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可视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在胸腔镜手术镇痛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超声可视下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在胸腔镜手术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余姚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行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均为Ⅰ~Ⅱ级。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超声可视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镇痛泵组(对照组,30例)和超声可视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镇痛泵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前行超声可视下胸椎竖脊肌平面阻滞,观察组患者于术前行超声可视下前锯肌平面阻滞,15 min后测定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范围,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镇痛。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1、6、12、24 h的伤口情况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在15 min后测阻滞平面可达T 3~T 7脊神经支配节段,观察组测神经阻滞平面为T 2~T 9脊神经管理节段,两组术后1 h和6 h静息状态和咳嗽状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18、24 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术后恶心、皮肤瘙痒和头晕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胸腔镜术后的镇痛中,与竖脊肌平面阻滞相比,前锯肌平面阻滞可发挥更好的镇痛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合并心脏瓣膜疾病和血小板减少高龄患者髋部手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围手术期外科之家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围手术期外科之家逐渐被应用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矫形手术中。笔者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患者中的围手术期外科之家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包括围手术期外科之家的起源、内涵及要素内容等,以期为此类繁杂高风险类外科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插管技术在预防牙列缺损患者牙齿损伤方面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牙齿损伤是全身麻醉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患者术前存在牙列缺损,在全身麻醉气道管理过程中牙齿损伤风险较高。选择合适的插管技术并进行规范的临床操作对减少术中牙齿损伤尤为关键。近年来,可视化技术和新型插管技术均可应用于牙列缺损的患者。文章简述不同种类的可视喉镜、喉罩、纤维支气管镜、光棒等辅助插管设备的特点,以及在牙列缺损患者中应用上述辅助插管技术和复合插管技术进行气管插管的优缺点。结合近年国内外文献,综述不同插管技术在牙列缺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型插管技术用于临床,以期降低围手术期患者牙齿损伤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麻醉护理团队主导的多学科疼痛管理在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麻醉护理团队主导的多学科疼痛管理(PMDT)在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00例肝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常规疼痛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麻醉护理团队主导的PMDT。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及镇痛泵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麻醉时间、麻醉复苏时间、自控镇痛泵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自控镇痛泵药物舒芬太尼和右旋美托咪啶的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麻醉护理团队主导的PMDT可以有效缩短肝移植手术麻醉时间,减少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提高镇痛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营养管理审查指标制订及障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开展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营养管理的循证护理实践,根据最佳证据制订审查指标,分析障碍因素,为证据应用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按照"6S"证据模型,自上而下检索Cochrane Library、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指南网、英国国家医疗保健优化研究所、英国医学杂志、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9月30日。通过系统检索、评价、汇总证据,确定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营养管理循证护理审查方案并进行现状审查,分析影响因素,制订行动策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条最佳证据,制订审查指标16条,其中1条指标执行率为85%,其余指标执行率为0~55%。障碍因素:医护层面缺乏相关知识;临床工作量增加导致医护人员存在抵触心理;制度、流程、量化工具、仪器设备缺乏;领导力不足等。结论:循证护理证据与临床实践存在较大差距,应结合临床专业人员的判断和基线审查结果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并制订行动策略,促进证据有效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围手术期脑氧供需平衡与皮层脑功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先天性心脏病(CHD)新生儿手术前后脑氧供需平衡与脑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NICU收治的CHD新生儿,分别在手术前、后采用近红外线光谱技术(NIRS)监测脑组织血氧饱和度(TOI)和氧摄取分数(FTOE),结合临床特征和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的结果,分析手术前、后TOI、FTOE的水平和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90例CHD新生儿,术前监测TOI 0.56±0.05,术后0.59±0.03,均低于正常新生儿平均水平( P<0.05)。术前FTOE 0.36±0.07,术后FTOE 0.39±0.04。术后TOI、FTOE均较术前明显改善。TOI术后较术前改善程度与术前发绀程度呈负相关( β:-0.202),术后FTOE则无明显差异。术前需要呼吸支持的患婴,术前TOI水平较低( β:-0.879));术前导管前SpO 2较高,则术前TOI也较高( β:0.214)。术前aEEG背景模式轻度异常的患婴术后FTOE较背景模式正常的患婴显著减低( P<0.05),术后aEEG监测显示睡眠觉醒周期(SWC)不成熟的患婴术后TOI较SWC成熟的患婴显著减低( P<0.05)。延迟关胸是术后死亡的风险因素。 结论:CHD患婴术后TOI较术前明显改善,尤其是紫绀型CHD改善显著。术前TOI与呼吸支持级别负相关,与导管前SpO 2正相关。术前脑电活动波幅较低的患婴术后脑氧摄取分数亦较低。术后监测脑功能异常则脑氧饱和度亦较低。NIRS监测TOI与aEEG检测皮层脑功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用于指导CHD新生儿围手术期脑保护策略的目标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先天性肺气道畸形体积比在先天性肺气道畸形胎儿围产期管理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既往认为先天性肺气道畸形体积比(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volume ratio,CVR)>1.6或2.0 cm2有助于预测胎儿水肿,且在类固醇激素应用、生后呼吸系统症状和手术时机预测方面均具有指导意义,但最佳CVR阈值仍存在争议。现就CVR在先天性肺气道畸形胎儿预后、类固醇激素应用、生后呼吸系统症状和手术时机预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先天性肺气道畸形胎儿的围产期管理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护理人员实施营养管理提供科学指导。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指南网站、专业协会网站及UpToDate、PubMed、BMJ、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中华医学会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检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2月15日,由3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指南6篇、专家共识7篇、系统评价6篇。通过对纳入文献的证据进行提取和整合后,最终从组建多学科营养支持团队、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定及内容、营养支持目标、营养支持方式、术前营养支持、术后营养支持、健康教育及随访8个方面汇总了29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29条最佳证据,护理人员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标准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方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临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围手术期镇痛药使用及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围手术期镇痛药使用和管理现状。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接受调查者(受调者)的基本信息、围手术期镇痛药管理、围手术期镇痛医疗行为和镇痛药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等4个维度共55个问题(4个维度分别为8、10、22和15个问题)。通过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的委员以微信发送问卷星链接形式发放调查问卷,麻醉医师、外科医师/护士和临床药师自愿参与调研,以无记名形式直接提交问卷。调查时间为2020年8月1—31日。结果:收到有效问卷204份,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45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43家(95.6%),二级医院2家(4.4%)。204位受调者中外科医师46人(22.5%),麻醉医师80人(39.2%),临床药师32人(15.7%),外科护士46人(22.5%)。受调者所在的45家医院中,35家(77.8%)建立了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定期沟通机制,22家(48.9%)有临床药师辅助临床科室医师的工作。204位受调者中每年接受1~2次镇痛药相关知识培训者占76.5%(156人)。60.3%的受调者(123/204)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过围手术期镇痛药使用的不合理问题,排在前3位的问题为药物选择[74.0%(91/123)]、用法用量[69.1%(85/123)]和药物相互作用[46.3%(57/123)]。37.3%的受调者(76/204)发现过镇痛泵不合理使用的问题,排在前3位的问题为用法用量[69.7%(53/76)]、药物选择[67.1%(51/76)]和禁忌证[36.8%(28/76)]。受调者镇痛药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的成绩≥120分(满分为150分)者仅占13.7%(28/204),53.9%(110/204)的受调者成绩<90分[外科医师、麻醉医师、临床药师、外科护士中<90分者占比分别为50.0%(23/46)、43.8%(35/80)、46.9%(15/32)和80.4%(37/46)];15个问题中仅有4个问题的回答正确率>50%。结论:接受调查的医院多数已建立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相关机制,但仍存在围手术期镇痛药和镇痛泵使用不合理的问题;约半数外科医师、麻醉医师、临床药师和大多数外科护士对镇痛药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