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是学术型人才的重要补充,更是健康中国建设服务基层最重要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因此,以提升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构建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从学校整体办学实践层面介绍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取得的效果,以为其他学校办学实践提供借鉴.牡丹江医学院经过多年办学探索与实践,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强化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条件保障"构建了行之有效的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体系;体系的有效运用使得学校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改革成果"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在校生获得省级、国家级竞赛奖励多项,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93.55%~96.75%,基层医疗卫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整体满意度97%以上.学校构建的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体系为新时期地方医学院校如何构建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哈尔滨齿科教育的早期发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口腔疾病是人类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开展口腔医学教育、培养口腔医生是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但中国高等口腔医学教育在20世纪初才开始建立。近年来国内展开了对中国高等口腔医学教育历史的研究,如周学东的《中国现代高等口腔医学教育发展史》中阐述了1949年以前创办的牙医学院校、系 [1]。但只介绍了哈尔滨齿科教育初创时期的情况,并未详细介绍哈尔滨齿科教育的整体发展脉络。还有一些有关哈尔滨地区医学发展史的研究论著,涉及到哈尔滨的口腔医学教育,如《中华医史杂志》上发表《哈尔滨早期的西医医院(1900—1932)》和《哈尔滨早期医疗卫生史概述》等,但失之简略。哈尔滨地区口腔医学教育起步早,本文依据地方文献回顾哈尔滨齿科教育早期发展历程,以补充中国口腔医学教育发展史研究的不足,同时也为地方史和哈尔滨医科大学校史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研分析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某地方医学院校基础医学教师与临床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价其教学能力的各维度问题进行降维,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问卷信度效度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教师教学能力各维度中,教学学术能力评分最低,为(2.91±0.73)分;基础医学教师教学能力高于临床教师( β=-0.338, OR=0.713),教师教学能力与年龄、教龄、教师职业发展定位与需求、高校及临床教学基地的政策与措施等变量呈正相关关系(均 OR>1,均 P<0.05),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教学能力高于本科及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 β=0.536, OR=1.710),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受年龄、学历、教龄、教师个人因素、高校及临床教学基地政策措施的影响。建议高校要同临床教学基地形成合力,建设一批基础和临床教师融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生物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在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对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地方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为例,对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考核方式的改革及效果进行分析和阐述,旨在促进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水平,提高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近代牙医学教育与医师执业资格认定的历史回顾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949年以前,中国牙医学教育主要包含学徒式和牙医院校教育两类。而牙医执业管理方面,从地方到全国出台了多部制度,其中有关执业资格的规定与教育培训方式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梳理牙医教育以及有关牙医执业资格认定的变化,再现牙医执业管理制度在近代逐步规范化的进程,以期丰富我国口腔医学史研究,为现代口腔医师执业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普通高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分析与政策建议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2018年我国普通高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的总体状况以及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区域的招生规模情况,以期为合理优化招生规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类型高校的单点招生数、校均招生数及不同区域招生的总体规模与相对规模情况。结果:2018年,我国180所高校共计划招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70 480人,每10万人口招生数为5.1人,校均招生数为392人,单点招生数最大为1 350人;44所高校的单点招生数在600人以上;普通本科院校或地方公办高校的校均招生数高于985、211高校或中央部门办高校;招生的总体规模与相对规模在不同区域间有较大差异。结论: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招生总体规模尚需适度扩大,存在部分高校单点招生规模过大、不同类型高校招生规模差异明显、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现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医科背景下地方医学院校虚拟教研室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虚拟教研室是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教学研究活动和课堂教学实践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可以解决高校的跨学科、跨专业、跨地域的师资配置不足、科研团队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在新医科背景下,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虚拟教研室快速高质量发展,探索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对医学教育改革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地方医学院校建设虚拟教研室存在的问题、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可行性,在突出新医科的医学教育内涵建设、注重学生成长的教学模式建设、适应地方发展需求的培养体系建设、推进学科交叉的师资队伍建设、聚焦前沿创新的科研平台建设、开辟产教研融合的创新基地建设、促进共建共享的优质资源建设、完善全方位的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索,以期为地方医学院校虚拟教研室建设及其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地方医学院校特色一流本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健康中国建设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地方医学院校是医学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提高其本科教育水平面临极大挑战。本文提出特色一流本科建设的理念,结合桂林医学院的实践探索了地方医学院校特色一流本科的建设,包括调整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结构和分类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严格教、学、管及保障本科教学资源和经费等,实践取得初步成效,希望为相关院校的改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ARCS学习动机模型的医学本科生参与科研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河北省某医学院校医学本科生参与科研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选取某地方医学院校1 123名医学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ARCS学习动机模型设计问卷对学生展开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学生参与科研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女生较男生更愿意参加科研( OR=0.713, P<0.05);学生所在年级与参与科研的意愿呈反向关系( OR=3.419, P<0.05);学业成绩、科研兴趣、个人综合能力、学习方法、从业要求、取得科研成果的自信、参与科研项目的满足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8个动机变量与参与科研的意愿呈显著正向关系( OR =1.781, OR =2.574, OR =1.834, OR =1.186, OR =1.747, OR =1.880, OR =1.683, OR =1.774,均 P<0.05)。 结论:人口特征因素及动机因素对医学本科生参与科研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和政策改革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了我们从社会系统角度,而非仅从行业角度对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政策改革的思考。人才培养需要从医学模式向社会模式转变,需要从单纯关注人的健康向关注人—动物—环境整体健康转变,需要更加重视新型生物技术和数字技术在公共健康保障中的作用。在公共健康3.0、One Health、生物安全与健康安全等理念下,建议从国家安全和全民健康的战略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构建大健康背景下覆盖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全链条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国家标准,推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认证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注重核心知识能力课程和跨领域学位课程并重,应对多元健康影响因素。在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实际工作中加强医疗体系和疾控体系的深度融合。加强对地方卫生健康行政负责人疾病防控和应急防疫能力的教育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