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替吉奥致严重泪道阻塞的临床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替吉奥(S-1)引起严重泪道阻塞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眼科泪器病中心住院手术治疗的S-1相关严重泪道阻塞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1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53±8)岁;口服S-1时间为(4.1±1.1)个月,从开始服用S-1至溢泪症状出现的时间为(53.3±31.2)d。12例患者均为双眼患病(12例,24眼),同时出现上下泪小管阻塞(12例,24眼,48个泪小管),其中45个泪小管(93.8%)重度阻塞,3个泪小管(6.2%)中度阻塞。2例患者双眼上下泪小管的泪点(8个)完全闭锁。12例患者中8例双眼(16眼)同时并发鼻泪管完全阻塞,4例患者双眼(8眼)同时并发鼻泪管不完全阻塞。8例患者接受泪道内窥镜下泪道激光成形术联合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置入术,取管后5例溢泪减轻,3例无好转。2例接受泪囊切开逆行探查疏通泪小管联合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置入术,取管后溢泪减轻。2例接受泪囊切开逆行探查疏通泪小管联合泪囊鼻腔吻合术及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置入术,取管后溢泪症状改善明显,仅有轻度溢泪。结论:S-1所致严重泪道阻塞以广泛性多部位阻塞为特征,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部分患者溢泪症状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紫杉醇类药物眼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紫杉醇类药物的眼部不良反应可累及眼表、眼附属器及眼内各组织结构,临床表现多样,如干眼、泪道阻塞、结膜炎、角膜炎、黄斑水肿、视网膜损伤、视神经损伤等,可导致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眼部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紫杉醇导致黄斑水肿可能与其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Müller细胞功能障碍有关,其他不良反应可能与紫杉醇的细胞毒性有关。应用紫杉醇类药物前应进行眼科基线检查,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有无眼部新发症状。眼部不良反应可以通过眼科常规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措施主要是及时调整药物和对症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角膜溃疡穿孔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其主要病理生理学特征为慢性滑膜炎症,可侵蚀软骨和骨质,进而导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眼部病变是RA中较为常见的关节外表现,其中溃疡性角膜炎要是最严重的眼部表现,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否则将导致角膜穿孔和视力丧失。目前国内外报道关于RA的溃疡性角膜炎多以边缘性角膜溃疡为主,对于中央性角膜溃疡报道较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以中央性角膜溃疡穿孔为主要表现合并泪道阻塞的RA病例,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于此类疾病的认识,从而做到早诊断、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鼻泪管阻塞性疾病的主要方法,根据手术径路分为2种不同的术式:一种是以内眦皮肤为切口的外径路泪囊鼻腔吻合术;另一种是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与前者相比,后者手术创伤小、不影响眼轮匝肌、适应范围广,随着技术的提高而逐渐成为治疗鼻泪管阻塞性疾病的主要手段。本文就鼻泪管阻塞的发病因素、泪道梗阻部位的确定、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EDCR)手术方式的选择、高位EDCR的手术技巧、EDCR手术疗效的判定标准和术后的随访与用药,对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羊膜泪道修复支架与硅胶管鼻泪道植入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羊膜泪道修复支架在泪道阻塞性疾病(LDOD)中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LDOD患者72例72眼,按分区组随机法产生随机表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36眼。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经鼻腔泪道内逆行植入羊膜泪道修复支架和硅胶管,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冲洗泪道,比较2个组泪道冲洗通畅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时试验组泪道冲洗通畅率为91.7%(33/36),高于对照组的80.6%(29/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07);术后6个月时,试验组泪道冲洗通畅率为88.9%(32/36),高于对照组的75.0%(27/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20)。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试验组的溢泪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729, P=0.006),术后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921, P=0.055)。术后6个月时,试验组泪小点充血和渗出物发生率为2.8%(1/36),低于对照组的13.9%(5/36),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0.199)。 结论:羊膜泪道修复支架能有效治疗LDOD,其治愈率不低于经鼻腔逆行植入硅胶管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泪道内窥镜检查对外伤性泪小管撕裂置管术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以泪道内窥镜评价外伤性泪小管撕裂置管吻合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外伤性泪小管撕裂4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下泪小管撕裂43例,上下泪小管撕裂2例。均于手术显微镜下行泪小管撕裂置管吻合术,术后3个月拔管,行泪道内窥镜检查及泪道冲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45例术后均无溢泪症状,44例泪道冲洗通畅;拔管后,泪道内窥镜检查44例管壁光滑,吻合口愈合良好,管腔通畅;1例有肉芽组织增生而使管腔阻塞,泪道冲洗部分返流,治愈率达97.78%(44/45)。所有患者随访半年仍无溢泪症状。结论:泪小管置管吻合术后以泪道内窥镜观察泪小管撕裂术后吻合口的愈合情况,管壁是否光滑,有无肉芽增生,可借以客观评价手术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比较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单纯鼻泪管阻塞与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内镜下激光泪道成形联合置管术治疗单纯鼻泪管阻塞与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唐山市眼科医院2016年1月至12月泪道阻塞性疾病253例(286眼)的临床资料。A组,单纯鼻泪管阻塞83例(96眼);B组,慢性泪囊炎170例(190眼)。两组均行内镜下激光泪道成形联合置管术,术后3个月拔管后随访2~3年。结果:A组有效率为96.9%(93/96),高于B组的86.3%(164/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804, P=0.005)。 结论:泪道内镜下激光泪道成形联合置管术治疗单纯鼻泪管阻塞较慢性泪囊炎有效果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DR-泪道造影术在泪道阻塞性疾病中的临床运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探讨数字X射线摄影-泪道造影术(digital radiography-dacryocystography,DR-DCG)在泪道阻塞性疾病中的临床运用价值,进一步探究DR-DCG对术前评估的指导意义.方法 收集2019年1-12月因泪道阻塞性疾病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913例患者(1129眼)的DR-DCG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本组 913例(1129眼)泪道造影中,971眼显影清晰,占86.0%;(2)泪囊显影情况:泪囊增大55眼,正常438眼,缩小478眼;(3)泪道阻塞部位:泪囊前阻塞80眼,高位鼻泪管阻塞874眼,低位鼻泪管阻塞97眼;(4)泪道引流系统阻塞826例,占90.5%,泪道狭窄61例,占6.7%;(5)选择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患者占62.3%,治愈902例,占98.9%.结论 DR-DCG可以明确泪囊大小、泪道阻塞具体部位及其扩张程度,具有简便、直观的优点,对泪道阻塞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临床指导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鼻内镜下逆行泪道支架置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探究鼻泪管阻塞病患在鼻内镜下开展逆行泪道支架置入手术治疗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90例鼻泪管阻塞病患为研究主体,2018年2月研究开始,并于2021年2月完成.依据随机抽签法将所有病患划分成(45例)的常规组以及(45例)的观察组,予以常规组病患单纯泪道探通手术治疗,观察组病患则在鼻内镜下开展逆行泪道支架置入手术治疗.对比每组病患泪道冲洗通畅和溢泪表现消失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病患泪道冲洗通畅和溢泪表现消失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与常规组病患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95.56%、80.00%(P<0.05).观察组与常规组病患并发症总出现率分别是11.11%、6.67%(P>0.05).观察组与常规组病患疾病复发率分别是4.44%、22.22%(P<0.05).结论 鼻泪管阻塞病患在鼻内镜下开展逆行泪道支架置入手术治疗,能够缩短泪道冲洗通畅和溢泪表现消失时间,提升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同时不会显著增加并发症,可满足临床对治疗方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度普利尤单抗致眼部相关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分析度普利尤单抗致眼部相关不良反应(ADR)的临床表现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收集度普利尤单抗致眼部相关ADR的案例报道,对报告涉及的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用药情况、ADR发生时间、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20篇,涉及患者46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以60岁以下为主.关联性评价结果为"很可能"13例、"可能"33例.所有患者均为使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特应性皮炎(AD),无超适应证用药情况.ADR发生时间为用药后2周~2年,以用药后6个月内为主;除3例合并高血压、1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同时使用了其他药物外,其余患者均为单用度普利尤单抗.有28例患者有过敏性疾病史,11例有眼部疾病史;眼部相关ADR以结膜炎、葡萄膜炎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结膜充血、肿胀、眼部分泌物等;10例患者发生严重的ADR,包括葡萄膜炎、严重程度的结膜炎及泪点狭窄.45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好转.AD、AD初始症状较重、有过敏性疾病史及眼部基础疾病史可能是度普利尤单抗致眼部相关ADR的高危因素.结论 临床使用度普利尤单抗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性疾病史和眼部基础疾病史,使用时应注意监测患者是否有发生眼内炎症的风险,同时警惕新的、严重的ADR发生,一旦发生ADR应及时给予对症治疗,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