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中国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指数的2010—2012年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中国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指数(DBI_C),并评价学龄前儿童的膳食质量。方法:在中国平衡膳食指数(2016年修订版)的基础上,参照学龄前儿童推荐摄入量进行调整,构建DBI_C。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膳食调查数据,选取有完整3 d 24 h膳食调查数据的1 634名学龄前儿童,利用DBI_C中负端分、正端分和膳食质量距[ M( P25, P75)]评价膳食质量,并进行不同地区间差异比较。 结果: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学龄前儿童谷类摄入均比较充足,DBI_C得分依次为0.0(-2.0,6.0)、0.0(0.0,6.0)、4.0(0.0,10.0)和10.0(2.0,12.0)( P<0.001);动物性食物DBI_C得分依次为0.0(-2.0,2.0)、0.0(-6.0,2.0)、-4.0(-6.0,0.0)和-6.0(-8.0,-2.0)( P<0.001),农村地区略有不足;四类地区学龄前儿童DBI_C蔬菜水果、豆类奶类摄入均不足,DBI_C得分中位数均低于0分;学龄前儿童DBI_C负端分为24.0(18.0,30.0),四类地区学龄前儿童没有膳食摄入不足问题的占比分别为30.8%、7.8%、4.3%和1.1%( P<0.001);正端分为8.0(3.0,13.0),四类地区学龄前儿童没有膳食摄入过量问题的占比分别为54.0%、57.3%、52.9%和32.6%( P<0.001);膳食质量距为33.0(26.0,39.0),四类地区学龄前儿童没有膳食失衡问题的占比分别为10.6%、1.1%、1.3%和0.3%( P<0.001)。 结论:城市学龄前儿童膳食质量总体优于农村,膳食失衡是该年龄段儿童的主要膳食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大城市居民参与互联网在线问诊的行为画像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意义 研究大城市居民选择互联网医疗服务时的典型特征,建立患者行为画像,为改进互联网医疗服务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过程 以北京市患者为研究对象,从个体属性特征、在线问诊行为以及择医需求偏好3个维度构建患者群体画像,通过聚类方法对在线患者群体分类.结果/结论 在线患者可划分为价值潜力型、平台忠诚型、潜在转化型、需求强烈型和服务转移型5类不同特征群体.总体上来自大城市的在线患者病例级别偏低且活跃度不高,通常使用价格较低的图文问诊方式,倾向于选择来自三甲医院、职称较高且在线服务质量较高的医生.5类患者群体各具典型特征,需要分别采取针对性措施满足其个性化医疗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2010—2012年中国孕妇贫血流行状况及相关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中国孕妇贫血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对象为中国内地31个省份的150个调查县(区)的3501名孕妇.问卷调查孕妇基本情况、孕期状况和膳食摄入量信息.采集6 ml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含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妇贫血的相关因素.结果3501名孕妇中,605名患有贫血,贫血检出率为17.2%;轻度贫血约占61.0%(369/605).与大城市孕妇相比,贫困农村孕妇患贫血的OR(95% CI)值为1.46(1.08~1.98);与南方相比,北方孕妇患贫血的OR(95% CI)值为1.39(1.15~1.68);与孕早期孕妇相比,孕中期、孕晚期的孕妇患贫血的OR (95% CI)值分别为1.79(1.33~2.43)、2.11(1.56~2.85);与本次怀孕前半年未服用叶酸酶孕妇相比,服用过叶酸的孕妇贫血的OR(95% CI)值为0.76(0.63~0.93).结论 2010—2012年中国孕妇贫血特点表现为轻度流行,孕妇生活地区、孕期及是否服用叶酸与贫血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成年居民早餐状况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2010~2012年中国城乡成年居民早餐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早餐相关营养健康教育及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50个县/区的成年居民.采用家庭连续3d 24h膳食回顾和食物频率调查问卷收集成年居民的基本信息及早餐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0~2012年中国成年居民每天吃早餐、在外吃早餐、营养充足/较足的比例分别是91.2%(95%CI:88.5%~93.9%)、10.0%(95%CI:7.8%~12.2%)、3.4%(95%CI:2.3~4.4);早餐食物中有奶豆类的比例最低,仅为15.0%(95%CI:12.5%~1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大、普通农村的成年居民每天吃早餐的比例高(均P<0.05),男性、年龄小、大城市、文化程度高、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办事和有关人员、家庭收入水平高的成年居民在外吃早餐的比例高(均P<0.01),成年居民营养充足/较足比例与性别、年龄、地区、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婚姻状况均无关(均P>0.05).结论 2010~2012年中国大部分成年居民每天吃早餐,但早餐营养质量不高,应加强居民早餐营养搭配的宣传和教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0-2012年中国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膳食钠摄人状况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2010-2012年中国成年居民年龄标化的平均每日膳食钠的摄入现况.方法 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研究对象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0个调查县区中18岁及以上居民55 509人.居民膳食钠的摄入量计算依据膳食调查数据,膳食调查方法采用住户连续3天家庭食用油和调味品称重法和个人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结果采用2009年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数据进行复杂加权计算.结果 中国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膳食钠的摄入量为(5335.7±95.3) mg/d,男性为(5744.9±117.8) mg/d,女性为(4918.9±79.4) mg/d.40 ~ 49岁、50 ~ 59岁、60~ 69岁组居民的膳食钠摄入量分别为(5602.3±152.7)、(5640.0±113.8)和(5363.5±100.8) mg/d,均高于其他年龄组.城乡成年居民膳食钠的摄入量差别不大,分别为(5319.5±145.9) mg/d和(5352.3±121.7) mg/d.大城市略低为(4993.8±150.3) mg/d,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居民的膳食钠摄入量基本持平,分别为(5378.4±170.3)、(5369.8±142.7)和(5335.9±231.6) mg/d.结论 2010-2012年中国成年居民的膳食钠摄入量还处于较高水平,加强人群钠监测,采取措施控盐控钠非常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0-2012年中国居民蛋类食物摄入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中国居民蛋类食物的摄入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31个省份150个监测点开展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采用食物频率询问法和连续3d24h膳食回顾法收集蛋类食物的摄入情况,依据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中国居民每标准人日蛋类食物的摄入量.结果 31.3%的儿童少年和25.8%的成年居民蛋类食物摄入频率达到每天1次及以上,中国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蛋类食物摄入量为24.3 g.城市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蛋类食物摄入量高于农村居民,分别为29.5 g和19.4 g(t =47.86,P<0.0001).蛋类食物的摄入频率和摄入量均呈现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依次降低的趋势.从1982至2010-2012年30年变化来看,1982年至2002年中国居民蛋类食物的摄入量总体上大幅度增长,2002年至2010-2012年中国居民蛋类摄入量总体上缓慢增长,城市和农村居民蛋类食物摄入量却呈缓慢下降趋势.结论 2010-2012年中国居民的蛋类食物摄入频率和摄入量均偏低,且存在地区差异,需要科学引导居民合理的蛋类食物消费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0-2012年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含糖饮料消费状况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2010-2012年中国成人含糖饮料消费状况.方法 数据来自于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研究对象为中国内地31个省份150个监测点18岁及以上居民,共45 203名,计算其含糖饮料消费率、含糖饮料消费频率分布以及不同含糖饮料消费频次的百分比.结果 2010-2012年中国成人含糖饮料消费率为50.1%,其中男性为49.2%,女性为50.8%;18 ~ 44岁、45 ~ 59岁、≥60岁年龄组人群含糖饮料消费率分别为65.4%、47.0%和36.3%.城市为49.0%,农村为51.3%;中国成人含糖饮料的每周1次及以上消费率为15.3%,每天消费一次及以上的消费率为1.3%.随经济水平的降低,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贫困农村四类地区人群含糖饮料每周一次及以上、每天及以上的消费率呈下降趋势;碳酸饮料消费频次最高,占39.8%,最低的是乳酸菌饮料(10.8%),男性碳酸饮料的消费频次(44.8%)高于女性(35.3%),而女性的果蔬汁饮料、乳酸菌饮料、配置型乳饮料和咖啡则高于男性;随经济水平的降低,碳酸饮料和配置型乳饮料的消费呈上升趋势,而乳酸菌饮料和咖啡显著下降.结论 2010-2012年中国成人含糖饮料消费较高,需通过有针对性的营养健康教育,减少居民含糖饮料消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0~2012年浙江省不同经济地区老年人膳食主要微量营养素摄入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人口老龄化加速的重要时期,截至2015年末,中国大陆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2亿,占总人口的16.1%[1].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已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膳食营养状况直接关系到人群的健康状况[2].不同经济地区居民获得食物与营养知识的程度不同,其食物和营养素的摄入量亦不同[3],所以城市和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相比,老年人的膳食结构有很大不同[4].本研究调查,浙江省大城市(一线城市)、中小城市(二线城市)及农村(普通农村点)老年人膳食中主要微量营养素摄入情况,分析三种经济地区老年人膳食主要微量营养素的摄入状况,为合理改善老年人微量营养素缺乏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经济地位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经济地位与中医体质的关系及分布规律.方法 对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依据《中国大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地位量表》和《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判定其社会经济地位及中医体质,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社会经济地位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 社会上层、社会中层及社会下层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层社会经济地位患者之间中医体质分布两两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经济地位为社会上层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为常见,社会中层以阳虚质、痰湿质为常见,社会下层以气虚质、阴虚质更常见,其中社会上层患者湿热质和气郁质更显著,社会中层患者阳虚质更显著,社会下层患者阴虚质更显著,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婴幼儿生长迟缓患病现况及与喂养行为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中国6~ 24月龄婴幼儿生长迟缓情况及喂养行为对其的影响.方法 利用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共得到10 084名6~24月龄婴幼儿体测数据及喂养行为现状,计算获得年龄别身长(HAZ),分析各喂养行为与HAZ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013年中国6~ 24月龄婴幼儿生长迟缓率为7.17%,男童(8.87%)高于女童(5.35%);家庭年人均收入较高和母亲学历较高者婴幼儿生长迟缓发生率较低;大城市、中小城市、非贫困县和贫困县生长迟缓发生率分别为2.83%、5.33%、7.66%和14.36%,呈依次增加趋势;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6~24月龄婴幼儿生长迟缓的主要喂养行为因素为过去1周各类食物摄入频次.结论 中国6 ~ 24月龄婴幼儿生长迟缓患病状况在贫困农村依然呈较高水平,而喂养行为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建议倡导科学喂养,尤其应重视婴幼儿的辅食添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