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袁军教授针灸治疗失眠障碍的腧穴配伍规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利用复杂网络技术分析袁军教授针灸治疗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ID)的用穴特点、取穴规律和组方特色.方法:运用Excel表格创建袁教授治疗ID针灸病历处方数据库,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0、IBM SPSS Modeler 18.0 围绕其选穴配伍进行综合性分析挖掘相关性,利用 Gephi 0.9.2 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总结归纳袁教授针灸治疗ID的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 55 篇ID的针灸处方,提取出 55 条针灸处方,共涉及 44个腧穴,总使用频次为 658 次.使用频次前 8 的腧穴/穴组分别是安眠五穴、百会、前顶三穴、足三里、四神聪、合谷、阴陵泉、安眠.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除经外奇穴以及经验穴组以外,应用频率最高的经脉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关联规则结果显示,相关性较高的腧穴组合为安眠五穴-百会、安眠五穴-百会-四神聪、安眠五穴-百会-前顶三穴,体现了ID的治疗以安眠五穴结合头部选穴为主.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显示,位于网络核心节点的腧穴为安眠五穴、百会、前顶三穴、阴陵泉、安眠、足三里、合谷、四神聪.反映了针刺治疗ID的重要穴位配伍规律为心脑同治,心、肝胆、脾胃共调.结论:袁教授针刺治疗ID的腧穴配伍规律为以安眠五穴为核心处方,强调心脑同治,心、肝胆、脾胃同调的治疗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世界卫生组织《慢性乙型肝炎预防、诊断、关怀及治疗指南(2024年版)》解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视频重点解读2024年3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在亚太肝病学会年会上发布的最新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防、诊断、关怀及治疗指南》中的重要推荐意见。一、治疗基线与随访过程中无创评估1.显著纤维化(≥ F2)的无创检测标准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与血小板比值(AST to platelet ratio index,APRI)评分> 0.5或瞬时弹性值> 7.0 kPa。2.肝硬化(F4)的无创评估标准应基于临床标准或APRI评分> 1.0或瞬时弹性值> 12.5 kPa。3.成年人:强烈推荐,中度确定性证据;青少年:强烈推荐,低确定性证据。二、成年人与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青少年(≥ 12岁)与成年人(包括育龄期与妊娠期女性)均应接受抗病毒治疗:1.显著纤维化(≥ F2)或肝硬化(F4)诊断标准;2.HBV DNA> 2 000 IU/ml且ALT高于正常上限的患者;3.存在合并感染、免疫抑制状态、合并其他疾病或存在肝外表现;4.存在肝功能检测持续异常。三、慢性乙型肝炎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初始抗病毒治疗及监测1.TDF或ETV;2.TDF + 3TC或TDF + FTC(如果TDF单药无法获取);3.ETV或TAF用于有骨质疏松或肾功能损伤的成人、儿童及青少年。四、HBV感染母婴传播的预防及其抗病毒治疗WHO新指南增加了乙型肝炎母婴阻断的内容。为预防HBV的母婴传播,在具备HBV DNA或HBeAg检测条件时,对于HBV DNA≥ 200 000 IU/ml或HBeAg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孕妇,建议启动TDF抗病毒治疗。治疗疗程建议从妊娠中期开始至分娩结束或婴儿乙肝疫苗接种完成后(强烈推荐,中度确定性证据)。在HBV DNA和HBeAg均无法检测的地区,可考虑对所有HBsAg阳性的孕妇启动TDF抗HBV治疗,建议治疗从妊娠中期开始至分娩或婴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完成(条件性推荐,低确定性证据)。此外,应保证婴儿完成至少3剂乙肝疫苗接种(包括出生后即刻注射的第1剂乙肝疫苗)。五、青少年和儿童使用抗病毒药物1.WHO新指南对于≥ 12岁的青少年建议的抗病毒指征与药物与成人类似。2.对于年龄< 12岁的青少年患者,建议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六、HBV DNA检测1.所有HBsAg阳性患者接续进行HBV DNA的检测以便于后续的治疗与照护,即触发检测(条件性推荐,低确定性证据)。2.WHO新指南中推荐可以采用基于实验室的HBV DNA检测方法来评估患者治疗指征与抗病毒应答,同时可以用床旁HBV DNA检测来作为实验室HBV DNA检测的替代(条件性推荐,低确定性证据)。七、丁型肝炎(HDV)的检测1.对所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HDV检测。在实验室条件或其他资源有限的地区,如无法对所有CHB患者进行抗HDV检测,建议重点关注特定高危人群,包括在HDV流行国家或地区出生的人群;有HDV感染高风险人群;患有HDV感染的人的子女和家庭成员;有终末期肝病,正在接受抗HBV治疗或提示有HDV感染证据的患者;(条件推荐,非常低确定性证据)。2.如抗-HDV阳性建议进行HDV RNA检测(条件推荐,低确定性证据)。八、抗病毒疗效与肝细胞癌监测1.抗病毒应答监测;2.核苷(酸)类似物的安全性监测;3.肝细胞癌监测;4.停止和重新开始抗病毒治疗。综上,WHO新指南在推荐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糖尿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等方面对于我国CHB患者扩大适应证带来一定启发,有助于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目标的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扶阳健脾汤-滋阴养胃汤顺势给药和逆势给药对健康大鼠生理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通过顺势和逆势给药大鼠扶阳健脾汤和滋阴养胃汤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中医阴阳分药分时服用方剂学理论,以及评价扶阳健脾汤和滋阴养胃汤的亚急性毒性.方法 选取无特定病原体级SD大鼠48只,雌雄各半,按性别、体质量(空腹)排序,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顺势饲喂组、逆势饲喂组、阴阳合药饲喂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对顺势饲喂组大鼠早上给予滋阴养胃汤颗粒制剂溶液,下午给予扶阳健脾汤颗粒制剂溶液灌胃,逆势饲喂组大鼠给药顺序与顺势饲喂组相反;阴阳合药饲喂组大鼠给予扶阳健脾汤和滋阴养胃汤合药颗粒制剂混合溶液灌胃,分早晚两次给药;给予对照组早晚灌胃等量超纯水,四组大鼠均每周给药5d,共给药7周.分别于饲喂第1天、第10天、第20天、第30天、第45天时观察各级大鼠的皮肤毛发、行为状态、兴奋程度、激怒反应、睡眠状态、大便状态.分别于饲喂后第1周、第3周、第5周、第7周的周一、三、五测定大鼠采食量和体质量,饲喂7周后检测大鼠血液常规和血生化指标,计算脏器系数.结果 饲喂第3周、第5周、第7周,顺势饲喂组日均采食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饲喂第5周、第7周,逆势饲喂组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饲喂7周后,顺势饲喂组和逆势饲喂组的心脏脏器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顺势饲喂组的脾脏脏器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顺势饲喂组单核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顺势饲喂组和阴阳合药饲喂组的甘油三酯明显低于对照组,顺势饲喂组的血清总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顺势饲喂组、逆势饲喂组、阴阳合药饲喂组的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顺势饲喂组、逆势饲喂组、阴阳合药饲喂组的肌酐明显高于对照组;顺势饲喂组和阴阳合药饲喂组的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顺势给药、逆势给药、混合给药可引起大鼠空腹血糖降低,肌酐增高;此外,顺势给药还可引起大鼠心脏脏器系数、单核细胞计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降低,脾脏脏器系数、白蛋白增高,表明顺势给药会促进大鼠的气血运行,有利于减少食物的摄入以及促进大鼠代谢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代谢,从而进一步验证了中医阴阳分药分时服用方剂学理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關於中國結核病之幾個統計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結核病爲吾國公共衞生問題.據各方報吿,均足證此病之普遍.茲擇其要者,簡述於后:(一)廣州醫院病人,內有6.8%,係患結核病;其中屬於肺部者,計3.72%;屬於其他臟器者,計2.69%.小孩五歲以下,患肺結核頗多.至壯年時,其數尤夥.貧者受經濟壓迫,患者衆多,固吾人所意料,而富豪之家,豐衣足食,其受禍之慘,不亞於平民.其所以致此者,實因惡劣習慣使然也.(二)據中華醫學會全國調査報吿,吾國傳染病中,除花柳病外,以結核病爲最普通,佔醫院病人5.3%.(三)香港華民,每十萬人中,死於結核病者,1931年,計260人;1932年,252人,與各死因比較,僅次於枝氣管肺炎云.(四)北平結核病死率,每年略有上下,平均每100,000人中,計303.4.高於歐美及日本城市.(五)上海居民,死於傳染病者,41%係患結核病.(六)北平用von Pirquet結核素試驗査有陽性反應者,有30%.(七)吾人近在上海照Mantoux法,舉行4,703個結核素試驗,其中呈陽性反應者,有60%.男女兩組,結果無甚差別.但年齡與區域,頗有關係,一歲以下嬰孩,無一有陽性反應者,足見結核病,非來自先天也.迨年紀長大,陽性反應,逐漸增加,至二十四歲以上,其率竟達94%,觀此,結核病幾乎人人皆有,所不同者,惟年歲與輕重耳.可不懼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2019-2021年17个城市MSM社会组织开展HIV检测情况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社会组织开展HIV检测情况.方法 在"十三五"重大专项子课题3的17个城市中,对MSM社会组织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组织的基本信息和开展HIV检测情况,采用描述性研究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20个MSM社会组织,其中14个(70%)社会组织在工商行政管理局或民政部门注册.2019-2021年20个社会组织的初筛阳性率和HIV确诊率呈下降趋势,社会组织累计检测156 119人次,注册的社会组织累计检测132 072人次,未注册的社会组织累计检测24 047人次.其中,注册的社会组织检测的MSM人群HIV感染率为2.06%,低于未注册的社会组织的2.95%(x2=74.00,P<0.001).注册的社会组织初筛阳性人群的转介确证率为89.90%,高于未注册社会组织的83.51%(x2=27.36,P<0.001).注册的社会组织检测方式为线上线下并重,而未注册的社会组织以线上为主,线上检测占78.87%(x2=6 874.98,P<0.001).此外,按年份分析时注册的社会组织在2021年检测的MSM人群HIV感染率为1.73%,低于未注册社会组织的2.63%(x2=4.61,P=0.032).结论 社会组织开展的HIV检测工作量大,注册与未注册的社会组织HIV检测途径有所不同,总体上注册的社会组织检测工作效果优于未注册的社会组织.2类社会组织初筛阳性人群的转介确证率有待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EB病毒感染与肝损伤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本视频重点介绍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与肝损伤的密切关系,其临床特征多样,常表现为急性自限性肝炎,随年龄增长患者病情相对加重。EBV感染还可致淤胆型肝炎,伴不同程度黄疸。少数EBV感染严重者可出现肝衰竭,若不能及时治疗,病死率较高。此外,EBV感染与慢性肝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均有一定关联。EBV属人类疱疹病毒4型,嗜淋巴细胞病毒属成员,为双链DNA病毒,于1964年由Epstein和Barr在Burkitt淋巴瘤细胞中发现,1968年确定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病原体。EBV相关疾病有鼻咽癌、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IM、噬血细胞综合征、慢性活动性EBV感染。EBV并非嗜肝病毒,故其感染导致的肝损伤并不常见。有研究显示英国某地区1998至2011年1 995例黄疸和(或)肝炎患者,仅17例(0.85%)为EBV所致肝炎,但仍多于同期的甲型肝炎(11例)和急性乙型肝炎(16例)患者,故不能忽视。EBV感染与肝损伤密切相关,形式多样,以急性自限性肝炎最为常见,也可表现为淤胆型肝炎和肝衰竭,另外,慢性肝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可能均与EBV有关。一、EBV感染所致急性自限性肝炎EBV感染所致急性自限性肝炎中最为常见的为EBV感染所致IM,该类患者肝损伤常见,多临床症状轻微,预后好;转氨酶轻中度升高为主,也可伴胆管酶升高;病程第2~3周出现,持续不超过3个月;少部分患者发生肝衰竭而死亡或行肝移植。EBV感染所致IM病情的影响因素如下:1.年龄:患者年龄越大,转氨酶升高率和黄疸发生率越高。研究显示,中老年EBV感染所致IM肝损伤更重,淋巴结肿大和典型IM三联征(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却较低,但难以早期考虑EBV感染而确诊。尽管IM患者中> 40岁人群的构成比并不高,但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这部分人群肝损伤不容忽视。以往研究中,EBV感染所致肝炎被认为是IM的并发症,仅少见EBV感染所致肝炎而无IM典型三联征患者;后续有研究显示,中老年人中不少患者无典型IM表现而以EBV肝炎为主。故推测IM三联征或EBV肝炎可能是不同人群感染EBV后的不同临床表现。2.EBV DNA:EBV DNA是否对肝损伤有影响现有研究尚存在争议。3.免疫指标:有研究显示CD8+ T细胞高为危险因素(OR = 1.37),CD4+ T细胞高为保护因素(OR = 0.66),CD4/CD8+ T比例高为保护因素(OR = 0.15),有研究显示肝功异常患者较肝功正常者CD4+ T细胞较低,CD8+ T细胞较高,CD4/CD8+ T比例较低。4.临床类型:IM、嗜血细胞综合征以及恶性肿瘤疾病等。二、EBV感染所致淤胆型肝炎20多年以来,陆续有研究报道EBV导致淤胆型肝炎,1998年美国《内科学年鉴》报道2例(22岁女性,37岁女性);1998年《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报道1例60岁男性;2003年报道1例29岁女性;2005年报道24例(中位年龄20岁):患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中位数为749 IU/L(最高3 105 IU/L),胆红素中位数为12.6 mg/dl(最高47.5 mg/d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中位数为179 IU/L(最高2 518 IU/L),咽炎或扁桃体炎发生率仅30%,多数预后良好,1例死亡;2007年报道2例(分别为73岁男性和59岁男性)。三、EBV感染所致急性肝衰竭1950年美国报道1例24岁男性IM反复发作导致肝硬化,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伴有消化道症状、黄疸、嗜异凝集试验阳性,多次住院治疗;病程3年时行肝组织活检提示肝硬化,但该病例无法排除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未测定病毒壳抗原IgM、EBV早期抗原-D-IgA抗体、EBV核心抗原抗体或EBV DNA;无肝组织EBV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四、EBV感染所致肝硬化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97例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酒精性肝炎等)检测EBV DNA,其中36例阳性,61例阴性;EBV感染者年龄更大,白蛋白水平更低,CTP评分更高,提示EBV感染可能会影响肝硬化预后。五、EBV与自身免疫性肝炎有研究显示,EBV与自身免疫性肝炎可能存在相关性。综上,EBV感染造成的肝损伤多数为急性、自限性的,可伴胆汁淤积和肝衰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前前列腺癌(PCa)发病率逐年攀升,而且病死率居男性肿瘤第五位,对于PCa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及放化疗为主,同时联合内分泌、中医药治疗等方式的综合性诊治模式必将成为PCa临床医学干预的未来趋势.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医药对于PCa的临床诊疗用药、取穴配伍规律,详细阐述了近10年来中医药在PCa领域的临床研究现状及进展.通过归纳整理133篇临床相关文献发现,PCa的病因主要为脾肾亏虚,外感湿热、痰毒,搏结气血,瘀毒顽痼留于下焦;在临床诊断方面,多采用各类指南及教材为主,评估指标多为有效率、尿失禁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骨转移疼痛评分、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肿瘤标志物、卡氏评分等多个临床疗效指标组合评价.试验组干预措施主要以中药、针灸联合内分泌或联合化疗治疗PCa;在针灸治疗方面,主要以足三里、关元、三阴交、气海穴居多,涉及的经脉以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为主,在特定穴中的选择以交会穴、五输穴为多;在中药选择方面,主要以补气药(黄芪)、补血药(熟地黄)和利水消肿药(茯苓)使用频次最高;在安全性及随访方面,主要涉及消化道不良反应、免疫功能情况、生存率及复发情况等;在纳入的临床文献中,明确说明为随机数字表法的文献超过半数,但也有一部分仅提及随机字样,未明确指出采用何种随机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外三阳五会"新考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在既往研究基础之上,结合《素问·缪刺论篇》《针灸甲乙经·缪刺》及出土汉代医简等现有证据,并基于胡天雄、黄龙祥的学术观点,考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外三阳五会"具体指代何经、何穴.认为《素问·缪刺论篇》尸厥一条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关系密切,应采录自扁鹊医书,但因传世本《素问·缪刺论篇》对扁鹊医书原文抄录有误,具体为心主之误、阴阳之误、穴位之误,造成了"外三阳五会"解读上的错误.经考证与校订,认为"外三阳五会"所指应为关冲、足窍阴、少泽、至阴、厉兑五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基于古籍文献的针灸治疗意识障碍选穴规律数据挖掘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梳理中医古籍文献中针灸治疗意识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 以第5版《中华医典》为数据来源,对先秦至清末(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912年)的中医古籍进行检索,纳入针灸治疗意识障碍的相关条文,对穴位处方中腧穴使用频次、腧穴归经及特定穴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组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纳入古籍条文164条,源自27部古籍,涉及组穴的条文有105条、单穴59条,共包含96个腧穴、使用总频次521次.使用频次前五位的腧穴为百会(频次30次,频率5.76%,下同)、大敦(29次,5.57%)、隐白(24次,4.61%)、合谷(23次,4.41%)、足三里(22次,4.22%);腧穴分布涉及十二正经及任脉、督脉、经外奇穴,其中排名前三位的经脉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66次,12.67%)、督脉(65次,12.48%)、足厥阴肝经(60次,11.52%);特定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为五输穴中的井穴(137次,23.70%),其次为交会穴(136次,23.53%).关联规则分析及共现网络图显示,中冲-大敦、厉兑-隐白为常用腧穴组合;复杂网络分析显示,"百会、水沟、大敦、中冲、间使、气海"和"隐白、厉兑、涌泉"为核心腧穴组合.结论 古籍中针灸治疗意识障碍常选用百会、水沟、大敦、中冲、间使、气海、隐白、厉兑、涌泉等腧穴,选穴符合扶正祛邪、醒脑开窍的治疗原则,并注重井穴及交会穴的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甲状腺瘤术后声音嘶哑案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57岁,工人,于2016年9月19日就诊.主诉:声音嘶哑、胸闷气短 6年余.现病史:2009年12月体检行甲状腺超声时发现甲状腺肿物,于当地医院行甲状腺腺叶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肿物为良性.患者术后即出现失声,伴气短,该状态持续半年余,期间未进行任何治疗.此后,患者自觉病情有所好转,可渐渐发出声音,但声音嘶哑、音调低沉,发声易疲劳、无力.2011年7月,患者至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诊断为声带麻痹,复查甲状腺超声示:甲状腺术后表现,未见肿物复发;复查甲功五项结果示:三碘甲腺原氨酸(T3):1.76 ng/mL,甲状腺素(T4):8.77 μg/dL,促甲状腺素(TSH):4.43 μU/mL,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3.58 pg/mL,游离甲状腺素(FT4):0.77 ng/dL,各项检测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接诊医生并未给予相关治疗,嘱其定期复查,不适随诊.发病以来,患者未采用任何药物及其他治疗方法,自觉声音嘶哑症状夜间较白天严重,夏季较冬季严重;生气、上火时加重.刻下症见:声音嘶哑伴气短,于体力劳动后加重,夜间较白天重,纳眠佳,二便调,面色晦暗,舌质淡紫、苔薄白,脉涩.查体:甲状腺部分缺如,质软.喉镜显示:声带红肿,闭合不全.中医诊断:喉喑(气虚血瘀型);西医诊断:声带麻痹.治宜利关开音,活血化瘀,振奋气血.取穴:主穴取百会、廉泉;配穴取太阳、完骨、风池、外关、合谷.患者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0.30 mmx40 mm毫针,百会向后、太阳向下呈30°角斜刺约15 mm;廉泉穴向咽喉方向直刺约30 mm,以舌根麻胀感为宜;完骨、风池向鼻尖方向斜刺约25 mm;外关、合谷直刺约20 mm,各穴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廉泉穴不留针,余穴留针50 min,每日1次.针刺5 d后,声音嘶哑症状减轻,发声较之前响亮,自述气短症状减轻.针刺14 d后,声音嘶哑症状基本消失,体力劳动后偶有气短.连续针刺1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治疗结束1个月后回访,患者愈后良好,未有反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