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V-1 B、C亚型Tat第41位赖氨酸对HIV-1转录活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反式转录激活因子Tat第41位赖氨酸(K41)在HIV-1转录活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并对B、C亚型HIV-1中Tat K41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通过荧光素酶活性实验检测野生型Tat、突变型Tat K41A、Tat K41R对HIV-1转录活性的影响,并比较B、C亚型HIV-1中Tat K41作用的差异;通过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 IP)实验检测B、C亚型HIV-1中Tat K41是否影响Tat与SIRT1的结合;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内B、C亚型HIV-1的Tat K41是否影响p65 K310的乙酰化水平。结果:与B亚型HIV-1不同,C亚型HIV-1的Tat K41突变后显著降低荧光素酶活性,减弱C亚型Tat与SIRT1的结合,降低细胞核内p65 K310ac的水平。结论:C亚型Tat K41在HIV-1转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肝脏叉头状转录因子O3高表达对小鼠糖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叉头状转录因子O3(FOXO3)在小鼠肝脏糖代谢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肝脏激活蛋白(LAP)启动子控制下且表达四环素调节的反式激活因子(tTA)的转基因小鼠(LAP-tTA小鼠)与雌性荧光素酶-tet操作元件(tetO)7-FOXO3的组成型活性等位基因小鼠[(tetO)7.FOXO3CA小鼠]杂交,获得FOXO3CA hep小鼠(tTA +/FOXO3CA +,肝脏FOXO3条件性高表达,7只)。以tTA -和(或)FOXO3CA -小鼠作为对照组(9只)。通过IVIS活体成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Western blotting以及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肝脏FOXO3表达情况,RT-qPCR检测相关糖异生基因[葡萄糖6-磷酸酶( G6pc)、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激酶( Pepck)、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 Pdk4)]的mRNA水平。监测小鼠血糖、血清胰岛素,并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以及胰岛素耐量实验。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胰腺胰岛增生、胰岛素以及胰高血糖素表达。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IVIS活体成像、RT-qPCR、Western blotting以及免疫组化证实FOXO3CA hep小鼠肝脏FOXO3高表达,且主要表达于肝细胞核内,FOXO3高表达导致肝细胞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肝细胞。与对照组相比,7周龄FOXO3CA hep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165.7±24.1)和(87.4±12.1)mg/dl, P<0.001],糖异生基因 G6pc、 Pepck、 Pdk4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均 P<0.001)。与对照组相比,9周龄FOXO3CA hep小鼠空腹血糖下降[分别为(55.6±6.1)和(82.8±17.2)mg/dl, P=0.001],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10.01±1.56)和(1.50±0.82)ng/ml, 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提示,FOXO3CA hep小鼠较对照组胰岛细胞显著增生,胰岛细胞呈现胰岛素强阳性,胰岛素耐量实验提示存在胰岛素抵抗。 结论:FOXO3持续高表达可促进肝脏糖异生相关基因的上调、血糖紊乱和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增生及胰岛素抵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长链非编码RNA表达变化及其与调节性T细胞相关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检测SLE患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表达变化,初步探索差异表达的lncRNA与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间的联系,分析Treg相关lncRNA与SLE患者临床特征间的相关性,预测lncRNA调节Treg分化发育的机制,为SLE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取9例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提取PBMCs,用全转录组测序分析PBMCs的lncRNA表达谱,以9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筛选差异表达的lncRNA,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lncRNA与Treg数的相关性,以及Treg相关lncRNA与SLE患者SLEDAI评分、ESR、C3、C4之间的相关性,用miRcode和Targetscan数据库及共表达网络预测Treg相关lncRNA的靶向基因。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患者有240个差异表达lncRNA,包括134个高表达的lncRNA( P<0.05),106个低表达的lncRNA( P<0.05),其中ANKRD44-AS1( r=0.74, P=0.022)、LINC00200( r=0.70, P=0.037)、AP001363.2( r=0.78, P=0.014)、LINC02824( r=0.79, P=0.011)的表达量与外周血Treg数目呈正相关,AP000640.1( r=-0.72, P=0.028)、AC124248.1( r=-0.77, P=0.016)、LINC00482( r=-0.83, P=0.005)、MIR503HG( r=-0.96, P<0.001)的表达量与外周血Treg数目呈负相关,在这8种Treg相关lncRNA中,LINC00482( r=-0.73, P<0.05)、MIR503HG( r=-0.76, P<0.05)的表达量与C3呈负相关。与Treg相关的LINC00200、ANKRD44-AS1、AP000640.1通过竞争性结合miRNA或反式调控机制调控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5(STAT5)、磷脂酶D1(PLD1)、单一顺式结构蛋白X(HOPX)、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的表达,进而调控Treg的分化发育。 结论:SLE患者lncRNA表达谱发生变化,差异表达的lncRNA与SLE患者Treg数量和功能异常有关,并且Treg相关lncRNA与SLE疾病活动相关,其可能通过竞争性结合miRNA或反式调控机制影响STAT5、PLD1、HOPX、RUNX3的表达,调节Treg功能,参与SLE的发病和疾病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HIV-1 Tat蛋白对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氧化应激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HIV-1可穿过血脑屏障,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在不同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当机体遭受各种有害刺激时,体内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的调控水平失衡,产生大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从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组织损伤。HIV-1感染细胞后释放的反式转录激活因子Tat蛋白对于脑组织的损伤具有重要作用,它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产生ROS,使机体处于慢性氧化应激状态,加重疾病的发展。本文就HIV-1 Tat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氧化应激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脑源肽HIBDAP调节氧糖剥夺小胶质细胞焦亡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新型脑源肽HIBDAP调节氧糖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小胶质细胞焦亡的作用。方法:将HIBDAP序列与细胞穿膜肽反式转录激活因子(trans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TAT)序列耦联成TAT-HIBDAP。小胶质细胞加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TAT-HIBDAP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TAT-HIBDAP进入细胞情况。使用不同浓度TAT-HIBDAP(1、5、10、20 μmol/L)干预小胶质细胞后进行OGD,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检测细胞焦亡率。选用抑制细胞焦亡效果最明显的浓度进行后续实验,根据是否进行OGD及HIBDAP处理分为对照组、OGD组、HIBDAP组,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焦亡形态,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性小体核酸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TAT-HIBDAP可成功进入小胶质细胞。与OGD组比较,低浓度(1、5、10 μmol/L)的TAT-HIBDAP干预显著降低细胞焦亡率,其中5 μmol/L的效果最明显。与对照组相比,OGD组细胞具有典型的细胞焦亡形态,而HIBDAP组的细胞焦亡形态明显改善。OGD组NLRP3炎性小体的核酸及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上升,HIBDAP组较OGD组显著降低。结论:新型脑源肽HIBDAP通过降低NLRP3炎性小体的表达抑制OGD时的小胶质细胞焦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长链非编码RNA与乙型肝炎病毒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属于嗜肝DNA病毒.HBV的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干扰素、核苷类似物等能抑制病毒复制,但不能治愈绝大多数HBV感染者[1].据估计,全球大约有3.5亿至4亿HBV慢性感染者,每年有50万至120万人死于HBV相关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疾病[2-3].HBV基因组含4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s,ORFs),即pre-S/S、pre-C/C、X、P,其中X基因是其中最小的基因[4-5],该基因编码HBV X蛋白(HBV X protein,HBx),HBx是多种病毒、细胞启动子和增强子的反式激活因子,其转录活性是HBV复制所必需的[6].了解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揭示HBV感染的致病机制以及发现新型抗病毒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熟地黄多糖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及对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熟地黄多糖(RGP)对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STAT3活性的调控、对凋亡抑制基因生存素Survivin的影响;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探讨其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影响. 方法 将 H22肝癌腹水型瘤株移植于小鼠皮下,50只实体瘤模型小鼠随机分5组,采用不同剂量的RGP(1000,500,250 mg/kg)灌胃给药,环磷酰胺40 mg/kg腹腔注射给药.检测免疫器官指数、巨噬细胞功能及抑瘤率;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各组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观察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体 STAT3及 Survivin 的表达情况;应用Western-blot检测STAT3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RGP作用于 H22肝癌细胞后,高、中、低剂量RGP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4.76%,45.69% 和30.32%,免疫器官指数(P<0.05)和巨噬细胞功能(P< 0.05)提示RGP可改善机体免疫力.RGP各组的凋亡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升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高、低剂量RGP组的STAT3及Survivin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中剂量RGP组的STAT3及Survivin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中剂量RGP组的STAT3及Survivin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RGP可促进细胞凋亡,并有一定调节免疫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 RGP 抑制 STAT3信号转导通路、并进一步抑制Survivin等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在高脂条件下足细胞特异性PTEN敲进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在高脂饮食(HFD)条件下体内足细胞特异性过表达PTEN对小鼠肾脏的作用,并探讨体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刺激环境中足细胞内PTEN调控清道夫受体A(SR-A)介导的脂质摄取的机制.方法 构建足细胞特异性PTEN敲进(PPKI)转基因小鼠,HFD诱导转基因小鼠肾损伤.小鼠分为正常饮食(ND)+对照(Ctrl)组、ND+PPKI组、HFD+Ctrl组、HFD+PPKI组.于饮食干预后第24周,检测4组小鼠临床生化指标,包括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尿白蛋白与肌酐比)等;油红O染色和肾皮质胆固醇定量观察肾脂质积聚情况;PAS染色和电镜评估肾小球硬化情况.体外ox-LDL刺激诱导足细胞损伤.Western印迹检测siRNA沉默YAP表达(si-YAP)后ox-LDL诱导足细胞SR-A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在siRNA沉默PTEN表达(si-PTEN)、PTEN抑制剂(Bpv-PTEN)、腺病毒过表达PTEN(ad-PTEN)的作用下ox-LDL诱导足细胞YAP磷酸化的变化. 结果 与ND+Ctrl组相比,HFD+Ctrl组小鼠的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水平上升,足细胞SR-A表达及肾内脂质含量明显增加,系膜基质增生,足突融合增加及基底膜增厚(均P< 0.05);而与HFD+Ctrl组相比,HFD+PPKI组小鼠上述肾损伤指标均减轻(均P< 0.05).体外ox-LDL刺激能上调足细胞SR-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敲除YAP可使ox-LDL诱导的SR-A表达下降,si-YAP+ox-LDL组SR-A表达低于ox-LDL组(P<0.05).在ox-LDL刺激下足细胞内磷酸化(p)-YAP表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调PTEN的表达可抑制ox-LDL诱导的p-YAP表达上调,ad-PTEN+ox-LDL组p-YAP表达低于ox-LDL组(P<0.05);而敲除PTEN或抑制PTEN磷酸酶活性均能进一步上调ox-LDL诱导的p-YAP的表达,si-PTEN+ox-LDL组和Bpv-PTEN+ox-LDL组p-YAP表达均高于ox-LDL组(均P<0.05).结论 足细胞特异性过表达tPTEN对脂质肾损伤有保护作用,且PTEN可能通过使p-YAP去磷酸化进而抑制SR-A介导的脂质摄取缓解ox-LDL诱导的足细胞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STAT1信号通路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人白血病细胞向粒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TAT1)信号通路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人白血病细胞向粒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为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与途径.方法 将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以ATRA(2μmol/L)诱导HL-60细胞向粒细胞分化,对照组加入相同浓度DMSO;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11b表达,q-PCR法检测细胞STAT1、亮氨酸结构拉链转录因子ε(C/EBPε) mRNA,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STAT1蛋白及磷酸化(p-STAT1)水平,q-PCR法检测细胞miR-155-5p,Pearson相关性分析STAT1与miR-155-5p、C/EBPε表达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诱导96 h后细胞体积变小,形状不规则,胞质增多,核浓缩,核仁变小或消失,分叶核显著增多.观察组ATRA诱导96 h时细胞表面CD11b阳性表达率为62.97%±1.90%,高于对照组的1.87%±0.08%(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TRA诱导后48、72、96 h细胞中STAT1 mRNA、C/EBPε mRNA、STAT1蛋白、p-STAT1蛋白表达增加(P均<0.05),而miR-155-5p表达降低(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细胞STAT1 mRNA与miR-155-5p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r=-0.90,P<0.05),与C/EBPε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96,P<0.05).结论 miR-1556p反向调控STAT1信号通路,进而活化粒细胞分化转录因子C/EBPε,诱导HL-60细胞向粒细胞分化;STAT1活化可能是ATRA诱导HL-60细胞向粒细胞分化的关键机制之一,靶向调控STAT1信号通路可能成为诱导HL-60细胞向粒系分化的有效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IL6/STAT3信号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IL-6与HIR密切相关,对下游信号传导转录和激活因子3(STAT3)间的信号通路也具有重要作用.IL-6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典型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它通过gp130的同源二聚体化激活Janus激酶(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参与炎症疾病的发生发展.然而,近十年的研究表明IL-6不仅可与其可溶性受体结合(反式信号通路)并介导HIR,并且还可与其膜结合受体结合(经典信号通路)介导再生与抗炎等保护性作用.本文对IL-6/STAT3信号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