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适应光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眼底影像学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自适应光学(AO)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与眼底相机、扫描激光检眼镜以及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设备相结合,可对光感受器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视网膜血管系统进行成像.目前,AO技术已应用于各种眼底疾病,包括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性疾病、视网膜炎性疾病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的早期诊断、管理和监测.视网膜细胞和结构的可视化对于理解眼底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以及监测其病程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AO技术的应用为眼底成像带来了重大突破,然而AO技术的普及还存在扫描范围和屈光间质混浊的影响等局限性.全面了解AO技术为眼底成像提供更新视野,有望推动AO技术的眼科临床应用,使眼底影像水平达到细胞级的"眼底活体成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父母视力健康知识对子女寻求视力健康服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研究父母视力知识的认知水平对其为子女寻求视力健康服务的影响,为有效防控学生视力不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基于陕西省、甘肃省共252所农村小学5 236名学生的调研数据,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父母认知水平对子女寻求视力健康服务的影响,并采用倾向匹配对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从5 236个全样本学生看来,样本地区学生近视率高达46.31%,其中74.54%的学生没有进行视力检查。在2 425个近视样本中,只有15.09%的学生配戴眼镜。父母对视力问题的认知存在较大的误区,全样本和近视样本中父母对视力健康知识的正确回答率都较低。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父母视力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是否带子女进行视力检查和是否给视力不良孩子配戴眼镜均存在显著影响:近视及其成因( OR=1.15,95% CI:1.00~1.33, P=0.043; OR=1.20,95% CI:1.03~1.41, P=0.023)、戴眼镜会使得视力越来越差( OR=1.23,95% CI:1.06~1.46, P=0.007)、学生应该经常检查视力( OR=1.40,95% CI:1.15~1.69, P=0.001)以及小学生不应该戴眼镜( OR=1.05,95% CI:0.91~1.22, P<0.001)均对父母是否带孩子去检查眼睛具有显著的影响;父母知道近视是看不清远处东西( OR=1.35,95% CI:1.04~1.76, P=0.024)、近视不戴眼镜会影响学习( OR=1.54,95% CI:1.16~2.05, P=0.003)以及小学生不应该戴眼镜( OR=1.61,95% CI:1.23~2.10, P=0.001)均对孩子戴镜行为有显著的影响。 结论::在我国农村地区,学生的视力不良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且父母对视力问题的认识存在较大的误区。作为孩子行为的决策者,父母对视力健康知识的认知会影响他们对孩子的视力检查及配镜等视力健康寻求行为的决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73例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ytomega-lovirus retinitis,CMVR)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诊断为艾滋病合并CMVR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特点、眼底表现、治疗和预后情况,采用logistic单因素回归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73例艾滋病合并CMVR患者中,男54例,女19例,年龄为(41.3±12.1)岁。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34.0/μL,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0/μL者5例(6.85%)。血液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DNA阳性者40例(54.79%)。35例(47.95%)患者入院时有眼部症状,病灶以单眼受累为主(53.42%, 39/73),检眼镜检查显示呈中央型病变者41例(56.16%),伴渗出病变者63例(86.30%),有出血病变者52例(71.23%)。67例患者接受抗CMV治疗,46例治疗后好转出院,2例未治疗患者随访期间病变好转,中位住院时间为25 d。logisitic单因素分析显示,相对于单独使用抗CMV药物(膦甲酸钠或更昔洛韦)治疗的患者,使用抗CMV药物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患者预后更好[比值比(odds ratio, OR)=0.308, P=0.038]。相较于年龄<30岁的患者,年龄>50岁的患者预后较差( OR=14.667, P=0.009)。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是影响CMVR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8.183, P=0.009)。 结论:CMVR好发于CD4 +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的艾滋病患者,但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0/μL的患者仍有可能发生CMVR,且并非所有患者血液CMV DNA均呈阳性,故艾滋病患者有必要常规行眼底筛查。CMVR总体预后较好,年龄>50岁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适量使用地塞米松联合抗CMV药物治疗可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白细胞介素-23受体过表达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小鼠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平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白细胞介素(IL)-23受体(IL-23R)过表达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模型小鼠辅助性T细胞17 (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8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12只,随机分为LV-Ctrl组、LV-IL-23R组,每组各6只。两组小鼠经尾静脉分别注射LV-Ctrl、LV-IL-23R慢病毒;注射后7 d采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 1-20主动免疫构建EAU小鼠模型。免疫后13 d开始,每2天使用间接检眼镜观察小鼠眼底并进行临床评分。免疫后30 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中IL-17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L-23R、IL-17、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 (RORγt)、IL-10和叉头状转录因子p3 (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和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与LV-Ctrl组比较,LV-IL-23R组小鼠视网膜炎症反应更重。免疫后13 d,LV-IL-23R组、LV-Ctrl组小鼠眼底炎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2.001, P=0.058 );免疫后15~ 29 d,LV-IL-23R组小鼠眼底炎症评分均高于LV-Ctr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429、-6.578、-7.768、-10.183、-6.325、-7.304、-4.841、-6.872, P<0.001)。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与LV-Ctrl组比较,LV-IL-23R组眼底炎性细胞浸润增多,视网膜结构破坏更为严重,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339, P=0.001)。与LV-Ctrl组比较、LV-IL-23R组小鼠脾脏中IL-23R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087, P=0.037);T细胞中IL-17、RORγt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IL-10、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313、-5.922、4.844、7.572, P=0.003、0.004、0.008、0.002 )。与LV-Ctrl组比较、LV-IL-23R组小鼠血清中IL-17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423 , P=0.002);脾脏和淋巴结中Th17细胞比例明显升高,Treg细胞比例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290、3.700, P=0.002、0.006)。 结论:IL-23R过表达可促使EAU小鼠的Th17/Treg失衡,加重EAU临床及病理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汉族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一家系临床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XLRS)一家系的临床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并确定相关基因突变。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收集2021年8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就诊的汉族XLRS一家系,对其临床特征及系谱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及变异位点携带者均接受全面的病史采集和眼科常规检查,包括视力、非接触式眼压计、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先证者和部分患者接受医学验光、眼底照相或广角眼底照相、视网膜电图检查。采集该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标本,并对先证者样本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分析。针对WES筛选突变位点,通过Sanger测序对家系成员的其他患者及正常人进行扩大验证。采用CADD、FATHMM等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变异位点致病性。结果:该XLRS家系共3代8人,符合XLRS临床诊断者共3例,均为男性,先证者母亲为相关基因携带者,表型正常者5人。家系中无近亲结婚史,且为隔代发病,符合X连锁隐性遗传方式。所有患者均无全身病史和其他异常表现,眼部病变共同特征为自幼双眼视力差,先证者及其胞弟表现为黄斑区劈裂呈轮辐状,先证者外公表现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萎缩。遗传学分析发现,该家系中所有患者均存在已知的 RS1基因上的1个半合子变异c.214G>C:p.Glu72Gln,先证者母亲在该位点为杂合变异,其余表型正常成员在该位点为野生型。经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该位点为有害变异,很可能致病。 结论:RS1基因c.214G>C:p.Glu72Gln半合子变异,可能为该XLRS家系所有患者的致病变异,均表现为轻型XLR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润眼液对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疗效和眼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舒润液、不含防腐剂的玻璃酸钠滴眼液和质量分数0.9%生理盐水对角膜塑形镜配戴患者眼表和近视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检查者单独设盲的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在海南省眼科医院接受正规角膜塑形镜验配的近视患者90例90眼,均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玻璃酸钠组、舒润液组及生理盐水组,每组各30例,分别使用不含防腐剂的1 g/L玻璃酸钠滴眼液、舒润液和9 g/L不含防腐剂的生理盐水摘戴眼镜。分别于戴镜前和戴镜后1 d、1周、1个月、3个月进行裸眼视力、等效球镜、角膜地形图、非侵入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Kf-BUT)以及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FL)检测。结果:玻璃酸钠组戴镜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的NIKf-BUT分别为(7.13±1.71)、(6.61±1.49)、(6.37±1.82)和(7.01±1.63)s,舒润液组分别为(6.32±1.71)、(5.53±1.42)、(5.57±1.50)和(6.17±1.63)s,生理盐水组分别为(6.36±1.58)、(5.81±1.49)、(5.74±1.77)和(6.28±1.53)s;戴镜后各时间点玻璃酸钠组NIKf-BUT均高于舒润液组和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舒润液组和生理盐水组各时间点NIKf-BU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玻璃酸钠组戴镜后各时间点FL评分均低于舒润液组和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生理盐水组和舒润液组戴镜后各时间点F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3个组间戴镜后各时间点的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度和平均角膜前表面曲率K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相较于舒润液和生理盐水,不含防腐剂的1 g/L玻璃酸钠滴眼液在角膜塑形镜配戴早期可以更好地稳定泪膜,对角膜上皮的影响更小,但在视力提高和角膜塑形的速度上无明显差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双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冷冻治疗后随访18年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18岁。因双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冷冻治疗后18年到深圳市眼科医院定期复诊。右眼视力0.1,矫正视力-11.50DS/-3.75DC*4°→0.8;左眼视力0.16,矫正视力-9.50DS/-1.50DC*180°→1.0。眼底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检查,双眼后极部视网膜血管走行纡曲,动静脉比约为2:3,后极部呈豹纹状眼底,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视网膜血管发育至冷冻区边缘,周边视网膜冷冻区透见脉络膜大血管及巩膜(图1)。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双眼未见黄斑中心凹轮廓,黄斑区内层视网膜结构未完全退化,椭圆体带结构大致正常(图2)。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查,双眼视网膜浅层黄斑区拱环变形(图3)。诊断:双眼ROP冷冻治疗后、双眼高度近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眼弓蛔虫病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眼弓蛔虫病(OT)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8年3月至2021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OT患者40例4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扫描激光检眼镜(SLO)检查。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CDFI)、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分别为25、26、26只眼。40例患者中,男性23例(57.5%,23/40),女性17例(42.5%,17/40);均为单眼发病。年龄<18岁者30例(75.0%,30/40),年龄(9.60±0.60)岁;≥18岁者10例(25.0%,10/40),年龄(34.60±4.52)岁。长住农村地区33例(82.5%,33/40);有犬、猫接触史27例(67.5%,27/40)。40只眼中,周边肉芽肿型(周边型)、后极部肉芽肿型(后极型)、类似眼内炎的玻璃体混浊型(混浊型)、混合型,分别为18(45.0%,18/40)、11(27.5%,11/40)、6(15.0%,6/40)、5(12.5%,5/40)只眼。所有患者明确诊断后均接受药物和(或)手术治疗。周边型、后极型、混合型28只眼,给予手术、药物治疗分别为17、11只眼;混浊型5只眼,仅给予药物治疗。40例患者中,33例患者参与随访;治疗后随访时间(18.78±9.44)个月。观察患眼BCVA改善情况。治疗前后不同BCVA眼数比较行 χ2或Fisher's检验。 结果:首诊时,患眼BCVA光感~0.6,其中BCVA<0.1、0.1~0.3、>0.3者分别为20、13、7只眼。晶状体后玻璃体前界膜增厚24只眼(60.0%,24/40),玻璃体分层样混浊27只眼(67.5%,27/40),周边部/后极部肉芽肿22只眼(55.0%,22/40)。行CDFI检查的25只眼中,玻璃体可见特征性分层样或弥漫性混浊14只眼(56.0%,14/25)。行FFA检查的26只眼中,视网膜毛细血管"羊齿蕨样"渗漏15只眼(57.7%,15/26),病灶处片状无灌注区。行OCT检查的26只眼中,视网膜前膜、黄斑囊样水肿、玻璃体视网膜牵拉分别为8(30.8%,8/26)、5(19.2%,5/26)、2(7.7%,2/26)只眼。末次随访时,与治疗前比较,混浊型5只眼BCVA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周边型、后极型、混合型28只眼中,行手术治疗的17只眼,BCVA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258, P<0.05);仅行药物治疗的11只眼,BCVA不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94, P>0.05)。 结论:OT患者以儿童多见;视网膜肉芽肿、晶状体后灰白色增生膜或玻璃体分层样混浊具体一定特征性;OT主要通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玻璃体切割手术进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功能性视觉障碍24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功能性视觉障碍的临床特征、发病原因以及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徐州复兴眼科医院确诊为功能性视觉障碍的儿童患者24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睫状肌麻痹后验光度数和视力、视野、色觉以及调节灵活度检查等资料,分析引起功能性视觉障碍的社会心理诱因、治疗以及预后情况。数据采用 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24例功能性视觉障碍患者中男4例,女20例,年龄(9.8±2.0)岁。发病时间在1个月以内9例(37%),2~6个月10例(42%),大于6个月的5例(21%)。双眼最佳矫正视力均见不同程度下降,右眼0.39±0.22,左眼0.40±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65, P=0.949)。20例(83%)以视力模糊为主诉。视野有异常的患者21例(87%),其中表现为周边不规则缺损8例(33%),向心性缩小8例(33%),中心和周边视野均累及5例(21%);仅3例(13%)未见明显视野异常。调节灵活度异常24例(100%)。引起功能性视觉障碍的社会心理因素方面:学业压力大所占比例最高有8例(33%),其次是在人际(同学)关系矛盾方面5例(21%),家庭婚姻因素4例(17%),存在想戴眼镜心理3例(13%),另有其他原因4例(16%)。治疗上给予屈光矫正、心理安抚和暗示治疗,最终预后良好,58%患者在1个月内恢复,91%患者于1年内恢复。 结论::儿童功能性视觉障碍以视力问题为最常见主诉,视野检查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色觉和调节功能多有异常,以学业压力大和人际(同学)关系矛盾为常见的社会心理因素,治疗以心理安抚和暗示为主,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度子痫前期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妊娠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并初步探讨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合并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影响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产科确诊为S-PE的89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合并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将其分为网脱组、非网脱组,分别为43、46例。患者均行直接检眼镜检查,疑似及明确视网膜脱离者行光相干断层扫描或眼B型超声检查。收集患者年龄、病程、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实验室血清白蛋白水平、24 h尿蛋白定量、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清尿酸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年龄( t=-1.01 )、体重指数( t=-1.799)、病程( t=-1.657 )以及初产妇和经产妇构成比( χ2=1.41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回顾分析患者结束妊娠时间、全身并发症、胎儿结局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组间定量资料比较行独立样本 t检验;定性资料比较行 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PE发生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影响因素。 结果:网脱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非网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87、2.810, P=0.040、0.006 )。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 t=-10.404)、24 h尿蛋白定量( t=6.401 )、血清尿酸( t=3.910)、PLT ( t=-6.124)、PDW ( t=2.99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网脱组、非网脱组合并全身严重并发症分别为30 (69.77%,30/43)、14 (30.43%,14/46)例;结束妊娠平均时间分别为(34.66±3.29)、(38.25±1.62)周;新生儿出生时平均Apgar评分分别为(7.28±3.40)、(9.46±1.59)分。两组患者全身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χ2=13.755)、结束妊娠时间( t=-6.448 )、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 t=-3.82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0、0.000、0.000)。网脱组、非网脱组胎儿窘迫、死亡分别为8 (18.60%,8/43)、7 (16.28%,7/43)例和7 (15.22%,7/46)、1 (2.17%,1/46)例。两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82, P=0.670);胎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血清尿酸与S-PE患者发生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相关( P<0.05 )。 结论:血清白蛋白及血清尿酸是S-PE患者发生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影响因素;合并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者容易出现不良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