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外热成像仪辅助穿支定位的旋股外侧嵌合皮瓣在四肢关节复合组织缺损中的立体修复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旋股外侧动脉穿支嵌合筋膜皮瓣在关节复合组织缺损重建中的立体修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们对16例四肢关节复合组织缺损患者,采用红外热成像仪辅助游离旋股外侧动脉穿支嵌合筋膜皮瓣进行立体重建,其中5例合并少量关节部位骨质部分缺损,1例合并肌腱缺损.创面面积24 cm×11 cm~6 cm×3 cm,皮瓣大小20 cm×6 cm~6 cm×3 cm,筋膜瓣面积6.0 cm×4.0 cm~3.0 cm×1.5 cm.供区阔筋膜及皮瓣一期缝合.结果 术前共探查穿支48条,术中证实穿支45条,阳性率93.4%.术后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35个月,平均9.4个月.16例皮瓣全部存活,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随访期内关节无窦道、肿胀、疼痛表现,关节活动无明显障碍,2例患者自觉皮瓣部位臃肿,二期行皮瓣修薄术.结论 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穿支定位旋股外侧动脉穿支嵌合筋膜皮瓣立体修复关节部位复合组织缺损安全可靠,是关节复合组织缺损重建的理想方法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改良前臂Flow-through静脉皮瓣在电损伤所致濒危手指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介绍控制动脉血流的改良前臂Flow-through静脉皮瓣在电损伤所致濒危手指血运重建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我们共收治20例手部重度电烧伤患者,采用控制动脉血流的改良前臂Flow-through静脉皮瓣进行血运重建与创面修复.皮瓣面积为3.0cmx2.5cm~12.0cmx4.0cm.结果 术后所有患指均存活,5例皮瓣发生部分坏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所有患者对术后手部外观和功能均感到满意.结论 控制动脉血流的前臂Flow-through静脉皮瓣是一种操作简单、血供可靠的重建电损伤所致濒危手指血运与修复创面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小骨窗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小骨窗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4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小骨窗治疗组90例(导航内镜微创组),采用颞瓣小骨窗显微镜手术组50例(显微镜组).对比两组的血肿清除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长、住院费用、术中扩大去骨瓣比例、二次手术比例及术后6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 导航内镜微创组和显微镜组的血肿清除率[分别为(92.4±9.5)%和(81.3±11.6)%,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0.0±15.3)ml和(230.0±24)ml,P<0.05],手术平均时间[分别为(1.9±0.5)h和(2.6±0.8)h,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1.4±2.4)d和(13.4±2.6)d,P>0.05],住院费用[分别为(4.25±0.85)万元和(4.88±0.90)万元,P>0.05],术中扩大去骨瓣比例[分别为3.33%和4.00%,P>0.05],术后少量渗血比例[分别为(27.8±4.3)%和(30.0±4.0)%,P>0.05],二次手术比例[分别为4.44%和4.0%,P>0.05],随访6个月MRS评分[分别为3.4±1.3和4.4±1.2,P<0.05].结论 神经导航联合内镜小骨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高效、预后佳,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治疗结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总结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儿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6例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临床资料,男9例,女7例;日龄4 h~25 d;入院体重1.6~4 kg,平均(3.22±0.65)kg.所有患儿初期治疗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6年,中位随访时间33(12,55)月.初期治疗措施包括以下术式:体外循环下房间隔扩大、B-T分流、镶嵌治疗、非体外下经胸肺动脉瓣切开术等,每例患儿选择一种或者多种组合术式.结果 患儿院内死亡1例,院外无死亡病例.再次治疗6例,其中行经导管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成形术5例,行双向Glenn术1例.其余9例患儿术中后已5年1例,经皮血氧饱和度>95%,房间隔转为左向右分流,远期免于再干预,其余患儿仍在随访中,存在再次干预可能.首次根治后1个月较大的肺动脉根部直径远期行双心室根治可能性大.结论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是需要序贯性治疗和观察的疾病,为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初次治疗应依据右心室发育程度选择个性化措施,然后密切主动随访,适时给予再次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对13例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手指软组织缺损应用动脉化静脉皮瓣进行修复。皮瓣设计于前臂,选择2条基本相互平行的浅静脉,其口径与受区血管口径接近,皮瓣长轴与静脉走行一致,且2条浅静脉将皮瓣宽度分成约3等分,将切取的游离皮瓣在显微镜下于2条血管中间处纵行切开,并切除宽约2 mm皮下组织至真皮下血管网,结扎2条血管之间交通支。皮瓣不倒置,切取面积3.5 cm×2.5 cm~7.0 cm×4.0 cm。皮瓣内2条血管近端分别与受区动脉和静脉吻合。结果:13例皮瓣术后均顺利成活,其中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23个月,平均11个月,门诊随访7例,电话随访2例;皮瓣质地柔软、无影响关节活动的现象,皮瓣稍臃肿;皮瓣TPD为9~18 mm,平均13 mm。结论: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成活率高,功能满意,指腹化改变,位置表浅,切取容易,不牺牲主要动脉,是一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修复糖尿病足溃疡骨外露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溃疡骨外露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手足显微外科2016年9月至2019年12月,收治DF溃疡合并骨外露19例,面积4.0 cm×6.0 cm~9.0 cm×15.0 cm,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5.0 cm×7.0 cm~10.0 cm×16.0 cm,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通过门诊、电话定期随访皮瓣有无溃疡、颜色、质地、臃肿程度及皮瓣供区情况。结果:19例DF溃疡合并骨外露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18例皮瓣完全成活,其中5例皮瓣水肿,经拆线、补充蛋白、二期缝合、更换抗生素后愈合;1例皮瓣大部分坏死,经扩创二期植皮后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1.6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满意,无新发溃疡,功能恢复满意。结论:积极控制和预防并发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密切观察皮瓣变化,及时对症处理,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DF溃疡,皮瓣成活率较高,可挽救患者肢体,降低致残率,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穿支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创面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携带2条及以上同源穿支的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1年1—9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2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合并骨骼或肌腱外露的手足创面患者,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23~68岁。扩创后创面的面积为3.0 cm×2.0 cm~11.0 cm×4.0 cm,均采用携带2条及以上同源穿支的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为4.0 cm×2.0 cm~12.0 cm×5.0 cm。将所有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术中记录皮瓣切取情况及携带穿支的数量与口径、腓浅动脉口径、血管蒂长度及腓浅动脉伴行静脉数量;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供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观察供受区恢复情况,并于末次随访时采用综合评价量表评估皮瓣修复疗效,采用感觉分级量表评定受区感觉功能。结果:术中共成功切取24块皮瓣,共携带56条腓浅动脉穿支,穿支口径为0.20~0.70 mm,7块皮瓣携带的所有穿支口径均<0.40 mm。19块皮瓣分别携带2条穿支,3块皮瓣分别携带3条穿支,1块皮瓣携带4条穿支,1块皮瓣携带5条穿支。术中切取腓浅动脉口径为0.40~1.50 mm,血管蒂长2~6 cm,腓浅动脉均有2条伴行静脉。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或远端坏死,供区创面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10个月,受区色泽、质地、弹性良好,其中6处受区因较臃肿行削薄整形;供区仅遗留线状瘢痕,无明显瘢痕增生或色素沉着,感觉及运动功能无明显变化。末次随访时,皮瓣修复疗效评定:优者22块、良者2块,受区感觉功能评定:S 3级者1处、S 2级者23处。 结论:携带2条及以上同源穿支的腓浅动脉穿支皮瓣血供充足可靠,修复手足创面的效果好,为术野内仅存在多条口径<0.40 mm的纤细穿支、仅保留单一穿支无法满足皮瓣血供及受区需要而放弃原手术方案的临床难题,提供了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循证构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的康复锻炼方案及实证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循证方法构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康复锻炼方案,实证研究评价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康复锻炼方案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循证确定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锻炼方案,选择2019年1—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运动医学与成人重建外科收治的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干预组给予循证建立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康复锻炼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分别记录术后疼痛评分、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结果:对检索的1 535条文献进行筛选和排除,基于循证方法最终确定6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制订了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康复锻炼方案。干预组术后12、24 h疼痛评分分别为1(0~2)、1(1~3)分,对照组分别为2(1~3)、3(1~3)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值为4.955、6.489,均 P<0.001)。干预组患者术后2、4、6、12周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61.6 ± 5.1)°、(85.3 ± 6.6)°、(114.6 ± 5.2)°、(127.6 ± 3.4)°,对照组分别为(54.9 ± 4.6)°、(71.0 ± 8.8)°、(105.1 ± 5.9)°、(115.8 ± 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6.209~14.138,均 P<0.001)。干预组患者术后6、8、12周膝关节Lysholm评分分别为(58.8 ± 3.7)、(71.1 ± 3.1)、(84.3 ± 3.7)分,对照组分别为(56.0 ± 3.4)、(65.4 ± 4.3)、(75.6 ± 3.0)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511、6.867、11.439,均 P<0.001)。 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构建了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康复锻炼方案,能够减轻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和术后膝关节恢复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颈动脉体瘤无血手术切除技术探讨(附12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实现无血手术切除颈动脉体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患者均为单侧病变(左侧7例,右侧5例)。肿瘤体积最小为4.2 cm×3.0 cm×3.0 cm,最大为8.0 cm×6.5 cm×4.0 cm。12例患者中,肿瘤血供来源于颈外动脉及其分支9例,来源于颈动脉和颈内动脉2例,来源于椎动脉1例。其中,影像学Shamblin分级为Ⅱ级者7例,Ⅲ级5例。1例患者术前行选择性肿瘤供血动脉(椎动脉的肌椎动脉)栓塞术。12例患者均于显微镜下行颈动脉体瘤切除术,术后复查头颅CT、MRI观察有无脑出血、脑梗死等并发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血管有无闭塞、狭窄。出院后门诊随访行颈动脉超声和CT血管成像(CTA)检查,评估有无肿瘤复发、血管狭窄及卒中事件发生等。结果:12例患者均成功切除颈动脉体瘤,手术时间为(95±25)min(60~180 min)。1例Shamblin Ⅲ级患者术中出现两处颈动脉破裂,采用缝合止血,出血量为150 ml;其余11例术中出血量为(30±12)ml(20~50 ml)。术中均无输血。12例患者的病理学结果均为副神经节瘤。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12例患者中,出现暂时性舌下神经损伤1例,1例复查CTA可见颈动脉缝合处管腔轻度狭窄,无脑梗死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18±8)个月(6~36个月)。至末次随访,12例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脑梗死等,未出现死亡病例。1例暂时性舌下神经损伤患者术后6个月时伸舌偏斜、吞咽困难症状缓解。结论: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阻断颈动脉体瘤主要血供后,沿动脉外膜-瘤体包膜界面锐性分离,在干净无血的术野内操作,保护好周围脑神经,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可以实现安全、无血地切除颈动脉体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面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瘢痕性下睑外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面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瘢痕性下睑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瘢痕性下睑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下睑瘢痕切除、松解,设计面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瘢痕松解后皮肤缺损,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对皮瓣受区、供区外观及并发症进行随访,并以良好、一般、差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共22例瘢痕性下睑外翻患者进行了该手术,男15例,女7例,年龄27~68岁,平均35.2岁。瘢痕松解后的皮肤缺损面积为3.0 cm×1.5 cm~4.0 cm×2.0 cm,切取皮瓣面积为3.1 cm ×1.6 cm~4.1 cm×2.1 cm。术后22例患者皮瓣均存活,血运良好,术区愈合良好。随访6~48个月,未出现下睑外翻复发、睑球分离、局部色素沉着等现象,所有患者均表现出良好的解剖学结构和功能改善,术后效果评价均为良好。结论:面动脉穿支皮瓣穿支恒定、血供良好、旋转灵活,与下睑位置邻近,颜色、质地、厚度相近,修复瘢痕性下睑外翻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