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鹮雏鸟血浆皮质酮水平的日龄变化模式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应激反应是指动物在受到不利刺激时,为维持正常状态所采取的适应性机制,主要表现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被激活并分泌应激激素,鸟类的主要应激激素是皮质酮.人工繁育在朱鹮(Nipponia nippon)的保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雏鸟期是朱鹮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研究笼养朱鹮雏鸟应激激素随日龄的变化有助于提升饲养管理水平,并为野外应激生理研究与朱鹮保护提供指导和借鉴.本研究通过采集23~34日龄朱鹮雏鸟的血液样本,来探究朱鹮雏鸟的应激反应随日龄增长的变化模式.为进一步了解朱鹮雏鸟应激反应的发育特点,本研究将雏鸟期分为雏鸟期前期(日龄23~28 d)和雏鸟期后期(日龄29~34 d),并采集了朱鹮成鸟的血液样本.研究结果显示,朱鹮雏鸟的血浆基础水平皮质酮和日龄无显著相关性(R=0.340,P>0.05),血浆应激皮质酮水平和日龄呈显著正相关(R=0.492,P<0.05).朱鹮雏鸟的血浆基础皮质酮水平在雏鸟期前期和后期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个时期均显著低于成鸟水平(P<0.01).朱鹮雏鸟前期的血浆应激皮质酮水平显著低于雏鸟后期(P<0.05),与成鸟相比,雏鸟前期与成鸟差异极显著(P<0.01),雏鸟后期与成鸟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还发现朱鹮雏鸟的血浆基础皮质酮水平及应激皮质酮水平随日龄增长的变化模式在性别间无显著差异.建议在朱鹮雏鸟的饲养管理和野生种群保护工作中,在雏鸟23日龄后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在朱鹮雏鸟的野外应激生理研究中,应选择23~34日龄个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综述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研究进展.近年研究发现,在尿酸性肾病治疗中,中药复方及单味药在减少尿酸盐沉积、抗氧化、保护内皮细胞、改善炎症反应等方面发挥了保护肾功能的作用,为进一步优化尿酸性肾病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了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灵芝酸A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灵芝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灵芝酸A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理活性的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灵芝酸A具有抗肿瘤、抗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肝保护作用、降血脂作用、抗炎和肾保护作用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对灵芝酸A的药理学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新进展进行梳理与总结,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亚低温下超长心肺脑复苏成功救治体会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报告 1 例 2 次心搏骤停J波综合征患者的救治经过,探讨亚低温治疗在心肺脑复苏中的作用.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急诊科 2021 年 9 月 30 日收治 1 例院外心搏骤停J波综合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亚低温脑保护措施,院内再次发生心搏骤停,在亚低温状态下持续进行了长达 230 min的心肺复苏(CPR)后恢复窦性心律,最终患者救治成功,未遗留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现介绍临床诊治过程,分享救治体会.结果 患者女性,17 岁,因跑步后突发意识丧失 30 min于 2021 年 9 月 30 日入院.既往曾有运动后或紧张后晕厥 3 次.此次晕厥后立即进行徒手CPR,10 min后救护车到达现场,给予电击除颤及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患者持续强直性抽搐,给予镇静、抗癫痫、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同时给予亚低温治疗,控制体温在 34~36℃,夜间强直抽搐逐渐缓解.10 月 1 日 11:40 心电监护提示心室纤颤(室颤),立即给予CPR、电除颤、升压等抢救.因反复室颤,反复行电击除颤,同时采用心肺复苏机进行胸外按压,给予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维持心率 90 次/min以上,15:30 左右心律趋于稳定,血压逐渐改善.复苏成功后继续亚低温等脑保护治疗,10 月 4 日意识转清,10 月 6 日肌力基本恢复正常,拔除气管插管.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V1~V3 ST段抬高,结合患者反复晕厥病史,既往心电图提示早期复极,考虑J波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可能,安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后出院.结论 本例患者 2 次心搏骤停均复苏成功,其中院内心搏骤停后CPR在亚低温状态下进行超长时间心肺脑复苏成功,未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其救治经验为临床心肺脑复苏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体外膜肺氧合在遗体捐献供肾保护中的应用指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为进一步规范体外膜肺氧合在我国遗体捐献供肾保护中的应用,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国内多个学科相关领域专家,参考《体外膜肺氧合在中国公民逝世后捐献供器官保护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体外膜肺氧合用于尸体供器官保护的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及国内外已发表的文献和指南,制订了《体外膜肺氧合在遗体捐献供肾保护中的应用指南》,新版指南提出13个临床问题,并根据现有证据给出推荐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丹参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丹参是一种多年生植物,属于唇形科、丹参属,是一种遮荫草本植物.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在中国通常被称为丹参,作为广泛使用的传统中药有着近2000年悠久历史,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丹参的有效成分复杂,并且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丹参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水溶性的酚酸类以及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化合物,该植物及其提取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抗纤维化、糖尿病肾病保护等药理作用.文章参阅近些年文献以及相关研究深入阐述丹参有效成分以及药理作用,以期为丹参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目前关于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机制的研究尚不完善,后续可从细胞、组织、分子生物学、代谢学等多学科、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明确丹参的有效成分及开展丹参有效成分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从免疫学角度探讨"扶正祛邪"法在慢性肾病中运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中具有独特优势,可将CKD的核心病机概括为"真邪相搏,虚实夹杂".中医理论正邪发病观与肾脏疾病中现代免疫学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正气"是维持或调节免疫动态平衡的体现,"邪气"则代表诱发免疫异常的病理因素或因免疫功能异常形成的对机体有害的病理产物.基于"真邪相搏,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运用中医药扶正祛邪法可改善由直接或间接免疫介导的肾脏损害,纠正免疫紊乱,改善肾脏病理表现及临床症状,起到肾脏保护的作用.文章对扶正祛邪法在CKD治疗中的理论依据、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CKD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噬在泌尿系常见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自噬可以通过吞噬并降解细胞内的蛋白、细胞器以及其他胞质成分,实现细胞器的更新和满足自身的代谢需要.生理情况下,自噬有利于维持细胞的稳态,而自噬紊乱是多种泌尿系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自噬在肿瘤形成的早期作为其抑制因素,而晚期为癌细胞提供营养物质促进生长.目前大量研究表明,细胞自噬在泌尿系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自噬对肿瘤治疗有细胞保护性和细胞毒性的双重影响,因此通过调控自噬能提高其治愈率,为泌尿系肿瘤提供新的治疗方向.本文主要总结了自噬的发生机制以及对泌尿系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和潜在的治疗价值,致力于将自噬调节和现有的泌尿系肿瘤治疗方式结合有助于增加抗肿瘤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村维吾尔族居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兵团)农村维吾尔族居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当地居民早期识别和预防NAFL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新疆兵团维吾尔族人群队列纳入研究对象10 158人,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讨NAFLD发病危险因素和聚集情况,通过限制性立方样条研究相关生化指标与NAFLD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NAFLD累积发病率为6.9%,发病密度为12.06/1 000人年,女性NAFLD发病密度高于男性(14.72/1 000人年 vs. 9.17/1 000人年, P<0.001),总人群以及男女性NAFLD发病密度均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均 P<0.001);总人群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NAFLD的保护因素,年龄较大、离异、丧偶、超重、肥胖、高血压、肾小球高滤过、HDL-C降低、LDL-C升高、ALT升高是NAFLD的危险因素,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HDL-C、LDL-C、ALT与NAFLD发病为非线性相关,且呈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仅19.1%的居民无任何NAFLD危险因素,80.9%的居民有≥1种NAFLD危险因素,NAFLD发病风险随着危险因素数量增加而升高。 结论:新疆兵团农村维吾尔族居民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大部分居民有≥1种NAFLD危险因素,仍不能忽视对该人群NAFLD的预防控制。此外,年龄较大、离异、丧偶、文化程度较低、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者、eGFR、HDL-C、LDL-C和ALT等指标异常者是该人群中需重点关注的NAFLD高危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鸢尾素在器官功能保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鸢尾素是一种主要由骨骼肌分泌的细胞因子,在生物体内分布广泛。研究证实,鸢尾素可以调节葡萄糖和脂肪的动态平衡,对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等代谢紊乱性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最新研究表明鸢尾素具有抗炎、抗凋亡和抗氧化等作用。文章综述了鸢尾素的这些生理作用与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肾疾病、肝疾病、肺损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以及这些不同病理条件下以鸢尾素治疗为靶点的多个分子途径,提示鸢尾素可通过不同机制保护器官功能,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器官功能损伤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