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基于污水流行病学的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来源追踪案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污水流行病学(WBE)是一门新兴学科,已被应用于药物滥用追踪和传染病病原体监测。在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WBE被应用于监测疫情流行趋势和提供早期预警。为了及时发现隐匿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防止其在社区的传播,深圳市于2022年7月26日至11月30日在福田、南山、罗湖和盐田区的口岸地带、城中村、居民小区等重点场所布设369个污水采样点位,覆盖193万人口,开展污水监测新冠病毒的工作。每日在用水高峰时段进行3 h连续采样,采用聚乙二醇沉淀法和RT-qPCR进行污水病毒富集浓缩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并形成了阳性水样处置流程。本文旨在介绍深圳市基于城市污水开展新冠病毒感染者来源追踪的相关案例,在罗湖区洪湖水质净化厂污水监测有效发挥了早期预警作用并实现感染者来源追踪;在福田区福田南路阳性水样处置中获得监测点位布设的重要经验;在南山区南山村污水监测中揭示了隐匿感染者的存在。分享基于WBE的新冠病毒监测和感染者追踪,避免新冠病毒感染者在社区传播的经验,总结污水监测的优势和应用前景,为未来具有肠道排毒的新发或再发传染病病原体监测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广州市2010-201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时空分布动态变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2010-2019年广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状况及时空分布特征。方法: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HFRS报告数据和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运用OpenGeoDa 1.2.0软件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热点区域探测,ArcGIS 10.2软件绘制地图进行可视化呈现。结果:2010-2019年广州市共报告HFRS病例1 298例,死亡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0.99/10万;21~50岁年龄组发病数占总数的70.88%,男女性发病比为2.98∶1,病例较多的职业为家务或待业(占31.28%)、商业服务(占17.33%);呈明显的冬、春两季发病高峰,春、冬两季各占全年发病数的33.74%和26.35%;各区每年均有病例报告,海珠区近10年共报告407例,占全市病例数的31.36%,年均发病率2.52/10万,病例数与年均发病率均居广州市首位。聚集性区域探测显示广州市HFRS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聚集区域主要集中在海珠区的万亩果园和海珠湖湿地公园所在区域以及紧邻中心城区的城中村,对数似然比值为44.08(均 P<0.001)。 结论:2010-2019年广州市HFRS存在流行和聚集情况,冬、春两季高发,从事家务、待业和商业服务的男性青壮年为主要发病人群,移民多、卫生环境差的城乡结合部以及海珠区的万亩果园和海珠湖湿地公园是重点防控区域,应针对重点人群和地区制定防控措施,遏制HFRS疫情上升和扩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城中村贫困慢性病患者社会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3/12/2
[目的]调查城中村贫困慢性病患者的社会资源利用和生活质量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为推进健康扶贫工作、改善贫困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慢性病社会资源利用问卷(CIRS)和生活质量简表(SF-12v2),从成都市某区的4 个城中村街道中随机整群抽取 2 个街道的贫困慢性病患者展开调查.[结果]城中村贫困慢性病患者社会资源利用平均总得分为(51.56±7.91)分,资源利用不理想的占71.8%,精神健康得分为(45.09±6.55)分,躯体健康得分为(36.23±6.03)分;社会资源利用总分与精神健康(r =0.386,P<0.001)和躯体健康(r =0.245,P<0.05)均呈正相关关系;发生了住院治疗(t =5.177,P<0.001)、医护人员健康宣教(t =3.887,P<0.001)、文化程度(t =3.130,P<0.05)和年龄(t =-2.007,P<0.05)是贫困慢性病患者社会资源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城中村贫困慢性病患者对社会资源利用不理想,生活质量差,社会资源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需发挥社区医护人员作用,对贫困患者实行健康精准管理,转变救助资源宣传方式,专人负责患者的资源整合,以改善贫困患者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脱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二代测序在始祖推断中的应用1例
编辑人员丨2023/9/2
1 案例1.1 简要案情我市某辖区城中村拆迁区发生一起非正常死亡事件,死者为女性,尸体高度腐败,尸表呈黑色.事发地位于大学城附近,常有黑人留学生在附近活动,技术人员无法排除死者为黑人女性的可能性.为确定死者身源,办案人员采集死者生物样品及一名相关排查人员血样(博茨瓦纳籍黑人男性)送至实验室备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城市不同类型住宅区蚊虫种群结构及季节消长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明确不同类型住宅区对蚊虫种群结构及发生动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扬州市区4种不同类型住宅区开展蚊幼孳生及成蚊种群动态的调查.结果 诱捕成蚊总量以城中村最多,诱捕数均在800只以上,显著高于普通住宅和高档小区.4类住宅区中,白纹伊蚊与淡色库蚊均为优势种(D>10%),诱捕数量最多为白纹伊蚊(D>57%).不同小区白纹伊蚊发生高峰期均出现在6月上旬,但城中村在9月上中旬再次出现发生高峰.淡色库蚊在普通住宅区和高档住宅区发生量基本稳定,而城中村和安置小区在10月中旬则出现明显的发生高峰.不同类型小区间蚊虫阳性率、密度以及孳生地数量顺序均表现为城中村>迁安置小区>普通住宅区>高档住宅区.在各类孳生地中缸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轮胎和绿化带垃圾积水.结论 不同类型住宅区蚊虫种类均以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为主,但孳生地、阳性率及成蚊数量等均随住宅类型不同有明显变化,特别是城中村蚊虫发生量和高峰期均与其他住宅区类型有所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东清远市洲心社区儿童蛲虫病十年防治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2007~2016年清远市洲心社区儿童蛲虫病十年情况的动态变化和评价防治效果.方法 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连续10年调查清远市洲心社区辖区内幼儿园所有在读儿童蛲虫感染状况,对儿童蛲虫病患者进行综合防治.结果 清远市洲心社区儿童蛲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7年的31.64%下降至2016年的5.07%;感染率下降幅度,市区儿童大于城郊/城中村儿童,女童大于男童.结论 2007~2016年清远市洲心社区儿童蛲虫病十年防治效果显著,卫生条件、环境设施较差的城郊/城中村的儿童尤其是男童为今后防控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南园社区性病高危人群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南园社区性病高危人群流行病学情况及患病风险影响因素.[方法]与社区工作站联合进行基线情况摸底.通过外展活动、社区门诊和义诊等形式对社区高危场所和人群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南园社区男性性病患病风险高于女性(14.6%与5.5%,x2=10.364,P=0.001);社区20岁~29岁人群较其他年龄段有更高的患病风险(x2=20.638,P=0.000);未婚者性病患病风险高于已婚者(20.6%与6.8%,x2=13.340,P=0.000);多性伴患病风险高于单性伴者(82.1%与3.9%,x2=196.347,P=0.000);不同文化程度人群患病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5.636,P=0.001),小学及初中文化者性病发病率高.[结论]性病高危人群分布以低文化程度人群为主,城中村社区仍是性病分布的重要社区,应加强性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积极做好安全套推广使用、咨询检测等综合干预工作,以防止性病流行、蔓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生活方式干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方法2013年10—11月从深圳市福田区的115个社区中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2个,从中筛查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1923名.根据社区来源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住宅型社区5个和城中村型社区3个)共有慢性病高风险人群1338名,对照组(住宅型社区4个)共有慢性病高风险人群585名.进行为期2年的干预和随访.干预组提供以健康生活方式指导为主的健康管理,对照组不主动采取任何形式的干预活动.2015年11—12月共随访1563名(干预组1002名、对照组561名).分析干预后慢性病高风险人群转归及生活方式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慢性病高风险人群转为正常人的占21.8%(219名),转为患者的占15.2%(152例),干预后对照组慢性病高风险人群转为正常人的占9.6% (54名),转为患者的占20.5%(115例),干预组健康状况转归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7,P<0.001).干预后,干预组正确使用油壶人群的比例从61.00%(61/100)提升至80.00% (280/350),采取控油措施人群所占比例由干预前的36.43%(365/1002)提升到干预后56.99%(571/1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能够正确使用盐勺人群的比例由81.95%(109/133)提升至97.99%(342/349),采取减盐措施人群所占比例由45.61%(457/1002)提升到62.67%(628/1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2年随访和干预,干预组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的转归情况优于对照组,生活方式有所改善,干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深圳市城中村老年人多种慢性病共存的现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深圳市城中村老年人多种慢性病共存情况,以期为深圳市老龄化社区的医疗资源配置、完善基层医疗的老年人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在2016年5月—2017年7月到黄贝岭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体检/全科医生上门巡诊的黄贝岭村老年人共100例.采用综合健康评估(CHA)量表评价其慢性病患病种数,采用累计疾病计分量表(CIRS)评价其多种慢性病共存的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结果 100例老年人均患有慢性病,其中92例(92.0%)为多种慢性病共存.男、女性老年人的多种慢性病共存发生率分别为96.9%(31/32)、95.6%(65/68);年龄为60~69、70~79、≥80岁老年人的多种慢性病共存发生率分别为91.7%(44/48)、100.0%(27/27)、100.0%(25/25).100例老年人平均CIRS评分为(6.6±4.1)分,其中70~79岁男性、女性老年人,≥80岁男性老年人的平均CIRS评分≥5分;≥80岁女性老年人的平均CIRS评分≥10分.60~69岁男性老年人多病共存评分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性指数、CIRS评分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79、≥80岁男性老年人多病共存、严重性指数、CIRS评分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病多病并存情况主要集中在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且慢性病多病并存情况的性别差异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城市再生视野下高密度城区生态空间规划方法——以厦门本岛立体绿化专项规划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面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高密度地区生态空间缺乏、布局支离破碎的问题,从规划层面分析了其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屋顶绿化与城市绿地系统联动互补,是针对城市高密度地区生态环境受损严重以及土地资源紧缺的约束条件下,建构生态空间网络的有效途径;并以厦门本岛为研究区,基于GIS、遥感技术,利用高清遥感数据结合实地调研、问卷调查、部门资料、规划文本建立现状及规划空间数据库;从既有研究梳理、综合效益影响、城市发展诉求分析3个层面总结屋顶绿化实施潜力影响因子,结合规划分区与建筑分类建立实施潜力评估方法;对研究区进行屋顶绿化实施潜力评估,结合城市绿地系统,以“全域空间、重点片区、多维网络”为方法进行研究区生态空间网络规划.结果表明:1)生态结构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公共服务需求、环境改善需求、建筑属性特征、建筑产权归属是屋顶绿化实施潜力评估要素,其包含的城市生态框架、城市功能结构、景观提升需求、建筑改造需求、内涝程度、热岛强度、微气候环境、建筑高度、建筑年代、建筑类型、建筑产权属性是关键性评估因子;2)厦门本岛2016年屋顶绿化率仅有2%,且附属于居住建筑和城中村的屋顶绿化量超过总量的一半,商业、公共、产业建筑作为空间载体进行屋顶绿化有较大发展空间,未绿化的屋顶资源中有81.3%适宜进行屋顶绿化;3)探索高密度城区生态空间网络布局的规划方法是本研究的第一步,下一步通过借助AI、GIS等技术,尝试防控高强度开发与高危集聚引发的城市生态和灾害问题,构建满足复合功能的生态空间网络优化的研究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