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恶性高热病例的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 MH)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MH的早期诊断、治疗措施及效果,以及特效药丹曲林的使用情况。方法:分别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及台湾学术期刊在线数据库,收集1976年1月至2022年4月报道的所有MH病例,对比分析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MH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措施、丹曲林使用情况及预后转归等。结果:中国大陆报道的MH病例共140例,中国台湾地区报道的MH病例共12例,均以青少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主要集中于口腔科手术(唇腭裂修补术)、骨科手术(先天性脊柱侧弯矫形术)等。MH病例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体温快速升高、心率异常增快、肌紧张或肌肉强直、P ETCO 2异常升高等。所有病例以临床诊断为主,少数进行了肌肉活检或基因检测。治疗措施主要为降温、呼吸循环支持、利尿、纠酸、碱化尿液等。中国大陆在缺少丹曲林的情况下,少数病例联合应用血液净化治疗,MH患者总存活率为54.3%;中国台湾地区丹曲林应用率为83.3%,MH患者存活率为100%。 结论:与中国台湾地区患者相比,中国大陆患者丹曲林应用较少,MH患者存活率较低,但随着对MH相关知识的重视及了解增多、新版专家共识的发布以及国产注射用丹曲林钠的上市应用,中国大陆MH病例的救治水平有望得以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4种慢性病共病模式及运动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人群慢性病共病罹患现状、不同共病模式的全因死亡风险及运动对共病相关死亡风险和寿命损失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我国台湾地区美兆健康管理中心437 408名体检者,采用分类决策树对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CKD)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4种疾病进行组合,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共病模式的危险比( HR)及其95% CI,采用蒋式寿命表法计算人群预期寿命。 结果:人群中共病检出率为8.7%,二元、三元、四元共病组合中检出率最高的分别为“高血压+CKD”(3.6%)、“高血压+糖尿病+CKD”(1.1%)、“高血压+糖尿病+CKD+COPD”(0.1%);与健康人群相比,全因死亡风险最高的组合分别为“糖尿病+CKD”( HR=3.80,95% CI:3.45~4.18)、“糖尿病+COPD+CKD”( HR=4.34,95% CI:3.43~5.49)、“高血压+糖尿病+CKD+COPD”( HR=4.75,95% CI:4.15~5.43)。与不运动人群相比,进行低强度运动和中高强度运动均降低了由共病升高的死亡风险。单一疾病和共病带来4.6、13.4年的人群寿命损失,运动可分别挽回2.3、4.6年的寿命损失年,低强度和中高强度运动分别挽回1.5、3.7年由慢性病造成的寿命损失。 结论:基于“糖尿病+CKD”的共病模式死亡风险最高。运动能降低共病患者的死亡风险。运动强度越大,降低效果越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国内外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模式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总额预算制能有计划地将医疗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医保基金结算方式。本研究以英国英格兰地区及我国台湾地区和福建省三明市的医保总额预算模式为例,介绍了总额预算相关管理形式、考量因素和测算方法等。英国英格兰地区从医疗服务的"需求侧"出发,以加权人口数为测算基础,将需求和成本因素测纳入测算,对医疗服务进行分类测算,参与预算的人员包括全科医生、管理人员和公共卫生专家等。我国台湾地区和三明市均从医疗服务的"供给侧"出发,以上一年度医疗服务结算金额为测算基础,其中,台湾地区将非协商因素、协商因素和付费者意愿等纳入测算,对医疗机构进行分类测算,参与预算的人员主要为医院代表、参保人员代表和专家学者等;三明市将参保人数、民众就医需求和物价变动等因素纳入测算,对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进行分类测算,参与预算的人员主要为医保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代表。总体来看,英格兰地区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的测算过程较精细,参与预算的各方代表较多。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的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的测算指导框架和测算过程有待进一步完善,且相关信息公开程度及参与人员代表性还需提升,建议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总额预算指导框架;从需求角度出发,发展第三方专业测算机构;推动测算过程公开化,优化参与人员构成,以期提升我国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的科学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年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是WHO关注的全球社会公共问题之一,我国南方地区如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江西、湖南、四川、重庆、福建、香港、澳门及台湾是β地贫的高发区。20世纪80年代以前输血依赖型β地贫(TDT)被认为是致死性疾病,随着医疗技术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进步,TDT得到了有效的预防及管理,患者的寿命得到了极大的延长,生存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我国TDT(特别是成年TDT)的诊断及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参考最新的国际地中海贫血联盟(TIF)的指南及我国以往的专家共识和相关文献,形成这部指南,旨在进一步规范我国TDT的诊断及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猴痘病毒进化分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引起,以皮疹为主要表现的人畜共患疾病。既往猴痘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的热带雨林地区,偶尔输出到其它地区。但自2022年5月以来,已有多个非流行国家报道相关病例。目前该病毒有两种进化分支:刚果盆地进化分支和西非进化分支,两种进化分支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特征不尽相同。目前我国台湾地区发现输入病例,随着全球各国交往日益密切,我国进一步面临出现输入病例的风险。本文就猴痘病毒进化分支相关特点进行综述,以提高医务工作者对猴痘病毒不同进化分支特点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台湾地区骨科住院医师培养体系介绍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台湾地区骨科住院医师培养需经历PGY(post graduate year)和专科医师训练2个阶段,并接受连贯的骨科专科培训、人文培养和全人教育,从而保证骨科住院医师较高的岗位胜任力。培训过程中以胜任力(competency)和成果(outcome)为导向,注重核心胜任力的培养,建立了完善的量化标准,并通过理论、技能和临床工作实际情况等多方面考核综合评估住院医师的岗位胜任力。本文通过分析台湾地区医学教育及住院医师培训的相关文献,介绍了台湾地区骨科住院医师的培养体系、考核方式及人文培养情况,并与北京大学医学部为代表的大陆骨科医师培养模式进行比较,为骨科住院医师的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与温度的关联:一项中国台湾地区的人群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0年中国精神卫生资源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我国(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精神卫生资源分布及“十三五”期间变化情况,为制定全国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截至2020年底的全国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进行调查,从类型、主办单位、所属行政级别、东中西部、省份、亚专科等方面对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床位、人员数量等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5 936家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精神科开放床位798 191张(5.65张/万人),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50 124人(3.55名/10万人),注册护士139 642人(9.89名/10万人)。5 936家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中,649家(1.09%)设有老年精神科病房,312家(0.53%)设有儿童精神科病房,1 548家(26.08%)设有康复科。全国350个区县(12.31%)无精神卫生医疗机构,883个区县(31.05%)无精神科床位,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单位土地面积上精神科开放床位、医师和护士数量较中部相差4倍左右、较东部差7~11倍。结论:2015—2020年全国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数、床位数、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数等大幅增长,但仍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亚专科发展滞后等问题;未来制定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时,应进一步加强县级和中西部地区精神卫生资源建设;大力支持老年、儿童、康复等精神卫生亚专科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信息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认证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我国信息护士的工作职责、核心能力、培养认证。方法:本研究为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2年1—3月选择我国浙江省、江苏省、河南省、福建省和台湾地区的5名信息护士和9名护理信息学专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应用Colaizzi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经访谈得出5个主题,分别为信息护士工作职责、信息护士应具备多种核心能力、信息护士的资质准入应统一、信息护士的培养方式应系统和规范、有必要对信息护士进行资格认证。结论:护理管理者应注重对信息护士专业知识与技能、评判性思维,沟通与协作能力,专科拓展能力、护理管理能等主要核心能力的培养,以提高信息护士业务水平,对发展护理信息学意义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0—2019年中国7~17岁汉族儿童青少年正常高值血压和血压偏高的流行趋势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2010—2019年中国7~17岁儿童青少年正常高值血压和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变化趋势。方法: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不包括中国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资料中,分别选取身高、体重、城乡、出生年月日、学段信息完整的7~17岁汉族儿童青少年197 397、196 790和195 625名作为研究对象。依据《7~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WS/T 610—2018)》判定正常高值血压和血压偏高,并描述其分布和流行特征,采用 χ2检验分析其性别、城乡等组间差异,通过计算年均增长率估计变化速度。 结果:我国2019年7~17岁儿童青少年正常血压高值检出率为15.3%(29 855/195 625),其中男生检出率20.2%(19 779/97 847)高于女生检出率10.3%(10 076/97 778),乡村检出率15.4%(15 066/97 567)高于城市检出率15.1%(14 789/98 058)(均 P<0.05);血压偏高检出率为13.0%(25 377/195 625),其中女生检出率13.2%(12 925/97 778)高于男生检出率12.7%(12 452/97 847),乡村检出率14.1%(13 753/97 567)高于城市检出率11.9%(11 624/98 058)(均 P<0.05)。2010—2019年中国7~17岁儿童青少年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年均增长率为1.14%~3.18%。2010—2019年中国7~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2014年有所下降;2010—2014年血压偏高检出率年均增长率为-1.07%,2014—2019年为9.33%。2010—2014年血压偏高检出率呈增长趋势的省份有17个,2014—2019年血压偏高检出率呈增长趋势的省份有22个。正常高值血压和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年均增长率的地区差异明显,2010—2014年和2014—2019年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的年均增长率较高的地区分为东北(5.47%)和西部地区(5.21%);2010—2014年东北地区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年均增长率较高(12.35%),2014—2019年中部(15.79%)和西部地区(12.87%)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年均增长率较高。 结论:2010—2019年中国7~17岁汉族儿童青少年正常高值血压和血压偏高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且存在地区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