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咪唑立宾致高尿酸血症继发肾结石和急性肾衰竭
编辑人员丨2天前
1例37岁男性肾移植患者术后给予他克莫司、西罗莫司及甲泼尼龙抗排斥治疗,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血肌酐130 μmol/L左右,血尿酸350 μmol/L左右。肾移植术后2年6个月,因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将西罗莫司换为咪唑立宾。服用咪唑立宾21 d后患者出现恶心、纳差、尿量减少(1 500 ml/24 h),症状逐渐加重。实验室检查示血肌酐635 μmol/L,血尿酸1 750 μmol/L;移植肾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示移植肾多发结石,彩色血流信号减少。诊断为移植肾急性肾衰竭,高尿酸血症,移植肾结石。考虑与服用咪唑立宾有关,停用该药,换为西罗莫司,并给予血液透析、降尿酸、碱化尿液等治疗。6 d后,患者无恶心、纳差,尿量3 000 ml/24 h,血肌酐247 μmol/L、血尿酸207 μmol/L,移植肾彩超未见结石,彩色血流信号丰富;13 d后,血肌酐156 μmol/L,血尿酸123 μmol/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免疫抑制剂咪唑立宾的体外抗BK病毒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在体外水平上研究咪唑立宾的抗BK多瘤病毒(BKV)功能并初步分析其抑制病毒复制的阶段。方法:本研究采用咪唑立宾的溶剂作为阴性对照,已知具有体外抗BKV活性的西罗莫司作为阳性对照。首先,在不同细胞系中分析咪唑立宾和西罗莫司的半致死浓度。然后,以此为依据设置药物浓度梯度处理细胞,感染BKV后在不同时间点上收集细胞上清液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BKV的复制曲线,对细胞做免疫荧光检测BKV感染率。最后,用BKV单循环假病毒感染不同药物浓度处理的293FT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假病毒感染效率,以此判断咪唑立宾对BKV感染早期的影响。结果:咪唑立宾与西罗莫司都具有体外抑制BKV感染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免疫荧光显示BKV的感染率随着咪唑立宾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细胞上清病毒DNA定量检测表明咪唑立宾处理组病毒复制曲线受到明显抑制。西罗莫司对BKV感染水平和复制水平的抑制作用与咪唑立宾类似,本研究中两种药物对BKV感染早期都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咪唑立宾在细胞水平上具有抗BKV活性,且抑制作用并未发生在病毒感染早期阶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胃炎合并肾炎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性胃炎合并CMV肾炎在临床主要以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肾功能受损为主要表现。本例上腹部疼痛程度会随体位变化而改变,最终通过胃镜检查、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血和胃液CMV-DNA以及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确诊CMV感染性胃炎和CMV肾炎。予更昔洛韦注射液抗病毒、人免疫球蛋白调节体液免疫、咪唑立宾替换麦考酚钠肠溶片,减少他克莫司剂量等治疗,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7—2022年中国105家医院肾移植术后门诊受者免疫抑制剂用药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门诊受者免疫抑制剂的选择及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全国9个城市105家医疗机构肾移植门诊含有免疫抑制剂的处方数据,提取性别、年龄、就诊人次、免疫抑制剂种类和联用情况等信息。结果:共纳入161 989人次的367 526张处方。霉酚酸类药物开具人次最多(125 824,77.67%),其次为他克莫司(97 979,60.48%)和糖皮质激素类(72 776,44.93%)。联合方案中,他克莫司+霉酚酸类+糖皮质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方案(18.87%~27.98%)和他克莫司+霉酚酸类二联免疫抑制方案使用率(23.14%~27.16%)较高。从年变化趋势上看,环孢素开具人次呈逐年降低趋势(由24.75%降至13.28%,R2=0.970 8),咪唑立宾开具人次有逐年升高趋势(由1.33%升至2.67%,R2=0.956 6)。无CNI方案和西罗莫司开具人次均在2022年最多。无激素方案开具人次在2017年最高(14 813,61.09%),2020年下降至最低(12 309,49.78%),随后开始回升。结论:肾移植术后CNI类药物使用中他克莫司占主导地位,抗细胞增殖类药物中霉酚酸类为主要选择,他克莫司+霉酚酸类联合或不联合糖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为肾移植术后主要的免疫抑制维持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肾移植受者术后妊娠14例临床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妊娠时机选择、孕期管理及围产结局.方法 通过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产科2017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就诊收治的14例肾移植受者术后妊娠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妊娠时机,妊娠期间用药情况,妊娠合并症、终止妊娠时机及母儿预后情况.结果 14例患者均为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孕妇平均年龄(34.2±3.2)岁(30~40岁),妊娠时距肾移植手术平均间隔(7.6±3.9)年(3~17年),除其中1例因早孕期肾功能异常建议人工流产终止妊娠外,其余13例均在我院严密监测下妊娠至中晚孕期并获得活产儿.13例继续妊娠的患者中9例(69.2%)孕期使用他克莫司+咪唑立宾+泼尼松方案免疫抑制剂治疗,3例(23.1%)使用泼尼松+硫唑嘌呤+他克莫司方案,1例(7.7%)使用环孢素A+咪唑立宾+泼尼松.终止妊娠平均孕周为(34.6±3.2)周(26+5~37+5周),其中9例在37周以前(早产)终止妊娠、4例在37周后终止妊娠,早产发生率69.2%.早产原因中5例因子痫前期病情进展终止妊娠、1例因肾功能恶化终止妊娠、1例因34+6周胎心监护异常考虑急性胎儿宫内窘迫终止妊娠、2例因自发性早产临产终止妊娠.继续妊娠的患者中12例(92.3%)患者终止妊娠方式为剖宫产,1例(7.7%)为阴道分娩,所有继续妊娠至孕中晚期的患者均得到活产儿,随访至今未见明显生长发育异常.所有孕妇产后均未出现肾功能恶化和移植肾丢失.结论 肾移植受者术后妊娠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早产等发生率高,为高危妊娠,在多科协作密切监测下进行,多数可获得良好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肾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的临床特征,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和病毒转阴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2 月在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肾移植中心随访的肾移植受者SARS-CoV-2 Omicron变异株的感染情况,以网络问卷方式进行问卷填写,对感染者年龄、性别、吸烟、共病情况(合并慢性病)、肾移植术后时间、病毒转阴时间、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接种、免疫抑制方案、服用熊去氧胆酸及SARS-CoV-2 抗体产生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新冠疫苗接种情况和病毒转阴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628 例肾移植受者参加调查问卷,其中感染组476 例,非感染组 152 例.感染组男女比例为 1.9∶1,以轻型为主;合并 1 种及以上慢性病者占75.21%,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主.非/部分接种组和完全/增强接种组分别为300 例和328 例.在感染时距离末次疫苗接种的时间>6 个月者占82.59%(166/201);200 例肾移植受者感染后行SARS-CoV-2 抗体检测,感染至抗体检测中位时间为47 d,IgG阳性或弱阳性者占48.50%(97/200).病毒转阴时间与免疫抑制方案相关,含霉酚酸(MPA)类药物的免疫抑制方案病毒转阴时间较含咪唑立宾(MZR)方案长.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在年龄、性别、肾移植术后时间、共病及新冠疫苗接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冠疫苗接种情况与性别及肾移植术后时间有关.结论 肾移植受者在各年龄段及术后不同时期对于SARS-CoV-2 Omicron变异株普遍易感,以轻型为主.感染后普遍产生SARS-CoV-2 IgG抗体.服用含MZR的免疫抑制方案较含MPA类药物方案感染后病毒转阴时间短.接种新冠疫苗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男性及肾移植术后时间较长的肾移植受者疫苗接种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咪唑立宾在器官移植领域的应用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3/11/4
近年来我国实体器官移植数量显著增长,而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物功能及存活率的主要并发症。目前,长期采用免疫抑制剂进行维持治疗是预防排斥反应最有效的方法。然而,目前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如吗替麦考酚酯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导致部分受者无法耐受而被迫减量甚至停用,排斥反应风险增加进而导致移植物失功。咪唑立宾作为一种替代性免疫抑制剂,可同时抑制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分化,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还可降低移植术后细菌和病毒感染发生率,其预防排斥反应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已在肾移植领域得到证实,在肝移植领域也有一些探索性研究证据。虽然咪唑立宾在肺移植领域的临床应用目前尚未见报道,但鉴于其在肝、肾和心脏移植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数据,其在肺移植领域也可能具有类似的适应证及用药优势,值得临床关注并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新型免疫抑制剂在人血中定量方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免疫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过敏反应等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型免疫抑制剂投入临床使用,但其不良反应大、个体差异大等问题并没有完全改善,在临床使用时仍需要监测其血药浓度指导个体化给药,而相关药物的药动学、生物等效性研究等亦需开发其在人血中的定量方法.因此,本文就几种新投入临床使用的免疫抑制剂如咪唑立宾、来氟米特、芬戈莫德、ATG等以及中药免疫抑制剂雷公藤、白芍制剂等在人血内的定量方法作一综述,供相关研究作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咪唑立宾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nephrin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咪唑立宾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只;模型组和干预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阿霉素6.5 mg/kg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周后,干预组给予咪唑立宾20 mg/(kg·d)灌胃,1次/d,连续8周,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8周末,检测3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生化指标,取肾脏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ephrin和TGF-β1蛋白阳性表达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ephrin和TGF-β1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和干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334.2±79.8)、(150.8±61.2)mg]、三酰甘油[(4.98±2.23)、(1.78±1.04) mmol/L]和总胆固醇[(6.28±2.89)、(4.99±1.98)mmol/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9.4±4.2)mg、(0.28±0.12) mmol/L、(1.54±0.53)mmol/L) (P<0.05),血白蛋白水平[(22.80±1.11)、(26.22±1.68)g/L]低于对照组[(32.50±0.78)g/L](P<0.05),模型组24 h尿蛋白定量和三酰甘油水平高于干预组(P<0.05),血白蛋白水平低于干预组(P<0.05),总胆固醇水平与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肾小球nephrin蛋白阳性表达率和相对表达量(7%、0.11±0.02)低于干预组(24%、0.49±0.06)和对照组(43%、0.79±0.08),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肾脏TGF-β1蛋白阳性表达率和相对表达量(94%、1.03±0.08)高于干预组(78%、0.75±0.07)和对照组(45%、0.36±0.04)(P<0.05),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咪唑立宾可增加肾小球nephrin表达,从而减轻足细胞损伤,抑制TGF-β1表达,减少阿霉素肾病大鼠尿蛋白的排泄,减轻及延缓肾小球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肾移植受者使用霉酚酸出现胃肠道症状时转换咪唑立宾治疗的多中心疗效观察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前瞻性观察肾移植术后使用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出现胃肠道(gastrointestinal)症状时转换咪唑立宾(mizoribine,MZR)治疗的疗效.方法 以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全国25家肾移植中心共计355例使用MPA并发胃肠道症状的肾移植受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比较MZR转换前(基线值)和转换1、2、3、4周受者胃肠道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评价转换MZR治疗12个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MZR转化治疗1、2、4周,含腹泻、腹痛、腹胀、胃疼在内的各项胃肠道症状的指标得到显著性改善(P<0.05).其中,转换前不同严重程度的腹泻患者也均得到显著性改善(P<0.05).MZR治疗12个月,期间没有观察到排斥反应的发生.无感染、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MZR能有效地改善使用MPA出现胃肠道症状的肾移植受者的胃肠道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