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重症医学科发展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重症医学科的发展现状,以促进内蒙古自治区重症医学规范化、同质化发展,也为学科建设和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电话数据核实的方式,对内蒙古自治区三级、二级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调查性研究。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09年下发的《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及学科发展趋势制作调查问卷,包括医院基本信息、ICU基本信息、人员配置、医疗质量管理、技术技能、设备配置等6个方面的内容。问卷发放时间为2022年9月。由各医院学科带头人或科主任填写问卷。结果:截至2022年10月24日共发放问卷101份,回收问卷85份,问卷回收率为84.16%,其中有效问卷71份,共计71个综合ICU。①内蒙古自治区综合ICU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呈东西部相对较弱,整体分布不均的特点,其重症医学科的发展仍有所欠缺。②医院基本信息:人口和经济制约ICU的发展进程,西部地区综合ICU床位均数仅为中部地区半数(张:39.0比86.0),东部地区居中(平均83.6张),数量相对不均。③ ICU基本信息:调查71个综合ICU中,三级医院44个,二级医院27个。三级医院ICU床位数占总床位数比明显低于二级医院〔(1.59±0.81)%比(2.11±1.07)%, P<0.05〕,明显低于《指南》要求的2%~8%;三级、二级医院ICU床位使用率〔(63.63±22.40)%、(44.65±20.66)%, P<0.01〕均低于《指南》要求(应以75%为宜)。④ ICU人员配置:三级医院医生共376人,护士共1 117人;二级医院医生共122人,护士共331人。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医生职称、医生学历和护理人员职称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三级医院医生以中级职称为主(主治医师占41.49%),二级医院医生以初级职称为主(住院医师占43.44%);三级医院医生学历普遍高于二级医院(博士:2.13%比0,硕士:37.24%比8.20%);三级医院仅护士人员比例低于二级医院(17.01%比24.47%)。三级、二级医院ICU医生/ICU床位比〔(0.64±0.27)%、(0.59±0.34)%〕、ICU护士/ICU床位比〔(1.76±0.56)%、(1.51±0.48)%〕均达未到《指南》0.8 : 1和3 : 1以上的要求。⑤ ICU医疗质量管理:与二级医院相比,三级医院实施一对一耐药菌护理的比例(65.91%比40.74%)、实施多模态镇痛镇静的比例(90.91%比66.67%)、个人数字助理(PDA)条码扫描使用比例(43.18%比14.81%)均明显升高(均 P<0.05)。⑥ ICU技术技能:在各项技术技能中,三级医院支气管镜检查、血液净化治疗、空肠营养管放置和床旁超声项目开展比例均高于二级医院(84.09%比48.15%,88.64%比48.15%,61.36%比55.56%,88.64%比70.37%,均 P<0.05)。其中,空肠营养管放置、床旁超声和体外膜肺氧合的开展情况,三级医院以独立完成为主,二级医院则倾向于合作完成。⑦ ICU设备配置:基本仪器设备中,三级、二级医院呼吸机总数/ICU床位比〔0.77%(0.53%,1.07%)、0.88%(0.63%,1.38%)〕、输液泵/ICU床位比〔1.70%(1.00%,2.56%)、1.25%(0.75%,1.88%)〕均未达到《指南》要求,设备配比不足,尚未满足发展基本需要。 结论:内蒙古自治区综合ICU发展已趋向成熟,但在发展规模、人员配比和仪器设备较《指南》仍有一定差距,并且综合ICU呈现出东西部相对较弱,整体分布不均的特点,还需要加大力度投入到重症医学科的建设中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发热门诊运营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发热门诊设置和能力建设现况。方法:分层随机抽取中国7个地区,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96家儿童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调查其发热门诊患儿预检分诊、急救和病原检测能力、人员配置和院内感染防控等情况。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Fisher′ s确切概率法。 结果: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配置有独立的儿科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占84.12%(249/296),其中三级医疗机构109所(109/125,87.20%),二级医疗机构72所(72/171,42.11%);儿童医院中91.43%(32/35)设置了独立儿科发热门诊,而妇幼保健院独立设置率为46.71%(78/167),显著低于儿童医院( P<0.001);具有儿童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双重职能的医疗机构,儿科独立发热门诊设置率为76.56%(49/64);西部地区(西南地区设置率为41.38%、西北地区设置率为47.06%)相对较低;51.41%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未配备有创或无创呼吸机等抢救生命支持类设备;新型冠状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包括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方法)在儿科发热门诊普及率超过90%,但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抗原检测方法普及率不足45%;三级医疗机构儿科发热门诊医师和护士的中位配置人数分别为5位和9位,并配有至少1位技师和药师;而二级医疗机构分别为3位和4位,三级医疗机构明显优于二级医疗机构( P<0.001),87.55%的发热门诊/诊室医务人员的人均绩效在医院所有临床科室排名位于平均水平以上。 结论:我国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儿科发热门诊的区域和人员配置较为规范,但部分医院已有发热门诊占地面积、接诊和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不足;感染性疾病病原体快速检测项目普及尚需进一步提高,以期进一步满足儿科发热门诊常见和重点关注的病原早期筛查的迫切需求;如何依据各医疗机构就诊区域的软硬件、现有可利用医疗资源及诊疗现状,制定发热患儿规范化就诊流程、满足"平疫结合"的需要仍需引起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贵州省不同等级医院重症医学科资源情况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贵州省不同等级公立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状况,为本省重症医学质量改进及学科建设提供方向和决策依据。方法:通过表格填报和(或)现场调查的方式获取贵州省各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资源状况,填报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现场调查(部分医院)于2018年3月进行。2018年贵州省医院数据从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获取,该数据于2019年11月28日在线发布。对纳入的信息按ICU建设状况、主要设备配置状况和技能开展状况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纳入39家三级医院和77家二级医院,分别占该等级公立医院数的76.5%(39/51)和50.0%(77/154);三级、二级综合医院分别占该等级综合医院的86.8%(33/38)和50.4%(69/137)。在ICU建设状况方面:与二级医院相比,三级医院ICU成立更早〔年:2011(2008,2012)比2013(2011,2015), P<0.01〕,拥有的ICU床位数、医生和护士人数更多〔张:15(11,20)比8(6,10),名:9(8,11)比6(5,7),名:25(20,41)比15(12,19),均 P<0.01〕,但ICU医生/床位比、ICU护士/床位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ICU设备配置状况方面:与二级医院ICU比较,三级医院ICU有更多的呼吸机和更高的呼吸机/床位比、更多的输液泵及更高的输液泵/床位比、更多的监护仪、胃肠营养泵和单人间,有负压病房的比例更高〔呼吸机(台):14(10,18)比6(4,8),呼吸机/床位比:1.0(0.7,1.1)比0.8(0.6,1.0),输液泵(台):10(6,20)比5(3,8),输液泵/床位比:0.8(0.0,1.0)比0.0(0.0,0.4),监护仪(台):18(13,24)比9(6,12),胃肠营养泵(台):2(1,5)比1(0,3),单人间病房(间):2(1,3)比1(0,3),负压病房:53.8%(21/39)比31.5%(23/73),均 P<0.05〕;此外,配备便携式呼吸机、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PiCCO)、主动脉球囊反搏泵(IABP)、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B超机、支气管镜、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CO 2)监测设备、脑电图双频指数(BIS)监测仪、床旁胃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仪的比例更高〔分别为86.7%(26/30)比59.6%(28/47),43.3%(13/30)比1.5%(1/66),14.3%(4/28)比0%(0/65),10.7%(3/28)比0%(0/65),62.5%(20/32)比37.3%(25/67),97.1%(33/34)比63.6%(42/66),60.6%(20/33)比28.4%(19/67),17.2%(5/29)比0%(0/65),27.6%(8/29)比1.5%(1/65),77.4%(24/31)比52.3%(34/65),均 P<0.05〕。在能开展的技能方面,与二级医院ICU比较,三级医院ICU开展颅内压监测、腹内压监测、超声诊断、支气管镜检查治疗和血液净化的比例更高〔31.6%(12/38)比14.7%(11/75),75.7%(28/37)比38.6%(27/70),61.5%(24/39)比24.3%(18/74),89.7%(35/39)比45.9%(34/74),92.3%(36/39)比48.6%(36/74),均 P<0.05〕。 结论:本次数据主要来自贵州省公立综合医院。三级医院较二级医院更早建立ICU,其ICU规模更大,硬件配置更优,能开展的技术更多;但二、三级医院ICU之间人力资源状况类似。二、三级医院均需提升ICU人力和设备配置以及拓展各项ICU技能,且二级医院的需要可能更迫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河南省县级综合医院ICU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河南省县级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建设现状,为提高重症医学科建设水平和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原卫生部印发的《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下文简称"指南"),采用自行设计的医院重症医学科现状调查问卷,对河南省93家县级综合医院2018年重症监护病房(ICU)运行现状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ICU基本情况(成立时间、组织管理模式、专科ICU开展情况、重点学科建设)、ICU规模及人员配置和人才培养、ICU设备及技术开展情况。结果:ICU基本情况方面:首先是ICU成立时间,河南省县级综合医院ICU起步较晚,被调查的93家医院均设置了ICU,其中成立最早的是1989年浚县人民医院ICU,2000年之前成立ICU的县级综合医院仅有4家,2009年前有34家;其次是ICU组织管理模式,本次调查显示,河南省县级综合医院ICU实行封闭管理的比例为68.82%(64/93),半开放管理的比例为18.28%(17/93),仍有12.90%(12/93)的医院采取开放管理模式;再次是专科ICU开展与重点学科建设,本次调查显示,86家医院开放了综合ICU,专科ICU开放比例较高的是新生儿ICU、急诊ICU和冠心病监护室(CCU);8家医院ICU是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重点学科,9家医院ICU是地级市卫健委重点学科。ICU规模及人员配置方面:本次调查的93家县级综合医院共开放ICU床位2 189张,ICU床位使用率和ICU每床位使用面积达标率较高,分别为76.34%、80.64%,而ICU医师数/ICU床位数、ICU护士数/ICU床位数达标率低,分别为8.60%和7.52%,说明医护配备不足。被调查医院包含三级医院1家、二级甲等医院76家、二级乙等医院16家,二级甲等医院总床位数(张:922.22±285.99比636.75±258.84)、ICU床位数(张:25.28±21.15比14.63±6.89)均明显多于二级乙等医院(均 P<0.01),床位使用达标率明显高于二级乙等医院〔81.6%(62/76)比50.0%(8/16), P<0.01〕;人员配置上,ICU医生和护士职称以初级所占比例最高,正高级职称比例较低,医生学历以本科所占比例最高,护士学历以大专所占比例最高;人才培养上,接受调查的医院派出参加省级或省级以上重症医学继续教育和培训的医生和护士最多,分别为745人次和1 156人次,平均每家医院分别为8人次和12人次。ICU设备配置和技术开展方面,县级综合医院ICU配备最多的设备是微量注射泵、监护仪、输液泵、有创呼吸机、排痰机等,但总体设备配备不足;虽有1家医院引入了体外膜肺氧合(ECMO)设备,但没有开展临床应用。河南省所有县级综合医院均设置了ICU,但是多项指标达标率与"指南"要求存在差距,人员及设备相对不足。 结论:河南省县级综合医院ICU近年来快速发展,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呼吸机共享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医院呼吸机虚拟共享中心,减少我院3个ICU呼吸机的重复购置率,实现呼吸机资源共享,提高呼吸机使用效益.方法 成立呼吸机共享管理小组,建立信息化虚拟共享平台,采用平台集中调配模式保障3个ICU日常及紧急使用.结果 呼吸机共享平台的成立,优化了ICU呼吸机资源配置,明显降低了医院投入成本,提高了呼吸机的使用效率,同时缓解了某个ICU在某段时期内呼吸机紧缺的情况.结论 通过建立呼吸机虚拟共享中心,可改变医院传统呼吸机使用管理方式,为我院ICU减少呼吸机资源的闲置以及实现资源共享提供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医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和评估医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和实际运行效果,为应急设备储备和调配科学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对2016至2017年应急库房急救设备调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照急救设备的借用次数、时间和金额以及科室使用情况等进行评估.结果 呼吸机被需求的程度最高,单台被调配的次数最多,设备利用率为78.15%,急救设备调配科室覆盖率占全院64.9%,神经外科、肝胆研究院和泌尿外科对急救设备的借用最频繁.结论 建立医院应急库房建设与急救设备应急租赁工作,实现了统一的应急设备调配保障机制,提高了医院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资源配置的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分级建设现状和能力建设需求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广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分级建设的现状和能力建设需求.方法 采用《西部地区新生儿病房能力建设现况调查问卷》对广西14个地级市的39家(8家三级甲等、3家三级乙等、26家二级甲等、2家二级乙等)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分级建设情况和能力建设需求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1)新生儿病房基本建设: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床位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床位数分别达到Ⅲ级a等、Ⅱ级a等要求,三甲妇幼保健院的辐射台、温箱配置基本达到要求;三级甲等、三级乙等、二级甲等、二级乙等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床位使用率分别为103.35%、85.00%、85.00%、95.00%.(2)人力资源配置:三级妇幼保健院的医生与床位比均未达标,医师硕士及以上学位构成比偏低(8.18%),中、高级职称医生分别占39.62%、20.13%;二级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医师硕士学位构成比极低(1.90%),中、高级职称医生分别占31.90%、9.82%.三级甲等、二级甲等、二级乙等妇幼保健院护士与床位比基本达标,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未达标.二级、三级妇幼保健院中、高级职称护士分别占13.96%、13.85%.(3)急救仪器设备配置:各家妇幼保健院的抢救车、负压吸引装置、吸氧装置、心电监护仪、微量泵、输液泵、呼吸机、持续正压通气设备的配置基本完善,但T-组合复苏器、除颤仪配置率较低.(4)业务开展:各家妇幼保健院的高流量吸氧、出院后随访、新生儿转运的开展率较高,但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经外周静脉置入静脉导管、脐动静脉置管整体业务开展水平较低.(5)教学:各家妇幼保健院开展了临床见习、临床实习、进修,三级妇幼保健院还开展了规范化培训.(6)能力建设需求:对增加培训机会、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培养专科护士的需求较高.结论 广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同差距,需加强新生儿病房分级建设和规范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精细化管理助推基层医院急诊急救体系建设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在基层医院建设完善的急诊急救医疗体系,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急诊服务,提高医院的总体水平.方法 完善急诊急救医疗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在院外急救管理方面,应用PDCA的方法,通过循环改进,缩短接警后出诊时间,提高院外急救率;在急救中心及院内多科室协作方面,主要通过根本原因分析的方法,紧抓急救中心的关键指标,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根本原因,持续改进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降低非预期的48 h重返重症医学科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率、重症患者死亡率.结果 在院外急救方面,实现接警后3 min内出车率>90%,院外急救率>80%;急救中心各项科室数据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医院的急救标准:心肺复苏成功率22%、非预期的48 h重返重症医学科率0.98%,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15.9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率1.1‰,重症患者死亡率1.26%.结论 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在急诊体系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下功夫,提高医疗质量,能有效地优化急诊就诊流程,整合资源并有效配置,完善基层医院的急诊急救体系、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急诊服务,推动医院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河南省三级甲等医院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对护理质量和患者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对河南省三级甲等医院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护理质量及患者结局进行调查分析,为优化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结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和自制问卷调查河南省20所三级甲等医院ICU基本情况、人力资源状况、护理质量及患者结局.结果 河南省20所三级甲等医院ICU实际开放总床位数为1 101张,注册护士总人数为3005名,床护比为1 ∶(2.48±0.95);ICU注册护士中,25~35岁占54.18%,大专学历占53.18%,工作年限<5年占51.41%,初、中、高级职称护士比例为1 ∶ 0.11 ∶0.01;ICU床护比与重症患者病死率、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及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ICU注册护士中级职称比例与重症患者病死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呈负相关(P<0.05);ICU注册护士初级职称比例与重症患者病死率呈正相关(P<0.05);ICU注册护士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与重症患者病死率、非预期48 h重返重症医学科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 河南省三级甲等医院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影响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医院管理者要高度重视ICU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调整护士的职称、学历结构,保障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湖北省重症救治医疗设备配置情况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湖北省重症救治医疗设备配置情况,为医院进一步做好医疗资源常规配置和应急保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重症救治医疗设备,以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or,ECMO)和呼吸机为例,结合医师、护士和床位数进行配置情况研究,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医疗资源需求和供给的特征与变化.结果 随着医疗物资统一调配和供应保障逐步强化,湖北省重症救治医疗设备ECMO和呼吸机实现了从最初的"十分紧缺",到"紧平衡",再到"基本满足"的转变,2020年3月初步实现供大于求.结论 平时医疗设备基础配置仍待完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需重视重症救治医疗设备尤其是ECMO和呼吸机等设备的合理配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