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凌草甲素调节Hippo/YAP信号通路对骨质疏松大鼠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Ori)调节Hippo/Yes相关蛋白(YAP)信号通路对骨质疏松(OP)大鼠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只大鼠为假手术组仅分离但不切除卵巢,其余大鼠通过切除双侧卵巢建立OP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OP组、不同剂量Ori(5mg/kg Ori、10mg/kg Ori、20mg/kg Ori)组、20mg/kg Ori+Hippo/YAP 激活剂-Verteporfin(10mg/kg)组.干预后,收集腹主动脉血液,ELISA检测血清中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分离股骨组织,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股骨矿含量、骨密度;HE检测股骨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检测成骨细胞凋亡变化;Western blot检测YAP、转录共激活因子PDZ结合基序(TAZ)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股骨结构变化不明显,与假手术组相比,OP组股骨组织形态发生明 显改变,BGP、ALP水平、股骨组织矿含量、骨 密度、YAP、TAZ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成骨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与OP组相比,5mg/kg Ori组、10mg/kg Ori组、20mg/kg Ori组股骨组织形态得到改善,BGP、ALP水平、股骨组织矿含量、骨密度、YAP、TAZ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成骨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不同剂量Ori间具有统计差异(P<0.05);与20mg/kg Ori组相比,20mg/kg Ori+V erteporfin组股骨组织形态变化加重,BGP、ALP水平、股骨组织矿含量、骨密度、YAP、TAZ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成骨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Ori调节Hippo/YAP信号通路减少OP大鼠成骨细胞凋亡,减轻OP大鼠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骨密度测量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欧洲腰椎体模(ESP)评估不同CT机的定量CT(QCT)和双能X线吸收仪(DXA)设备测量骨密度的准确度和短期精确度。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全国多个中心(QCT和DXA分别来自31和32个中心)的40台不同品牌的CT设备(德国Siemens 12台、荷兰Philips 12台、美国GE 9台、日本Toshiba 5台和国产联影2台)和53台不同品牌DXA设备(美国GE Lunar 34台、美国Hologic 14台和法国Medlink 5台)。QCT扫描采用Mindways QCT系统,以常规腰椎扫描条件对ESP体模重复扫描10次,每次重新摆位,测量ESP中低、中、高密度椎体的骨密度值以及3个椎体的平均骨密度值。根据实测值与体模标定值的差异计算不同设备的准确度误差,并计算标准差均方根(RMS-SD)和变异系数的均方根(RMS-%CV)来评价短期精密度误差。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设备间测量的骨密度值的差异。结果:不同CT和DXA设备测量的不同密度椎体和平均骨密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Siemens的准确度误差范围为1.20%~7.60%,Philips为-1.83%~0.20%,GE为1.18%~13.20%,Toshiba为-0.12%~3.55%,联影为-1.65%~6.32%,GE Lunar为6.59%~21.34%,Hologic为-6.65%~5.45%,Medlink为-6.97%~-0.68%。QCT和DXA测量的所有椎体骨密度值的RMS-%CV为0.38%~3.85%;QCT的RMS-SD为0.54~2.45 mg/cm 3。DXA的RMS-SD为0.009~0.037g/cm 2。不同QCT和DXA设备测量的RMS-%CV值随着骨密度的升高而呈减低趋势,RMS-SD值则呈升高趋势。 结论:基于ESP,不同QCT和DXA设备测量的ESP骨密度值有显著差异。不同QCT和DXA设备测量骨密度的准确度误差和短期精密度误差在合理范围,可以用于临床随访观察。QCT的短期精密度误差和准确度误差波动范围较DXA略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肾移植受者骨密度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肾移植受者骨密度,分析影响因素,为肾移植术后骨质疏松防治提出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254例肾移植受者,年龄(40.5±9.8)岁,男性168例、绝经期女性15例。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检测右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评估骨质疏松发生率,分析影响因素。结果:254例受者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在右股骨颈的发生率为20.1 %和2.8 %,在腰椎的发生率为26.1 %和3.6 %。卡方检验示术后时间较长、高龄、绝经受者右股骨颈及腰椎骨量丢失发生率更高( P<0.05)。线性回归分析示右股骨颈骨密度与身体质量指数(BMI)、胆固醇、甘油三酯、术前甲状旁腺切除术史呈正相关,与急性排斥、绝经女性呈负相关;腰椎骨密度与BMI、胆固醇、术前甲状旁腺切除术史呈正相关,与甲状旁腺激素(PTH)呈负相关( P<0.05)。 结论:肾移植受者骨量丢失发生率较高。监测骨密度,控制甲状旁腺亢进、维持良好营养状态、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等,对防治骨量丢失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男性骨密度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男性骨密度(BMD)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男性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按照MS诊断标准分为MS和非MS组,并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分析仪测定股骨BMD。分析不同年龄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和骨密度情况,分析MS组和非MS组各代谢指标差异及MS对BMD的影响。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男性骨密度的影响因素。结果:6 191例受试者纳入研究。健康体检男性人群骨质疏松(OP)的患病率为9.50%(588/6 191),MS的患病率为31.64%(1 959/6 191)。MS组的年龄、BMI、FPG、TG、TC、尿酸、舒张压、收缩压、脂肪肝患病率均高于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MS组的HDL-C低于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MS组与非MS组的骨质疏松患病率、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同MS组分数目患者的B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校正BMI后,MS组分数目由0~4递增时,BMD呈逐渐降低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男性BMD与BMI、舒张压呈正相关,与年龄、收缩压和脂肪肝患病率呈负相关(均 P<0.05)。 结论:随着MS组分数目的增加,男性BMD逐渐降低。男性BMD与BMI和舒张压呈正相关,与年龄、收缩压和脂肪肝患病率呈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硫酸钙颗粒结合同种异体植骨术后高压氧治疗对四肢良性骨肿瘤缺损重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硫酸钙颗粒结合同种异体植骨术后高压氧(HBO)治疗四肢良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9年7月烟台山医院骨科和毓璜顶医院关节骨科行植骨重建修复术的129例四肢良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 n=42)采用同种异体植骨术治疗;B组( n=40)采用硫酸钙颗粒结合同种异体植骨术治疗;C组( n=47)采用硫酸钙颗粒结合同种异体植骨术后联合HBO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记录3组患者术后颗粒完全吸收时间、骨愈合时间及遗留骨缺损数量;统计3组患者治疗后切口引流量和软组织肿胀消失时间。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行X线检查,计算3组患者良性骨肿瘤X线最大横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骨密度。 结果: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B组(72.5%)、C组(85.1%)明显高于A组(57.1%),C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B、C组患者软组织肿胀消失时间和切口引流量均明显短于和少于A组,C组患者软组织肿胀消失时间和切口引流量明显短于和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B、C组患者硫酸钙颗粒完全吸收时间、骨愈合时间及遗留骨缺损率明显短于和低于A组,C组患者颗粒完全吸收时间、骨愈合时间及遗留骨缺损率明显短于和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术后3个月,B、C组患者骨密度明显高于A组,骨肿瘤X线最大横径明显小于A组,C组骨密度明显高于B组,骨肿瘤X线最大横径明显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硫酸钙颗粒联合同种异体植骨术后HBO治疗能减轻组织水肿,提高病灶处骨密度,促进骨质愈合,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良性骨肿瘤植骨术后骨缺损的重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像学检查与诊断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骨质疏松症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其发病率逐年升高。骨质疏松症表现为骨量减少、易发骨折,影像学检查在其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X线光片、双能X射线吸收法、常规CT、定量超声、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等,该文就上述影像学检查技术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与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皮质骨轨迹螺钉及骶骨翼螺钉内固定在腰椎邻近节段退变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皮质骨轨迹螺钉及骶骨翼螺钉内固定技术在治疗腰椎邻近节段退变疾病中的应用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因腰椎邻近节段退变(ASD)应用皮质骨轨迹螺钉(CBTS)和骶骨翼螺钉(SAS)内固定技术进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的2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67.9±8.2)岁,随访时间(2.6±0.4)年。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对所有患者进行至少2年的随访,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通过影像学检查判断是否发生内固定松动、假关节形成和再次邻近节段退变。结果:24例患者中近端ASD患者14例,远端腰骶部ASD患者8例,近端远端同时ASD 1例,上下融合中间节段ASD(“夹心”ASD)1例。邻近椎体骨密度(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T值)为-1.98±0.91,其中10例T值<-2.5。手术时间为(125±36)min,术中出血量为(85±33)ml。术后下地时间为(3.1±1.9)d,住院日为(9.0±2.6)d。术前患者腰痛VAS为(5.2±1.0)分,腿疼(6.8±1.9)分,ODI评分56.6%±12.8%。末次随访患者腰痛VAS为(1.4±0.6)分,腿疼(0.9±0.4)分,ODI评分13.8%±6.3%。末次随访患者各指标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总体临床效果满意。在末次随访中,未出现螺钉松动及假关节形成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尚未再次出现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 结论:CBTS及SAS内固定技术应用于腰椎ASD的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内固定可靠且并发症少等优势,尤其对于骨量降低的老年患者是一种可靠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社区超重绝经后女性代谢综合征与骨转换指标、髋部骨几何参数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超重绝经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女性骨转换指标、髋部骨几何参数的变化及MS各成分对其影响,并分析骨折发生风险与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在江苏省丹阳市练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超重绝经后女性患者505例,根据200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MS诊断标准,分为MS组(331例)和非MS组(174例),抽空腹静脉血测定1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 P1NP)、1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arboxy-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 CTX),并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及自带的髋结构分析软件获得骨密度和髋部骨几何参数。结果:MS组骨质疏松性骨折、髋部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非MS组(21.1%对13.8%、4.8%对1.1%, P<0.05),而腰椎1~4、股骨颈、全髋骨密度显著高于非MS组,在校正年龄后仍存在( P<0.05),进一步校正体重指数后差异消失( P>0.05)。MS组P1NP、CTX、股骨强度指数(femur strength index, FSI)、截面模量(section modulus, SM)、骨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 CSA)显著低于非MS组,曲率比率(buckling ration, BR)显著高于非MS组,在校正年龄及体重指数后差异仍存在( P<0.05)。MS组骨折与非骨折者腰椎1~4、股骨颈、全髋骨密度、P1NP、CTX无明显差异,但骨折者FSI、SM、截面惯性矩(cross-sectional moment of inertia, CSMI)、CSA显著偏低,BR显著偏高( P<0.05),股骨强度下降。对骨折发生风险进行回归分析,显示BR是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FSI、SM、CSMI、CSA为保护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骨密度、骨转换指标和髋部骨几何参数的主要MS成分为腰围、舒张压和空腹血糖。 结论:超重绝经后MS患者骨整体转换率减慢,股骨强度下降,骨质量相对较差。髋部骨几何参数可作为评估MS患者骨折风险的方法之一。腰围、舒张压和空腹血糖是影响骨量和骨质量的主要MS成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活血益骨汤辅助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骨愈合及术后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活血益骨汤辅助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VCF)患者骨愈合及术后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选择2017年10月-2021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79例老年OVCF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PKP治疗,并于术后2 d带胸腰支具下床活动,术后1个月去除支具,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7 d活血益骨汤。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量表评估患者腰椎功能,VAS量表评估患者术后7 d及术后1个月患处疼痛程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术前及术后7 d血清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IL-6、TNF-α水平,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比黏度及血浆比黏度;采用X线片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矢状面节段后凸Cobb角,双能骨密度测量仪检测股骨干骨密度(BMD);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39/40)、对照组为92.3%(36/3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0.29, P=0.590)。观察组术后3个月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 t=5.63, P<0.01),JOA评分高于对照组( t=3.93, P<0.01);观察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t=6.90, P<0.01)。观察组术后7 d骨钙素[(4.19±0.65)μg/L比(3.21±0.61)μg/L, t=6.91]水平及BMD[(0.86±0.17)g/cm 2比(0.71±0.15)g/cm 2, t=4.16]高于对照组( P<0.01),BALP[(20.07±3.19)U/L比(22.16±3.52)U/L, t=2.77]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术后3个月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矢状面节段后凸Cobb角低于对照组( t=2.59、2.81, P<0.01)。观察组术后7 d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低于对照组( t=2.92、6.33、4.64, P<0.01),血清IL-1、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 t=2.33、2.47、3.45, 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对照组为10.26%(4/3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2.00, P>0.05)。 结论:对行PKP治疗的老年OVCF患者给予活血益骨汤辅助治疗,可减轻术后疼痛,促进骨愈合及腰椎功能恢复,并可改善机体血液循环,降低炎症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与血糖波动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代谢的特点及其与血糖波动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211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测定血糖、血脂、血尿酸、甲状腺功能、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骨钙素、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等生化指标,通过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获取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变异系数(CV)、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日内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葡萄糖在目标范围时间(TIR)和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时间(TAR)等数据,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检测患者的骨密度,根据骨密度结果分为骨质疏松(OP)组和非骨质疏松(NOP)组,采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各项生化指标及血糖波动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绝经后女性T2DM骨质疏松与血糖波动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11例T2DM患者中,OP组104例,NOP组107例。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高达49.29%(104/211)。OP组与NOP组间的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尿酸、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磷、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NOP组相比,OP组骨钙素水平降低,β-CTX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OP组和NOP组间MAGE、CV、SDBG、MODD、TIR和TA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绝经年限和MAGE为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体重指数和25羟维生素D水平为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均 P<0.05)。 结论: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骨代谢特点为骨形成减少伴骨吸收增强,体重指数和25羟维生素D为保护因素,而年龄、绝经年限和MAGE是其危险因素,精细控糖尤其是控制日内血糖波动幅度有利于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早期防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