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眼科医局季度报告》疾病计量统计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国丛报》( The Chinese Repository,1832—1851)连载美国遣华基督新教传教士医师伯驾从1836—1850年撰述的15份《广州眼科医局季度报告》。15份报告分别统计了广州眼科医局当期接诊各类疾病的患者人数,并详细记述了个别疑难病症的诊治情况。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伯驾在15份广州眼科医局季度报告中所采纳的疾病分类计量标准前后不统一,在某些疾病计量方面存在缺陷。本文按照第11~15份报告的疾病分科方法对所有报告记录的疾病重新分科,对各科疾病重新进行计量统计,为研究眼科医局发展史、早期西医入华史以及国际疾病分类的早期历史提供史料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就诊现状及误诊漏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纤维肌痛综合征(FMS)患者的就诊现状及诊断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制定"FMS诊断情况表",记录患者人口学指标及既往就医经历,统计误诊和漏诊的比例和被误诊为的疾病,并根据患者既往诊断情况,将患者分为误诊组(调查前被误诊者),漏诊组(调查前未诊断者)及既往诊断组(调查前已确诊者),统计误诊组和漏诊组的人口学特点、就诊情况及病情严重程度,并与既往正确诊断组进行比较,探讨患者被漏诊或误诊的原因。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结果:共277例患者参与调查。仅53例(19.1%)患者既往被正确诊断,63例(22.7%)患者曾被误诊,161例(58.1%)患者曾被漏诊。从首次症状出现到确诊平均病程约(51.0±81.2)个月。常被误诊为OA(21例,33.3%)、RA(13例,20.6%)、腰椎病(12例,19.0%)、焦虑抑郁状态(11例,17.4%)等。在人口学特点方面,既往正确诊断组平均年龄较低为(44±13)岁( t=8.64/9.20, P<0.05);在职比例较高,为56.6%( χ2=3.96/4.95, P<0.05),月收入较高,>10 000元的比例为47.2%( χ2=7.10/6.87, P<0.05),学历也较高,高学历(大学或大专以上)比例(62.3%)( χ2=7.12, P<0.05)。在就诊情况方面,漏诊组其他医疗机构的就诊率更高,为6.3%;就诊医生人数也更少。在病情方面,漏诊组的弥漫疼痛指数(WPI)评分、FMS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评分更低( χ2=8.94/5.28, P<0.05)。 结论:目前国内FMS的诊断情况不容乐观,诊断时尤要注意与OA、RA、颈腰椎疾病和心理科疾病进行鉴别。加强科普力度,提高基层患者对本病的认识程度以及各科医生,尤其是骨科、针灸科和疼痛科等专业医生对本病的认识,重视向风湿科转诊等都是降低本病误诊和漏诊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打造以疾病为中心的止血与血栓闭环解决方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止血与血栓涉及临床所有学科,是临床患者常见死亡原因,对于临床各科疾病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的重要环节。由于出血与血栓性疾病,最重要的诊断就是实验室诊断,因此。加强实验室诊断能力建设,是协助临床有效诊疗的关键环节。未来止血与血栓发展主要方向是关注国际止血与血栓行业进步,加强专家共识和止血与血栓标准化建设,以疾病为中心,而不是以项目为中心,密切围绕临床需求和问题,提供实验诊断的整体、闭环解决方案。主动融合多学科共同发展,政、产、学、研、用协作共赢,共同打造中国止血与血栓发展的良好生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麻醉科开展小儿全植入式静脉通路装置植入术的可行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全植入式静脉通路装置又称输液港,是完全植入皮下并可长期留置的静脉输液通道,用于小儿化疗、肠外营养管理等。相比其他静脉血管通路更安全便捷,并发症少,理论上使用寿命无限制,基本满足治疗需求 [1,2]。使用输液港的患儿原发疾病多为血液及免疫系统疾病,特别是新生儿与低体重儿,输液港植入与管理更为困难 [3,4]。临床业务开展包括外科、内科、儿科、麻醉科、放射介入科等,各科室理论认识不同,标准化操作规范欠佳,并发症诊断处理不一 [5,6],目前国内缺乏小儿输液港植入术专家共识。麻醉科得益于手术室内无菌操作的便捷、全身麻醉的安全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熟练操作,能够更好地为全院需要施行输液港植入的患儿提供良好的技术和服务保障,对提高全院患儿的诊疗水平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麻醉科开展小儿输液港植入术也是对麻醉学向围术期医学理念转变的实际临床实践。本文对麻醉科开展小儿输液港植入术的优势、可行性、需要面对与有待解决的问题探讨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民航招飞初检淘汰率比较与眼科淘汰疾病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民航招飞初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为改进招飞体检鉴定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由民航医学中心进行招飞初检的1 306名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各科疾病淘汰率和淘汰疾病构成比,并对眼科淘汰疾病进行分析。结果:①1 306名高中学生参加招飞初检,因不同疾病共计淘汰621人,总淘汰率为47.5%。其中内科淘汰92人,淘汰率为7.0%,淘汰疾病构成比为14.8%;外科淘汰85人,淘汰率为6.5%,淘汰疾病构成比为13.7%;眼科淘汰392人,淘汰率为30.0%,淘汰疾病构成比为63.1%;耳鼻咽喉科淘汰52人,淘汰率为4.0%,淘汰疾病构成比为8.4%。各科淘汰率及淘汰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52.99、649.68, P值均<0.001)。②眼科淘汰疾病谱前5位依次为显斜类疾病、屈光度超标、视网膜疾病、隐斜超标、晶状体疾病;眼科淘汰疾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96.30, P<0.01)。 结论:各科常见的淘汰疾病在招飞体检时需重点关注。民航招飞初检眼科淘汰率最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凝固曲线波形分析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与临床各科室密切相关,实验室相关检测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风险评估、寻因和疗效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凝固曲线波形分析(CWA)作为一种自动化的凝血检测技术,可以提供更多关于血浆样品整个凝血过程的宝贵信息。大量研究表明,CWA在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凝血状态的评估、A型血友病(HA)患者临床表型的判断以及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的监测等应用中具有一定价值。在不同的临床场景中对CWA进行深入解读和应用,可以为诊断和治疗出血与血栓性疾病提供更多的实验室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易医脐针疗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脐针疗法是齐永教授基于对《周易》的研读和理解,通过大量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新型针灸疗法,目前在临床上正逐步被接纳和使用。脐针疗法治疗各科疾病疗效均较为显著。单独应用该疗法的临床研究较少,临床上多配合其他疗法如针刺、艾灸、中药等,来达到治愈目的。脐针与针刺配合应用,主治疾病种类广泛;与艾灸配合则多用于治疗妇科疾病;与中药结合则主治内科疾病。有关脐针疗法尚缺少系统性研究及统一的疗效标准,且实际操作有一定困难和危险,故而发展受限。而在治未病方面的研究亦较少。今后的研究应在坚持原有理论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克服操作困难,开展系统性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躯体疾病绕不开的睡眠问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睡眠障碍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临床各科疾病都可能并发睡眠问题。睡眠障碍会增加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等疾病发病风险,致使疾病发展恶化,甚至导致死亡率增加。而躯体疾病亦可诱发睡眠异常,二者相互加重恶化。因此针对躯体疾病伴发的睡眠障碍,除以治疗原发病外,及早对睡眠障碍进行识别诊断与治疗可以改善躯体疾病的预后与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躯体症状障碍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SD)为DSM-5中的疾病诊断名称,其在综合医院门诊检出率较高,SSD患者日常功能显著受损,因反复就医导致社会医疗资源浪费。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学组组织了来自全国的临床学科专家,经过系统的文献检索和分析,并通过会议讨论,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以及结合专家的经验提出了本共识。SSD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既往对非器质性躯体症状的诊断中过分强调精神-躯体二元论的不足,提示临床各科医生应当关注患者的心理行为特征,全面评估生物-心理-社会因素,警惕其他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的共病,将心身整合的医疗理念贯穿于接诊及治疗全过程,高度重视医患治疗同盟的建立,遵循多学科协作分级诊疗原则,并根据人格特征、文化背景因素针对性选择适用的心理治疗技术,结合躯体症状和合并症选择合适的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刘会聪主任医师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儿科疾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周前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名方,出自《内外伤辨惑论》,是"甘温除大热"的代表方,有补益中气、升阳举陷的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刘会聪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认为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而渐生食积、湿热、郁火等,究其根本当用健脾气治其根本,临床善用该方加减治疗儿科慢性病、疑难病、脾胃病,临床疗效颇佳,特总结临床经典病例 3 则,以资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