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抑郁症的凶杀行为与责任能力评定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在抑郁症凶杀行为的司法鉴定中,如何判定其辨认和控制能力的受损程度,常成为司法精神病鉴定的难点;即使是某些特定的抑郁症凶杀类型,在司法精神病学界对其责任能力的评定也存在诸多争议。为此,我们对抑郁症的各种凶杀行为进行归类,并对其凶杀特征和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进行讨论,以期提高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一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精神障碍者辨认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一般人口学、临床特征与辨认能力评定的关系,为判断辨认能力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样本来自汕头大学司法鉴定中心2003~2021年的165例法医精神病学鉴定案例,收集一般人口学及临床特征资料,对精神障碍者案发时的临床特征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辨认能力评定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一般人口学方面,与辨认能力完整组相比,辨认能力丧失组文盲比例较多(P<0.05),其他一般人口学资料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者在辨认能力丧失组的比例高达86.36%.在临床特征方面,精神障碍者辨认能力评定相关因素的影响程度排序如下:思维障碍因子(OR=5.878,P=0.001)、情绪状态(OR=4.419,P=0.019)、精神病性症状(OR=4.291,P=0.009)、缺乏活力因子(OR=3.354,P=0.015)、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得分(OR=2.952,P=0.013).结论 案发时有精神病性症状、情绪状态异常的被鉴定人辨认能力丧失的风险高;缺乏活力因子、思维障碍因子、SDSS得分越高的被鉴定人辨认能力丧失的风险越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作案过程存在意识障碍的法医精神病鉴定2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1 案 例1.1 案例11.1.1 简要案情某年3月27日13:00,被鉴定人李某将被害人余某停放于门口的未上锁电动自行车推至他处后,返回盗窃地点,被余某发现并抓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男性被性侵的司法精神病鉴定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男性被性侵严重损害男性的身心健康,破坏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此类案件的司法精神鉴定也逐渐增多.但由于我国民事法律、刑事法律和司法鉴定程序通则中对男性性权利保护的不完善,致难以对案件施害人进行法律追究.如何公平公正解决男性被性侵的法律及司法精神病鉴定问题,值得法律界人士和司法鉴定专家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需要法律及鉴定制度进一步完善,更好地维护男性的性权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论司法精神病鉴定中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主体
编辑人员丨2023/8/6
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刑事责任能力,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以下称《刑法》)第18条第1款用"医学要件和法学要件"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定.首先确定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即医学要件;然后判定被鉴定人行为时的精神状态对其辨认或控制能力的影响,即法学要件;最后评定被鉴定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对于前者由鉴定人评定一般没有争议,而对辨认和控制能力的判定及责任能力的评定,是鉴定人还是法官为主体存在争议.我们就以上问题进行论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精神病患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RSCRs)应用于司法精神病鉴定实践中的可能性. 方法:对200例刑事责任能力鉴定案例进行RSCRS评分,对暴力犯罪案件增加暴力作案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CRRSV)评定,并与专家鉴定意见进行比较. 结果:全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44,Guttmann分半信度为0.890;除条目10、11,其余各条目之间及与总分相关性尚可(r>0.400,P=0.000);专家评定意见中不同等级责任能力及相互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8.038,P=0.000);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4个因子,累积贡献率为78.612%,验证性因素分析提示模型拟合度比较理想;RSCRs等级划分结果与专家鉴定意见一致性高(Kappa =0.876,P=0.000).在暴力犯罪案件中,RSCRs和CRRSV总分高度正相关,等级一致性高(Kappa=0.873,P=0.000);判别函数回代92.5%的样本划分正确. 结论:RSCRs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司法精神病鉴定中作为刑事责任能力评定及分级的参考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TR1A基因与相应精神疾病的关联及法医学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五羟色胺受体1A基因的遗传变异通过影响受体的表达量或与配体结合的活性变化而增强或减弱5-HT的功能,在抑郁症及部分精神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HTR1A基因遗传学多态性与部分精神系统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研究HTR1A基因与抑郁、恐慌、冲动易怒等情绪变化在法医司法精神病鉴定中的意义,并从基因-心理-社会模型的角度探讨犯罪行为的成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简介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六安市精神病医院)经过30多年的建设历程、几代人的艰苦创业,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康复和急救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三级专科医院.医院目前是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和六安市精神卫生中心,下辖市康复医院和高诚司法鉴定所.医院是安徽中医药大学、蚌埠医学院教学医院,解放军第302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协议合作单位,安徽省立医院网络成员和医联体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帮扶医院,全市首家省级工伤康复定点医院,儿童脑瘫康复省级定点医院,安徽省民生工程定点医院,全国百佳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死者生前司法精神病鉴定22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开展司法精神病生前鉴定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科自1982年8月1日起至2016年7月31日止,22例司法精神病生前鉴定的过程和结论.分析指标主要包括:(1)实施鉴定的时间;(2)委托鉴定的事项;(3)委托人提供的鉴定材料;(4)鉴定结论.结果 (1) 1982年8月1日至1999年7月31日鉴定7例,1999年8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鉴定15例.(2)1982年8月1日至1999年7月31日间主要鉴定事项为6例(85.7%,6/7)精神状态及刑事责任能力和1例(14.3%,1/7)精神状态及性自我防卫能力,1999年8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间15例鉴定事项全部为精神状态及民事行为能力.(3)委托人提供的鉴定材料包括:既往鉴定意见、描述精神状态的病历、有效的证人证言和/或羁押期间表现、公安机关问讯纪录、视听资料.(4)大部分被鉴定人能够被鉴定出精神疾病临床诊断并判断法律能力,个别鉴定不能得出结论.结论 生前鉴定数量少、难度大;针对民事行为能力的生前鉴定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重点应保证鉴定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充分性和合法性;“不能得出结论”也是一种鉴定结论,建议采用三分法进行生前鉴定的民事行为能力评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论非自愿留院观察诊断制度及其救济——兼评我国《精神卫生法》第二十九条
编辑人员丨2023/8/6
我国《精神卫生法》非自愿留院观察诊断制度是其非自愿住院治疗制度的唯一的法定前置程序.其兼具条件法定性、发生抑制性、手段强制性、实施紧急性、诊断及时性等特性.上述特征阻却了其对患者人身权利的侵袭性,减少了设置其内部纠错机制的必要性,但制止不了其造成人身权利侵害甚至"被精神病"现象的可能性.为此,在该制度实施过程中嵌入完善的医疗诊断回避纠错机制,实施后通过该法第八十二条寻求司法救济,以减少其可能带来的人身权利侵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