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对职业性哮喘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在职业性哮喘(OA)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与OA患者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于2019年10月,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来我院申请OA诊断的64例劳动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肺功能、FeNO及血常规结果,评价FeNO检测对OA的诊断价值,比较不同程度OA患者FeNO及肺功能指标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OA组患者FeNO值[(58.4±13.1)ppb]高于非OA组患者[(30.1±13.7)ppb]( P<0.05);中度OA患者FeNO值[(68.9±13.8)ppb]高于轻度OA患者[(54.2±10.3)ppb]( P<0.05)。FeNO诊断O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45 3(95% CI:0.892 8~0.997 8, P<0.05),最佳截点是47.5 ppb,敏感度为88.6%,特异度为89.7%。OA患者FeNO值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呈负相关( r=-0.454, P<0.01)。 结论:FeNO检测对OA诊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FeNO和肺功能指标进行判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肺功能联合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在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慢性咳嗽可以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儿童,发病率及就诊率逐年增高,明确病因是慢性咳嗽治疗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对于慢性咳嗽的病因分析并没有简便、易于操作的统一标准,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肺功能及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在慢性咳嗽诊断中的作用逐渐引起关注。该文就肺功能联合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在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分析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为临床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分析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技术在慢性气道疾病诊治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气道炎症是慢性气道疾病最重要的病理学基础,气道炎症的检测评估有助于气道疾病的诊断及精准化治疗管理。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技术是近年来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无创气道炎症检测技术,为慢性气道疾病的诊断和管理提供了简便、快捷的气道炎症参考,但仍存在一些争议与不足。本文简要阐述了呼出气中一氧化氮的生物学意义和检测方法,总结了目前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及相应缺陷与不足,预期未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应用经验的不断积累,该技术必将在慢性气道疾病的精准管理中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IL-8与FeNO在不同炎症表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不同炎症表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组的患者白细胞介素8(IL-8)、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这两个炎症指标的水平,推测它们在不同炎症表型CVA病理生理中的具体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就诊于包头市中心医院呼吸科门诊的不同炎症表型的CVA的患者共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诱导痰炎症细胞分类结果将患者分为4组,分别是中性粒细胞(Neu)组、嗜酸粒细胞(Eos)组、混合细胞(Mix)组、寡粒细胞(Pau)组,同期在本院随机选取健康者25名作为对照组,所有入组对象均采集清晨空腹血,并分离出血清,进行FeNO及血清IL-8浓度的测定以及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的测定。分析不同炎症表型CVA患者IgE、IL-8浓度,FeNO值及肺功能的差异。结果:(1)总体比较,5组数据的FeN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53.128, P<0.001),分别进行两两比较FeNO水平在Eos组和Mix组中明显高于其他3组,Mix组与Eo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3组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在Eos组中血清总IgE与其他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血清总IgE值在Mix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各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3)总体比较血清IL-8浓度,5组血清IL-8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55.840, P<0.001),两两进行比较时Neu组和Mix组中IL-8浓度明显高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Neu组的IL-8也高于Mi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Eos组的IL-8浓度高于对照组,而其他组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血清IgE、IL-8浓度和FeNO这3种炎症指标对不同炎症表型的CVA患者的鉴别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也为CVA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呼出气氧浓度监测评价吸入氧浓度基线水平对急诊患者插管前面罩通气时间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以呼出气氧浓度(EtO 2)作为监测指标,探讨急诊患者气管插管前不同吸入氧浓度(FiO 2)基线水平下进行纯氧面罩通气对EtO 2达标时间的影响。 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月1日至11月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接受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了避免因操作不规范或漏气等造成通气不充分而干扰最终结果,故选择已行气管插管患者FiO 2调至纯氧后持续机械通气的过程来模拟插管前纯氧下面罩通气的过程。结合电子病历和呼吸机记录,分析患者在不同FiO 2基线水平下,调整FiO 2至纯氧后EtO 2达到0.90所需时间(即EtO 2达标时间)和达标所需呼吸周期的变化。 结果:最终收集到42例患者共113次EtO 2监测记录;其中,2例患者由于FiO 2基线水平即为0.80,故仅有1次EtO 2记录,其他患者均有2次及以上不同FiO 2基线水平对应的EtO 2达标时间和呼吸周期记录。42例患者中,以男性为主(占59.5%),老年人居多〔中位年龄62(40,70)岁〕,大多为呼吸系统疾病(占40.5%);不同患者肺功能差异较大,但以功能正常患者居多〔氧合指数(PaO 2/FiO 2)>300 mmHg(1 mmHg≈0.133 kPa),占38.0%〕;在呼吸机参数设置上,结合患者稍低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3(28,37)mmHg〕,考虑普遍存在轻度的过度通气现象。随着FiO 2基线水平升高,EtO 2达标时间和呼吸周期数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当FiO 2基线水平为0.35时,EtO 2达标时间最长〔79(52,87)s〕,所需呼吸周期数最多〔22(16,26)个〕;当FiO 2基线水平从0.35提升至0.80时,EtO 2达标时间可从79(52,87)s缩短至30(21,44)s,呼吸周期数也从22(16,26)个减少到10(8,13)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急诊患者气管插管前面罩通气的FiO 2基线水平越高,EtO 2达标时间就越短,面罩通气时间也就越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炎症特点与小气道功能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两种表型哮喘患者炎症特点及小气道功能变化,为哮喘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将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呼吸科就诊,经诱导痰细胞学检查证实的46例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及42例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哮喘类别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和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性发作病情严重度、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和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浓度,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分数(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外周血及诱导痰上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干扰素γ]浓度以及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halation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percent predicted,%pred)、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MMEF)% pred、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流速 (forced expiratory flow at 75% of FVC exhaled,FEF75)% pred、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流速 (forced expiratory flow at 50% of FVC exhaled,FEF50)% pred]。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 2检验。 结果:两组哮喘患者一般资料和AC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患者急性发作重度+危重度患者比率[52.38%(22/42)]、未控制+部分控制患者比率[59.52%(25/42)]、CRP浓度[24.6(7.1,35.0) mg/L]高于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30.43%(14/46)、36.96%(17/46)、8.5(2.0,12.0) m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4.37、χ 2=4.48、 Z=4.76, P=0.036、 P=0.034、 P<0.001)。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患者FeNO浓度[76(54,93)×10 -9]高于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27(15,41)×10 -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6.52, P<0.001)。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患者FEV1% pred[(56.13±21.51)%]、MMEF% pred[(62.03±23.97)%]、FEF75% pred[(54.42±20.49)%]与FEF50% pred[(66.89±26.47)%]均低于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68.53±29.81)%、(72.16±23.05)%、(65.38±25.46)%、(79.86±27.6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25、2.02、2.21、2.24, P值分别为0.027、0.046、0.030、0.027]。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血清IL-4[(49.42±24.46) ng/L]、IL-5[(104.89±43.91) ng/L]及诱导痰上清中IL-4[(44.49±19.12) ng/L]、IL-5[(95.45±28.58) ng/L]浓度均高于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32.29±14.19)、(50.35±22.30)、(33.33±15.08)、(55.61±26.41) 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4.06、7.44、3.02、6.77, P值分别为<0.001、<0.001、0.003、<0.001)。而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患者血清IL-13[(76.18±20.62) ng/L]、IL-17[(31.32±9.32) ng/L]、干扰素γ[(18.27±5.56) ng/L]及诱导痰上清中IL-13[(71.08±20.08) ng/L]、IL-17[(26.29±6.70) ng/L]、干扰素γ[(17.61±5.94) ng/L]浓度均低于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153.83±44.53)、(55.27±18.89)、(26.46±10.08)、(120.32±28.41)、(44.99±12.66)、(23.91±7.66) 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0.33、7.43、4.66、9.31、8.54、4.33,均 P<0.001)。 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型和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有不同的炎症和小气道功能特点,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早期小气道功能改变更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及其在气道疾病诊治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呼出气中的一氧化氮(NO)水平与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密切相关。近年来,包括上下气道、大小气道NO检测技术的发展为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上气道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甚至少见气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慢性气道疾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哮喘联盟在2015年发表的“无创气道炎症评估哮喘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参照国际相关指南以及重要文献,撰写本共识,针对气道NO检测的方法学、质量控制、结果判读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以助更好应用该项技术指导临床诊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链格孢菌合并其他吸入过敏原对儿童和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链格孢菌合并其他吸入过敏原对儿童和青少年变应性鼻炎(AR)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队列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链格孢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阳性的151例AR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致敏原的种类不同,分为单纯链格孢菌阳性组(A组)28例和链格孢菌阳性合并其他吸入过敏原阳性组(B组)123例。分析B组患者过敏原分布情况,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2组AR患者不同季节鼻部症状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和鼻呼出气一氧化氮(nNO),比较2组患者链格孢菌过敏等级。结果:在B组中,合并1种其他吸入过敏原者占比35.77%(44/123),其中链格孢菌+草花粉占比最高17.07%(21/123);合并2种其他吸入过敏原者占比33.33%(41/123),其中链格孢菌+草花粉+树花粉占比最高26.83%(33/123);合并3种其他吸入过敏原者占比19.51%(24/123);合并4种其他吸入过敏原者占比11.38%(14/123)。A组和B组AR患者鼻部症状VAS评分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2.52, P=0.115),在不同时点间及组间和时点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39.84、3.35,均 P<0.05)。A组和B组AR患者nNO水平在组间、时点间及组间和时点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组AR患者链格孢菌过敏等级均以3级、2级、4级多见,在A组达96.43%(27/28),在B组达88.62%(109/123),2组AR患者链格孢菌过敏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69, P>0.05)。 结论:链格孢菌致敏的AR患者同时合并草花粉、树花粉过敏的比例较高;链格孢菌与草花粉、树花粉之间可能存在过敏原的叠加效应,导致AR患者的症状有明显的季节性加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运动激发试验联合呼出气一氧化氮在诊断儿童胸闷变异性哮喘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是一种不典型的哮喘,以胸闷为唯一表现。由于缺乏典型的哮喘症状,因此需要诊断性检查。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运动激发试验(ECT)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在儿童CTVA诊断中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重度哮喘呼出气一氧化氮与支气管舒张试验相关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中度、重度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在阶梯治疗过程中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 FeNO)和支气管舒张试验中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FEV 1)改变率的动态变化以及相关性。 方法:入选160例中度、重度慢性持续期的哮喘患者,根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2015版)进行规范化的治疗,每3个月测定1次患者的FeNO数值,完成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sthma control questionnaire,ACQ),以及支气管舒张试验检测,持续1年。结果:160例患者经规范治疗,ACQ评分逐渐降低,FeNO数值下降,FEV 1改变率下降,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 结论:中度、重度慢性持续期的哮喘患者经过规范化的治疗后FeNO与支气管舒张试验FEV 1改变率的动态改变呈正相关,可作为基层医院规范化管理和治疗中度、重度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