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9届杭州亚运会救护车医疗保障的实践与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第19届杭州亚运会救护车医疗保障经验,为今后大型体育赛事救护车医疗保障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亚运保障的实际情况,以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为原则,确定保障对象;以动静结合、区域联动为原则配置各类救护车,救护车保障分为赛事侧和城市侧,以区域保障车作为赛事侧的补充和城市侧的保障,实行"一馆一策"、"一场一策"、"一地一策""一车一方案",通过亚运智能医疗急救保障信息系统(The Asian Games Intelligent Emergency Medical Support System,EMSS)实现各医疗点(室)、定点医院、管理指挥人员与救护车的互联互通。结果:2023年9月16日08:00至2023年10月9日08:00期间,亚运会实际调用救护车207辆,竞赛场馆88(42.5%)辆,训练场馆11(5.3%)辆,非竞赛场馆30(14.5%)辆,区域保障车78(37.7%)辆;其中20辆场馆救护车空闲时参与了区域保障等任务;救护车共转送赛事侧患者345次,其中竞赛场馆转送次数最多,共187次,协办城市湖州转送次数最少,共6次;竞赛场馆救护车使用率最高为70.5%,训练场馆、非竞赛场馆、区域保障救护车使用率分别为45.5%、53.3%、42.3%;转送人员年龄中位数为26(21,36),男性居多(59.1%),运动员占52.5%,工作人员与观众分别占39.7%、7.8%,转送人员中出现关节损伤情况最多,为58(16.8%)例;区域保障救护车参与转运和补位75次,其中转运17(22.7%)次,补位58(77.3%)次。结论:本研究证实了亚运会救护车保障方案的可行性、高效性,且EMSS起到了关键作用,本研究提示除运动员外,应加强对工作人员医疗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的淋巴瘤研究数据库建设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针对临床数据数量庞大和质量差的现状,本研究旨在以建立淋巴瘤研究数据库为例,探索高质量研究数据库的建立路径以及在真实世界研究的作用。方法:汇总研究领域专家意见,参考相关指南和标准,建立标准医学知识库;回顾性抽取2005年2月-2021年12月期间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患者电子诊疗数据,采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方式,搭建"基于电子病历系统的淋巴瘤数据库-生物样本信息库-延伸遗传信息库"的动态智能信息整合与处理系统。结果:研究数据库在满足了临床科研人员的研究需求的同时,实现医院病历数据和生物样本信息数据的申请、审批、溯源和分析全过程留痕管理。数据库中核心科研变量总数为668个,结构化变量占46.0%。截至2021年12月25日,数据库中共有淋巴瘤患者68 687人,男女患者人数比值为8/9,就诊次≥3次的患者占比为23.0%。此外,研究者可在数据库中根据目标条件叠加检索,显示命中的就诊记录,建立研究队列,进行统计建模,挖掘数据信息。结论:通过整合管理流程和利用自然语言人工智能新技术建立循证等级高的数据库,有助于医院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从而达到为开展真实世界研究提供可靠详实数据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我国互联网医院管理与建设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18年以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互联网医院发展迅速。作者通过政策文件查询和文献检索,梳理我国互联网医院管理与建设现状,发现存在统一监管与过程监管尚待完善,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尚未打通,信息互通和网络安全技术亟须升级,医患双方满意度及就诊效率有待提升等问题。建议建立省级标准化监管评价体系,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医院信息化运营保障体系,推进医患沟通满意度提升体系,进一步促进我国互联网医院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病历共享便民服务平台建设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安全共享、不可篡改和隐私性高等优点,有助于解决目前我国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共享难题。2021年9月,某三级甲等医院联合某电信运营商建立了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病历共享便民服务平台,其硬件架构由医院数据仓库、本地前置机和区块链平台组成,功能架构包括平台前置服务、区块链电子病历存档和服务平台,技术构架包含底层区块链、服务层、接口层和应用层,分别嵌入了非对称加密技术、哈希算法和智能合约等技术手段,保证了数据确权以及数据按需、可控、实时和安全共享。自2021年9月服务平台开始运行以来,截至2022年10月,某三级甲等医院累计上链患者病历21 545份,平台整体运行顺畅,实现了患者电子病历的可信存证与安全共享,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的互联互通和可信共享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流行病学方法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上市前后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安全有效的疫苗是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肺炎大流行的核心措施之一,从疫苗上市前安全性、保护效力的实验性研究到上市后安全性监测和人群保护效果的观察性研究,流行病学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列举国内外研究案例,系统介绍了临床试验、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在疫苗上市前后的应用及设计要素,以期丰富流行病学教学案例。另外,在新冠病毒疫苗上市后,国外多个国家在短时间内组织开展了规模数十万到千万人的人群观察性研究,得益于这些国家完善的公共卫生、医疗、医保等信息系统,通过不同数据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整合分析。这对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构建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为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评价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5—6月,基于《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办法》及关于该办法的解读、文献分析与专家访谈结果初步构建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咨询,邀请专家对指标的重要性等进行评估,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值。基于构建好的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制定问卷,依据方便抽样原则抽取三级公立医院,于2022年6—10月进行问卷调查,由样本医院具备预算管理专业知识及丰富运营管理经验的院级领导(总会计师)、财务/审计负责人和财务/审计/运营管理部主任等填写问卷,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评估样本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结果:构建的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包含2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2个一级指标(目标建设和管理导向)的权重均为0.500, 4个二级指标(战略实施、全面涵盖、绩效考核和适应匹配)的权重均为0.250。三级指标中,预算执行、系统完善、制度建立、组织建设和收支业务的权重位列前5位,权重分别为0.070、0.069、0.066、0.066和0.064。共抽取95家医院进行问卷调查,评价结果显示,全面预算管理水平为"优秀"和"良好"的46家,"中等"的27家,"较差"和"很差"的22家;三级指标的得分为39~94分,其中互联互通、预算分析、兼容适配、系统完善、参与程度和考核应用6项三级指标的得分低于60分。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实用性,可为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评价工作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共生理论的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融合发展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作为医疗卫生领域新兴的诊疗模式,打破了传统医疗服务的弊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远程会诊与在线问诊可以更大程度地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降低患者流动性,避免交叉感染,优化医疗机构服务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因此,远程会诊与在线问诊的融合发展势必会成为医疗领域不可或缺的服务形式。而目前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服务面临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数据交互标准,利益责任分配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运行与发展。将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相互结合、共同发展,可以将问题统一、简化处理,更好地解决困难,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作者基于共生理论,从共生单元、共生基质、共生界面以及共生环境等共生要素出发,探讨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的融合发展。通过对医疗设备、医疗信息平台、信息化水平、人员配置、运行机制、政策法规、医疗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进行分析,认为将医疗设备同时接入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系统,达到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是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设施资源共生的关键;使医疗机构信息平台、信息设备以及医保系统之间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是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信息平台融合共生的关键;医疗机构各项机制科学合理的运行,是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融合发展、高效运行的保障;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患者信任度、服务定价、医保报销等社会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融合发展的服务体系和流程,为政府、医院等部门完善制度、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等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浙江省域一体化120云平台的构建与体会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信息化在院前急救系统建设和质量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浙江省各急救中心的信息系统不统一、不兼容,院前急救信息呈"碎片化""孤岛化"状态 [1]。由浙江省卫生健康委、浙江省急救指挥中心主导构建的省域一体化120云平台,以数字化手段实现各急救中心之间、急救中心与患者之间、急救中心与医院之间的信息互通互联,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急救信息"一点接入、全省共享",现总结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消除子宫颈癌之HPV疫苗应用广东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实施对目标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是实现消除子宫颈癌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本共识专家组一致认为HPV疫苗是安全有效的,接种疫苗是子宫颈癌防控的有效策略,并结合国内外接种经验和广东省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涉及多部门、多学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具体措施和咨询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以利于提高优先推荐人群HPV疫苗接种率。具体包括:加强公众及医务人员子宫颈癌防控知识的健康科普教育,增强疾病预防意识,以增加疫苗信心,提高接种意愿;逐步将HPV疫苗纳入我国免疫规划程序,通过带量采购并大幅降低疫苗价格,多渠道增加支付途径,以提高HPV疫苗的可负担性;推荐低年龄段女性为优先接种人群,建议青春前期人群全程接种2剂次,多种渠道保障重点目标人群的HPV疫苗供应,以提高优先接种人群疫苗的可及性;丰富疫苗接种场景,让受种者获得更好的接种体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接种便利性;建立健全HPV疫苗接种与子宫颈癌筛查信息化网络互联互通,推进医联体专科联盟建设,促进区域内的三级预防联动工作;建设真实世界研究信息管理大数据研究平台,加强上市后的临床研究,探讨优化筛选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子宫颈癌防控策略,为加速实现消除子宫颈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以延续护理服务中心为主导的居家老年患者"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互联网视域下构建以延续护理服务中心为主导的居家老年患者"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为老年患者不同类型的专业居家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依托延续护理服务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将"出院准备—出院随访—上门服务—在线诊疗—机构复诊—健康指导"6个环节互联互通,构建居家老年患者"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总结该模式实施后"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量,并调查149例患者满意度和112名居家服务护士赞成度。结果:模式实施2年9个月,团队共为居家老年患者提供糖尿病足换药、PICC导管维护、更换留置导尿管、伤口护理、造口护理、居家腹膜透析治疗等11项居家护理服务;为149例患者提供居家护理服务452例次,患者满意度为(94.47 ± 3.07)分;112名居家服务护士对该模式赞成度为(4.69 ± 0.43)分。结论:以延续护理服务中心为主导的居家老年患者"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满足了居家老年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同时拓展了护士执业空间,提升了护士专业价值,对促进护理服务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