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S1P、Wnt5a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血清鞘氨醇-1-磷酸(S1P)、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Wnt5a)的变化及其与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2例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根据ARDS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ARDS组(56例)、中度ARDS组(66例)和重度ARDS组(40例)。比较3组患者血清S1P、Wnt5a水平。并根据治疗28 d预后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92例)和死亡组(70例),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的血清S1P、Wnt5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血清S1P、Wnt5a对早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轻度ARDS组、中度ARDS组和重度ARDS组的血清S1P、Wnt5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223.888、63.613,P均< 0.001)。与轻度ARDS组比较,中度ARDS组与重度ARDS组的血清S1P水平更低,血清Wnt5a水平更高(P均< 0.05);与中度ARDS组比较,重度ARDS组的血清S1P水平更低,血清Wnt5a水平更高(P均< 0.05)。死亡组患者血清S1P水平低于生存组,血清Wnt5a水平高于生存组(t = 7.380、6.485,P均< 0.001)。死亡组年龄、脓毒性休克占比、住ICU时间≥ 10 d占比、机械通气时间≥ 3 d占比、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占比、氧合指数均低于存活组(P均<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脓毒性休克、血清Wnt5a水平、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是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血清S1P与氧合指数则是保护因素(P均<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1P及Wnt5a单独检测预测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3 [95%置信区间(CI)(0.734,0.861),P < 0.001]、0.758 [95%CI(0.684,0.822),P < 0.001],血清S1P联合Wnt5a检测预测死亡的AUC为0.866 [95%CI(0.804,0.914),P < 0.001],二者联合检测预测死亡的AUC大于血清S1P和Wnt5a单独检测预测(Z = 2.405、3.309,P均< 0.001)。结论: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的病情加重与血清S1P水平下降及Wnt5a水平升高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对早期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集成睡眠监测的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仪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心电信号与睡眠监测参数相辅相成,能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心脏相关疾病进行定性诊断,但受限于检测仪器体积与检测环境,两者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难以结合.该文设计了一款集成睡眠监测的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仪,通过集成心电模拟前端与微型传感器相结合的方法,缩小了系统的体积,实现了十二导联心电信号与睡眠相关参数的提取、调理与计算,并实时将信号写入至存储卡中,为用户及医师诊断提供便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武汉地区不同新冠毒株导致化学感受器功能障碍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毒株SARS-Cov-2感染后的COVID-19特征,特别是对味觉和嗅觉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43例由奥密克戎感染引起的住院患者,与武汉原始毒株感染的COVID-19患者进行倾向值匹配,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资料.结果:与原始毒株组相比,奥密克戎组患者合并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和吸烟史的可能性更高.奥密克戎组患者更易出现疲劳、呼吸短促、咳嗽、鼻塞、鼻漏等症状.2组间嗅觉障碍和味觉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味觉障碍的患者血清白介素-6和白介素-8低于无味觉障碍的患者.结论:奥密克戎感染的患者相关基础疾病较多.在住院患者中由奥密克戎引起的化学感受器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与原毒株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穿戴式无线胸贴监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设计一种穿戴式无线胸贴监护终端,实现心电、呼吸、体温信号的采集、处理和无线传输.方法采用集成呼吸阻抗和ECG前端的模拟前端ADS1292R来采集人体心电和呼吸信号,使用低功耗、高精度数字温度传感器MAX30208来采集体温.并通过带有Arm Cortex-M4F内核的低功耗nRF52840蓝牙SoC,设计滤波算法进行信号处理和无线传输.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监护终端能实时监测人体的心电、呼吸和体温参数,并通过蓝牙将监测结果发送出来,连续工作时间超过13 h.结论穿戴式无线胸贴监护终端便携性好、待机时间长,测量精度高,在家庭健康监护、移动医疗、智慧医疗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的管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是普外科和整形外科医生面临的疑难问题。腹腔开放于1940年由英国医生Ogilvie提出,用于救治战伤导致的腹壁毁损。腹腔开放疗法是指术后敞开腹腔不关闭切口或主动打开腹腔的一种治疗手段。腹腔开放的适应证包括严重腹腔感染、创伤、肠缺血性疾病、急性重症胰腺炎、腹腔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等。2016版Bjork分类法将腹腔开放创面分为4类9种,第4类为肠空气瘘合并冰冻腹,其处置困难且致死率较高。肠空气瘘指肠腔瘘口周围无皮肤、皮下组织覆盖,直接暴露于空气中。腹腔开放后肠空气瘘发生率为7%~19%,一旦形成肠空气瘘,死亡率高达42%~66%。导致肠空气瘘的风险因素包括:(1)年龄大于60岁,身体机能差;(2)肠管暴露时间长,肠管干燥,缺血性损伤,机械性损伤;(3)伴有炎性肠病、憩室炎、弥漫性腹膜炎;(4)大容量复苏、再探查次数多;(5)消化道破裂、吻合口漏、腹腔高压等。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的非手术处理原则为早期识别和控制脓毒症,保护脏器功能;使用抗生素、穿刺引流等控制感染源;通过胃肠减压、抑酸剂、生长抑素等减少消化液;加强营养支持。江阴市人民医院综合普外一科收治3例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患者,通过负压辅助闭合技术(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管理创面、控制感染,持续冲洗负压吸引,使创面处于负压、低氧、潮湿的环境,促进肉芽组织增生。腔内负压辅助闭合技术(endoluminal vacuum assisted closure,EVAC)管理漏出液,将聚氨酯海绵经瘘口插入近端肠管,主动引流消化液,并可将引流出的消化液进行回输。漂浮造口技术管理瘘口,将瘘口与周围创面进行隔离,以保护创面并能将消化液充分引流。通过异体皮或自体皮移植等修复腹壁创面。感染控制后,急性肠瘘转为慢性肠瘘,6~12个月后进行确定性手术,切除肠瘘,同时可联合化学组织结构分离技术、机械组织结构分离技术、补片修补术、肌皮瓣转移术等进行腹壁缺损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支气管脂肪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54岁,因"胸闷伴咳嗽2周,发现左主支气管新生物3 d"于2021年3月5日入院。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逼,伴咳嗽咳痰,咳少量白色黏痰,伴低热,体温37.5 ℃,无心悸、胸痛、寒颤、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不适,行胸部CT检查示左下肺不张,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示左主支气管新生物,病理活检考虑息肉,肿瘤。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史,无烟酒嗜好,无遗传病史。体格检查:T 36.5 ℃,P 85次/min、R 20次/min、BP 124/81 mmHg,发育正常,BMI 20 kg/m2。全身皮肤黏膜正常,无皮下结节,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左侧语颤减弱,左下肺叩诊呈实音,左下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腹及四肢检查阴性。2021年3月5日胸部增强CT示左主支气管内见一不规则类圆形低密度影,并向下延续到下叶支气管,测CT值约为-60 Hu,伴左肺下叶肺不张(图1),诊断:左侧支气管内占位(脂肪瘤)。三大常规、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正常。2021年3月9日全麻下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支气管镜下见左主支气管内一类圆形新生物堵塞,表面光滑,活检时质韧、可活动、不易出血(图2),周围支气管黏膜轻度充血水肿;用高频电圈套器对新生物进行分次套扎后,发现新生物源自左下叶支气管,使用氩气刀烧灼残余病灶及活检钳钳取。套扎的支气管新生物病理提示脂肪瘤(图3)。术后患者胸闷气逼、咳嗽咳痰较前好转。2021年3月12日复查胸部CT示左肺下叶支气管内肿瘤切除术后改变,左肺下叶支气管内见类圆形稍低密度影,左下叶节段性肺不张较前改善(图4)。术后1周复查电子支气管镜示:左主支气管内肿瘤切除后通畅,左下支气管开口处仍有少量疤痕和肿瘤组织残留,管腔部分阻塞,给予活检钳清除。2022年6月23日随访,患者无明显不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类鼻疽致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及药学监护分析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类鼻疽(malleoidosis),俗称泥土病,是由革兰氏阴性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1,2,3]。我国海南、广东、福建、广西、香港和台湾等地是类鼻疽主要疫区,其中海南是我国主要的疫源地[4]。类鼻疽可存活在水源、土壤及一些植物,通过皮肤接触、气溶胶吸入、消化道等途径感染人和动物,能感染机体任何器官,常出现血流和肺部感染,也可见肝、脾、皮肤软组织、骨关节、脑局部感染。严重感染时可快速发展为致命性败血症、重症肺炎、常造成呼吸衰竭、多器官多组织功能衰竭、休克而危及生命[5]。本文通过对1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致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治,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清PTX3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血清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 PTX3)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骨转移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184例转移性NSCLC患者,NSCLC骨转移69例为观察组,NSCLC非骨转移115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清PTX3表达水平。对比两组血清PTX3含量,分析血清PTX3表达与NSCLC骨转移的相关性,比较治疗前后NSCLC骨转移血清PTX3表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判断血清PTX3对NSCLC骨转移诊断。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转移69例,对照组淋巴结转移40例、肺转移31例、脑转移21例、肝转移14例、肾上腺转移12例。观察组血清PTX3 104.80(175.48)ng/ml高于对照组21.48(22.02)ng/ml(P<0.05)。血清PTX3表达与NSCLC骨转移者性别、年龄、癌症史、吸烟指数、BMI指数、病理类型、原发灶位置、单器官转移、转移灶数量、骨转移性质、血钙、血碱性磷酸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NSCLC骨转移血清PTX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TX3诊断NSCLC骨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95%CI:0.802~0.919),最佳诊断截断值为35.385 n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5和0.748。结论:血清PTX3高表达与NSCLC骨转移密切相关,对NSCLC骨转移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有源医疗器械预设使用期限评价试验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有源医疗器械在申请注册时,需提交产品使用期限的研究验证资料.该研究主要提出了如何通过可靠性试验的方法来验证和评价有源医疗器械预设的使用期限.首先介绍了产品使用期限的定义,然后阐述了如何进行试验样本量、试验应力类型及量级、常规试验时间、加速试验时间的确定,以及如何根据试验结果来评价有源医疗器械的使用期限.最后通过无创呼吸机使用期限评价实例进行说明.该研究提供了通过试验法验证评价有源医疗器械预设使用期限的整个闭环过程,为企业、监管机构等提供了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较全面的试验评价方法,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有助于企业、检测机构等开展相关研究验证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十二指肠残端处理对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全腹腔镜胃癌手术中十二指肠残端处理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建立前瞻性观察队列,纳入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十二指肠,并行Billroth Ⅱ式或Roux-en-Y式吻合,十二指肠残端处理采用3-0可吸收倒刺线行连续缝合。主要观察患者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分级依据Clavien-Dindo分级标准,并于术后第1、3、5、7天留取流经十二指肠残端的引流液,检测总胆红素和淀粉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4例患者,其中63例行十二指肠残端加固,71例未行十二指肠残端加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ECOG)评分、营养风险(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 NRS 2002)评分、内科合并症、术前新辅助治疗及TNM分期上,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以Billroth Ⅱ吻合方式为主。在手术时间上,十二指肠残端加固组与未加固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0.7±38.2 min vs. 156.3±36.6 min, P=0.649)。两组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十二指肠残端未加固组出现2例十二指肠残端瘘,而加固组无十二指肠残端瘘发生。在术后引流液总胆红素和淀粉酶指标方面,加固组在术后第1、3、5、7天引流液总胆红素和淀粉酶中位数均低于未加固组,且在术后第1天引流液总胆红素测定中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全腹腔镜胃癌手术中进行十二指肠残端加固可有效降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