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未留置胃管的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未留置胃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40例择(限)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术后无胃肠减压组(实验组)和术后胃肠减压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吻合口漏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首次肠鸣音时间分别为(24.20±4.16)、(24.95±4.19) h( t=-0.568, P>0.05);两组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62.40±9.81)、(61.40±8.49) h( t=0.345, P>0.05);两组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94.30±10.69)、(95.45±8.91) h( t=-0.369, 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方面:实验组咽喉疼痛的发生率(7/20)明显低于对照组(17/20, χ2=10.417, P<0.05);实验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5/20)低于对照组(12/20, χ2=5.013,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恶心呕吐、重置胃管、吻合口及十二指肠残端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未留置胃管能有效降低肺部并发症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与围手术期留置胃管比较更具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输入襻输出襻空肠间断并行固定预防全胃切除Roux-en-Y空肠空肠吻合口扭转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行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的4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采用输入襻和输出襻空肠间断并行的方法分为并行组和非并行组。结果表明两组在吻合口扭转、食管空肠吻合口瘘以及十二指肠残端瘘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923、4.691 、4.559,均 P<0.05);而在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152、8.533,均 P>0.05)。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中采用输入襻和输出襻空肠间断并行固定方法可以使空肠空肠吻合口发生扭转的概率明显降低并减少相关并发症,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胰腺肿瘤手术方案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胰腺肿瘤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20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及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因胰腺肿瘤接受手术治疗的29例患儿临床和随访资料,其中男6例,女23例;年龄为(10. 6±2. 6)岁,范围在3~15岁。病理类型以实性假乳头状瘤最为常见(25例),其余为2例胰母细胞瘤,1例胰岛素瘤和1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所有患儿均根据肿瘤部位行胰腺部分切除术。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胆漏和出血各1例,经保守治疗逐渐好转,无术中术后死亡和发生胰瘘的患儿,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6. 9%(2/29)。29例患儿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50.8个月,随访时间生存率为100%,发生术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内分泌功能不足及胆肠吻合口狭窄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 3%(3/29)。未发现胰腺内肿瘤复发,但3例出现术后新发的肝脏转移灶,复发率为10. 3%(3/29)。结论:胰腺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小儿胰腺肿瘤安全有效的方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利用端端胰腺残端包埋术进行胰空肠吻合能有效降低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儿童胰腺肿瘤整体预后良好,即使是出现术前转移或术后复发的患儿也可取得良好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短期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远端胃大部切除(DG)短期(术后30 d内)并发症的Clavien-Dindo(CD)分级情况及影响该分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经同一术者完成的230例行DG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9例(69.1%),女性71例(30.9%),年龄31~80岁,平均年龄(61.69±10.91)岁;平均体重指数(23.59±3.46) kg/m 2;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进行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逐步法Logistic回归。 结果:本研究中,共有30例(13.0%)患者出现CD-Ⅱ级及以上术后并发症,其中Ⅱ级20例(66.7%),Ⅲ级8例(26.7%),Ⅳ级2例(6.6%),在30例并发症的患者中,单纯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出血2例,十二指肠残端漏3例,腹腔感染2例,肠梗阻6例,肺部感染5例,切口感染2例,胃排空延迟2例;肺部感染合并肺不张3例,吻合口瘘合并腹腔感染2例,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合并肠梗阻1例。手术途径是DG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不同手术途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CD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肺部感染、肠梗阻、腹腔感染和吻合口瘘是DG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导致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途径,但手术途径不影响并发症CD分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胰瘘导致迟发性十二指肠残端瘘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胰瘘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本案例介绍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胰瘘并最终导致十二指肠残端迟发瘘的病情演变过程,从原因分析到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此提高大家对胃癌术后胰瘘的认知及治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与侧侧吻合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与侧侧吻合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5例,女20例;年龄为(58±10)岁,年龄范围为36~84岁。85例患者中,46例行腹腔镜全胃切除+D 2淋巴结清扫+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术,设为半端端吻合组;39例行腹腔镜全胃切除+D 2淋巴结清扫+食管空肠侧侧吻合术,设为侧侧吻合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1年生存情况、吻合口狭窄及肿瘤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 结果:(1)手术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全胃切除+D 2淋巴结清扫术,无中转开腹及术中死亡情况。半端端吻合组和侧侧吻合组患者肿瘤近切缘距离、食管空肠吻合时间、辅助切口长度分别(2.3±0.9)cm、(32±3)min、(7.5±1.6)cm和(1.6±1.0)cm、(42±5)min、(4.8±1.2)c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334,10.177,8.734, P<0.05)。侧侧吻合组1例患者术中行食管空肠吻合时,近端空肠被直线切割吻合器刺穿致空肠破裂,予术中切除破裂段空肠,游离空肠系膜再行食管空肠侧侧吻合。(2)术后情况:半端端吻合组和侧侧吻合组患者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出血分别为1例和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49, P<0.05)。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出血患者均通过输血、内镜下止血等保守治疗好转;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瘘患者(侧侧吻合组1例)经腹腔穿刺引流、抗感染等保守治疗痊愈;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患者(侧侧吻合组2例)经抗感染、穿刺引流、营养支持等治疗痊愈;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半端端吻合组5例、侧侧吻合组3例)经抗感染、雾化祛痰等治疗痊愈;术后腹腔感染患者(半端端吻合组2例、侧侧吻合组1例)经抗感染、腹腔穿刺引流痊愈;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半端端吻合组1例)经换药、抗感染治疗痊愈。(3)随访情况:8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年。随访期间半端端吻合组和侧侧吻合组患者死亡分别为3例和2例,吻合口狭窄分别为0和2例,无吻合口复发。 结论: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肿瘤近切缘距离更长、食管空肠吻合时间更短、术后吻合口出血发生情况更少;侧侧吻合辅助切口长度更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左外叶及左尾状叶包裹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预防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将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包埋于肝左外叶及左尾状叶之间预防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 2022年4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龄(63.0±9.2)岁(范围:48~78岁);体重指数(24.1±3.2)kg/m 2(范围:15.4~31.6 kg/m 2)。在常规完成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后,将患者的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包埋于肝左外叶及左尾状叶之间,并用可吸收线对拢缝合肝左外叶及左尾状叶肝实质。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胰瘘、胆瘘、术后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肝脓肿)发生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77.5±52.0)min(范围:192~360 min),其中术中包埋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用时(3.1±0.6)min(范围:2.3~4.2 min),术中出血量[ M(IQR)]300(200)ml(范围:50~800 ml)。术后第1天肝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均提示肝动脉血流通畅。术后发生胰瘘3例,其中B级胰瘘2例(1例伴腹腔感染),生化漏1例。3例胰瘘患者经持续腹腔引流后顺利出院。未发生胆瘘、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肝脓肿、术后肝功能不良。 结论:肝左外叶、左尾状叶包裹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可能是预防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其操作简单且较为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人工硬脑膜包裹肝动脉技术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出血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pancreatoduodenectomy,PD)术中应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包裹脉络化的肝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gastroduodenal artery,GDA)残端,预防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行PD手术同时应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包裹脉络化肝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患者PD术中应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包裹脉络化动脉,主要包裹动脉为包含GDA残端在内的肝固有动脉及部分肝总动脉。平均手术时间(308.1±93.1)min,平均人工硬脑膜包裹动脉时间(18.7±7.5)min。术后胰瘘6例(13.3%),均为B级胰瘘,胆瘘1例(2.2%),腹腔感染2例(4.4%),均经对症治疗痊愈。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二次手术病例。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2.2%),出血位置为近肝门处右肝动脉分支,经人工硬脑膜包裹的动脉(包括GDA残端)术后均无假性动脉瘤形成及出血发生。术后未发生肝动脉狭窄、补片部位积液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结论:PD术中应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包裹脉络化的肝动脉可降低胰液及感染灶侵蚀GDA残端导致的出血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胰颈直线切割闭合加连续单层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胰颈直线切割闭合加连续单层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日照市肝胆胰脾外科研究所、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朝阳市中心医院应用胰颈直线切割闭合加连续单层胰肠吻合治疗的21例PD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范围31.0~82.0岁,中位年龄63.0岁。分析胰颈直线切割闭合成功率、胰肠吻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胰瘘风险评分、住院时间等。结果:21例患者中开腹PD 3例,腹腔镜PD 18例,均顺利完成胰颈直线切割闭合加连续单层胰肠吻合,成功率100.0%。在胰腺残端寻找胰管并插入引流管的成功率为100.0%(21/21),其中有3例(14.3%)在残胰断端可见明显的胰管断端。3例开腹PD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220.0、245.0、260.0 min,胰肠吻合时间为12.0、13.0、12.0 min,术中出血量为300.0、450.0、600.0 ml,住院时间为14.0、15.0、21.0 d。18例腹腔镜PD患者手术时间为(295.9±14.5)min,胰肠吻合时间为(22.3±1.5)min,术中出血量为(180.0±40.0)ml,住院时间(范围)为8.0~16.0 d,中位数10.5 d。21例患者胰瘘风险评分为(4.7±1.5)分。3例(14.3%)发生术后急性胰腺炎,4例(19.0%)发生胃排空延迟,保守治疗后痊愈。21例患者均无术后出血、院内感染,无B、C级术后胰瘘,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胰颈直线切割闭合后连续单层胰肠吻合具有质量可靠、操作简单易行等特点,具有预防临床相关术后胰瘘及胰肠吻合口出血的潜质,值得谨慎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裸眼3D腹腔镜系统在腹腔镜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术中应用价值的初步探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裸眼3D腹腔镜系统在腹腔镜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165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9例,女66例;中位年龄为63岁,年龄范围为28~86岁;胃癌68例,结直肠癌97例。68例胃癌患者中,16例选择裸眼3D腹腔镜系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设为裸眼3D胃癌组;52例选择眼镜3D腹腔镜系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设为眼镜3D胃癌组。97例结直肠癌患者中,19例选择裸眼3D腹腔镜系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设为裸眼3D结直肠癌组;78例选择眼镜3D腹腔镜系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设为眼镜3D结直肠癌组。观察指标:(1)胃癌患者手术情况。(2)胃癌患者术后恢复情况。(3)胃癌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4)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情况。(5)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情况。(6)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7)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随访,了解患者并发症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术后30 d。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P25, P75)或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1)胃癌患者手术情况:68例胃癌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无术中并发症及中转开腹。裸眼3D胃癌组患者胃癌手术方式(远端胃切除术、全胃切除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5例,195 min(169 min,214 min),20 mL(10 mL,90 mL);眼镜3D胃癌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1、21例,196 min(173 min,222 min),40 mL(20 mL,100 m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432, Z=-0.362,-1.065, P>0.05)。(2)胃癌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裸眼3D胃癌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半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 d(2 d,3 d)、6 d(5 d,7 d)、10 d(9 d,14 d);眼镜3D胃癌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 d(2 d,3 d)、6 d(5 d,6 d)、11 d(9 d,14 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163,-1.870,-0.570, P>0.05)。裸眼3D胃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2/16),其中1例十二指肠残端瘘,1例吻合口出血;眼镜3D胃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52),其中2例十二指肠残端瘘,2例胃排空障碍,1例肺部感染,1例腹腔出血,1例吻合口瘘,1例乳糜漏,1例肠梗阻。两组并发症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痊愈。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09, P>0.05)。(3)胃癌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裸眼3D胃癌组患者肿瘤直径,肿瘤T分期(T1期、T2期、T3期、T4期),脉管侵犯,神经侵犯,癌结节,肿瘤N分期(N0期、N1期、N2期、N3期),淋巴结阳性数目,淋巴结清扫总数,淋巴结清扫合格数目、TNM临床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分别为3.0 cm(2.0 cm,5.0 cm),5、3、1、7例,8例,5例,2例,3、2、4、7例,6枚(1枚,15枚),28枚(22枚,43枚),15例,4、3、9、0例;眼镜3D胃癌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5 cm(2.0 cm,6.0 cm),13、10、4、25例,19例,23例,2例,26、6、7、13例,1枚(0枚,7枚),29枚(21枚,39枚),43例,21、10、20、1例,两组患者肿瘤直径、肿瘤T分期、脉管侵犯、神经侵犯、癌结节、淋巴结清扫总数、淋巴结清扫合格数目、TNM临床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570,-0.434, χ2=0.926,0.851,1.655, Z=-0.579, χ2=1.193, Z=-1.134, P>0.05);两组患者肿瘤N分期和淋巴结阳性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167,-2.283, P<0.05)。(4)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情况:97例结直肠癌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无术中并发症及中转开腹。裸眼3D结直肠癌组患者手术方式(结肠癌根治术、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12例,132 min(97 min,156 min),20 mL(10 mL,50 mL);眼镜3D结直肠癌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0、38例,124 min(110 min,159 min),25 mL(15 mL,65 m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1.276, Z=-0.141,-0.863, P>0.05)。(5)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裸眼3D结直肠癌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半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 d(1 d,3 d)、5 d(5 d,6 d)、8 d(7 d,10 d);眼镜3D结直肠癌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 d(1 d,3 d)、5 d(4 d,6 d)、8 d(6 d,10 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678,-1.751,-1.674, P>0.05)。裸眼3D结直肠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8%(3/19),其中1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1例切口感染,1例尿路感染;眼镜3D结直肠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1%(11/78),其中3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2例肠梗阻,2例尿路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出血,1例肺部感染。眼镜3D结直肠癌组1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行补救性末端回肠造口术,术后恢复良好;两组其余并发症患者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35, P>0.05)。(6)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裸眼3D结直肠癌组患者肿瘤直径,肿瘤T分期(T1期、T2期、T3期、T4期),脉管侵犯,神经侵犯,癌结节,肿瘤N分期(N0期、N1~2期),淋巴结阳性数目,淋巴结清扫总数,淋巴结清扫合格数目、TNM临床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分别为5.0 cm(3.0 cm,6.0 cm),3、2、7、7例,3例,2例,1例,8、11例,0枚(0枚,4枚),17枚(14枚,23枚),18例,2、3、12、2例;眼镜3D结直肠癌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0 cm(3.0 cm,5.0 cm),7、16、43、12例,14例,12例,7例,46、32例,0枚(0枚,1枚),16枚(13枚,19枚),74例,14、17、40、7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768,-1.135, χ2=0.049,0.292,0.278,1.762, Z=-0.694,-1.349, χ2=0.001, Z=-1.011, P>0.05)。(7)随访情况:16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无短期内再手术及术后30 d内死亡。 结论:裸眼3D腹腔镜系统与眼镜3D腹腔镜系统在腹腔镜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术中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临床价值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