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明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存在相关性,两者有相似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分子途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具有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力,特别是糖尿病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蛋白激酶,参与胰岛素途径、能量代谢、细胞增殖以及转录和翻译的调节。mTOR参与糖尿病和认知障碍的异常调节,并介导了GLP-1RA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因此,mTOR可能是调节GLP-1RA改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键分子。该文就糖尿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mTOR在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以及GLP-1RA通过mTOR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从而为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和早期防治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1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1(MASP1)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1月10日至10月25日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行肝癌切除手术患者的20对新鲜肝癌组织和癌旁(距癌组织3 cm)正常组织标本并分析MASP1的表达情况。收集2012年3月1日至2017年5月20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组织标本库中67例肝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距癌组织3 cm)正常组织,分析MASP1的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培养人肝癌细胞系SK-Hep1、Hep3B并构建 MASP1过表达和 MASP1敲减细胞株,设立SK-Hep1阴性对照、SK-Hep1 MASP1过表达组与Hep3B阴性对照和Hep3B MASP1敲减组。通过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分析MASP1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ASP1对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质[神经钙黏素、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上皮钙黏素]表达的影响,以及MASP1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配对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20对新鲜组织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MASP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3.73±1.03比6.76±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6.97, P<0.001)。67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MASP1的表达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MASP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有无侵犯血管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20, P=0.023)。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显示,SK-Hep1 MASP1过表达组小鼠的皮下肿瘤比SK-Hep1阴性对照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165.42±149.08) mm 3比(260.42±179.78) mm 3、(0.13±0.12) g比(0.18±0.12) 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15、3.89,均 P<0.05)。蛋白质印迹法显示,SK-Hep1 MASP1过表达组神经钙黏素和MMP9表达低于SK-Hep1阴性对照组,上皮钙黏素表达高于SK-Hep1阴性对照组(0.73±0.01比1.02±0.02、0.40±0.01比0.69±0.01、0.91±0.02比0.78±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4.23、36.87、9.27,均 P<0.001)。Hep3B MASP1敲减组神经钙黏素和MMP9表达高于Hep3B阴性对照组,上皮钙黏素表达低于Hep3B阴性对照组(1.04±0.01比0.31±0.01、0.54±0.02比0.04±0.01、0.56±0.01比0.93±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63.20、53.16、60.74,均 P<0.001)。SK-Hep1 MASP1过表达组的磷酸化PI3K、磷酸化Akt、磷酸化mTOR的表达低于SK-Hep1阴性对照组(0.59±0.01比1.02±0.01、0.64±0.01比1.12±0.02、0.10±0.01比1.05±0.02),Hep3B MASP1敲减组的磷酸化PI3K、磷酸化Akt、磷酸化mTOR的表达高于Hep3B阴性对照组(0.96±0.01比0.55±0.01、0.99±0.01比0.38±0.01、0.93±0.02比0.06±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0.87、40.91、87.30、44.17、107.50、67.28,均 P<0.001)。 结论:MASP1在肝癌组织中低表达,并且与肝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及肿瘤血管侵袭的发生显著相关,其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影响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提示 MASP1有望成为治疗肝癌的关键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小RNA-494对促进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和抑制细胞凋亡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494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应用脊髓表面挫伤的方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分为1个假损伤对照组和5个脊髓损伤组,每组5只大鼠(购自复旦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用miRNA芯片分析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miRNA的表达。用agomiR-494鞘内治疗后,评定大鼠运动功能。正态性采用Shapiro-Wilk正态检验,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侧 t检验。 结果:与假损伤对照组比较,有14个miRNA上调,有46个miRNA下调2倍,而miR-494是最显著下调的miRNA之一。与单纯SCI组比较,agomiR-494鞘内治疗后的SCI+agomiR-494组,大鼠运动功能明显改善,剩余组织(甲酚紫染色评估)增多,TUNEL阳性细胞减少。agomiR-494对miR-494的上调可促进脊髓损伤后大鼠的功能恢复,减小病变大小并抑制凋亡细胞。脊髓组织中miR-494的表达与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 r=-0.834, P<0.05)。此外,miR-494通过直接靶向BV-2细胞中的3’端非编码区(3’UTR)来抑制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途径的负调节剂PTEN。 结论:在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中miR-494的过表达通过抑制PTEN的表达来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对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应激颗粒与神经退行性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期研究表明,应激时RNA代谢的变化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额颞叶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中。RNA结合蛋白可以在应激时通过形成一种被称为应激颗粒的无膜细胞器来控制mRNA的利用。这些结构通过一种液-液相分离的过程形成。多种生化途径均可调节应激颗粒的形成。调节应激颗粒形成的主要信号通路包括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F(eIF4F)和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2的α亚基通路,而调节应激颗粒分散和转移的通路由含缬酪肽蛋白和自噬介导。RNA结合蛋白的翻译后修饰也参与应激颗粒的调节。有证据表明应激颗粒是短暂存在的结构,但与衰老相关的慢性应激会导致慢性持续性应激颗粒形成,这些应激颗粒可能充当了疾病相关蛋白质聚集的病灶。当应激颗粒持续存在时,细胞RNA代谢中的内在脆弱性可能导致RNA结合蛋白的病理性聚集。因此,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很可能源于细胞代谢中的内在脆弱性这一过程加速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过程,并为疾病干预提供新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TOR短发卡RNA靶向调控血管内皮细胞自噬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VEC)自噬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短发卡RNA(mTOR-shRNA)靶向调控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作用。方法:2019年3月至7月,从SD大鼠股骨头中分离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Ctrl),甲基强的松龙组(MP)及甲基强的松龙联合mTOR-shRNA腺病毒转染组(MP+shmTOR)。分别对各组自噬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情况进行观察,并对各组自噬相关基因以及PI3K/Akt/mTOR的mRNA和蛋白表达进行测定;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甲基强的松龙抑制了VEC中自噬关键基因的表达,但诱导mTOR、PI3K、Akt基因高表达。MP组中PI3K、Akt、mTOR的mRNA与蛋白表达明显高于Ctrl组,MP+shmTOR组介于两组之间;而Beclin1、MAP1 LC3的mRNA与蛋白表达明显低于Ctrl组,MP+shmTOR组介于两组之间(平均灰度值3 837.9比2 996.3比3 005.6, F=428.640, P<0.01);甲基强的松龙经PI3K/Akt/mTOR对VEC的自噬进行抑制,mTOR-shRNA转染可以部分修复甲基强的松龙导致的VEC损伤。Ctrl组中6-keto-PGF1α的含量稳定,在4个检测点含量无改变;MP组6-keto-PGF1α的含量在4个检测点逐渐增加;MP+shmTOR组6-keto-PGF1α的含量在4个检测点均高于Ctrl组,低于MP组(平均吸光光度值104.98比206.83比145.91, F=352.830, P<0.01)。 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诱导的VEC损伤为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异常,mTOR-shRNA可部分阻断该病理过程从而促进VEC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生酮饮食治疗结节性硬化症相关癫痫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结节性硬化症(TSC)是一种遗传性多系统疾病,由 TSC1或 TSC2基因突变引起,发病率为1/14 000~1/6 000。TSC的神经系统表现包括癫痫、发育迟滞、精神异常和神经功能缺损等,其中癫痫最为常见,占80%~90%,其中55%~62%为药物难治性癫痫。TSC相关癫痫严重影响TSC患者的临床预后及生活质量。目前,TSC相关癫痫的治疗可采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抗癫痫药物、生酮饮食(KD)、神经调控、姑息性或切除手术治疗等。虽然KD治疗TSC相关癫痫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但已有研究证实其与作用于过度活化的mTOR信号通路和其他多靶点作用机制有关,且该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大量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对于TSC相关癫痫,抗癫痫药物无效或疗效欠佳、无法手术或手术无效时,均推荐使用KD。现就KD治疗TSC相关癫痫的机制及临床疗效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竹节参总皂苷调控AMPK/mTOR/ULK1通路介导的铁自噬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细胞铁死亡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竹节参总皂苷(TSPJ)对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心肌细胞铁死亡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实验1: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DCM组、TSPJ低剂量组、TSPJ高剂量组、二甲双胍组(Met),每组各10只。实验2: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DCM组、TSPJ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Compound C组、TSPJ+AMPK激动剂AICAR组,每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取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DCM模型。各组大鼠给予对应药物干预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体重及糖脂代谢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指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丙二醛、活性氧簇(ROS)及Fe 2+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铁死亡、铁自噬以及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样激酶1(mTOR/ULK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CM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舒张早期与晚期血流速度峰值比值(E/A)均显著降低,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d)增加,血清LDH、cTnI、CK-MB升高,心肌组织SOD、GSH降低,丙二醛、ROS和Fe 2+增加,转铁蛋白受体1(TFR1)、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NCOA4)、LC3-II/LC3-I、Beclin-1、磷酸化AMPK及磷酸化ULK1表达水平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磷酸化mTOR表达水平降低。与DCM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上述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与TSPJ组相比,AMPK激动剂AICAR能够逆转TSPJ对DCM大鼠心肌细胞铁死亡及AMPK/mTOR/ULK1通路介导的铁自噬作用。 结论:TSPJ能够通过调控AMPK/mTOR/ULK1介导的铁自噬抑制DCM大鼠心肌细胞铁死亡,改善心肌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脾脏源性髓源性抑制细胞在脓毒症小鼠肾上腺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脾脏源性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在脓毒症诱导肾上腺损伤(SA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6~8周龄C57雄性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n=5)、假手术组(Sham组, n=5)、脓毒症模型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组, n=10〕和脓毒症+脾切除组(CLPS组, n=10)。采用CLP法制备小鼠脓毒症模型;Sham组仅开腹分离盲肠后关腹,不给予盲肠结扎穿孔;CLPS组于CLP前切除脾脏;正常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各组于制模后24 h处死小鼠,收集外周血、脾脏、骨髓及双侧肾上腺;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肾上腺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脾脏和骨髓中MDSCs细胞比例,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肾上腺组织中MDSCs表面抗原CD11b、Gr-1和白细胞介素(IL-6、IL-1β)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肾上腺组织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相关蛋白总mTOR(T-mTOR)、磷酸化mTOR(p-mTOR)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蛋白表达。 结果:光镜下显示,正常对照组和Sham组肾上腺皮质、髓质完整,结构清晰;CLP组肾上腺皮质肿胀、出血,可见细胞水肿;CLPS组上述肾上腺组织损伤较CLP组明显减轻。与正常对照组和Sham组相比,CLP组外周血中MDSCs细胞比例明显增加,脾脏中MDSCs细胞比例明显降低,骨髓中MDSCs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上腺组织中CD11b、Gr-1、IL-6、IL-1β的mRNA和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mTOR蛋白表达明显降低,T-mTOR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LP组相比,CLPS组外周血中MDSCs细胞比例明显降低(0.143±0.011比0.324±0.023, P<0.01),肾上腺组织中CD11b、Gr-1、IL-6和IL-1β的mRNA以及caspase-3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CD11b mRNA(2 -ΔΔCt):2.90±0.56比5.74±0.13,Gr-1 mRNA(2 -ΔΔCt):2.71±0.14比4.59±0.46,IL-6 mRNA(2 -ΔΔCt):2.44±0.64比5.17±1.04,IL-1β mRNA(2 -ΔΔCt):3.58±0.52比4.44±0.26,caspase-3蛋白(caspase-3/GAPDH):0.05±0.01比0.13±0.02,均 P<0.01〕,p-mTOR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mTOR/GAPDH:0.61±0.11比0.27±0.04, P<0.01)。 结论:脾脏是SAI中MDSCs细胞的主要来源;脾切除可减少MDSCs细胞动员,激活mTOR信号通路,从而减轻SA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细胞信号通路在大动脉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大动脉炎是一种少见的非特异性自身免疫性血管炎性疾病。近年关于大动脉炎的机制研究逐年增加,但针对细胞功能和细胞内部各种信号通路的研究却依然较少。为进一步增进对大动脉炎细胞信号通路相关研究的系统性了解,本文重点关注了近5年的细胞信号通路研究,包括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Janus激酶(JAK)、单核巨噬细胞通路、纤维母细胞通路,并介绍了不同信号通路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参与结缔组织病继发肺动脉高压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肺动脉高压是CTD起病隐匿且预后极差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进行性肺血管阻力增高为临床特征。多种细胞增殖导致肺动脉管壁增厚、毛细血管前动脉的缺失和血管周围炎性细胞的浸润导致肺血管重塑,肺血管床的缺失和梗阻性重塑是肺血管阻力增高的原因。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属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相关激酶家族,参与构成PI3K-AKT-mTOR通路,是调控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和蛋白质合成的主要信号通路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