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α1-AT、CD64感染指数、NE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程度及发生呼吸衰竭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探讨血清α1-抗胰蛋白酶(α1-AT)、嗜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血细胞抗原64(CD64)感染指数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病情程度及发生呼吸衰竭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确诊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34例作为急性加重期组,另选取同期该院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130例作为稳定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α1-AT、NE、CD64感染指数、血气肺功能指标;并按照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 Ⅱ)将COPD分为轻、中、重度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呼吸衰竭将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分组,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发生呼吸衰竭与α1-AT、NE、CD64感染指数的关系.结果 急性加重期组患者的血清α1-AT、NE、CD64感染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高于稳定期组,第1秒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低于稳定期组(P<0.05).轻、中、重度患者血清α1-AT、NE、CD64感染指数、PaCO2随病情的严重程度逐渐升高,FEV1/FVC、FEV1%pred、PaO2随病情的严重程度逐渐降低(P<0.05).呼吸衰竭组血清α1-AT、NE、CD64感染指数、PaCO2均高于非呼吸衰竭组,FEV1/FVC、FEV1%pred、PaO2均低于非呼吸衰竭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α1-AT+NE+CD64感染指数联合诊断的敏感性最高,为97.40%(95%CI:0.843,0.990),SAPS Ⅱ的特异性最高,为83.05%(95%CI:0.731,0.917)、NE的曲线下面积最高,为 0.951(95%CI:0.878,0.981).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清α1-AT、NE、CD64感染指数较COPD患者升高,且与病情程度相关,其中血清α1-AT、NE对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具有较高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4/8/17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是中性粒细胞嗜天青颗粒中的主要蛋白酶,在抵御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大量释放的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可能导致过度炎症反应,加剧肺组织损伤,诱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展.西维来司他钠作为一种特异性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在缓解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诱发的病理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潜力,并在临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将深入探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理生理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西维来司他钠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管理中的应用,为深入理解该药物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提供重要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瑞舒伐他汀钙联合激素气道雾化对AE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钙联合激素气道雾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 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患有AECOPD伴随PH的患者59例,分为观察组28例(瑞舒伐他汀钙联合激素气道雾化治疗)和对照组31例(激素气道雾化治疗),比较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肺血管功能、炎症因子、血气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方面(FVC),1秒内用力呼气呼出的气体容积情况(FEV1),第1秒最大的呼吸效率(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比治疗前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肺血管顺应性(Cpw)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肺血管总阻力(TPR)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Apelin(Apelin)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嗜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半乳糖凝集素-3(Gal-3)比治疗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氧分压(PaO2)高于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治疗前;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数值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联合激素气道雾化对老年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好,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晚发型重度难治性哮喘气道炎症表型与激素疗效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成人晚发型重度难治性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类型及对激素治疗的反应,以期阐明该型哮喘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方法 连续收集正常对照者(A组)、确诊的成人晚发型轻中度(B组)、重度哮喘患者(C组),分别采集哮喘患者治疗前以及激素治疗后的诱导痰液,进行炎性细胞分类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痰中IL-17、IL-8、IL-6、IL-5浓度及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水平,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哮喘控制评分等基线情况.比较三组患者间的不同以及治疗前后的差别,并采用相关分析及多元直线回归方程筛选与气道炎症和哮喘控制评分相关的指标.结果 在全部146例哮喘患者中,重度哮喘所占比例将近1/3.与轻中度哮喘相比,重度哮喘患者有着较低的特应质比例、FEV1值和哮喘控制评分,但年龄及体质指数均较高.诱导痰细胞检查显示,治疗前的重度哮喘诱导痰嗜酸细胞比例低于轻中度哮喘(4.59% vs.7.74%,P<0.01),而中性粒细胞比例则明显增加(63.22%vs.22.8%,P<0.01).轻中度哮喘的气道炎症类型以嗜酸性粒细胞型为主,重度哮喘则以中性粒细胞型为最多(P<0.01).与正常对照和轻中度哮喘相比,重度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的炎症介质IL-17、IL-8、IL-6及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浓度亦显著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哮喘患者痰中性粒细胞比例与IL-17浓度正相关(r=0.545,P<0.01).而直线回归分析提示,哮喘控制评分与IL-17和体质指数呈负回归关系(P<0.01).激素治疗可明显降低轻中度哮喘诱导痰内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炎症介质浓度,提高哮喘控制评分和FEV1 (P<0.01),而重度哮喘仅有诱导痰嗜酸细胞计数及IL-5浓度的降低,余炎性介质浓度、中性粒细胞比例及哮喘控制评分无改善(P<0.05).结论 成人晚发型重度哮喘是不同于轻中度哮喘的一种特殊亚型,其气道炎症成分复杂,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激素治疗仅可改善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成分,但对中性粒细胞性炎症则无作用.对该型哮喘应探索新的治疗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普伐他汀钠对LPS诱导的中性粒细胞NE释放及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普伐他汀钠对细菌脂多糖( LPS)诱导的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NE)释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瑞氏染色法鉴定中性粒细胞及胞内嗜天青颗粒,使用LPS刺激中性粒细胞脱颗粒,提取细胞上清液,应用比色法检测上清液中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以确定合适的刺激时间和浓度后,给予中性粒细胞LPS刺激同时予以普伐他汀钠处理,使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NE含量,比色法检测NE活性.结果 LPS刺激后中性粒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E的含量和活性均明显增高.普伐他汀钠处理后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E明显降低(P<0.05).结论 普伐他汀 钠能降低LPS刺激导致的中性粒细胞脱颗粒,降低NE释放量及其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023/8/6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 ANCA )是以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胞浆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 1982 年Davies等[1]在节段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血清中发现了ANCA,1985年van der Woude等[2]发现在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 , GPA)患者中出现胞浆型ANCA(cytoplasmic ANCA, cANCA),1988年Falk和Jennette[3]报道在系统性血管炎和原发性坏死性新月体型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血清中 发现 核 周 型 ANCA ( perinuclear ANCA , pANCA ). 随后,研究者使用ELISA发现髓过氧化物酶( myeloperoxidase , MPO)是pANCA的主要靶抗原,蛋白酶3 ( proteinase 3 , PR3 )确认为GPA患者cANCA的主要靶抗原[ 3-6 ]. ANCA靶抗原除常见的MPO 和 PR3 外,还包括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 human leukocyte elastase , HLE )、 乳 铁 蛋 白(lactoferrin, LF)、溶酶体( lysozyme, LYS)、组织蛋白酶G(cathepsin G, Cath G)和杀菌/通透性增高蛋白( bactericidal/permeability increasing protein , BPI)等. ANCA作为小血管炎的生物学标志物,主要存在于ANCA相关血管炎(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 , AAV)患者中,如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microscopic polyangiitis, MPA)、GPA及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 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 , EGPA) ,也可存在于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其他自身免疫病,以及恶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药物诱导性血管炎等. 临床实验室检测ANCA 及其特异性自身抗体,对相关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分型、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7-1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调补肺肾系列方药对PM2.5致肺损伤大鼠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调补肺肾系列方药(补肺方、补肺健脾方、补肺益肾方、益气滋肾方)对PM 2.5致肺损伤大鼠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肺组、补肺健脾组、补肺益肾组、益气滋肾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大气PM2.5实时浓缩进行动物暴露.自暴露第1天起,空白组、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2ml/只灌胃,其余各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补肺方5.22 g/(kg·d)、补肺健脾方4.84g/(kg·d)、补肺益肾方4.44g/(kg·d)和益气滋肾方4.84 g/(kg·d)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14天后检测大鼠肺功能,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水平,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 (IL-1β)、黏蛋白5AC(MUC5 AC)水平,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主要碱性蛋白(MBP)、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ELA2)、IL-6、IL-1β表达水平.并采用R值综合评价法对各指标进行综合效果评价. 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功能下降,肺组织病理形态出现气道周围及肺泡腔炎性浸润增加,肺组织TNF-α、IL-6、IL-1β、MBP、ELA2水平升高,血清T-AOC降低、MDA升高(P<0.05或P<0.01).补肺组、补肺健脾组、补肺益肾组、益气滋肾组对肺功能、肺组织病理均有一定改善,能降低肺组织TNF-α、IL-6、IL-1β、MBP、ELA2水平,使血清T-AOC升高、MDA降低(P<0.05或P<0.01).R值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对肺功能综合纠正强度排序为:补肺健脾组>补肺益肾组>益气滋肾组>补肺组,对炎症反应综合纠正强度排序为:补肺益肾组>补肺健脾组>补肺组>益气滋肾组,对氧化应激综合纠正强度排序为:补肺益肾组>补肺健脾组>补肺组>益气滋肾组,综合疗效优劣排序为:补肺益肾组>补肺健脾组>补肺组>益气滋肾组. 结论 调补肺肾系列方药均可调节PM 2.5暴露致肺损伤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其中补肺益肾方具有明显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药调节哮喘黏蛋白MUC5AC表达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黏蛋白MUC5AC在哮喘疾病中异常高表达,并且受到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嗜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elastase,NE)和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α,TGF-α)等多种因素调节.多种中药或中药单体和中药复方可有效抑制哮喘中黏蛋白MUC5AC的升高,并可调节多种信号通路,这为中医药治疗哮喘提供了新思路.目前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现代中医理论对黏蛋白MUC5AC认识不足,对于中医药调节MUC5AC的具体机制研究不够深入,且研究只涉及细胞和动物实验,缺乏临床试验.未来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发挥中医药治疗哮喘的特色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编辑人员丨2023/8/6
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是一种新近认识的自身抗体,包括经典型、核周围型和IgA型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三种典型。抗原为嗜中性粒细胞胞浆内的蛋白酶3、髓过氧化酶和弹性蛋白酶等。它与一系列血管炎性疾病的发病及其活动有关,尤以Wegener肉芽肿病和肾小球肾炎为著,对血管炎的诊断及活动性的监测有一定帮助,正引起皮肤病学界的更多注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嗜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体外促进嗜中性粒细胞型鼻息肉中MUC5AC合成和释放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人嗜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HNE)体外干预对嗜中性粒细胞型鼻息肉(NNP)上皮中杯状细胞(GC)合成和释放黏蛋白(MUC5AC)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鼻黏膜组织和NP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鼻息肉(NP)内表型.将2种组织进行体外培养,HE染色检测GC数量,ELISA和RT-PCR法检测MUC5AC mRNA及蛋白表达.将HNE加入体外培养的NNP组织,进行GC计数,ELISA和RT-PCR法分别检测NNP培养基中MUC5AC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鼻黏膜组织相比,体外培养的NNP组织中GC数明显上升,MUC5AC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上升,当HNE对NNP组织进行体外干预后,GC数及MUC5AC mRNA及蛋白水平均显著上调.结论:HNE体外干预可促进NNP中MUC5AC的合成和释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