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切削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玻璃陶瓷因具有优良的机械学性能和美学效果,成为目前临床上用于牙体修复的主要全瓷材料.但由于陶瓷属于脆性材料,在切削和临床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微小裂纹及表面缺陷都可能会造成日后修复体的折断,且其对天然牙的磨耗较重,而树脂对应力则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复合材料由于兼具玻璃陶瓷优良的机械、美学性能以及树脂材料的韧性,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对复合材料各种性能的研究仍不充分,文章根据现有研究文献对可切削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型齿科可切削复合树脂陶瓷体外细胞相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初步评价新型齿科可切削复合树脂陶瓷的细胞相容性.方法 依据国标和ISO相关标准制作CAD/CAM复合树脂陶瓷(UR)、CAD/CAM氧化锆(UZ)、光固化复合树脂陶瓷(SC)及各自与树脂粘接剂结合体标准试件(UR+、UZ+、SC+)的浸提液,并与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共培养,1、3、5d后使用CCK-8法进行细胞增殖试验,评价各材料浸提液对细胞形态和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UZ、UZ+、UR和SC组细胞在培养各时间段内都表现出较高的细胞增殖率,在第5d分别表现为95.1%、81.2%、87.1%和75.1%.UR+和SC+在培养5d后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70.6%和58.4%,两组光吸收度值分别为1.161和0.960,与阴性对照组1.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SC+组部分细胞镜下观察到边界模糊的形态.结论 新型齿科可切削复合树脂陶瓷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树脂复合陶瓷高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应用可切削树脂复合陶瓷作为根管治疗后CAD/CAM高嵌体修复的后牙材料的临床效果,为后牙根管治疗后修复材料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根管治疗后需要进行修复的后牙136颗,选用椅旁CAD/CAM全瓷高嵌体修复缺损牙体,髓腔辅助固位.136颗后牙分为2组,每组各68颗患牙,观察组采用树脂复合陶瓷修复;对照组采用氧化锆增强锂基陶瓷修复.所有高嵌体粘接前检查邻接、就位及咬合情况良好后,氢氟酸酸蚀粘接面,口内橡皮帐隔湿,用双固化树脂水门汀粘接.随访24个月,比较2组修复体完整度、边缘适合性、牙龈健康、牙体完整性、颜色匹配、继发龋发生情况.结果 2组CAD/CAM高嵌体修复后牙冠与周围牙齿协调,美学效果好.修复后24个月,边缘适合性、牙龈健康情况、牙体完整性、颜色匹配、继发龋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体完整度方面,观察组高嵌体固位好,修复体完整(100%),无破损.对照组出现6颗高嵌体(9.23%)不同程度折断,基牙牙体无断裂,成功率为90.77%.观察组修复体完整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5,P<0.05).结论 树脂复合陶瓷应用于椅旁CAD/CAM高嵌体,抗折性能优于氧化锆增强锂基陶瓷,能较好地修复根管治疗后的后牙,保护剩余牙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种通用粘接剂对不同CAD/CAM可切削材料的短期粘接成绩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一种通用粘接剂对于3种不同类型的CAD/CAM可切削材料的短期粘接成绩.方法 制作氧化钇稳定四方相氧化锆陶瓷、纳米复合陶瓷和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试件各20枚,其中前两者进行喷砂处理,后者进行氢氟酸酸蚀处理.各组陶瓷再分为2个亚组,分别使用(SBU)或不使用(Ctr)通用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以上表面处理瓷片与复合树脂柱通过树脂水门汀粘接,制作粘接试件,37℃水储24 h后测试剪切粘接强度并记录断裂模式.喷砂处理的氧化锆陶瓷和纳米复合陶瓷,以及酸蚀处理的二硅酸锂玻璃陶瓷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表面微观形态.结果 SEM观察显示酸蚀处理的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喷砂处理的氧化锆陶瓷和纳米复合陶瓷相对于粗化处理前呈现出粗糙的表面形态.3种经粗化处理的材料使用通用粘接剂表面处理后,剪切强度较未使用者显著增强.结论 通用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能够增强氧化钇稳定四方相氧化锆陶瓷、纳米复合陶瓷和二硅酸锂玻璃陶瓷3种类型CAD/CAM可切削材料的短期粘接强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种可切削树脂陶瓷复合材料机械性能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采用体外研究方法,比较3种可切削树脂陶瓷复合材料的挠曲性能、断裂韧性及硬度.方法:选择Upcera Hyramic、3M Lava Ultimate、Vita Enamic和对照组玻璃陶瓷Vitablocs MarkⅡ,分别制作成长、宽、高为16 min×4 min×1.0 mm、2.0 mm的挠曲强度实验试件,17 mm×4 mm×3 mm的断裂韧性实验试件和厚度为4 mm的硬度实验试件.应用万能实验机以0.5 mm/min的加载速度,测量并计算试件挠曲强度值和断裂韧性值;应用显微硬度仪测量并计算硬度值;扫描电镜观察试件断面粗糙程度.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厚度1 mm时,各组挠曲强度值为Hyramic(207.7515±13.12) MPa>Vita Enamic(182.0286±15.18) MPa>Lava Ultimate(145.8469±8.98)MPa>Vitablocs MarkⅡ(103.0542 ±18.19) MPa;挠曲模量为Vitablocs MarkⅡ(49.49±5.50)GPa>Vita Enamic (40.65±3.80)GPa>Hyramic (14.89±2.38)GPa>Lava Ultimate (7.09±1.24)GPa.厚度2 mm时,各组挠曲强度值为Hyramic (208.1986±25.07)MPa>Lava Ultimate (172.9297±12.73) MPa>Vitablocs MarkⅡ (158.6587±15.37)MPa>Vita Enamic(155.3670± 13.77) MPa;挠曲模量为Vitablocs MarkⅡ(24.07±1.86)GPa>Vita Enamic(19.64±0.98)GPa>Hyramic (10.35±0.87)GPa>Lava Ultimate (8.68±0.86)GPa.断裂韧性为Vita Enamic(1.6357±0.16) MPa·m1/2>Lava Ultimate (1.4286±0.11)MPa· m1/2>Vitablocs MarkⅡ(1.3233±0.10) MPa· m1/2>Hyramic (1.0614±0.09) MPa·m1/2.各实验组硬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根据IS0 6872/2008,3种可切削树脂陶瓷复合材料均满足临床强度需要.其中,Hyramic在不同厚度条件下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挠曲强度,是比较理想的后牙修复材料;而Vita Enamic在1 mm时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且韧性好,适用于后牙咬合空间有限且咬合力较大的患者的修复,即(牙合)贴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纳米复合物陶瓷嵌体边缘微渗漏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比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D/CAM)铸瓷嵌体和纳米复合物陶瓷嵌体边缘微渗漏的差异,为临床嵌体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0颗离体磨牙,随机分为A、B组,每组15颗.两组离体牙制备邻面Ⅱ类洞,用CEREC AC系统切削和制作完成CAD/CAM嵌体,其中A组用IPS.e.max CAD瓷块,B组用Lava Ultimate优韧瓷块,所有试件均用RelyX Unicem树脂水门汀粘接.经冷热循环后,每组选取10颗,用流动树脂封闭牙齿根尖孔,亚甲基兰溶液染色后,从颊舌方向平行于牙体长轴纵向剖开,体视显微镜观测两组嵌体边缘微渗漏情况.剩余样本用扫描电镜观察粘接面形态特点.结果:两组嵌体的龈壁均出现微渗漏,铸瓷嵌体组龈壁微渗漏程度大于优韧瓷嵌体(t-1.874,P=0.0360<0.05).对于同一试件,龈壁微渗漏大干轴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扫描电镜可见,优韧瓷嵌体组呈现更好的粘接界面.结论:优韧瓷嵌体龈壁的微渗漏小于铸瓷嵌体,从微渗漏方面评价,优韧瓷是制作嵌体材料的良好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CAD/CAM钛合金表面处理工艺联合树脂粘接剂对硬质复合树脂粘接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喷砂和微弧氧化两种金属表面处理方式及树脂粘结剂对钛合金与硬质复合树脂粘结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方法:应用CAD/CAM技术切削出80个底面直径10 mm、高8 mm的圆柱形钛合金试件.根据表面处理方式分为两组:喷砂组(sandblasting,SB)试件表面进行A12O3颗粒喷砂,微弧氧化组(microarc-oxidation,MAO)试件表面处理后形成疏松多孔的陶瓷膜结构.每组内根据是否应用树脂粘结剂分为SB-resin luting-N组(不使用)、SB-resin luting-Y组(使用)、MAO-resin luting-N组(不使用)、MAO-resin luting-Y组(使用)4个亚组.试件与Cemerage硬质复合树脂粘结固化,每组的各一半测试冷热循环0次和5 000次后的粘结强度,对比分析测试结果.扫描电镜观察粘结强度试验前后钛合金试件表面形貌.结果:喷砂联合树脂粘结剂组冷热循环0次后,钛合金与硬质复合树脂的粘结强度最高(16.2±1.8) MPa;微弧氧化未联合树脂粘结剂组冷热循环5 000次后,两者的粘结强度最低(8.9±1.5) MPa,喷砂和微弧氧化未联合树脂粘结剂组冷热循环5 000次后粘结强度分别为(10.7±2.2) MPa和(8.9±1.5) MPa,相比循环0次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和P=0.001);喷砂和微弧氧化处理联合树脂粘结剂5 000次冷热循环后粘结强度分别为(15.5±2.1)MPa和(11.7±1.3) MPa,相比循环0次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和P=0.234).结论:喷砂和微弧氧化两种表面处理方式联合树脂粘结剂均可提高钛合金与硬质复合树脂的粘结强度和耐久性,以喷砂组提高更为显著;目前受微弧氧化技术参数的限制,喷砂效果优于微弧氧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使用树脂-陶瓷复合材料进行嵌体修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微创美学修复的理念逐渐受到重视,嵌体修复在临床应用广泛.为克服传统全瓷材料脆性大、可切削性能差等问题,近年来树脂-陶瓷复合材料开始被应用于嵌体修复.树脂-陶瓷复合材料美学效果好,弹性模量接近牙本质,对天然牙的磨耗低,兼具树脂及陶瓷的优点.使用树脂-陶瓷复合材料进行嵌体修复可以达到和传统玻璃陶瓷相近的短期存留率,但其长期存留率仍需进一步观察.树脂-陶瓷复合材料进行嵌体修复后常见并发症主要有修复体折裂及脱粘等,因此应特别注意牙体预备及修复体粘接前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种抛光系统对可切削复合树脂抛光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不同抛光系统对可切削复合树脂的抛光效果,为临床合理选择抛光系统提供依据.方法 将Block HC、Cerasmart、润瓷3种可切削复合树脂共制作成90个试件,每种材料制作30个试件,每种材料的30个试件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分别用Vita Enamic?Polishing Set(Vita组)、EVERA341复合材料抛光套装(Eve组)、道邦弹性陶瓷抛光套装(Tob组)进行打磨抛光,共9组.测量每组试件抛光后的表面粗糙度和光泽度,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面形貌.结果 3种复合树脂同种材料组内Vita组和Eve组表面粗糙度值均低于To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ita组和Ev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能达到较低的粗糙度值;3种复合树脂同种材料组内光泽度值从大到小依次为Vita组、Eve组、Tob组,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复合树脂间表面粗糙度值和光泽度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Vita组表面划痕少且细浅,质地较均匀.结论 Vita Enamic?Polishing Set抛光后可切削复合树脂能达到较低粗糙度值和最高光泽度值,抛光效果最好;相同的抛光系统对不同可切削复合树脂抛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刷牙对可切削复合树脂陶瓷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刷牙对可切削复合树脂陶瓷材料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 以可切削复合树脂陶瓷U(Ultimate)、H(Hyramic)、E(Enamic)、G(Grandio)为实验组,以复合树脂Z(Z350XT)和玻璃陶瓷M(Vita MarkII)为对照组,分别在其刷牙前及刷牙50000次后测量表面粗糙度(Ra),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面形貌.结果 刷牙前M组(0.021±0.004μm)与G组(0.026±0.003μm)平均表面粗糙度Ra值较小,其余各组Ra值在0.031~0.033μm之间.刷牙后各组表面粗糙度均增加,且刷牙前后的粗糙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刷牙后,M组(0.033±0.007μm)与G组(0.034±0.005μm)的Ra值最小、U组(0.044±0.010μm)与E组(0.043±0.004μm)次之、H组(0.051±0.007μm)与Z组(0.055±0.005μm)最大.SEM显示玻璃陶瓷M组刷牙后孔隙变大.其余各组复合树脂陶瓷材料刷牙后均出现脱颗粒现象.结论 刷牙会增加各类复合树脂陶瓷材料的表面粗糙度.G组耐磨性最高,与玻璃陶瓷相似.H组耐磨性最低,与树脂相似,E组及U组的耐磨性介于陶瓷与树脂之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