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子DNA碎片率的影响因素及与常规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发育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精子DNA碎片率(DFI)与精液常规参数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精子DFI对常规体外受精(IVF)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150例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精子DFI与精液常规参数、年龄、生活方式及职业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行IVF治疗的178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分析精子DFI及精液常规参数与早期胚胎发育的相关性.结果 精子DFI与精子浓度、活力、正常形态率及劳动型职业呈负相关,与年龄及辐射/放射暴露呈正相关(P<0.05).DFI-B组(15%≤DFI<30%)的受精率为76.39%(64.40%,86.65%),DFI-C 组(DFI≥30%)的受精率为 67.34%(48.89%,75.00%),均显著低于 DFI-A 组(DFI<15%)的 80.63%(70.26%,90.41%)(P<0.01).精子 DFI 与 IVF 受精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精子DFI与精液常规参数存在显著负相关,年龄、辐射/放射暴露会显著负向影响男性精子DFI,体力劳动会显著正向影响男性精子DFI.精子DFI升高可导致IVF受精率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每日步数及强度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相关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体力活动不足是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每天步行是预防慢性疾病、降低死亡风险的简单有效的运动方式,然而目前缺乏支持步行可以改善和维持身体健康的权威证据。南丹麦大学的Borja del Pozo Cruz教授团队利用迄今为止关于步行与健康的最大队列研究发现每天累计步行10 000步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以及全因死亡率降低有关。该研究是基于英国生物银行大数据库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在英国共纳入78 500例年龄40~79岁的成年人,在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通过佩戴手腕加速度计精准测量受试者7 d的步行参数,并在2021年9月30日至10月31日对受试者进行随访。利用Cox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步数和步行强度与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全因死亡的关系。该研究发现每多走2 000步(每天最多10 000步)癌症死亡率(MRC:-0.10,95% CI:-0.15~-0.06)、心血管疾病发病率(MRC:-0.10,95% CI:-0.15~-0.06)以及全因死亡率(MRC:-0.08,95% CI:-0.11~-0.06)随之进一步降低。提高步行强度可以进一步降低相关疾病和死亡风险。该研究是目前关于步行与健康关系的最大人群样本,利用佩戴手腕加速度计和机器学习算法克服以往研究局限,精准分析每日步行参数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等健康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从流行病学角度为每日步行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提供科学证据,为临床运动指导提供权威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CT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特征的颅内镜面动脉瘤破裂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CT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颅内镜面动脉瘤破裂组与未破裂组的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并分析镜面动脉瘤破裂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经颅内血管造影(DSA)或手术确诊的29例镜面动脉瘤患者共29对(58个)动脉瘤,其中男6例,女23例,年龄40~83(61±11)岁。58个镜面动脉瘤按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29个)和未破裂组(29个),根据镜面动脉瘤位置不同,将其分为后交通动脉瘤亚组(32个)与非后交通动脉瘤亚组(26个)。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动脉瘤形态学参数,对动脉瘤CTA影像进行计算流体力学分析,获得压力(P)、壁切应力(WSS)、壁切应力梯度(WSSG)及振荡剪切指数(OS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使用变异系数(CV)作为描述上述血流动力学的参数,CV处理后的指标表示为P CV、WSS CV、WSSG CV、OSI CV。比较破裂与未破裂镜面动脉瘤两组间的参数差异,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镜面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因素。 结果:29对镜面动脉瘤中,分布在双侧后交通动脉16对(55%)、双侧大脑中动脉9对(31%)、双侧颈内动脉4对(14%)。与未破裂镜面动脉瘤组相比,破裂镜面动脉瘤组最大径、颈宽及尺寸比[ M( Q1, Q3)]更大[4.98(3.18,6.79)mm比3.20(2.10,4.31)mm,4.19(3.46,5.95)mm比4.05(3.23,5.02)mm,1.69(0.81,2.28)比0.96(0.67,1.49)](均 P<0.05)。在镜面动脉瘤亚组血流动力学分析中,破裂侧镜面动脉瘤WSS CV和WSSG CV均较对侧未破裂镜面动脉瘤大[1.00(0.87,1.21)比0.65(0.57,0.87),1.09(0.56,1.90)比0.57(0.50,1.13),1.52(1.34,1.80)比1.21(1.07,1.38),1.52±0.46比1.21±0.23](均 P<0.05),而P CV均小于对侧未破裂镜面动脉瘤[0.004(0.002,0.008)比0.010(0.006,0.013),0.003(0.002,0.011)比0.009(0.002,0.066)](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WSSG CV为镜面动脉瘤破裂的独立相关因素[ OR=279.20(95% CI:1.10~71 028.28)]。 结论:动脉瘤最大径、颈宽和尺寸比是区分镜面动脉瘤破裂状态的可靠形态学参数,动脉瘤囊内高WSSG CV与镜面动脉瘤破裂状态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血流动力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血流动力学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临床缺血性卒中事件的风险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种脑血流动力学评估方法,计算流体力学能直观地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文章就计算流体力学在评价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周围血流动力学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Y形心外管道Fontan手术的数值仿真与血流动力学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计算仿真技术,对比分析YCPC心外管道与传统TCPC心外管道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能量效率。方法:基于1例诊断为SLL型先天性矫正大动脉转位(ccTGA)伴右心发育不良患者术前的CTA图像资料应用Mimics Research完成模型的初始重建,按照心外管道的连接方式分为3组不同的几何形状:A传统TCPC组,B传统YCPC组,C改良YCPC组,进行数字模型的网格划分和数值仿真,计算不同重建模型的涡流分布、平均涡流量以及能量效率等参数。结果:不同空间结构的涡流分布范围未见明显差异;改良YCPC方案的涡流量无论在静息条件还是不同的运动情况下,都达最高值;在能量效率方面,传统YCPC方案的能量效率明显低于传统TCPC方案,而增加分支直径后,改良YCPC方案能量效率提升,与传统TCPC方案的能量效率接近,且虽运动负荷的加大仍可保持较高的能力效率。结论:数值仿真与血流动力学模拟技术为Fontan系列手术的疗效预测提供了有效的辅助。虽然改良YCPC心外管道带来了更多的涡流量,但是由于其优化的空间构型,仍可以获得接近传统TCPC能量效率,这为临床手术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再干预的血流动力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构建残余假腔风险预测模型,计算流体力学参数,评估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首次手术后的恢复效果,实现远期再干预的预警和转归预测。方法: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0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中心就诊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获取首次手术后早期复查CTA影像资料,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原理进行降主动脉血管的流体力学参数计算,对比预后不同的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探索假腔进展、再干预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4例患者,年龄(47.88±9.84)岁(30~64岁),男21例(87.5%,21/24)。根据远期预后和有无接受远端血管干预,以降主动脉直径进行匹配,分为对照组和胸腹组,各12例。血流动力学分析显示,胸腹组假腔血流量显著增多,以湍流、涡流为主,降主动脉近段可见多个真假腔交通。胸腹组降主动脉真假腔压力平衡点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更近[(22.00±3.91)cm对(36.00±1.77)cm, P<0.001],且假腔压力大于真腔压力。 结论: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可以基于CTA利用数学模型简化并可视化复杂的人体血流和术后结构,真假腔压力平衡点近移和假腔压力大是反映真假腔交通、假腔重塑差、面临二次手术干预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血流动力学颈内动脉不同侧别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结合形态学及临床特征对背侧和非背侧颈内动脉瘤(ICAAs)破裂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放射诊断科11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外科手术确诊为动脉瘤并且进行头颅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患者资料,其中男41例,女70例,年龄32~83 (56±11)岁。根据头颅CT平扫或DSA或外科手术的出血表现分为破裂组( n=54)例和未破裂组( n=5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及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对2组患者CTA影像进行计算机流体力学分析,获得壁切应力、壁切应力梯度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破裂/未破裂两组间的参数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分别对背侧和非背侧动脉瘤破裂相关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与未破裂组相比,破裂组患者年龄较小[(54.2±11.4)岁比(58.3±9.9)岁, P=0.033],女性居多(74.1%比52.6%, P<0.05),有高血压病史患者比例较高(46.3%比22.8%, P=0.009),且破裂动脉瘤多分布于颈内动脉弓背侧处(57.4%比36.8%, P<0.05),血流模式复杂、集中,血流冲击区域小且不稳定(68.5%比33.3%、55.6%比10.5%、72.2%比26.3%及79.6%比36.8%,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血压病史、动脉弓背侧、血流模式(集中的、不稳定的)是颈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 OR值分别为3.551 (1.080~11.679)、3.900 (1.172~12.976)、4.966 (1.504~16.401)、51.893 (7.913~340.296)及50.015 (8.423~296.985),均 P<0.05]。非背侧动脉瘤破裂组的血流模式更集中、不稳定及冲击区域小(均 P<0.05),而背侧处动脉瘤破裂组血流更复杂、集中、不稳定和血流冲击区域更小(均 P<0.05)。 结论:性别、高血压病史、背侧部位、血流集中程度和血流稳定程度是颈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位于背侧的颈内动脉瘤破裂风险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种可开放气道的智能急救呼吸器的研制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解决院外和院内成人心肺复苏(CPR)过程中人工通气存在气道开放不充分、通气不足或过量、通气中断、施救者体力不支等问题,以保证通气频率与潮气量的精准性,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与武汉大学护理学院等单位共同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可开放气道的智能急救呼吸器,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21 2 1557989.8)。该装置主要由头颈枕、气动增压泵和面罩组成,使用时只需将头颈枕塞于患者头肩下,开启电源并佩戴面罩即可。该智能急救呼吸器可快速、有效地开放患者气道、精准通气,通气参数可调,默认设置为呼吸频率10次/min、潮气量500 mL,无需操作者具备专业操作技能,可在院外和院内无氧源、无电源情况下使用,使用场景不受限制。该装置体积小巧、操作简单、制作成本低,能降低人力成本、节省体力,显著提高CPR质量,适用于院外、院内多场景下呼吸支持,可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从胆道结构角度探讨胆汁流体力学对胆石形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胆石症是我国常见、多发的良性胆道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胆石症根据其发生部位可以分为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3种类型。肝胆管结石常常合并胆管狭窄,使得与其相关联的流体力学参数(例如:胆汁的流量、流速、粘度、压力等)受到影响。因此,胆汁流体力学在胆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值得关注。本文从胆道结构角度探讨胆汁流体力学对胆石形成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CT血管成像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评估颅内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回顾性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行头颅CT血管成像(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有创血流储备分数(FFR)评估的8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男7例,女1例,年龄为47~77(59±3)岁。基于患者CTA构建优化三维颅内血管模型,利用流体力学方法计算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颅内动脉CT-FFR为0.59±0.18,有创FFR为0.60±0.22,由二者数值推测无创血流动力学分析有潜力用于颅内动脉狭窄生理学意义的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