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部变应性鼻炎诊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局部变应性鼻炎(local allergic rhinitis,LAR)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儿童和成人患病人群,由于临床诊断技术不完善以及对该病的认识不足,临床误诊率偏高。LAR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鼻腔症状、鼻腔变应原激发试验阳性及局部检测出特异性IgE抗体。临床上需要与变应性鼻炎和非变应性鼻炎相鉴别。本文对LAR诊断的方法及治疗的经验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中对于LAR诊断与治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天津地区儿童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分布情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2015年6月至2019年4月儿童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的分布情况及其特点。方法:对5 823例天津地区l~14岁儿童UniCAP系统(荧光酶联免疫法)血清变应原sIgE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血清变应原sIgE的分布及其与性别、病种、年龄、季节的相关性。结果:1.在5 823例儿童中血清变应原sIgE阳性者3 602例(61.86%);其中单纯气传变应原阳性1 556例(43.20%),单纯食物变应原阳性779例(21.63%),食物及气传变应原双重阳性1 267例(35.17%)。2.气传变应原阳性率前5位的依次为霉菌类(33.02%)、粉尘螨(27.21%)、户尘螨(24.28%)、艾蒿(21.64%)和豚草(17.32%)。3.食物变应原以鸡蛋白、牛奶及小麦为主,阳性率分别为27.06%、25.59%及20.00%。4.男童阳性率(64.02%)高于女童(5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0.94, P<0.05)。5.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血清变应原sIgE阳性率(73.18%)高于变应性鼻炎患儿(59.82%)及湿疹患儿(5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64.51、40.04,均 P<0.05);哮喘患儿气传主要变应原为霉菌类、粉尘螨、户尘螨、小麦、花生;变应性鼻炎患儿主要变应原为霉菌类、鸡蛋白、小麦、艾蒿和粉尘螨;湿疹患儿主要变应原为鸡蛋白、牛奶、霉菌类、粉尘螨和户尘螨。6.随年龄增长,气传变应原sIgE阳性率逐渐升高;食物变应原sIgE中,牛奶、鸡蛋白阳性率逐渐下降,小麦及花生阳性率逐渐上升。7.不同季节变应原sIgE阳性率不同,总阳性率以夏季(66.59%)最高,秋春季(64.15%、62.07%)次之,冬季(54.63%)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38, P<0.05);气传变应原中,粉尘螨、户尘螨在夏秋季节(粉尘螨:32.25%和30.17%;户尘螨:30.40%和27.54%)最高,霉菌类在夏季(45.41%)最高,其次是秋季(36.19%);德国小蠊主要在夏季(5.52%)最高;猫毛皮屑、动物皮毛组合、艾蒿及杂草类花粉组合在秋季阳性率较高,分别为33.33%、13.94%、24.84%及19.88%。 结论:霉菌类、粉尘螨、户尘螨、鸡蛋白和牛奶为天津地区儿童最常见的变应原。变应原的分布与儿童性别、病种、年龄、季节均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胸闷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因胸闷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科的6~17岁患儿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78例,其中男性89例(50%)、女性89例(50%),年龄8.83(7.50,11.58)岁,根据是否诊断CTVA分为CTVA组130例,48例非CTVA患儿为对照组。收集患儿的人口学资料、个人既往史、家族史、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结果等数据,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变应原、FeNO水平及肺功能各参数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CTVA组学龄期儿童(6~11岁)较青春期儿童(≥12岁)占比更高[(113/130,86.9%) vs(26/48,54.2%), Z=21.985, P<0.01]。CTVA组合并湿疹[(74/130,56.9%) vs(19/48,39.6%), χ2=4.225, P<0.05]及伴发鼻部症状[(98/130,75.4%) vs(27/48,56.2%), χ2=6.138, P<0.05]比例较高,吸入变应原霉菌致敏[(52/130,40.0%) vs(11/48,22.9%), χ2=4.474, P<0.05]及多重致敏[(71/130,54.6%) vs(18/48,37.5%), χ2=4.108, P<0.05]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CTVA患儿FeNO升高(>20 ppb)的比例为20.8%(27/130),显著高于对照组4.2%(2/48)( χ2=7.086, P<0.01)。CTVA患儿的肺通气功能参数FEV 1、FVC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P均>0.05),FEV 1/FVC、PEF、FEF 25、FEF 50、FEF 75、MME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发鼻部症状( OR=2.351,95% CI 1.105~5.002, P=0.026)、多重致敏( OR=2.184,95% CI 1.046~4.557, P=0.038)、tIgE>60 kU/L( OR=3.080,95% CI 1.239~7.654, P=0.015)、FeNO>20 ppb( OR=6.734,95% CI 1.473~30.796, P=0.014)、小气道功能障碍( OR=3.164,95% CI 1.089~9.194, P=0.034)为胸闷变异性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FeNO联合FEF 50诊断CTVA的AUC最大( Z=2.744, P<0.01)。 结论:CTVA学龄期儿童较青春期更常见,伴发鼻部症状、多重致敏、tIgE>60 kU/L、FeNO>20 ppb、小气道功能障碍为CTVA发病的危险因素。FeNO联合小气道指标可提高对CTVA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吸入变应原提取液诊断儿童过敏性疾病安全性和一致性评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国产吸入变应原提取液在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与血清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疾病的9 56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PT),并对其中415例进行血清特异性IgE(sIgE)检测。记录并分析SPT操作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比较SPT与血清sIgE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9 563例患儿中14例发生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15%。其中1~5岁组发生率为0.07%(2/2 581例),6~11岁组为0.19%(12/6 197例),12~17岁组为0。严重程度分级均为Ⅰ级。14例发生不良事件的患儿中,仅1例为与变应原制剂相关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0.01%(1/9 563例)。Kappa指数显示,屋尘螨、粉尘螨、链格孢霉和艾蒿采用SPT和sIgE的检测结果几乎完全一致;树木花粉和豚草具有高度一致性( P<0.01);烟曲霉具有中等一致性( P<0.01)。以血清sIgE检测结果为诊断标准,SPT检测结果的约登指数为0.76~0.89,烟曲霉(0.76)和树木花粉混筛(0.79)最低;阳性似然比除树木花粉混筛(7.12)和粉尘螨(9.10)较低外,其余均>10;阴性似然比除烟曲霉最高(0.19)外,其余均≤0.1。 结论:国产吸入变应原提取液制剂在过敏性疾病患儿的SPT临床应用中安全性高,且与血清sIgE检测一致性好,有助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与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天津市某儿童医院8 092例儿童湿疹与荨麻疹患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分布特征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研究分析湿疹、荨麻疹患儿的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sIgE)检测结果,比较不同疾病、性别、年龄患儿的过敏情况,为儿童湿疹、荨麻疹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采用回顾性研究,应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对2019年12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天津市儿童医院皮肤科的8 092例湿疹、荨麻疹患儿的血清样本做食物(10项)和吸入(10项)sIgE检测,采用 χ2检验分析湿疹、荨麻疹患儿不同性别、年龄组的过敏原分布特征。结果显示,8 092例患儿中,湿疹比例64.42%(5 213/8 092),荨麻疹比例35.58%(2 879/8 092);过敏原sIgE阳性率66.65%(5 393/8 092),食物过敏原sIgE阳性率61.74%(4 996/8 092),吸入过敏原sIgE阳性率34.85%(2 820/8 092)。8 092例患儿中,食物过敏原sIgE检出前三位依次为鸡蛋46.65%(3 775/8 092)、牛奶32.64%(2 641/8 092)、小麦面粉15.08%(1 220/8 092),吸入过敏原sIgE检出前三位依次为屋尘21.40%(1 732/8 092)、交链孢霉11.78%(953/8 092)、粉尘螨7.33%(593/8 092)。不同年龄,过敏原sIgE阳性率,食物组吸入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食物过敏原中不同年龄组阳性率为<1岁48.92%(947/1 936),1~3岁72.28%(2 680/3 708),4~6岁64.58%(919/1 423),>6岁43.90%(450/1 025);吸入过敏原中不同年龄组阳性率为<1岁17.67%(342/1 936),1~3岁36.35%(1 348/3 708),4~6岁46.38%(660/1 423),>6岁45.85%(470/1 025)。湿疹和荨麻疹患儿过敏原sIgE阳性率前六位相同,依次为鸡蛋白蛋黄、牛奶、屋尘、小麦面粉、交链孢霉及粉尘螨,湿疹患儿与荨麻疹患儿血清过敏原sIgE≥4级的过敏原检出阳性率不同,且吸入过敏原交链孢霉、食物过敏原鸡蛋白 蛋黄、小麦面粉、蟹、虾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本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湿疹、荨麻疹患儿的过敏原sIgE分布特征,不同年龄组中过敏原阳性率有明显差异,有必要根据分布特征和临床症状,合理规避高风险的过敏原,做好过敏性皮肤病的预防和诊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过敏专科门诊3 051例湿疹皮炎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湿疹皮炎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方法:回顾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于华山医院过敏专科门诊就诊的3 051例湿疹皮炎患者,利用Phadia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患者的血清特异性IgE水平,计算各项过敏原的检测阳性率,分析湿疹皮炎患者的常见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过敏原。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3 051例湿疹皮炎患者中,特应性皮炎1 412例,其他湿疹/皮炎1 639例。1 629例(53%)过敏原阳性,阳性过敏原数为(3.0 ± 1.6)个。最常见的3种吸入性过敏原分别是粉尘螨(904/1 522例,59%)、户尘螨(891/1 513例,59%)和链格孢霉(206/1 068例,19%);最常见的3种食物过敏原分别是虾(251/1 432例,18%)、鸡蛋白(165/992例,17%)和牛奶(149/994例,15%)。3 051例中,25例(1%)年龄< 2岁,571例(19%)2 ~ 12岁,285例(9%)12 ~ 18岁,2 170例(71%) > 18岁。在< 2岁、2 ~ 12岁患者组中,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为鸡蛋白(77%、37%),12 ~ 18岁、> 18岁患者组中,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为虾(31%、17%);户尘螨、粉尘螨是所有年龄组最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36% ~ 84%),此外2 ~ 12岁患者组中,霉菌过敏率也较高,其中霉菌混合(37%)、链格孢霉(27%)。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间,每个月就诊患者的室外过敏原检测阳性率在10% ~ 15%间;树花粉、草花粉阳性率从2021年4月开始增加,高峰期出现在10月。特应性皮炎组过敏原阳性率(73%)高于非特应性皮炎组(37%, χ2 = 389.36, P < 0.001),常见阳性过敏原排序与湿疹皮炎患者基本一致。 结论:湿疹皮炎患者的常见过敏原为粉尘螨、户尘螨和链格孢霉,婴幼儿患者以食物过敏为主,而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患者则均以吸入性过敏为主。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过敏原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特应性皮炎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过敏患者总IgE水平分布及与过敏原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过敏患者总IgE水平分布特征及与过敏原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的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过敏患者1 41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总IgE,以总IgE>60 kU/L为总IgE升高。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使用吸入性和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试剂盒,采用欧蒙印迹体外半定量法检测血清或血浆各过敏原的特异性抗体IgE。结果:1 417例过敏患者中,总IgE升高617例(43.54%),总IgE正常800例(56.46%);存在变应性749例(52.86%),最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为尘螨[38.72%(218/563)],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为花生[24.01%(109/454)]。总IgE和嗜酸粒细胞正常且无变应性患者占19.20%(272/1 417)。总IgE升高患者男性比例、嗜酸粒细胞比例、嗜酸粒细胞计数、吸入过敏原过敏总指数、非吸入过敏原过敏总指数、阳性过敏原数量、总阳性指数和平均阳性指数明显高于总IgE正常患者,年龄明显低于总IgE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总IgE<60 kU/L(总IgE正常)800例,总IgE 60~499 kU/L(总IgE轻度升高)487例,总IgE 500~999 kU/L(总IgE中度升高)78例,总IgE≥1 000 kU/L(总IgE重度升高)52例。总IgE重度升高患者和总IgE中度升高患者男性比例和年龄明显大于总IgE轻度升高患者和总IgE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总IgE重度升高患者复合过敏率明显高于总IgE中度升高患者、总IgE轻度升高患者和总IgE正常患者[73.08%(38/52)比60.26%(47/78)、38.40%(187/487)、17.00%(13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嗜酸粒细胞比例、嗜酸粒细胞计数和阳性过敏原数量均随着总IgE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总IgE中度升高患者尘螨/粉尘螨过敏明显多于总IgE重度升高患者、总IgE轻度升高患者和总IgE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总IgE正常不能排除过敏性疾病。男性患者更容易发生总IgE升高。总IgE ≥1 000 kU/L的患者应当警惕复合过敏可能。总IgE>500 kU/L的患者总IgE不再与单项过敏程度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母孕期脂多糖暴露对小鼠子代过敏性哮喘发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母孕期脂多糖暴露对小鼠子代过敏性哮喘发生的影响。方法:动物实验研究,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将10只C57BL/6J孕鼠于妊娠第15.5天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根据予以腹腔注射7 μg/kg脂多糖或磷酸盐缓冲液(PBS)分为脂多糖组和PBS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脂多糖组及PBS组产生的子代小鼠中各选取6只(共12只),从4周龄起分别进行屋尘螨或PBS刺激,分为脂多糖+PBS组、脂多糖+屋尘螨组、PBS+PBS组、PBS+屋尘螨组,每组各3只。观察仔鼠咳喘表现,通过HE染色观察其肺组织病理改变,同时应用高通量液相蛋白芯片检测法测定肺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4、6、17A、23,干扰素α、β]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或秩和检验。 结果:12只小鼠中,通过观察PBS+屋尘螨组哮喘样表现相对于PBS+PBS组明显,而脂多糖+屋尘螨组哮喘样表现轻于PBS+屋尘螨组。肺组织HE染色显示,PBS+屋尘螨组炎性细胞聚集高于PBS+PBS组[4.0(3.5,4.0)比0(0,0.5)分, Z=2.02, P=0.043],脂多糖+屋尘螨组炎症细胞水平低于PBS+屋尘螨组[1.0(0.5,1.5)比4.0(3.5,4.0)分, Z=1.99, P=0.046]。肺组织高通量液相蛋白芯片检测可见PBS+屋尘螨组的IL-6、IL-23、干扰素β均高于PBS+PBS组[(114±3)比(94±4)ng/L、(210±4)比(173±7)ng/L、(113±2)比(94±4)ng/L, t=4.37、4.84、3.96,均 P<0.05],脂多糖+屋尘螨组的IL-6、IL-23、干扰素α、干扰素β水平均明显低于PBS+屋尘螨组[(87±5)比(114±3)ng/L、(171±7)比(210±4)ng/L、(16.1±0.6)比(20.9±0.3)ng/L、(95±1)比(113±2)ng/L, t=5.07、5.07、7.28、7.47,均 P<0.05]。 结论:孕期低剂量脂多糖暴露可减轻子代过敏性气道炎症发展,降低过敏性疾病发生,这提示母孕期细菌感染可能改变了子代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呼吸过敏性疾病的机制、检测及特异性免疫治疗和抗IgE治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增高。儿童呼吸过敏性疾病指发生在儿童呼吸系统的过敏性疾病,主要包括变应性鼻炎、变应性哮喘等。儿童变应性鼻炎及变应性哮喘都是在暴露变应原之后(以吸入方式为主)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及反复喘息等临床症状。儿童呼吸过敏性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传统的治疗模式虽然可使多数患儿得到较好救治,但仍有部分患儿病情难以控制,后者则需要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或更精准的抗IgE治疗。该文就儿童呼吸过敏性疾病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和抗IgE治疗的概况、机制、相关的检测方法以及治疗方法进行阐述,为儿科医生提供临床诊治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天津地区4 488例儿童过敏性鼻炎吸入性变应原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儿童过敏性鼻炎(AR)吸入性变应原种类及特点,为儿童AR预防与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3月至2022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哮喘和过敏专病门诊AR患儿4 48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儿童AR的吸入性变应原分布特点,探讨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及变应原种类与性别、年龄以及共患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关系。采用UniCAP100系统(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1.4 488例AR患儿中吸入性变应原阳性3 116例,阳性率69.43%。单一变应原阳性比例28.47%(887/3 116)、双重变应原阳性比例25.22%(786/3 116)、3种变应原阳性比例19.67%(613/3 116)、4种及4种以上变应原阳性比例26.64%(830/3 116)。最常见吸入性变应原为霉菌类(45.72%,2 052/4 488),其次依次为粉尘螨(34.71%,1 558/4 488)、艾蒿(33.95%,313/922)、屋尘螨(31.13%,1 397/4 488)、豚草(30.97%,227/733)等。2.学龄前组、学龄组、青少年组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依次为56.15%(1 132/2 016)、79.26%(1 624/2 049)、85.11%(360/423)( χ2=309.72, P<0.001)。在学龄前组、学龄组首位吸入性变应原均为霉菌类(40.23%、50.85%),在青少年组首位吸入性变应原为粉尘螨(56.74%),其次为屋尘螨(53.66%)、霉菌类(47.04%)。3组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种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6.99, P<0.001)。在学龄前期组以单一变应原阳性为主,学龄组、青少年组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种类增多,以4种及4种以上变应原为主。3.男童组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达73.28%(2 139/2 919),明显高于女童组阳性检出率62.40%(979/1 569)( χ2=58.28, P<0.001),男童和女童组常见吸入性变应原前3位均为霉菌类、艾蒿、粉尘螨。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种类在男童与女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5.02, P<0.001),女童组以单一变应原为主(20.78%),男童组变应原阳性种类增多,以4种及4种以上变应原阳性为主(20.45%)。4.AR共患支气管哮喘和特应性皮炎组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最高,达79.21%,其次AR共患支气管哮喘阳性率73.67%,AR共患特应性皮炎组阳性率61.05%,单纯AR组阳性率57.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8.57, P<0.001)。 结论:天津地区儿童AR主要吸入性变应原依次为霉菌类、粉尘螨、艾蒿、屋尘螨、豚草,不同年龄、性别及共患不同过敏性疾病吸入性变应原分布特征存在差异。应尽早为AR患儿检测变应原,做到提前预防,减少药物使用量,也为开展变应原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