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2年国家医保谈判新型抗肿瘤药物在某三甲胸科医院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某三甲胸科医院国家医保谈判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为规范其合理利用及后续政策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安徽省胸科医院国家医保谈判新型抗肿瘤药物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金额排序/DDDs排序比(B/A)、临床用药合理性以及抗肿瘤药物质控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0—2022年国家医保谈判的新型抗肿瘤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金额比例3年依次为12.55%、16.33%、15.84%,其中大分子单克隆抗体金额占比逐年递增,依次为:3.28%、5.52%、6.76%.总DDDs 2021年度较2020年度增长72.24%,2022年度较2021年度增长26.26%.2020年谈判新增的药物DDDs增长幅度特别大,其中替雷利珠单抗(17162.50%)增幅最大.DDC逐年降低的药物占比为63.16%,每年B/A≥1的药物占65.00%以上.大分子单克隆抗体国产药物DDDs占比越来越高.新型抗肿瘤药物合理率逐年提升,不良反应例数近两年均在50例以上,拓展性临床应用较少,3年使用抗肿瘤药物病人的病理诊断和检测率均为100.00%,限制使用级抗肿瘤药物使用率逐年增长.结论 该医院国家医保谈判新型抗肿瘤药物使用基本合理,DDDs明显增加,DDC降低,且国产大分子单克隆抗体使用量越来越大,肿瘤病人药物获得率提高,药物价格降低,最终病人受益于国家医保谈判的政策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发重大传染病背景下基于疫情防控视角的社会损失指标体系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从国家、医院、和个体3个层面构建新发重大传染病背景下基于疫情防控视角的社会损失指标体系,为公立综合医院制定新发重大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新发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损失""新冠疫情""评价"等和"infectious diseases""public health emergency""social loss""COVID-19""evaluate"等为检索词,于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 Google Scholar检索截至2020年12月23日发表的文献。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法,从国家、医院和个体3个层面初步构建新发重大传染病背景下的公立综合医院社会损失指标体系。根据初步构建的社会损失指标体系,分别针对国家、医院和个体3种主体设计调查问卷,于2021年12月25日至2022年5月20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问卷数据以优化社会损失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果:公立综合医院社会损失指标体系包括14个一级指标和60个二级指标,国家层面的一级指标为政府治理能力、国家直接经济损失、社会保障、网络舆情、间接经济损失和国际合作;医院层面为医院人力、物力及信息资源,医院服务和医院运行情况;个体层面为生理健康、心理社会健康和外在环境。各层面权重最高的一级指标分别为社会保障,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以及生理健康;权重最高二级指标分别为高额医疗费用支出、非医护人员过劳和医疗保险。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新发重大传染病背景下的社会损失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为公立综合医院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了规范和更新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目标,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19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以国内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更新形成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为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2019年年底以来,丙型肝炎的筛查及管理策略有进一步的更新,越来越多的直接抗病毒药物,特别是包括国产企业研发生产在内的泛基因型方案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药物价格可及性明显增加,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22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对丙型肝炎筛查及治疗的推荐意见进行再次更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印度尼西亚中医药发展现状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是位于东南亚的岛国。2014年,印尼政府建立国家健康保险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System, NHIS),2019年NHIS参保人数可覆盖本国约82%的人口。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结核病和肝硬化为该国居民主要致死疾病。1996年印尼卫生部颁布法案,允许针灸师进入印尼医疗机构行医,之后针灸学被纳入医学院校的教学科目中。目前中医药在印尼尚存在政策立法不完善、中医教育及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中医传统理论接受度较低等问题。建议当地学会和组织积极推动中医药在印尼的立法;中医院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当地中医药人才;加强两国传统医学的合作与交流,以促进中医药在印尼的传播与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Budd-Chiari综合征中文命名专家建议
编辑人员丨5天前
Budd-Chiari综合征是指肝静脉和/或肝静脉开口上方之下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导致肝脏淤血引起的门脉高压和/或下腔静脉高压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在我国大量病例以肝静脉开口处和肝静脉开口上方之下腔静脉隔膜形成为主要病理变化,与西方国家以肝静脉血栓形成为主病理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同时隔膜形成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不清楚。国内对Budd-Chiari 综合征的翻译是基于字母发音被译成6个不同的中文名称,在综合征大全中有11个异名,一个疾病存在多个译名不利于学术交流、病历管理和医疗保险支付,为了统一和规范本病的中文名称,经多学科专家讨论建议使用肝静脉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为Budd-Chiari综合征的中文名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达雷妥尤单抗120 min快速输注方案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以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为特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1],好发于中老年人,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MM发病率逐年上升 [2]。达雷妥尤单抗作为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MM患者的人源化CD38单克隆抗体药物 [3],目前已被国内外多个权威指南推荐用于复发或难治性MM(RRMM)及新诊断MM(NDMM) [4]。达雷妥尤单抗于2015年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2019年在中国获批上市,随着2021年正式被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患者的用药需求激增。与其他单克隆抗体类似,输液相关不良反应(IRR)是接受达雷妥尤单抗治疗患者最常见的不良事件(AE),包括上呼吸道症状(咳嗽、咽喉部不适、鼻塞、喘息或呼吸急促)、寒战、皮疹和胃肠道症状等。SIRIUS和GEN501数据的综合分析表明,大多数(95.8%)IRR发生在第1次输液期间,第2次(7%)及以后(7%)IRR发生率较低 [5]。目前临床中多按药品说明书的推荐输注速度进行缓慢输注,即首次输注中位时间为7 h,第二次输注中位时间为4.3 h,所有后续输注中位时间为3.5 h [3]。由于当前达雷妥尤单抗输注时间较长且输注频率较高,现有住院资源已不能满足用药需求,亟需验证更短时间输注方案的安全性,探索门诊或日间病房输注的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英国以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医疗卫生精细化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英国自2014年开始对其国家卫生体系(NHS)进行了新一轮更注重资源下沉到社区的医疗领域改革,且对其各类创新诊疗模式探索配套了不同的支付方式改革,以推动更加精细化的管理,保证医疗卫生领域各项改革的顺利开展。作者介绍了英国支付方式改革的历史演进与最新动态,对基层诊所主要支付方式,即基础医疗服务合同质量与结果框架的审查与更新进行了重点分析,以期为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支付方式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伊拉克中医药发展现状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伊拉克是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的多民族、多宗教联邦制国家。医疗保险以初级卫生保健模式为主,私营医疗保健为辅。伊拉克的传统医学以伊斯兰医学为主。2000年,在我国政府支持下伊拉克建立了中医中心,但因安全问题,中心的管理与经营存在人员不足、水平有限、后续支持难以持久等问题。目前,中医药尚未纳入伊拉克医疗保险体系,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的就医选择,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建议通过加强现有中医中心建设,提高中医药教育的可及性,加强两国传统医学的合作与交流,以促进中医药在伊拉克的传播与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土耳其中医药发展现状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土耳其是位于亚欧大陆交界处的总统共和制国家。2003年医疗改革后,该国医疗保险几乎覆盖全民。导致土耳其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是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和肺癌,且下呼吸道感染、慢性肾脏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致死率增长较快。1991年《针灸实施条例》的颁布标志着针灸正式获得土耳其政府的认可。2014年至今,《传统与补充医疗实践法规》明确规定,只有经过培训的全科医生及牙医方可进行针灸治疗。目前,土耳其针灸治疗应用相对简单;中药在土耳其仍受农业部管辖,尚不能作为药品进入土耳其。建议在针灸推广过程中加强中医理论的学习,明确两国中药质量标准的差异,以当地高发病入手突出中医优势,加强中医药在土耳其的推广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儿肠衰竭实施家庭营养支持探索十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家庭营养支持在肠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消化营养科和小儿外科自2009年1月起收治肠衰竭患儿实施家庭营养情况、目前营养状况及家庭肠外营养(home parenteral nutrition,HPN)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实施HPN患儿10例,其中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患儿7例,慢性假性肠梗阻患儿3例,其中7例SBS患儿剩余小肠长度(36.7±32.4)cm。开始HPN年龄(5.4±4.7)岁,随访时间(3.1±2.1)年。HPN开始前,在我院进行肠外营养(391.8±340.1)d,出院后HPN(619.5±669.1)d。家庭肠内营养(home enteral nutrition,HEN)途径均采用管饲喂养,其中3例治疗中转为经口喂养,HEN(536.1±429.6)d。每天家庭营养摄入总热量与指南推荐患儿需要量的占比为104.0%±39.0%,其中HPN摄入总热量与每天患儿需要量的占比为46.5%±21.3%,HEN摄入总热量与每天患儿需要量的占比为57.5%±29.2%。随访发现,3例患儿为重度营养不良,5例为中度营养不良,2例为轻度营养不良。4例患儿HPN发生导管相关的机械性并发症,5例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10例患儿均未发生肠衰竭相关性肝病。结论:开展HPN是可行的,但有待国家医疗保险政策支持。目前HPN仍存在较多营养供给不足及营养相关并发症。建议营养支持团队指导更科学的营养筛查及营养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