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耳Ⅰ期松弛部胆脂瘤患者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在耳Ⅰ期松弛部胆脂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09例耳Ⅰ期松弛部胆脂瘤患者(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A组(55例)、B组(54例),A组行上鼓室切开重建术,B组行Bondy改良乳突根治术,比较2组术后上皮化时间及术后1个月干耳率、术前及术后1个月听力检测结果、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A组术后上皮化时间较B组短(P<0.05);A组术后 1 个月干耳率 85%(47/55)高于 B 组 54%(29/54)(P<0.05);术后 1 个月 2 组 0.5 kHz、1 kHz、2 kHz、4 kHz等频率的气骨导差及平均气骨导差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A组0.5 kHz、1 kHz、2 kHz、4 kHz等频率的气骨导差及平均气骨导差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2/55)低于B组17%(9/54)(P<0.05);术后6个月2组均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上鼓室切开重建术、Bondy改良乳突根治术治疗耳Ⅰ期松弛部胆脂瘤患者均具有良好效果,对改善患者听力有积极作用,其中上鼓室切开重建术对乳突腔无明显影响,可促进术后上皮化,提高干耳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极重度突发性聋患者耳蜗和前庭功能特点及预后差异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极重度突发性聋患者耳蜗及前庭功能变化特点,探讨内耳出血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的极重度突聋患者92例,其中男47例、女45例,年龄20~78岁,平均(39.3±6.1)岁。根据内耳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将其分成内耳出血组和非内耳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前庭功能检查及听力学检查随访结果。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92例患者中,内耳出血组32例(34.8%,32/92),其眩晕发生率为100%(32/32),眩晕与听力下降同时出现的比率为78.1%(24/32),患侧半规管功能、颈源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c-VEMP)和眼源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o-VEMP)异常率均为100%(32/3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发生率为37.5%(12/32),失平衡发生率为25.0%(8/32);治疗后14 d听力改善有效率为28.1%(9/32),治疗后30 d听力变化稳定。非内耳出血组60例(65.2%,60/92),眩晕发生率为58.3%(35/60),眩晕与听力下降同时出现的比率为60%(21/35),患侧半规管功能、c-VEMP、o-VEMP的异常率分别为71.6%(43/60)、78.3%(47/60)和66.7%(40/60),BPPV发生率为16.7%(10/60),失平衡发生率为8.3%(5/60);治疗后14 d有效率为58.3%(35/60),治疗后90 d听力变化稳定。两组患者在眩晕发生率、眩晕与听力下降同时出现的比率,患侧半规管功能、c-VEMP及o-VEMP异常率、BPPV发生率、失平衡发生率,治疗后14 d有效率、治疗后14 d、30 d、90 d、180 d平均听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内耳出血所致极重度突聋患者与非内耳出血极重度突聋患者相比,前庭和耳蜗功能损伤重,恢复效果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民航乘务员中耳胆脂瘤乳突改良根治术后放飞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女性空中乘务员于2021年4月出现左耳痛伴听力下降,2021年5月就诊于湖南大学湘雅医院,经耳内镜和中耳乳突高分辨率CT检查,诊断为中耳胆脂瘤(左侧)。给予“显微镜下乳突改良根治术+听骨链重建术+听骨切除术+上鼓室鼓窦切开术+Ⅱ型鼓室成形术+咽鼓管扩张术”治疗。术后随访5个月,获得干耳,咽鼓管功能改善,听力提升,无复发征象。航空医学鉴定结论:合格。建议在空勤人员体检时,体检医师应观察其鼓膜形态,对既往有航空性中耳炎病史或近期有耳闷、听力减退等症状应高度警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关注心理问题和睡眠障碍对耳鸣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耳鸣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目前认为外周听力损失引起的中枢代偿反应是慢性耳鸣的主要发病机制。耳鸣、心理问题和睡眠障碍三者之间彼此影响,互相恶化,在治疗策略中应予以重视。慢性耳鸣治疗策略提倡以声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降低耳鸣声音感知、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和睡眠不良。无论单纯治疗耳鸣还是治疗相关的心理问题和睡眠障碍,均可打断三者之间的恶性循环。因此,兼顾心理问题和睡眠问题,是耳鸣治疗和研究的方向。耳鸣治疗的临床研究,要从既往单一的耳鸣治疗模式和评价指标,转向兼顾心理治疗和改善睡眠的综合治疗和综合评价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压氧舱内同步脑仿生电刺激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舱内同步脑仿生电刺激治疗突发性耳聋(SD)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高压氧科收治的SD门诊和住院患者128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2组,采用高压氧舱内同步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70例(研究组),采用常规高压氧治疗58例(对照组)。评价2组治疗效果;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 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高压氧舱内同步脑仿生电刺激治疗可改善SD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血液高凝状态,提高SD患者的听力水平和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声治疗联合心理咨询对耳鸣伴高频听力下降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声治疗联合心理咨询在治疗耳鸣伴高频听力下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的60例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和60例高频听力下降的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每组患者再次分为对照组(声治疗组,30例),实验组(声治疗+心理咨询组,30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于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耳鸣致残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听力正常耳鸣患者和高频听力下降耳鸣患者的疗效。结果:听力正常耳鸣患者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较治疗前VAS、THI、HADS和PSQI评分降低( P均<0.05);且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较对照组,VAS、THI、HADS和PSQI评分降低( P均<0.05)。高频听力下降耳鸣患者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与治疗前VAS、THI、HADS和PSQI评分相比,未见明显差异( P均>0.05),治疗3个月后,仅实验组较治疗前VAS、THI、HADS和PSQI评分降低( P均<0.01);且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较对照组,VAS、THI、HADS和PSQI评分降低( P均<0.05)。 结论:与单纯声治疗相比,声治疗联合心理咨询较能有效地减轻高频听力下降耳鸣患者的耳鸣症状,改善其精神心理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先天性及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听力研究及随访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中山市博爱医院先天性及围生期患儿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及听力受损情况、听力受损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该院诊断的243例先天性及围生期HCM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听性脑干诱发电位(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BAEP)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听力受损的危险因素,对听力异常的患儿进行随访。结果:2016年至2018年,该院先天性及围生期婴儿HCMV感染率分别为4.56%(121/2654)、2.76%(74/2686)和3.15%(85/2701)。243例患儿中,BAEP正常者107例(44.03%),可疑异常者33例(13.58%),听力受损者103例(42.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入院时年龄小于1个月( P=0.034)和CMV-DNA阳性( P=0.003)是听力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听力损害表现形式多样。20例可疑异常者未接受更昔洛韦治疗,19例BAEP恢复正常;67例听力受损者接受了随访,其中47例接受了规范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30例BAEP转归正常,12例情况改善,3例无明显变化,2例加重。20例未行抗病毒治疗患儿中5例BAEP转归正常,8例情况改善,3例无明显变化,4例加重。 结论:先天性及围生期婴儿的HCMV感染率以及感染患儿的听力受损率均较高,入院时年龄小于1个月和CMV-DNA阳性患儿更易出现听力受损。仅单纯听阈值轻微升高的患儿可临床观察,规范的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对于听力改善效果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双耳同期鼓室成形术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的可行性及术后听力改善情况。方法:对24例(48耳)双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将病变较重侧作为第一手术耳优先手术,对侧耳为第二手术耳。第一手术耳(24耳)完成鼓室成形术Ⅰ型13耳、鼓室成形术Ⅱ型10耳、鼓室成形术Ⅲ型1耳;第二手术耳(24耳)均施行鼓室成形术Ⅰ型。术中取用第一手术耳侧的耳屏软骨-软骨膜作为双侧鼓膜修复材料,以术后3个月鼓膜情况及纯音听阈结果评估鼓膜愈合成功率及术后听力改善程度。结果:24例(48耳)患者术后鼓膜一期完全愈合47耳,愈合率为97.9%(47/48),其中第一手术耳23耳,愈合率为95.8%(23/24),1耳遗留穿孔,门诊换药后愈合;第二手术耳24耳,愈合率为100%(24/24)。术后3个月复查纯音测听,第一手术耳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30.59±13.50)dB缩小至(15.39±12.40)dB,差值为-15.2 dB。第二手术耳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19.72±9.89)dB缩小至(8.98±10.18)dB,差值为-10.74 dB。双耳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分别为6.02、4.87, P均<0.001)。术后气骨导<20 dB的耳数为68.8%(33/48)。48耳术后均未出现医源性感音神经性聋、面瘫、味觉改变及眩晕等并发症。 结论:双耳同期鼓室成形术,术后鼓膜愈合率高,术后听力明显改善,出现医源性感音神经性聋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并能节省住院时间及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Arts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Art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和基因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例Art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1岁5个月。自幼听力丧失,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低下,曾在1岁3个月发生肺炎时出现呼吸衰竭。肌电图提示多发性周围神经源性损害肌电改变,视觉诱发电位正常,基因测序提示PRPS1基因c.421C>T(p.P141S)半合子错义突变,确诊Arts综合征。康复治疗后运动发育改善。检索到英文文献4篇共14例Arts综合征患者,包含4种基因型,均为错义突变,主要表现与本患儿相似。结论:Arts综合征是由PRPS1突变所致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临床表型复杂,本研究发现的新发错义突变c.421C>T扩大了PRPS1基因突变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导管法咽鼓管吹张激素对药物治疗欠佳的分泌性中耳炎短期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导管法咽鼓管吹张激素能否改善药物治疗欠佳的分泌性中耳炎的短期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经正规药物治疗2周症状缓解不明显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28例,年龄≥16岁,分为实验组(64耳)和对照组(64耳),实验组治疗方案为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鼻喷激素+口服黏液促排剂,对照组为鼻喷激素+口服黏液促排剂。治疗结束后2周和1个月复查,评估患者主观听力和耳闷等症状缓解情况,耳内镜观察鼓膜相及鼓膜活动度,声导抗检查记录鼓室压力图,纯音听阈测定记录气导及气骨导差(ABG)等用以评估疗效,ETDQ-7咽鼓管功能评分量表评估咽鼓管功能。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58/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50/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000, P=0.154)。ETDQ-7咽鼓管功能评分量表显示两组治疗后咽鼓管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治疗后实验组咽鼓管功能改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2, P=0.023)。 结论:对于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导管法咽鼓管吹张激素可有效改善其症状,甚至达到痊愈,从而避免鼓膜穿刺、鼓膜置管等有创治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