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液中念珠菌重组人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蛋白磁珠富集联合重组酶辅助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重组人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蛋白(M1蛋白)磁珠富集病原体结合重组酶辅助聚合酶链式反应(RAP)巢式核酸扩增技术检测血液中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方法,以实现对白色念珠菌血症和热带念珠菌血症的早期诊断。方法:针对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内转录间隔区的高度保守区域的设计引物探针,建立检测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RAP检测方法;用梯度稀释的标准菌株核酸和临床常见的血流感染病原体核酸检验灵敏度、重复性、特异性;用模拟样本进行M1蛋白磁珠富集血浆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RAP和实时荧光PCR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建立的双重RAP方法灵敏度为2.4~2.8拷贝/反应,重复性好,特异性高;M1蛋白磁珠富集病原体结合双重RAP方法可在4 h内完成对血浆中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检测,<10 CFU/ml的病原体富集后进行RAP检测样本数较PCR检测样本数多。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检测血液中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双重RAP方法,该检测方法具备准确、快速、减少污染物的优点,在念珠菌血症快速检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初步比较6种荧光PCR试剂盒对肠道病毒核酸的检测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初步比较6种品牌肠道病毒EV-A71/CVA16/肠道通用核酸检测试剂盒CVA6/CVA10核酸检测试剂盒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检测试剂的选择及疾病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选择EV-A71、CVA16、CVA6和CVA10四种血清型毒株作为样本盘,分别10倍梯度稀释。使用数字PCR对梯度稀释的病毒进行核酸定量后,制备混合样本盘并进行倍比稀释,使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分析各试剂盒的检出限及灵敏度;检测非肠道病原的核酸,分析其特异度;通过分组打分和量化评分法评价扩增曲线特征及Ct值结果,进行综合评分。结果:对灵敏度的比较分析中,试剂盒E、A和F检测较为灵敏;在扩增曲线及Ct值分析中,按分值排名检测EV通用的试剂前3为A、C、E;检测EV-A71中前3名为E、A、F;检测CVA16的试剂中,前3名为A、D、E;检测CVA6的试剂前3名为E、D、F;检测CVA10的试剂中,前3名的为E、A、C。各品牌的特异性均较好。结论:在EV-A71/CVA16/EV通用3重荧光PCR检测试剂盒中,A、E、C和D综合评分较高,在CVA6/CVA10双重荧光PCR检测试剂盒中E、F综合评分较高,建议在检测肠道病毒相关的监测及疫情样本时,常备两种品牌及以上试剂盒对检测结果相互比较验证,并对扩增曲线和Ct值结果综合判断。本研究的量化评分方法可为其他荧光PCR检测试剂盒评价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乙型肝炎病毒下调抑制素表达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与存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对抑制素(PHB)表达的影响及PHB在肝细胞癌(HCC)细胞增殖和存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13对HBV感染肝脏和正常肝脏及HepG2.2.15和HepG2细胞的PHB表达情况。收集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替诺福韦酯)治疗前后的肝组织,采用RT-PCR技术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HB的表达。收集转染了Pcmv6-AC-GFP-PHB和对照载体的HepG2.2.15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DNA的含量。应用细胞增殖测定法检测每个细胞组的增殖水平。将转染了Pcmv6-AC-GFP-PHB的HepG2.2.15细胞和对照载体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6 d。采用基于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ACS)的Annexin-V/碘化丙啶双重染色在指定的时间点检测细胞凋亡。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 结果:与正常肝组织相比,HBV感染肝组织PHB表达下调( P < 0.01);与HepG2细胞相比,HepG2.2.15细胞PHB表达显著下降( P < 0.01)。抗病毒(替诺福韦酯)治疗后的肝组织PHB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调( P < 0.01)。与对照载体相比,转染了Pcmv6-AC-GFP-PHB的HepG2.2.15细胞增殖速率明显低于对照载体,转染了Pcmv6-AC-GFP-PHB载体的HepG2.2.15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 P < 0.01)。 结论:HBV下调PHB表达从而促进HCC细胞的增殖和存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七氟醚通过抑制细胞焦亡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七氟醚通过炎症类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associated protein 3, NLRP3)介导的细胞焦亡途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 EBI)的影响。方法:108只10~12周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6只),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和模型+七氟醚组(C组)。B组和C组采用线穿法制作SAH模型,A组做相同的手术,但不刺破大脑中动脉。C组于SAH模型建立后1 h,持续吸入3%七氟醚和空气1 h。各组小鼠进行SAH分级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脑水含量,伊文思蓝(evans blue, EB)染色法计算EB渗出量评判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Western blot法检测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密切相关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 9, MMP-9)和紧密连接蛋白[闭合小环蛋白-1(zonula occludens-1, ZO-1)、咬合蛋白(occludin)、靠停蛋白-5(claudin-5)]及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 ASC)、裂解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1)、IL-18、IL-1β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LRP3 mRNA、caspase-1 mRNA的表达水平;caspase-1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1的活性;TUNEL和NeuN双重染色检测神经细胞焦亡情况。结果:SAH分级和神经功能评分显示:与A组比较,B组的SAH分级明显增高( P<0.05);与B组比较,C组SAH分级明显降低( P<0.05);与C组比较,B组的神经系统评分明显降低( P<0.05)。脑水含量及EB渗出量检测显示:与A组比较,B组的脑含水量与EB渗出量明显增加( P<0.05);与B组比较,C组的脑含水量与EB渗出量明显减少( 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组中ZO-1、occludin和claudin-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P<0.05),NLRP3、ASC、裂解caspase-1、IL-1β和IL-18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P<0.05);与B组比较,C组中ZO-1、occludin和claudin-5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P<0.05),NLRP3、ASC、裂解caspase-1、IL-1β和IL-18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P<0.05);与A组比较,B组中MMP-9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与B组比较,C组中MMP-9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显示:与A组比较,B组中NLRP3和caspase-1的mRNA水平明显增加;与B组比较,C组中NLRP3和caspase-1的mRNA水平明显降低( P<0.05)。与A组比较,B组的caspase-1活性明显增加;与B组比较,C组的caspase-1的活性明显减少( P<0.05)。TUNEL染色检测显示:与A组比较,B组的TUNEL阳性神经元细胞数量明显升高( P<0.05);与B组比较,C组TUNEL神经元细胞阳性数量明显降低( P<0.05)。 结论:七氟醚能够抑制SAH后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改善SAH后的EBI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胆总管结扎诱导梗阻性黄疸大鼠成纤维细胞活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胆总管结扎诱导的梗阻性黄疸大鼠成纤维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大鼠(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与实验组,每组大鼠各12只。所有大鼠均进行胆总管结扎。实验组大鼠用3-0丝线双重结扎且于结间切断胆总管。两组大鼠分别于术后2 d和7 d取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1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TGF-β1 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GF-β1蛋白表达。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 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肝小叶结构清晰,肝索排列整齐;实验组大鼠肝小叶结构紊乱不清,并且肝索解离。实验组血清TGF-β1水平术后2 d[(689.42±58.13) ng/L]和术后7 d[(867.53±45.62) ng/L]高于假手术组[(519.92±32.41) ng/L和(536.52±41.29) ng/L, t=8.822、18.635,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肝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术后2 d[(6.53±1.29)%]和术后7 d[(8.97±1.85)%]高于假手术组[(1.17±0.24)%和(1.54±0.39)%, t=14.151、13.613,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肝组织中TGF-β1 mRNA表达术后2 d[(0.89±0.14)%]和术后7 d[(0.95±0.19)%]高于假手术组[(0.52±1.32)%和(0.31±1.76)%, t=14.693、18.316,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肝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灰度值术后2 d(0.62±0.13)和术后7 d(0.78±0.10)高于假手术组(0.21±0.05和0.23±0.06, t=10.197、16.337,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胆总管结扎诱导的梗阻性黄疸大鼠TGF-β1表达明显上调,胆管上皮细胞增殖诱导成纤维细胞活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两栖动物来源的肽同源二聚体OA-GL17d 通过微小RNA-663a/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 轴促进皮肤创面再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两栖动物来源的多肽以及微小RNA(miR)在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方面具有很大的研发潜能,发现新的多肽药物以及其相关miR,并开发相应的miR靶向药物对于促进创面愈合具有重要的价值。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杨新旺教授团队近期于《Burns & Trauma》发文《Amphibian-derived peptide homodimer OA-GL17d promotes skin wound regeneration through the miR-663a/TGF-β1/Smad axis》,该研究采用凝胶过滤层析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从青蛙皮肤分泌物中分离出来一种新的多肽(命名为OA-GL17d),通过Edman降解、质谱法和与互补DNA克隆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测定,通过钙黄绿素乙酰氧基甲酯/碘化丙啶对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的双重染色实验、小鼠血细胞的溶血活性实验和小鼠对急性毒性反应实验评估了该多肽的毒性,采用淋巴细胞增殖检测实验、细胞划痕试验、与HaCaT细胞进行Transwell共培养实验、小鼠全层皮肤损伤及烫伤模型等实验观察了OA-GL17d的促愈合效果并采用miR转录组测序分析、ELISA、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和蛋白质印迹法等方法探讨了其分子机制。研究显示OA-GL17d在肽单体的第16个半胱氨酸残基和序列“GLFKWHPRCGEEQSMWT”之间含有二硫键,OA-GL17d无溶血活性或急性毒性,能有效促进KC增殖和迁移,强烈刺激小鼠背侧全层皮肤损伤创面和烫伤创面的修复,在机制上,OAGL17d降低了miR-663a的水平,增加了TGF-β1的水平,并激活了TGF-β1/Smad信号通路,从而加速了皮肤创面的再上皮化和肉芽组织形成。该研究提示OA-GL17d是一种用于皮肤创面修复的新型多肽候选药物,并表明miR-663a可能是一种促进皮肤修复的有效靶点,为临床促进创面愈合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9年福州市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病毒病原谱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福州市病毒性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ARI)病原谱及其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福州市三家不同类型医院的ARI病例信息并采集呼吸道标本,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标本进行腺病毒(adenovirus, AdV)、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的检测,采用实时定量荧光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对标本进行甲型、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A/B, IFV-A/B)、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副流感病毒1~4型(parainfluenza virus 1~4,PIV-1~4)、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229E/OC43/HKU1/NL63、鼻病毒(rhinovirus,RV)的检测,应用卡方检验、 Fisher精确检验分析ARI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726例ARI病例的316例(43.53%)标本中检出病毒,其中40例为双重感染,9例为三重感染,不同年龄组的病毒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出的主要病毒病原体为IFV(12.40%),其次为Adv(10.61%)、RV(8.82%)、RSV(5.51%)等。AdV在男性ARI病例中的感染更为常见,IFV-B、PIV、RSV、RV、AdV在儿童中的检出率更高,IFV、RSV、RV有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结论:福州市ARI病例的主要病毒病原包括IFV、AdV、RV、RSV等,不同病毒检出率存在年龄和季节分布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电针对宫腔粘连大鼠子宫内膜M1型巨噬细胞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观察电针对宫腔粘连(IUA)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的影响,并以M1型巨噬细胞为切入点,探讨电针治疗IUA的可能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5只.采用机械搔刮联合脂多糖感染双重损伤法建立IUA大鼠模型.电针组予"关元"针刺、"足三里""三阴交"电针干预,20 min/次,1次/d,连续干预3个动情周期.每组大鼠于动情期取材,HE染色法观察大鼠子宫内膜形态、子宫内膜厚度及血管、腺体数目,Masson染色法观察子宫纤维化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RUNX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分化簇86(CD8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 RUNX1、TGF-β1、α-SMA、CD86、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2(TNFR2)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RUNX1、TGF-β1、α-SMA、CD86、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动情期子宫内膜层被破坏,皱襞减少,上皮细胞排列紊乱,纤维结缔组织疏松,宫腔明显狭窄并出现粘连,间质充血、水肿,可见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腺体稀疏;电针组大鼠子宫组织结构基本完整,接近于正常子宫,可见较多新生腺体,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子宫内膜厚度、血管数目及腺体数目显著减少(P<0.001);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比值,子宫内膜中RUNX1、TGF-β1、CTGF、α-SMA、Col-Ⅰ、CD86、IL-1β、TNF-α阳性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子宫内膜组织中 RUNX1、TGF-β1、α-SMA、CD86、TNFR2蛋白表达,RUNX1、TGF-β1、α-SMA、CD86、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1,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子宫内膜厚度、血管数目、腺体数目显著增加(P<0.01,P<0.05);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比值,子宫内膜中RUNX1、TGF-β1、CTGF、α-SMA、Col-Ⅰ、CD86、IL-1β、TNF-α阳性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子宫内膜组织中RUNX1、TGF-β1、α-SMA、CD86、TNFR2蛋白表达,RUNX1、TGF-β1、α-SMA、CD86、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01,P<0.01,P<0.05).结论:电针能够降低IUA大鼠子宫内膜M1型巨噬细胞的水平,减少M1型巨噬细胞相关炎性因子分泌,从而改善IUA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中医滋阴潜阳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性激素及胰岛素相关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 探讨中医滋阴潜阳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伴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大鼠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性激素及胰岛素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来曲唑加高脂饲料诱导建立多囊卵巢及胰岛素抵抗双重大鼠模型.采用滋阴潜阳法配合达英-35及二甲双胍干预,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卵巢PI3K、Akt通路信号,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卵巢PI3K、Akt途径信号分子mRNA表达及PI3K、Akt、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IRS-1)、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NSR)蛋白表达,性激素、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观察卵巢组织形态变化.结果 中医滋阴潜阳法能显著增加卵巢PI3K、Akt mRNA相对表达量(P<0.05),并能显著增加卵巢PI3K、Akt蛋白表达,上调IRS-1、INSR,降低血清睾酮(testos teron,T)、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含量,调节ISI,增加卵巢颗粒细胞层数及黄体组织数量.结论 中医滋阴潜阳法可提高PI3K/Akt通路信号表达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及卵泡颗粒细胞功能,调节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比值,控制LH异常增高,调节多囊卵巢综合征及胰岛素抵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Eftud2对星形胶质细胞炎症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背景 创伤性脑损伤后异常激活的神经炎症是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星形胶质细胞在炎症发展中具有促进修复或加重损伤的双重作用.延长因子Tu GTP结合域蛋白2(elongation factor Tu GTP binding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Eftud2)是免疫调节因子,在炎症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均具重要作用.目的 观察Eftud2对星形胶质细胞炎症的影响.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创伤性脑损伤组,使用经典控制性皮质撞击装置构建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免疫荧光观察损伤前后S100β和Eftud2含量变化.转棒和平衡木实验评估小鼠造模前后运动功能的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损伤前后组织中IL-1β、TNF-α、NLRP3转录水平变化.使用小干扰RNA敲低小鼠星形胶质细胞(mouse astrocyte,MA)中的Eftud2,而后使用脂多糖刺激MA细胞系模拟炎性状态,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A细胞中IL-6、IL-1β、TNF-α、GM-CSF、CXCL-10、IL-10、MyD88转录水平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MA细胞中Eftud2和MyD88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动物实验中,与假手术组相比,创伤性脑损伤组小鼠损伤部位Eftud2和S100β荧光强度增加(P<0.01),损伤组织周围炎性因子IL-1β、TNF-α、NLRP3转录水平升高(P<0.01).细胞实验中,用脂多糖刺激后,MA细胞中Eftud2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同时Eftud2转录水平和单细胞荧光强度也升高(P<0.01).给予小干扰RNA后,敲低组MA细胞中Eftud2蛋白表达水平、转录水平和单细胞荧光强度均显著下降(P<0.01).敲低MA细胞中的Eftud2并给予脂多糖刺激后,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IL-6转录水平下降(P<0.05),IL-1β、TNF-α、GM-CSF、MyD88和CXCL-10转录水平也下降(P<0.01),抗炎因子IL-10转录水平升高(P<0.05).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MyD88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 Eftud2可能通过MyD88介导的信号通路调控星形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