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小细胞肺癌埃克替尼治疗期间并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服用埃克替尼期间并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总结2022年3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肺腺癌患者术后服用埃克替尼期间发生MDS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82岁女性。于2021年1月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辅助开胸右肺中叶切除术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右肺中叶腺癌,术后未行放化疗;2021年11月肿瘤基因检测示EGFRP p.L858R、TP53变异,予盐酸埃克替尼单药治疗。2022年3月诊断为MDS,接受3个周期阿扎胞苷治疗并继续口服埃克替尼,复查骨髓象达完全缓解,肺癌未进展,随访中。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埃克替尼期间发生MDS是否与治疗相关还不明确,但及早干预治疗可控制病情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伴发乳腺癌、肺癌的多发性骨髓瘤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性,51岁,因“左髋、腰骶疼痛7个月”于2019年11月就诊。发现左骶骨软组织包块伴骨质破坏,穿刺活检诊断为浆细胞瘤。查体:睑结膜无苍白,左侧髋部及骶骨压痛。结合血、尿M蛋白为κ(+),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一线治疗应用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VRD)方案3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前诊断左侧肺癌,局部肺叶切除,基因检测证实为EGFR突变,服用埃克替尼靶向药物。ASCT暂缓并序贯伊沙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IRD)方案治疗MM,持续达到完全反应(CR)。既往2016年右乳腺癌术后放化疗史。2021年2月新发胸椎转移性腺癌,行局部放疗。2021年4月左侧乳腺癌复发,开始全身化疗6程。MM治疗持续进行,放化疗过程顺利。随访至今,3种肿瘤均病情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药物相互作用概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是引发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重要驱动因素。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是治疗肺癌领域的重要发现,EGFR-TKIs在晚期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中的疗效优于标准化疗。NSCLC患者通常同时服用EGFR-TKIs与其他药物,尤其是有合并症的NSCLC患者,因此,增加了EGFR-TKIs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EGFR-TKIs中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机制为细胞色素酶P450(CYP)、药物转运体(如P-糖蛋白和乳腺癌耐药蛋白)以及抑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和H 2受体拮抗剂)的调节。CYP和药物转运体的抑制剂或诱导剂能通过减缓或加快EGFR-TKIs的代谢过程,来升高或降低EGFR-TKIs在体内的暴露量,从而影响EGFR-TKI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EGFR-TKIs与抑酸药物的合用和相互作用可能降低EGFR-TKIs在体内的溶解度、生物利用度和药效。文章概括并论述了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阿法替尼、达克替尼和奥希替尼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以及中国与全球指南、体内外研究和临床研究对EGFR-TKIs药物相互作用在临床上的管理办法的推荐,为EGFR-TKIs类药物合并用药的临床管理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埃克替尼术后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临床研究奠定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辅助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地位。与化疗比较,靶向药高效低不良反应的特点为患者增加了生存获益。埃克替尼是中国第1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也是全球第3个上市的EGFR-TKI。2021年6月埃克替尼获得批准用于Ⅱ~ⅢA期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适应证,同年获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Ⅰ级推荐,成为全球第1个获批术后辅助医保适应证并有指南推荐的第一代EGFR-TKI。为了总结目前埃克替尼及其他EGFR-TKIs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用药经验,进一步规范、指导埃克替尼的临床应用,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组织专家编写了埃克替尼术后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专家共识,期待能为临床医师提供术后靶向用药的循证医学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同步放化疗联合埃克替尼靶向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联合埃克替尼靶向治疗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山西省肿瘤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EGFR突变NSCLC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接受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放化疗,观察组接受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放化疗的同时口服埃克替尼靶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13±4)g/L比(16±6)g/L]、D-二聚体[(1.0±0.8)mg/L比(1.4±1.0)mg/L]、鳞状细胞癌抗原[(0.97±0.23)μg/L比(1.11±0.21)μg/L]、糖类抗原125[(21±7)U/ml比(35±11)U/ml]及癌胚抗原[(2.2±0.3)ng/ml比(6.0±1.1)ng/ml]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84、2.11、3.08、7.40、23.08,均 P<0.05)。治疗后观察组NK细胞[(18±7)%比(15±4)%]、细胞毒性T细胞[(17.2±6.1)%比(14.7±3.6)%]及辅助性T细胞[(31.03±0.11)%比(25.88±0.39)%]比例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91、-2.59、2.79,均 P<0.05)。 结论:同步放化疗联合埃克替尼靶向治疗较单纯同步放化疗能更好改善EGFR突变NSCLC患者的高凝状态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具有较好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埃克替尼致肺癌患者疾病超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例64岁女性左肺腺癌并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接受培美曲塞+卡铂方案化疗,首次化疗后查体颈部肿块大小约5.0 cm×4.0 cm。根据基因检测结果给予埃克替尼125 mg口服、3次/d。4 d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迅速增大并伴红肿、疼痛,同时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患者自行增加剂量至250 mg口服、3次/d,2 d后,颈部CT示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大小约7.7 cm×6.4 cm。考虑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迅速增大为埃克替尼所致肿瘤超进展。停用埃克替尼,给予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卡铂联合化疗1个周期,同时给予阿美替尼。治疗3 d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9 d后颈部肿块缩小,7周后CT示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大小约4.6 cm× 5.3 cm,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埃克替尼联合放疗治疗儿童鼻咽癌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TKI相关间质性肺疾病发生情况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相关间质性肺疾病(ILD)的发生情况。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网等数据库(截至2022年4月30日),收集国内上市的8种EGFR-TKI(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阿法替尼、达可替尼、奥希替尼、阿美替尼和伏美替尼)与化疗比较治疗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试验组干预措施为EGFR-TKI单药,对照组为化疗,结局指标包含ILD发生情况。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效应量为风险比( OR)及其95%置信区间( CI)。 结果:纳入分析的RCT共15项,其中吉非替尼相关研究6项,厄洛替尼5项,埃克替尼和阿法替尼各2项;试验组患者共2 318例,对照组1 97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总体ILD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47%(34/2 318)比0.51%(10/1 975), OR=2.44, P=0.004],ILD相关死亡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5%(8/2 318)比0.05%(1/1 975), OR=3.29, P=0.07]。14项RCT对ILD严重程度进行了分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3级ILD发生率高于对照组[0.62%(13/2 089)比0.11%(2/1 864), OR=2.60, P=0.04]。吉非替尼试验组患者总体ILD发生率和≥3级ILD发生率均高于相应对照组[2.31%(27/1 167)比0.71%(8/1 123), OR=2.88, P=0.004;0.86%(7/1 167)比0.09%(1/1 123), OR=3.98, P=0.03];厄洛替尼试验组和阿法替尼试验组患者ILD发生情况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 P>0.05);埃克替尼试验组和相应对照组患者均无一例发生ILD。 结论:与化疗相比,NSCLC患者接受EGFR-TKI尤其是吉非替尼治疗发生ILD和较严重ILD的风险较大,临床应提高警惕,加强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埃克替尼对血脂含量的影响: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埃克替尼对临床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埃克替尼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且随访信息完整的36例晚期肺癌患者病历信息,将其分为4组。观察埃克替尼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应用配对样本 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埃克替尼治疗至少1个月(中位治疗时间[1个月,6个月])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治疗前均值4.886 mmol/L,治疗后均值4.409 mmol/L, t=2.787, P<0.01)、低密度脂蛋白(治疗前均值2.957 mmol/L,治疗后均值2.53 mmol/L, t=9.596, P<0.01)和载脂蛋白B (治疗前均值1.003 mmol/L,治疗后均值0.900 mmol/L, t=2.828, P<0.01)的含量。 结论:埃克替尼可有效降低肺癌患者血脂含量,提示其可能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降脂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盐酸埃克替尼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1外显子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与安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盐酸埃克替尼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21L858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Ⅳ期EGFR 21L858R突变的NSCLC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患者仅接受盐酸埃克替尼一线治疗(盐酸埃克替尼组),23例患者接受盐酸埃克替尼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盐酸埃克替尼联合阿帕替尼组)。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电话或门诊方式随访,末次随访时间为2019年10月1日。结果:盐酸埃克替尼组与盐酸埃克替尼联合阿帕替尼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52.0%(21/40)、73.9%(17/23),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2.5%(37/40)、95.7%(22/2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0.115、1.000)。盐酸埃克替尼组与盐酸埃克替尼联合阿帕替尼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8.6个月与12.1个月(χ 2=22.945, P<0.001)。进一步COX回归分析也显示阿帕替尼联合埃克替尼治疗较单药盐酸埃克替尼可延长患者的PFS(偏回归系数为-1.286, P<0.001)。两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2.5% (29/40)与82.6%(19/23),盐酸埃克替尼组患者无3级以上不良反应,盐酸埃克替尼联合阿帕替尼组患者有1例发生3级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总的不良反应和≥3级的不良反应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0.540、0.365)。 结论:盐酸埃克替尼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EGFR21L858R突变的NSCLC具有较好的近期效果,可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该类患者一线治疗的一种新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