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至2022年我国医学网络教学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我国医学网络教学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2023年1月,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自200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录的医学网络教学相关论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发文数量、机构等进行统计,对关键词进行频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中文文献19 907篇。发文机构地域分布均衡。累计频次排在前5位的高频关键词为:翻转课堂(3 188次)、混合式教学(2 103次)、微课(1 827次)、教学改革(1 742次)和MOOC(1 309次)。研究主题聚焦于教学理论研究,教学方式实践和教学资源建设等。结论:我国医学网络教学发展迅速,已初具规模。医学网络教学改革还需持续深入,加强理论探究,改进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资源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岭南名中医治疗鼻鼽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岭南名医治疗鼻鼽的用药规律,为岭南地区治疗鼻鼽的临床实践及成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读秀数据检索平台,检索国内发表的期刊文献和名老中医医案书籍。筛选符合标准的医案,对岭南中医治疗鼻鼽的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医案筛选后,提取医案中的处方信息,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1.5)中的医案统计分析中“数据挖掘分析”与“医案标准化”等模块和SPSS Clementine 12.0中的Ochiai算法对医案中的药物进行频次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1篇文献和42则医案,得到岭南地区治疗鼻鼽处方73首。中药频次结果显示,共得到高频中药40种(频次≥5),主要以益气健脾药、发散风寒药、宣通鼻窍药为主;聚类分析得到药组7个;得到药对关联规则16条,3味中药药对组关联规则18条。结论:岭南医家治疗鼻鼽病重视补脾益气、发散风寒、宣通鼻窍,体现了培土生金、攻补兼施的治法。岭南医家常使用广东道地药材佐治鼻鼽,具有较为鲜明的地域特征,为指导鼻鼽中医药治疗及成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创伤综合救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创伤医学专注于对外伤患者(主要包括交通伤、坠落伤、锐器伤与枪弹伤等)进行全面评估、精确诊断以及高效治疗。该领域的核心目标是在患者遭受急性创伤后,迅速实施有效干预,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死亡率并改善预后。据统计,每年约有600万人因创伤相关疾病丧生 [1],这也是4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鉴于此,应积极探索新型创伤救治模式,以更好地应对日趋严峻的临床需求。基于特有的地域和社会背景,各国急诊医疗体系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伤救治模式。这些不同的模式可以作为我们宝贵的经验,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创伤综合救治模式提供参考与启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幽门螺杆菌根除策略的地区差异性与我国的临床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前,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仍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卫生健康问题,其可导致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升高。尽管已历经数十年的研究,但是临床医师仍需寻求最有效、安全和简单的 H. pylori根除方法。各种临床指南很难为不同人群提供一致的 H. pylori根除建议,其中地域因素,包括疾病谱、抗菌药物耐药率和社会背景对于确定 H. pylori感染的影响和管理策略均至关重要。本文旨在介绍国外主流指南建议的 H. pylori根除治疗方案及其依据,同时总结根据我国临床实践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根除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医科背景下地方医学院校虚拟教研室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虚拟教研室是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教学研究活动和课堂教学实践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可以解决高校的跨学科、跨专业、跨地域的师资配置不足、科研团队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在新医科背景下,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虚拟教研室快速高质量发展,探索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对医学教育改革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地方医学院校建设虚拟教研室存在的问题、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可行性,在突出新医科的医学教育内涵建设、注重学生成长的教学模式建设、适应地方发展需求的培养体系建设、推进学科交叉的师资队伍建设、聚焦前沿创新的科研平台建设、开辟产教研融合的创新基地建设、促进共建共享的优质资源建设、完善全方位的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索,以期为地方医学院校虚拟教研室建设及其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20)》解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仅就中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20)》中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有调整和修改的主要部分进行解读。首先从指南中存在的循证证据级别与推荐建议的碰撞解谈指南存在的地域性和临床应用的原则性;通过阐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发病背景的复杂性,以及从子痫前期-子痫存在多因素、多机制、多通路致病的综合征发病性质,进一步阐述对多方面临床发病风险因素的认识;从强调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做好预警预防,提出应重视临床预警信息,强化产前检查,提高对首发症状的早期识别,从而提升早期诊断能力;认识高血压的各种临床变化形式,中国存在的各种临床情形,阐述抗高血压和预防抽搐等的对症处理方法,强调个体化,注重临床监控和处置,同时注意各种诱发病因的诊治。旨在早预警和预防、早识别和干预,减少子痫前期发生,降低重症发生,减少对母儿损害,扩展临床多方面诊治思路。其他部分解读仍参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解读 [ 2] ,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系列发表的中国指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疆某医院"1+6+N"医疗联合体协作体系建设实践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是对区域医疗资源的垂直整合,也是推进分级诊疗的有效举措和重要抓手。某医院作为新疆规模最大的三级医院之一,根据新疆地广人稀的地域特点,自2018年逐步构建了以某医院为依托,县级医疗机构为枢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远程医疗为桥梁的"1+6+N"医联体协作体系。即以1个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为媒介,将线下专家下沉带教、查房、手术指导、学科建设等以及线上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教育、远程新技术培训等N个业务板块交叉融入远程协作型医联体、专科联盟型医联体、科室共建型医联体、精准帮扶型医联体、城市医疗集团型医联体、"医联医共"融合发展型医联体6种合作模式中,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截至2022年6月,该医院共与285家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合作。该协作体系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区域内的医疗服务能力、疑难危重症诊治能力、诊疗同质化和远程诊断能力,以及医联体内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畅通有序推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CiteSpace的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口服营养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Web of Science中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口服营养的相关文献,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方法:在Web of Science检索有关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口服营养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12年9月至2022年9月。使用CiteSpace对文献年度发文量、发文作者及国家分布、引文分析、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及关键词突现等进行分析。结果:2012—2022年共发表食管癌术后早期口服营养相关文献113篇,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量最多的前5个国家是日本、中国、美国、新西兰及英国。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分析得出3个维度的研究热点:早期口服营养的安全性研究、早期口服营养的疗效性研究及早期口服营养在加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关键词突现揭示营养管理是未来的研究趋势。结论: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口服营养研究目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并持续受到关注,未来需加强地域及作者间的合作。推动制订标准化、规范化的早期口服营养管理策略,探索早期口服营养策略在营养管理中的作用可成为未来的研究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建设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是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西北区域自然环境独特,人群健康状况与疾病特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为了满足深入研究该地区慢性病病因、机制和转归的迫切需求,根据西北区域特殊生态环境、人口规模和民族分布,于2017-2019年在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招募了117 644名35~74岁的多民族(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藏族)自然人群,调查队列成员的个体、环境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基线暴露信息,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血清和白膜层,形成各类生物样本90余万份,以-80 ℃储存于标准生物样本库。已开始用常规监测和主动随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长期随访观察。队列成员的平均年龄52.43岁,女性70 391名(59.8%),不同民族间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活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健康状况具有相似性但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该队列为深入研究环境、生活方式及遗传因素与重要高发慢性病的关系提供了研究平台,为明确该地区不同民族慢性病的病因及长期健康危害提供重要流行病学证据,为国家制定慢性病防治战略提供西北区域参考。本文简要介绍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的建设概况和实践思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乳腺癌患者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系统检索、评价并整合乳腺癌患者营养管理的相关证据,并总结最佳证据,为乳腺癌患者营养管理的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循证护理学方法,使用计算机系统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及网站中关于乳腺癌患者营养管理的相关临床决策、指南、专家共识等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21日。由3名研究人员独立对纳入文献的质量以及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文献17篇,其中临床决策2篇,指南6篇,专家共识1篇和系统评价8篇,总结了包括目标、营养筛查与评估、营养管理人群、体质量指数管理、营养素结构、饮食种类与数量、保健品和营养补充剂的使用和营养监测与随访8个主题,共33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目前关于乳腺癌患者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更好地进行乳腺癌患者的营养管理提供了循证依据。在证据实际应用时,应考虑不同地域和文化的饮食习惯及结构、宗教信仰等差异,结合患者的意愿和偏好,合理地选择适宜个体的最佳证据,以期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科学、全面的营养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