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机构围手术期镇痛药使用的风险防范与管理指导原则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围手术期镇痛药的使用及管理全过程均存在风险,可由镇痛方式、患者个性化因素或用药错误等引起。为了减少围手术期镇痛药的使用风险,提高安全用药水平,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专业委员会、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和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安全用药工作组组织国内药学专家和麻醉学专家制定了本指导原则,从管理、药品和特殊人群3个方面阐述围手术期镇痛药的风险防范与管理措施。管理相关风险包括镇痛方案制定过程中的风险、信息/物品/药品传递风险、术中镇痛药和镇痛泵使用的相关风险,可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加强培训和完善信息化等途径进行防范。药品相关风险是药品的固有属性,镇痛药分为麻醉性镇痛药、解热镇痛药和镇痛辅助药等,可根据具体药物的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特殊人群包括老年人、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以及儿童等有各自的生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特点,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应对措施。通过对围手术期镇痛药使用的全方位监测,可进行风险预测和制定规避方案,实施药学监护,从而保障患者围手术期用药安全。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围手术期镇痛药使用和监测的所有医务人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口服中成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合理应用与药学监护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在中医治疗中推荐了6个品种的口服中成药,包括藿香正气方(胶囊、丸、水、口服液)、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方(胶囊、颗粒)、疏风解毒方(胶囊、颗粒)、苏合香丸和安宫牛黄丸。其中藿香正气方、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方和疏风解毒方仅推荐在医学观察期使用,但也有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的报道;而苏合香丸和安宫牛黄丸则仅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这6种口服中成药的安全性较好,很少有不良反应发生,但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中医辨证、禁忌证、配伍禁忌,避免主治证型相似的药物叠加使用,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依非韦伦与伏立康唑相互作用的药学监护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27岁女性艾滋病患者使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和依非韦伦(ART方案)治疗,因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联合应用伏立康唑200 mg静脉滴注、1次/12 h。用药第4天,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为0.1 mg/L。临床药师参与会诊,发现依非韦伦与伏立康唑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建议停用依非韦伦,换用多替拉韦。停用依非韦伦后,患者多次测定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并多次调整伏立康唑的剂量。依非韦伦停药14 d内,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变化缓慢(0.1~0.4 mg/L),14 d后谷浓度基本稳定。患者的伏立康唑剂量增至300 mg口服、1次/12 h后,伏立康唑谷浓度升至1.8 mg/L,达到参考值范围。本例提示对伏立康唑与依非韦伦联用的患者,在停用依非韦伦后,由于依非韦伦的代谢诱导作用仍然存在,仍需经验性增加伏立康唑的剂量,并依据治疗药物监测结果进行动态调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口服抗凝药居家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口服抗凝药广泛用于需行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患者的居家期间治疗,但抗凝药的不合理应用可能会导致血栓和出血等不良反应。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指南或共识对口服抗凝药居家期间的管理提供推荐性建议。因此,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临床药学、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血管外科、呼吸科、检验科等相关领域专家梳理相关问题,发布口服抗凝药居家管理专家共识。本共识主要内容包括口服抗凝药的药学监护要点,开展居家管理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及居家管理时特殊情况的处理等,旨在提高口服抗凝药居家期间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常见合并症药物治疗与药学监护指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2020年3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提出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中医中药治疗方案及免疫治疗等。临床一线专业人员如何依据患者的病理、生理状况和药物的药理特性选择药物以及治疗中需要监测的指标,亟需明确和权威的学术支持。为此,中国药师协会治疗药物监测药师分会等11个学术团体联合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常见合并症药物治疗与药学监护指引",期望为一线医师、药师和护士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科医学师资药学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全科医学师资的药学培训现状及培训需求进行调查,为下一步设计和完善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的药学相关课程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4月21—25日采用便利抽样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参加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班且自愿参加本研究的学员进行调查。结果:共219名全科医学师资参与调查,51.14%(112/219)认为目前的药学知识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药学服务需求,但仅67.58%(148/219)每年参加药学相关培训,且频次以1~2次/年(83.78%,124/148)为主。参加药学相关培训的主要原因是工作需要(68.24%,101/148)及自身有培训意愿(55.41%,82/148)。63.51%(94/148)师资认为培训效果一般或较差,其存在的问题有培训师资力量不够(40.54%,60/148)、培训者不够重视(37.16%,55/148)及培训缺乏深度(37.16%,55/148)等。76.26%(167/219)师资有药学培训需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工作年限<10年及有二级医院工作经历者对药学培训的需求更高。希望的药学培训侧重方向主要为疾病给药方案的选择及优化(72.60%,159/219)、疾病所用药物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62.10%,136/219)及疾病药物治疗中的药学监护(57.08%,125/219)等。希望的培训方式以通过网络或APP(如微信等)(54.34%,119/219)进行互动式案例分析与讨论(69.41%,152/219)为主,培训频次、培训时间及培训时长分别以>2个月1次(36.07%,79/219)、大部分在工作时间培训(48.86%,107/219)及30~45 min(38.36%,84/219)为主。结论:全科医学师资具有较高的药学培训需求,后续应根据全科医学师资的药学培训需求制定针对性强、个体化及系统化的药学培训课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欧洲药学监护联盟分类系统的临床药学实习带教方式探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欧洲药学监护联盟(Pharmaceutical Care Network Europe,PCNE)分类系统可用于临床药师在药学服务中将发现的药物相关问题进行定性汇总及评价,已经成为药学服务的重要工具。2021年1月至5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在五年制临床药学专业实习学生中,对基于PCNE分类系统的带教方式进行了探索。结果显示,基于PCNE分类系统带教方式发现了107个药物相关问题,干预成功率为72.9%(78/107),学生毕业考核成绩较好,学生对该带教方式表示认可。基于PCNE分类系统的临床药学实习带教方式,有助于提高临床药学专业实习学生发现和解决药物相关问题的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氯喹治疗冠状病毒感染的研究现状与药学监护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首次提出可试用磷酸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氯喹治疗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包括通过pH依赖性抑制病毒穿入、脱壳等复制过程而发挥抑制病毒作用;通过干扰病毒黏蛋白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的结合而发挥抑制病毒作用以及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和细胞自噬作用抑制炎性反应。氯喹治疗冠状病毒感染的研究多为体外试验,目前尚无该药用于COVID-19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临床研究结果。氯喹可导致多个系统或器官的不良反应,包括心血管系统、眼、皮肤、消化系统、神经精神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和耳等,而且与多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本文对临床用药过程中的药学监护提出了具体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药物相关问题分类系统(V1.0)》使用标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药物相关问题(DRPs)的发现、解决、干预及评估是药师开展药学监护的核心过程。以国外DRPs分类系统文献资料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相关药学实践经验,经过遴选、整合后初步制作中国DRPs分类系统,并通过多轮公开验证的方法逐步完善,最终形成符合中国人群和医疗模式的《中国药物相关问题分类系统(V1.0)》使用标准,中国DRPs分类系统共包含问题、DRP评价、原因、介入方案、介入方案接受和DRP状态6个部分,为中国药师开展标准、规范的药学监护工作提供依据,提高临床药物治疗管理的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的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的不良反应信号挖掘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的不良反应(ADR)信号,为两药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2012年第4季度至2019年第1季度共26个季度的报告进行数据挖掘,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累及的系统、器官对报告中的ADR描述用语进行标准化,筛选出ROR法和PRR法共有信号。结果:通过使用ROR法和PRR法共得到恩替卡韦ADR信号104个,替诺福韦酯ADR信号187个,筛选出的恩替卡韦ADR信号主要累及的器官、系统为:全身性损害,肝胆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筛选出的替诺福韦ADR信号主要累及的器官、系统为:泌尿系统损害,骨骼肌肉系统损害,代谢和营养障碍。结论:经挖掘所得的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不良反应信号均提示两药可导致女性生殖系统损害、胎儿异常、新生儿和婴儿异常及男性生殖系统损伤,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酯除上述ADR外,恩替卡韦特有且未收录在说明书中的ADR信号主要涉及呼吸系统损害及视觉损害,替诺福韦酯特有且未收录在说明书中的ADR信号主要涉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听觉和前庭功能损害。提示临床用药时应密切关注感染HBV的特殊人群的药物选择,监测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ADR,并提供药学监护,做到个体化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