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肠癌不同放疗技术下肛门括约肌及其亚结构的剂量学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在直肠癌新辅助放疗中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和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对肛门括约肌(anal sphincter,AS)及其亚结构的剂量学影响,为患者选择放疗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0例接受新辅助放疗的直肠癌患者,在患者的CT图像上分别设计共面双全弧VMAT和共面7野均分IMRT 2种放疗计划,在保证靶区和主要危及器官受照剂量都达标且满足临床要求的前提下,增加AS及其亚结构作为危及器官进行剂量学评估.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统计AS及其亚结构的绝对剂量参数和相对剂量参数.采用IBM 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MAT计划与IMRT计划比较,AS及其亚结构的相对剂量参数V20、V30、V40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5和V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计划的绝对剂量参数Dmean较低,其D2%比IMRT计划的D2%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的D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直肠癌放疗中,VMAT整体上较IMRT能更好地为AS及其亚结构提供保护,从剂量学方面减少AS及其亚结构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外膜肺氧合在遗体捐献供肾保护中的应用指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进一步规范体外膜肺氧合在我国遗体捐献供肾保护中的应用,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国内多个学科相关领域专家,参考《体外膜肺氧合在中国公民逝世后捐献供器官保护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体外膜肺氧合用于尸体供器官保护的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及国内外已发表的文献和指南,制订了《体外膜肺氧合在遗体捐献供肾保护中的应用指南》,新版指南提出13个临床问题,并根据现有证据给出推荐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长链非编码RNA-B230352I09基本生物学特征及其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长链非编码RNA B230352I09基本生物学特征及其在心肌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UCSC网站(http://genome.ucsc.edu)分析lncRNA B230352I09的生物学特征;通过catRAPID预测B230352I09可能结合蛋白;使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lncRNA B230352I09在小鼠出生后7 d内不同时间点(0、1、3、7d)的心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lncRNA B230352I09在新生小鼠器官分布表达情况;lncRNA B230352I09在心肌损伤小鼠心脏中的表达规律。培养原代心肌细胞,构建缺氧模型,采用Hoechst染色试剂盒检测lncRNA B230352I09过表达对缺氧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DCFDA探针法检测lncRNA B230352I09过表达对缺氧心肌细胞ROS含量影响;JC-1荧光探针检测缺氧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LncRNA B230352I09在小鼠基因组定位于7号染色体:123031415-123066439 forward strand,全长663 bp。与该lncRNA相邻基因为Rbbp6。通过catRAPID预测lncRNA结合蛋白显示Rbbp6可能为B230352I09的作用靶标。随着心脏发育,lncRNA B230352I09表达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lncRNA B230352I09在新生1 d小鼠心、脑、肾、肝组织中均有表达;进一步取心脏组织提取心肌细胞检测发现lncRNA B230352I09在非心肌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少于心肌细胞[(1.0±0.03) vs. (9.2±3.29), P=0.013]。lncRNA B230352I09在心肌损伤后表达水平随时间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而相对正常发育小鼠lncRNA B230352I09表达量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oechst染色发现lncRNA B230352I09可抑制缺氧后心肌细胞凋亡;检测心肌细胞ROS的含量显示,和缺氧组比较,lncRNA B230352I09过表达组心肌细胞ROS生成明显减少([(3.8±0.71) vs. (1.65±0.56), P=0.015]);使用JC-1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的膜电位,结果显示lncRNA B230352I09过表达组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较缺氧组明显增高。 结论:LncRNA B230352I09在心脏组织中主要表达于心肌细胞;在小鼠心肌损伤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主要通过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减少ROS生成、保护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肺损伤的"肥胖悖论"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肥胖一直被认为是发生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的危险因素。尽管肥胖患者发生ALI的风险增高,但其病死率却较正常体重的患者降低,这一现象被称为"肥胖悖论",其机制尚不明确。文章回顾肥胖相关性ALI的近期研究,从"肥胖悖论"的产生、肥胖加重和减轻ALI的可能原因、"肥胖悖论"的可能机制几方面展开讨论,围绕"肥胖悖论"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肥胖患者相关性ALI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其他重要器官保护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鸢尾素在器官功能保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鸢尾素是一种主要由骨骼肌分泌的细胞因子,在生物体内分布广泛。研究证实,鸢尾素可以调节葡萄糖和脂肪的动态平衡,对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等代谢紊乱性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最新研究表明鸢尾素具有抗炎、抗凋亡和抗氧化等作用。文章综述了鸢尾素的这些生理作用与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肾疾病、肝疾病、肺损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以及这些不同病理条件下以鸢尾素治疗为靶点的多个分子途径,提示鸢尾素可通过不同机制保护器官功能,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器官功能损伤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对猪控制型心死亡模型供体小肠移植术后早期肠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对控制型心死亡模型猪供体小肠移植后早期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体质量22~25 kg白色杂种猪48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D组)、心死亡供体组(DCD组)、ECMO支持1 h组(E1组)和ECMO支持3 h组(E3组)共4组,每组12只;每组再随机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2个亚组,每个亚组各6只。LD组的供体亚组常规截取移植用小肠;DCD组的供体亚组先建立DCD模型,然后截取移植用小肠;E1、E3组的供体亚组,先建立DCD模型,再分别采用ECMO支持1、3 h后,截取移植用小肠。各受体亚组行小肠移植手术。分别于肠移植前、移植后再灌注1 h及移植后第1、3、5、7天经移植肠造口活检钳切取各受体亚组移植肠组织制备病理切片,采用Park/Chiu评分系统评估肠组织损伤程度,透射电镜下观察移植术后第7天小肠黏膜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术后再灌注1 h时肠黏膜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3表达水平。分别于移植前和移植术后第1、3、5、7天采集各受体亚组猪颈外静脉血,检测血清D-乳酸水平评估肠黏膜受损情况及肠道通透性;移植术后第7天检测血浆D-木糖最大浓度评估移植肠吸收能力。结果:(1)各受体亚组组织病理学评分:小肠移植术前,各组移植肠均有肠黏膜损伤,其中E3组肠黏膜损伤最重,肠黏膜损伤程度Park/Chiu评分E3组高于LD组、DCD组及E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而LD组、DCD组、E1组间Park/Chiu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小肠移植术后再灌注1 h和术后第1天时,DCD组Park/Chiu评分最高,明显高于LD组、E1组、E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 P值均<0.05);而LD组、DCD组、E1组Park/Chiu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术后第3、5、7天,LD组、DCD组、E1组、E3组Park/Chiu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各受体亚组肠黏膜超微结构:术后第7天各组移植肠超微结构示基本恢复正常,LD组与E1组、E3组紧密连接结构与微绒毛改变无明显差异,而DCD组紧密连接结构相对较短、间隙较大。(3)各受体亚组肠黏膜细胞凋亡因子caspase-3表达水平:小肠移植术后再灌注1 h时,DCD组、E3组caspase-3相对表达水平分别高于LD组和E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而DCD组与E3组以及LD组与E1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4)各受体亚组血浆D-乳酸水平:术后第1天和第3天,DCD组、E3组血浆D-乳酸水平分别高于LD组和E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DCD组与E3组、LD组与E1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术后第5、7天,DCD组血浆D-乳酸水平高于LD组、E1组及E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LD组、E1组、E3组血浆D-乳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5)各受体亚组移植肠吸收功能:肠移植术后第7天各组血浆D-木糖最大浓度由高至低依次为LD组、E1组、E3组和DCD组,4组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ECMO支持1 h可改善移植后早期移植肠吸收功能,减轻移植肠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再灌注时移植肠黏膜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保护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低能X线术中放疗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低能X线术中放疗(IORT)中的应用,分析其在IORT中的潜在风险,初步探讨FMEA优化IORT管理、减少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行性。方法:由IORT团队(1名放疗科医生、1名放疗科物理师、2名外科医生、2名护士)成立FMEA工作小组,应用FMEA方法开展系统风险评估。确立流程模块,对每项模块分析潜在失效模式和原因,对失效模式进行严重程度(SR)、发生频度(OR)和失效检验难度(DR)的评分,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PN=SR×OR×DR)。前瞻性地分析并理解放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能的错误及潜在临床影响,对每项失效模式均进行原因分析和现行措施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结果:IORT流程分为8个模块,14项失效模式。OR值最高为靶区确认不满意(7分),SR值最高为设备故障无法出束(10分),DR值最高为剂量计算后按键输入错误(7分),RPN值最高为靶区确认不满意(210分)和危及器官未有效保护(180分)。按照优先级对薄弱环节进行修正,优化工作流程和制定出更有效地管理方法。结论:FMEA是一种有效的IORT管理方法,有助于减少潜在风险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舰艇特殊环境对男性生殖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舰艇艇员长期处于海上或水下任务阶段,在舰艇舱室的特殊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其生殖能力与舰艇上高温、高湿、噪声、振动、电磁、次声、空气污染及水下的特殊环境密切相关。执行海上军事任务的舰艇艇员多为生殖功能旺盛时期的青壮年男性,生育力的保护对于提高舰艇艇员的身心健康状态、战斗力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舰艇特殊环境对男性生殖能力的影响机制主要包括对于男性生殖器官精子参数和性激素的影响。笔者就舰艇特殊环境可能对男性生殖能力产生影响的理化因素进行讨论,并分析了这些因素影响男性生殖能力的机制和途径,为开展舰艇工作人员的生殖健康保障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前列腺癌放疗时CBCT使用频率和匹配策略的剂量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前列腺癌图像引导放疗时锥形线束CT(CBCT)的使用频率和匹配策略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2年6月—2023年5月收治的21例前列腺癌根治性放疗患者的561套每日CBCT图像,患者均接受中等分割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剂量为70 Gy分25次,2.8 Gy/次。根据不同图像引导方式和频率,校准摆位误差后将计划CT刚性配准到CBCT,CT值和结构通过形变配准算法传播到CBCT,根据形变矢量场将每日剂量映射到计划CT进行剂量累加。将每日在线CBCT验证的实际累积剂量与每周CBCT方案(第1-3、6、11、16、21天CBCT扫描)进行比较。比较基于骨匹配与基于软组织匹配(自动骨匹配后手动前列腺匹配并最终以直肠前壁为主做微调)两种匹配方式的摆位误差及剂量学参数。非正态分布的计划剂量和累积剂量之间的剂量学参数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移床值和平均剂量参数采用配对 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与每日CBCT图像引导相比,每周方案的CTV_D 98%[(69.08±1.58)∶(65.24±3.64)Gy, P<0.001]明显减少。采用骨匹配的CTV_D 98%为(69.27±2.14)Gy,但直肠高量较高:V 60 Gy为3.18%±3.10%、V 65 Gy为0.77%±1.23%。采用软组织匹配方案的靶区覆盖率足够,CTV_D 98%为(69.08±1.58)Gy;且直肠高量区剂量的百分体积明显减少,V 60 Gy为2.02%±2.42%,V 65 Gy为0.34%±0.68%。 结论:中等分割前列腺癌放疗,每日CBCT图像引导的靶区覆盖度优于每周方案。自动骨匹配后手动前列腺匹配并最终依据直肠前壁做微调的匹配策略,能在保证靶区覆盖率前提下较好地保护直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8—2020年中国结直肠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现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中国结直肠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生情况,探讨其风险因素,为我国结直肠术后SSI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基于国家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网2018—2020年开展的多中心研究,提取3年中所有接受结直肠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全国50家医院收治的2 122例结直肠手术患者,其中男性1 252例,女性870例;中位年龄为63(16)岁;中位体质指数为23(4.58)kg/m 2。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数据,排除未成年、孕妇或接受妇产科手术、接受泌尿系统手术、行腹膜后位手术和体表包块切除以及有补片等植入物的手术者。主要结局指标为结直肠术后30 d内SSI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后30 d内病死率、术后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术后总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依据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SSI组和非SSI组,分析结直肠术后发生SSI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后发生SSI的危险因素进行亚组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连续性变量以 M( IQR)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χ 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结直肠术后SSI发生率为5.6%(119/2 122);其中浅部切口感染占39.5%(47/119)、深部切口感染占20.2%(24/119)、器官(间隙)感染占40.3%(48/119)。与非SSI组比较,SSI组患者病死率更高[2.5%(3/119)比0.1%(3/2 003),χ 2=22.400, P=0.003],ICU住院时间更长[0(1)d比0(0)d, U=131 339, P<0.001]、术后总住院时间更长[18.5(12.8)d比9.0(6.0)d, U=167 902, P<0.001]、住院费用更多[7.5(4.9)万元比6.0(3.1)万元, U=126 189, 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OR=1.782,95%CI:1.173~2.709, P=0.007)、术前白蛋白<35 g/L(OR=1.680,95%CI:1.089~2.592, P=0.019)、污染或感染切口(OR=1.993,95%CI:1.076~3.689, P=0.028)、行急诊手术(OR=2.067,95%CI:1.076~3.972, P=0.029)、行开腹手术(OR=2.132,95%CI:1.396~3.255, P<0.001)以及手术时间≥3 h(OR=1.804,95%CI:1.188~2.740, P=0.006)为结直肠术后发生SS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进行备皮(OR=0.478,95%CI:0.310~0.737, P=0.001)为SSI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开腹手术组SSI发生率为10.2%(69/675),显著高于腹腔镜(或机器人)组(3.5%,50/1 397)(χ 2=39.816, P<0.001),对接受开腹手术患者和接受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患者分别进行亚组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污染或感染切口(OR=2.168,95%CI:1.042~4.510, P=0.038)、手术时间≥3 h(OR=2.072,95%CI:1.171~3.664, P=0.012)为接受开腹结直肠手术患者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进行术前机械性肠道准备(OR=0.428,95%CI:0.227~0.807, P=0.009)、备皮(OR=0.356,95%CI:0.199~0.634, P<0.001)是避免该类患者发生SSI的独立保护因素。对接受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患者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2.292,95%CI:1.138~4.617, P=0.020)和合并高血压(OR=2.265,95%CI:1.234~4.159, P=0.008)是结直肠术后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2018—2020年结直肠手术后SSI整体发生率为5.6%,为减少结直肠术后SSI的发生,应尽量选择微创手术;术前备皮和机械性肠道准备是预防开腹手术后SSI的有效手段;围手术期应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切口污染严重的患者予以关注、加强护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