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细胞和斑马鱼胚胎试验的5种新疆香阿魏毒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5种新疆香阿魏(准噶尔阿魏、多伞阿魏、山地阿魏、全裂叶阿魏、荒地阿魏)在体外试验中的毒性及其毒性部位。方法:用95%乙醇回流法制备5种香阿魏乙醇提取物。将不同浓度的5种香阿魏乙醇提取物分别加入人胚肾上皮细胞(HKC)、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和斑马鱼胚胎培养液中,同时设空白组和正常对照组,计算37.0 ℃培养24 h的HKC和L02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培养24、48和72 h斑马鱼胚胎存活率。从5种香阿魏中选择毒性最强的1种,制备其不同极性部位(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和水)提取物进行上述细胞毒性和斑马鱼胚胎毒性试验,以明确其不同部位的毒性。结果:细胞毒性试验显示,5种香阿魏乙醇提取物对HKC和L02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率( IC50)均以准噶尔阿魏为最低(70.92 μg/ml和42.33 μg/ml),以多伞阿魏为最高(107.80 μg/ml和97.92 μg/ml)。斑马鱼胚胎毒性试验显示,1.0 μg/ml给药组培养48 h时准噶尔阿魏组即出现胚胎死亡,存活率为70%(14/20),其他4组胚胎存活率均为100%(20/20);10.0 μg/ml给药组胚胎培养24 h时多伞阿魏组胚胎存活率为50%(10/20),其他4组胚胎存活率均为0(0/20)。采用准噶尔阿魏的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和水部位提取物进行细胞毒性试验,HKC和L02细胞增殖的 IC50均以石油醚部位组为最低(77.35 μg/ml和67.73 μg/ml),以水部位组为最高(731.52 μg/ml和364.09 μg/ml);斑马鱼胚胎毒性试验中,石油醚部位组的斑马鱼胚胎存活率最低,给药浓度为3.0 μg/ml在72 h时下降到50%,10.0 μg/ml在24 h时为50%,48 h和72 h以及在30.0 μg/ml给药浓度的所有观察时间胚胎存活率均为0。 结论:5种新疆香阿魏中准噶尔阿魏的毒性最大,多伞阿魏毒性最小。准噶尔阿魏毒性成分可能多聚集在石油醚部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孤独症谱系障碍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危险因素,为ASD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石家庄市某精神病医院确诊为ASD的120例儿童作为病例组,按照1∶1配对方式匹配同期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相近的健康体检儿童12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儿童和父母的一般信息、母亲孕产期情况、新生儿情况等信息,应用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SD的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男性为97人(80.8%),平均年龄为(4.78±1.558)岁;对照组男性为98人(81.7%),平均年龄为(4.73±1.527)岁.单因素分析提示:父亲职业、母亲职业、父亲育儿时间、母亲亲子关系、家族史、怀孕年龄、多胎史、早产史、生产方式、孕期疾病史、规律口服叶酸、孕期药物史、孕期情绪波动、生产使用麻醉、胎儿缺氧和高胆红素血症与ASD相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族史、怀孕年龄39岁以上、母亲无业、母亲的亲子关系、母亲孕期情绪波动、母亲孕期服药为A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父亲育儿时间>2h/d为ASD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ASD的发生受遗传、母亲孕产期状况及家庭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支持ASD父母心理健康的计划可以在很大程度减少他们的育儿压力,提升育儿干预积极性改善ASD儿童的社交和沟通技能.未来应加强对危险因素的健康宣教,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ASD识别意识,强调早期筛查的重要性,以降低ASD的发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植物类囊体主要膜脂及其生物合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类囊体是叶绿体中膜结构的主要成分.植物类囊体膜上分布着多种色素蛋白复合物和脂质.其中脂质成分约一半是糖脂质,主要包括单半乳糖甘油二酯、双半乳糖甘油二酯和硫代异鼠李糖甘油二酯.磷脂在类囊体膜中的占比很小,主要成分为磷脂酰甘油.光合作用相关的大多数色素蛋白复合物都镶嵌在排列规则的极性脂上,这些膜脂对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深入了解原核/真核生物类囊体膜中主要脂质的结构、功能及其生物合成,有助于阐明光合作用光能及物质转化的调控机理,为植物类囊体膜脂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木芙蓉叶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与抗炎作用研究及UPLC-Q-Orbitrap HRMS 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研究木芙蓉叶乙酸乙酯部位的抗氧化与抗炎作用,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采用CCK-8法测定木芙蓉叶不同极性部位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木芙蓉叶不同极性部位浓度为25~200 μg/mL,对HaCaT细胞和RAW 264.7细胞无毒性.利用H2O2诱导HaCaT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发现木芙蓉叶乙酸乙酯部位能最显著降低细胞内ROS含量(P<0.001);采用LPS诱导RAW 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木芙蓉叶乙酸乙酯部位能抑制TNF-α、IL-6、iNOS、COX-2炎症因子的表达,从细胞水平发现木芙蓉叶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UPLC-Q-Orbitrap HRMS)对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的分析,鉴定出28个化学成分:10个黄酮类、9个有机酸类、2个香豆素类、2个酚类、2个核苷类及3个其他类成分,黄酮类成分和有机酸类成分是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其主要的活性物质基础,为进一步研究木芙蓉叶的药效物质基础以及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耐药肺结核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 了解耐药肺结核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治疗结局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在兰州市肺科医院住院的54 例耐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等调查工具进行调查.结果 耐药肺结核患者的"回避"得分显著高于常模(P =0.031),"面对"和"屈服"得分与常模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时长不低于 6 个月(OR =46.53;95%CI:2.05~1096.63)且家庭功能得分越低(OR =0.47;95%CI:0.27~0.79)的患者"面对"得分更高.女性患者的"回避"得分低于男性(OR =0.16;95%CI:0.04~0.68);年龄越小的患者"回避"得分越高(OR =0.91;95%CI:0.88~0.95);心理状态得分越高的患者更倾向于选择"回避"(OR =1.09;95%CI:1.05~1.14)和"屈服"(OR =1.11;95%CI:1.05~1.16).结论 耐药肺结核患者更多地采用消极应对方式,性别、年龄、治疗时长、心理状况和家庭功能等因素对耐药肺结核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有影响.今后应重点关注耐药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问题,提高患者面对疾病的积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参与胡杨异形叶发生的发育相关基因表达模式及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阐明胡杨异形叶发生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胡杨披针形叶和宽卵形叶为材料,通过RNA-seq分析了上述两种叶形的基因表达谱,发现在胡杨异形中发生的4个时期中,共有3 991个基因在两种叶形中差异表达,利用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发现一个含有583个基因的模块与叶形指数高度相关(r=0.93,p=0.004).然后我们用Gene Ontology对这些基因的功能进行了注释和富集,发现其中有40个基因与发育密切相关.这40个基因的表达模式和功能分析表明,这些基因可以通过参与极性建成、细胞增殖、细胞生长、信号传导和代谢等生物学过程在胡杨异形叶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我们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叶形发育的调控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青海杜鹃花和叶中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青海杜鹃Rhododendron qinghaiense Ching.花和叶中挥发油的组成及含有量.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后,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有量.结果 从花和叶的挥发油中共鉴定了110个化合物,其中共有化合物41个.花中挥发油非极性部分含有较多芳香物质,主要有泪柏醚(22.041%)、贝壳松-15-烯(8.852%)、贝壳松-16-烯(2.273%)、13-甲基-17-降贝壳松烯(1.547%)、咔哒烯(4.201%)、四氢咔哒烯(2.391%)、δ-杜松烯(1.777%);叶中挥发油非极性部分所含成分主要为正构烷烃(57.19%)、五环三萜类(32.93%)和甾烷类(7.98%).结论 泪柏醚、贝壳松-15-烯、贝壳松-16-烯、香树烯、脱氢-香树烯等活性物质均在青海杜鹃挥发油成分中首次发现.杜鹃科同属不同品种挥发油的组成有显著性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竹叶兰提取物抗氧化与抗菌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少数民族药用植物竹叶兰不同极性溶剂萃取部位(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丙酮部位、甲醇部位)的抗氧化与抗菌活性.方法 通过体外DPPH自由基、红细胞内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的测定,探究竹叶兰各极性萃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探究竹叶兰各极性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抗菌活性,以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的抑制作用.结果 乙酸乙酯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效果最好,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IC50为7.84 μg/ml,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IC50为6.25 μg/ml;且乙酸乙酯部位能够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的生长,减弱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对红细胞的损伤.结论 竹叶兰乙酸乙酯部位有显著的抗氧化、抗菌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枸骨叶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与抗氧化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实验以枸骨叶为研究对象,经75%乙醇浸提,用极性递增的溶剂分离制备获得枸骨叶提取物,测定了枸骨叶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并使用1,l-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zyl,DPPH)自由基清除的方法检测了枸骨叶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枸骨叶三氯甲烷和正丁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达到0.414 mg/mL和0.667 mg/mL,均为混合型可逆抑制类型.同时,二者均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IC50值分别为0.132 mg/mL和0.039 mg/mL,表明枸骨叶提取物同时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和抗氧化的功效,在美容、药物及食品等行业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供氮方式下苹果矮化砧M9T337幼苗生长及内源激素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苹果(Malus domestica)矮化砧M9T337幼苗为试材,研究了5种不同供氮方式(NO3--N浓度由低变高、NO3--N浓度由高变低、持续适量供氮、持续低氮及持续高氮,分别以N1、N2、N3、N4和N5表示)对苹果幼苗生物量、根系形态、内源激素含量及根系硝态氮转运蛋白基因NRT1.1和NRT2.1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3处理相比,N4处理根冠比增加了11.11%,而N5处理降低了28.57%.处理第21天,N3处理总根长、总表面积及根长密度最大,其次为N2处理,最小的为N5处理,而叶面积为N3>N5>N2>N1>N4.处理7 d后,N4处理根系吲哚乙酸(IAA)含量显著高于N5处理,而叶片IAA含量显著低于N5处理.N2处理在NO3--N浓度变换11 d内根系IAA含量增加了16.68%,叶片IAA含量降低了20.90%;N1处理趋势相反.处理21 d内,N5处理根系和叶片玉米素(Z)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均显著高于N4处理.各处理根系脱落酸(ABA)含量在处理第21天时无显著差异,而叶片ABA含量为N4>N2>N1>N5>N3.N4处理根系NRT1.1的相对表达量在处理7 d后显著高于N5处理,且N4处理1 d后显著诱导了根系NRT2.1的表达.由此推测,与高氮相比,低氮下苹果幼苗IAA从地上部向根系极性运输增加,Z和ZR含量降低,叶片ABA含量积累,根系NRT1.1和NRT2.1相对表达量提高,可能是苹果幼苗在不同NO3--N浓度下生长差异的重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