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多叶准直器对RapidPlan模型应用的剂量学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RapidPlan模型在不同多叶准直器(MLC)系统间的建模和拓展应用情况。方法:选取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接受放疗的直肠癌患者的历史计划(配置为MMLC加速器)共81例和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接受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肺癌患者的历史计划(配置为HDMLC的加速器)共35例,分别训练M_ MMmlc和M_ HDmlc RapidPlan模型,测试它们在同种及另一种MLC计划上的应用效果。 结果:无论对于M_ MMmlc还是M_ HDmlc,两种MLC配置下RapidPlan对于相同病例在相同布野条件下生成的优化参数完全相同。将两种MLC配置下优化的计划分别归一至靶区满足最低处方要求后:(1)M_ MMmlc优化的两种MLC计划的平均DVH几乎重合,差异幅度不超过2%,PGTV靶区剂量适形性相似,但HDMLC的均匀性指数(HI)比MMLC低20%,除此之外的剂量学参数总体最大差异不超过0.97%;(2) M_ HDmlc优化的PTV与IGTV DVH的尾部:HDMLC高于MMLC。其余DVH几乎重合。HDMLC计划与MMLC计划相比具体剂量学参数表现为:PTV适形指数(CI)值低0.96%;HI值高1.75%;16项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中的9项前者表现更优;正常肺的V 5 Gy( P<0.05)、V 10 Gy、V 20 Gy( P<0.05)、D 1000 cm3均更低;脊髓最大剂量高2.07%,D 0.35 cm3高2.88%,D 1.2 cm3高3.99%( P<0.05)。 结论:RapidPlan模型在不同MLC之间展现了良好的拓展性和可共享性,HDMLC相对于MMLC的剂量学优势在肺SBRT患者的小体积肿瘤上有所体现,该差异可以作为未来自动计划设计选择MLC配置的一个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云上中医管理体系在基层中医药服务中的应用实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依据国家关于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要求,仙居县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破解山区群众看好中医难、基层中医馆运行难、基层中医药监管难问题为导向,于2021年11月开始整合县域中医药资源,组建巡回医疗团队和县域中药师审方团队,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打造云上中医管理体系,并逐步在2个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牵头医院和完成数据对接的乡镇街道卫生院的中医馆中推行。该体系包括云上中医馆、共享中药房和云上中医智治平台3个场景模块,可实现远程复诊,统一审方、调剂、代煎和配送,以及饮片质量和代煎环节的追溯管理。在云上中医管理体系的支持下,截至2023年4月,能够正常运营的中医馆由2021年的5家增至20家,各中医馆能够常态化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均保持在6项以上,中医馆开具中药处方的总量由2021年的27 915张增至2023年的65 142张,其中通过云上中医平台开具中药处方的总数量也由2022年1月的432张,增至2023年12月的6 330张,有效提升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患者就医体验,可为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挖掘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组方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索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方规律。方法:选取古今医案云平台(V2.3.8)中古代医案库、现代医案库、共享医案库及名医医案库所收录的相关医案,对中药进行频次分析、属性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获得医案107个,涉及中药225味,其中核心用药为甘草、陈皮、黄连、茯苓、吴茱萸等;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苦、辛为主;药物归经以脾经、胃经为主。核心药对为甘草-陈皮。核心处方由甘草、陈皮、黄连、吴茱萸、茯苓、海螵蛸、蒲公英、枳壳、白芍、柴胡、姜半夏、香附、木香、竹茹、枳实、砂仁、白术等17味药组成。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治疗主要以柴胡疏肝散、左金丸、温胆汤为基础,同时结合临床进行药物加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的抑郁症中医处方用药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治疗抑郁症的药证关系与核心处方。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建库至2019年11月30日收录的中医治疗抑郁症相关期刊论文,以及古今医案云平台(V 1.5)中的国家级名中医工作室共享医案中的抑郁症医案,筛选抑郁症医案数据,用Excel 2010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规范饮片名后以古今医案云平台(V 1.5)系统集成的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等方法,分析医案的组方用药频次、药性、核心处方等。结果:共纳入有效验案632个,涉及药物527味,共得到高频中药23种,使用频次最高者为柴胡;用药以温、平为主;药味以辛、甘、苦为多;归经以肺、肝、心、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药物关联规则25条,四诊信息-中药关联规则13条。结论:中医治疗抑郁症多治以疏肝理气、清心安神,以柴胡、郁金、白芍、川芎、炒酸枣仁为基础方,予当归、麦冬、合欢皮、远志、茯苓等药作加减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智慧家庭医生优化协同模式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居民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利用智慧家庭医生优化协同模式管理社区患者,通过建立疫情防控小组、开放健康档案、利用"身边医生"APP、开展智能语音回访,开通24 h服务热线、开设微信公众号专栏、加强预检分诊、实现医保共享以及实施长处方等措施,使居民正确认识疫情、缓解心理恐慌,提升居民的获得感、方便居民就近就医,减少人员接触和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从而实现社区居民疫情期间的精准健康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的中医治疗失眠证治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挖掘中医辨证论治失眠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纳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 1.5.7)古代医案、现代医案、名医医案及共享医案数据库中所收录的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有关失眠的医案,应用平台软件中的频次分析、关联分析、药对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收集失眠医案664个,主要症状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表浅、睡中易醒、多梦等;出现频次排名前5位的证型包括痰热内扰证、心肾不交证、肝郁化火证、心脾两虚证、心神不宁证;共涉及处方664首,药物414味,出现频次排名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甘草、茯苓、生地黄、酸枣仁、当归,高频药物多以养心安神、清热化痰、疏肝解郁、滋阴降火药为主,所用药物多为平性、甘味,多归心经;使用频次前5位的药物组合包括牡蛎-龙骨、茯苓-甘草、陈皮-茯苓、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等。结论:中医辨证失眠多从心论治,用药多以养心安神为主,辅以清化痰热、补益心脾、疏肝解郁、滋阴养血等药物,从而标本兼治,改善患者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互联网+"的门诊处方共享平台设计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4/8/10
针对互联网医疗模式下电子处方共享的现状,探索"互联网+处方共享"在医疗机构的实施方案,设计门诊处方共享平台的系统架构和系统功能,并从数据安全和应用安全两个层面探讨系统安全.该平台是一套基于SpringBoot框架开发的服务,采用SpringBoot 2.3、MyBatis、RabbitMQ等核心技术,前端采用Vue、AntDesign提供管理后台以快速搭建系统,通过Vant UI技术框架快速搭建微信小程序,H5等载体的多端应用提供了患者端、医生端、药师端的小程序.另外,系统通过接口平台和医院信息系统、合理用药系统、药店、医保支付等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打通"医""药""险"3个环节,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电子处方共享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2015-2020年浙江省某县基层公立医疗机构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了解浙江省某县基层公立医疗机构2015-2020年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县域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提取该县医疗机构电子病历数据共享平台系统中2015-2020年所有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的门诊记录和处方记录,描述各年度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品种数.根据药品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ATC)、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及抗菌药物剂型分类,分析不同类别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利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在各年度抗菌药物处方中,比较针对不同用药原因和患者的处方比例,比较各年度抗菌药物处方的结构.[结果]2015-2020年该县146家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共开具处方2 861 438张,其中抗菌药物处方为314 642张,抗菌药物总体使用率为11%.抗菌药物使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15年的14.23%降至2020年的7.59%,APC=-11.51%,95%CI=-0.01%~-21.7%,t=-12.05,P<0.001)和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冬春季较高、夏秋季较低).2015年使用最多的抗菌药物为注射用头孢西丁钠,2016-2020年使用最多的抗菌药物为头孢呋辛酯.头孢菌素类(APC=-11.06%,95%CI=0~-20.89%,t=-22.233,P<0.001)、喹诺酮类(APC=-9.74%,95%CI=0~-18.53%,t=-7.652,P=0.002)、大环内酯类(APC=-17.52%,95%CI=0~-17.52%,t=-3.626,P=0.022)和林可酰胺类药物(APC=-49.01%,95%CI=0~-74%,t=-3.35,P=0.029)的使用率均呈逐年降低趋势.各年度抗菌药物处方在用药原因(χ2=9 458.427,P<0.001)以及患者年龄(χ2=5 421.709,P<0.001)和性别(χ2=245.322,P<0.001)的分布上存在差异.50.69%的抗菌药物处方用于治疗呼吸性系统疾病,2015年最高(57.67%),2020年最低(34.93%).58.37%的患者年龄50~70岁,<50岁患者的构成比逐年减小(2015年17.83%,2020年6.64%),而>70岁患者的构成比逐年增大(2015年24.1%,2020年38.41%).[结论]浙江省某县公立医疗机构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是高于全国二级以上医院,也高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应积极加强对该县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管理和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双通道"管理机制下电子处方流转与医保线上结算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运用问卷调查、关键知情人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深圳市2022年6月试点开展"双通道"电子处方流转与医保线上结算的量化数据、结算费用、满意度等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查,探索分析其有效杜绝假冒纸质处方、药店库存实时共享、药品价格透明化等优势以及处方流转覆盖面局限、处方审核环节障碍等不足之处,并提出打造统一化、标准化的处方流转模式,构建规范、高效的外购药品目录管理体系,强化信息隐私及数据安全等优化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终末期肾病患者共享决策下的自动腹膜透析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4/7/6
近年来,我国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发病率逐年增长,透析患者常常伴随多种并发症,同时也是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透析方式及透析过程与患者本人及家属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类患者更需要以人为本的治疗策略.进入ESRD准备接受肾脏替代治疗前,让患者及家属知晓每种肾脏替代治疗方式的特点,在充分考虑临床治疗需求基础上,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工作学习需求、社会回归、心理需求及个性化喜好共同决策选择合适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在此共享决策模式下,越来越多的患者希望进行居家透析治疗.目前鉴于设备技术、经济成本及人力资源等限制,居家血液透析短期内较难普及,作为居家透析主要方式的腹膜透析,也因操作培训及随访管理等问题,存在患者操作不规范、治疗依从性差、处方调整或并发症干预不及时等问题.本文着重就ESRD患者共享决策流程、自动腹膜透析治疗处方设置及患者远程随访管理进行阐述,以期共同提高居家腹透患者的治疗质量及社会回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