)、二联组为6.2%(4/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51, P=0.004)。 结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方案对低载量Hp感染患者具有一定的抗Hp作用,可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减少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分娩和喂养方式对特应性皮炎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及喂养方式对特应性皮炎(AD)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就诊的33例1 ~ 12月龄AD婴儿,以30例健康婴儿为对照,AD患儿与健康对照根据不同的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分组。取婴儿粪便提取总DNA,PCR扩增细菌的16S rRNA基因V1 ~ V9区,应用PacBio Sequel测序仪进行高通量测序,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各组菌群在属、种水平上的构成差异,选择差异菌群相对丰度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AD皮疹严重程度(SCORAD)评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顺产对照组(11例)、剖宫产对照组(19例)、顺产AD组(11例)、剖宫产AD组(22例)中相对丰度较高的5个菌属分别为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韦荣球菌属、链球菌属、大肠杆菌属。配方奶粉喂养对照组(7例)、母乳喂养对照组(12例)、混合喂养对照组(11例)、配方奶粉喂养AD组(12例)、母乳喂养AD组(8例)、混合喂养AD组(13例)中相对丰度较高的5个菌属分为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韦荣球菌属、大肠杆菌属。线性判别分析(LEfSe)显示,不同分娩方式对照组和AD组间未见显著差异性菌群;而在不同喂养方式AD组和对照组中,配方奶粉喂养AD组阿克曼菌属、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分别为属水平(LDA值= 4.78)和种水平(LDA值= 4.91)差异性最大的菌群。配方奶粉喂养AD组婴儿肠道阿克曼菌属和嗜黏蛋白阿克曼菌相对丰度(数值相等,均为9.60% ± 0.72%)均高于配方奶粉喂养对照组(均为2.50% ± 0.83%, Z = 1.66, P = 0.048)、混合喂养AD组(丰度值均为0, Z = 2.26, P = 0.012)及母乳喂养AD组(丰度值均为0, Z = 1.85, P = 0.032)。AD患儿中肠道阿克曼菌属及嗜黏蛋白阿克曼菌的相对丰度与SCORAD评分均呈正相关( ρ = 0.384、0.387,均 P < 0.05)。 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AD及健康婴儿肠道菌群影响无显著差异,配方奶粉喂养AD患儿肠道阿克曼菌属和嗜黏蛋白阿克曼菌相对丰度升高,可能参与AD的发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干燥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为SS的诊疗提供新的证据和方向。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14例SS患者(SS组)和14名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对照组)的粪便并提取粪便中细菌的DNA,扩增16S片段后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结果:SS患者与正常人肠道菌群的丰度(Sobs,Chao,Ace)、谱系多样性(Pd)、菌落的多样性(Shannon,Simpson)和均匀度(Heip)均无显著差异( P>0.05)。SS患者肠道菌群中5个菌门,11个菌科和37个菌属与正常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门水平上,SS患者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Saccharibacteria 3个菌门明显减少,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2个菌群明显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4.27,-3.01,-2.57,-4.27和-2.53, P值均<0.05);在科水平上,SS患者肠道菌群中的拟杆菌科,产碱菌科、短杆菌科、柄杆菌科和诺卡氏菌科5个菌科明显增多,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4.09,-3.06,-2.41,-2.11和-2.11, P值均<0.05);而毛螺菌科、双歧杆菌科、红蝽菌科、拟杆菌目s24-7组、放线菌科和芽孢杆菌目XI菌科6个菌科明显减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3.17,-2.92,-3.40,-2.05,-2.05和-2.22, P值均<0.05);在属水平上,SS患者肠道菌群中拟杆菌属、 Parabacteroides、瘤胃球菌科无分类信息的菌属、 Parasutterella、短杆菌属、短波单胞菌属、 Hungatella、 Sellimonas和红球菌属明显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4.09,-2.32,-2.03,-2.02,-2.41,-2.11,-2.16,-2.11,-2.11, P值均<0.05)。 结论:肠道菌群在不同的疾病中起到了相同、相似甚至相反的作用而且与人种和地域相关,拟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和双歧杆菌属可以对SS患者与健康人进行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早产儿神经发育与肠道菌群关系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早产儿神经发育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66例早产儿,收集其入院第1次的粪便样本及临床资料。根据神经发育情况分成神经发育正常组、神经发育不良组,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提取粪便样本细菌DNA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两组间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差异。结果:(1)神经发育正常组和神经发育不良组肠道菌群的Shannon指数分别为0.89(0.41,1.51)和1.01(0.47,1.31),两组多样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神经发育正常组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属、韦荣球菌属、Negativicutes纲菌群丰度显著较高(均 P<0.05),神经发育不良组肠道菌群中链球菌属丰度显著较高( P<0.05),两组肠道菌群均以肠球菌属、埃希菌-志贺菌属为主。 结论:早产儿早期肠道菌群在属水平上以肠球菌属、埃希菌属为优势菌群。肠道菌群与早产儿神经发育相关,链球菌属丰度增加,双歧杆菌属、韦荣球菌属、Negativicutes丰度降低可能是早产儿神经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早产儿早期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可能与神经发育无明显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