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肠轴"交互调控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脑肠轴"指中枢神经系统与肠道通过交互作用,调控机体炎症和免疫应答等反应的结构。脓毒症是常见、高危的因感染引发机体异常反应所致器官功能损伤的综合征,"脑肠轴"在其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目前中枢神经-外周器官交互作用研究的热点。文章从大脑奖赏系统、边缘系统、胆碱能神经相关核团及神经肽如何通过脑-肠轴影响肠道免疫,肠上皮细胞、肠道微生物和代谢产物、肠道神经系统如何通过肠-脑轴影响大脑免疫两大方面,综述"脑肠轴"交互作用对脓毒症发生发展的影响,为其免疫治疗的新思路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主观性耳鸣情绪障碍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主观性耳鸣是指在没有外部声音刺激下患者主观的声音感知。耳鸣患者常伴有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等,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了解耳鸣情绪障碍的发生机制有助于缓解患者耳鸣痛苦。耳鸣在早期被认为是一种单纯的耳科疾病,但随着神经成像技术的进步和动物模型的发展,耳鸣患者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越来越受到重视。多模态磁共振作为活体探究脑内神经活动的有力技术,在主观性耳鸣神经机制的研究中应用广泛,通过观察主观性耳鸣患者大脑中枢结构的改变,探究耳鸣发生发展的神经中枢机制。文章回顾近年来有关耳鸣情绪障碍神经机制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研究,对比主观性耳鸣患者和健康人群的神经活动差异,发现边缘系统、默认网络等神经网络异常与耳鸣患者情绪障碍密切相关,并探讨了各种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在主观性耳鸣中的应用与发展,以期在多模态磁共振技术的帮助下阐明主观性耳鸣伴发情绪障碍的神经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腺病毒性脑炎患儿23例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腺病毒性脑炎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入住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患儿的1 185份脑脊液标本,针对22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和脑炎常见病原体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收集腺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1 185份脑脊液标本中,病毒核酸阳性242份,阳性检出率为20.4%,其中腺病毒阳性标本23份,阳性检出率为1.9%。23例腺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男18例,女5例;发病年龄为(44.8±35.9)个月,范围为2个月19 d至10岁。23例患儿中,发热21例(91.3%),抽搐16例(69.6%),头痛4例(17.4%),呕吐11例(47.8%),意识改变11例(47.8%),情绪改变3例(13.0%)。23例患儿中,8例白细胞计数为(6~<10)×10 9/L,10例白细胞计数为(10~20)×10 9/L,且白细胞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21例,91.3%);20例(87.0%)患儿C反应蛋白在正常范围;脑脊液检查示,20例(87.0%)白细胞计数<15×10 6/L,3例白细胞计数≥15×10 6/L,最高达500×10 6/L,19例患儿的蛋白质处于正常范围,15例患儿的葡萄糖处于正常范围,19例患儿的氯化物在正常范围内。16例患儿接受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8例未见明显异常,6例出现局部脑膜线状强化,1例出现颅内小软化灶,1例出现颅内广泛病变。13例患儿接受脑电图检查,7例呈正常脑电图或边缘状态,4例可见广泛中高幅慢波,1例可见棘波或棘慢波,1例同时具备上述2种改变。23例患儿中,22例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其中1例患儿出现继发性癫痫;另有1例患儿遗留严重大脑功能障碍,出院时无法吸吮,留置胃管,并发继发性癫痫。 结论: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无明显特异性,大部分腺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较好,但少部分可遗留严重后遗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脑肿瘤患者手术麻醉前后健侧脑功能网络构建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成像技术,对脑肿瘤患者手术麻醉前后健侧脑功能网络进行构建及分析。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行胶质瘤切除术患者18例,均为右利手。年龄20~65(45.1±13.6)岁,其中男6例,女1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分别在患者清醒和外科麻醉深度下进行磁共振扫描,并以图理论的方式进行健侧脑功能网络构建及分析,计算其全局和节点拓扑属性。全局拓扑属性包括:全局效率(Eg)、局部效率(Eloc)、集聚系数(Cp)、最短路径长度(Lp)和小世界属性(SW)。节点拓扑属性包括:节点度(ND)、节点效率(NE)及介数中心度(BC)。比较所有不同脑半球占位患者在清醒和麻醉状态下健侧脑网络全局和节点拓扑属性的改变。结果:清醒状态下,所有患者健侧脑网络全局拓扑属性中的Eloc和Cp分别为0.259±0.007和0.197±0.010,麻醉后降低到0.242±0.013和0.177±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所有患者健侧脑网络节点拓扑属性表现为默认模式网络相关脑区的ND、NE及BC升高,边缘系统和皮层下结构NE和BC降低。左侧脑半球占位患者清醒状态下Eloc和Cp分别为0.258±0.008和0.198±0.008,麻醉后降低到0.241±0.011和0.177±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而右侧脑半球占位患者麻醉后仅发生Eloc降低,清醒和麻醉后Eloc分别为0.260±0.006和0.243±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麻醉后不同脑半球占位患者节点拓扑属性呈双向变化,且左侧脑半球占位患者麻醉后更易受广泛影响,麻醉药物的作用可能存在一定半球偏侧性,如果肿瘤在优势半球,则优势侧代偿功能更易受损。 结论:麻醉诱发的脑肿瘤患者意识丧失期间,大脑整合信息能力变弱,局部区域之间的功能连接减弱,部分脑区发生了功能连接重组,脑网络变化呈双相调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焦虑性抑郁障碍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焦虑性抑郁障碍(anxious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AMDD)是抑郁症的一种重要亚型,AMDD有着更频繁的抑郁发作、更严重的症状、更差的治疗反应和结局以及更高比例的自杀企图,但其神经生物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AMDD患者大脑结构改变多集中于前额叶、纹状体等灰质区域以及钩束、上纵束、胼胝体等部分白质纤维束;脑功能改变主要位于默认模式网络、执行网络、认知控制网络、突显网络、边缘系统;上述脑区改变与AMDD情绪、认知、执行等功能障碍密切相关。未来的研究应该努力减少临床异质性,明确疾病的定义,拓展关键脑区的研究。文章分别从结构磁共振和功能磁共振成像角度系统综述了AMDD的脑结构与功能改变,促进了对AMDD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理解,并为疾病的早期识别和开发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首发早发性抑郁症患者脑灰质体积及结构协变网络的异常改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首发早发性抑郁症(EOD)患者脑灰质体积(GMV)异常及不同脑区的协同改变。方法:对60例首发未用药EOD患者(病例组)与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64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行3.0 T 3D T 1WI高分辨结构像扫描,采用基于体素形态学的方法得到全脑GMV,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2组被试GMV是否存在差异,选取差异脑区作为种子点进行结构协变网络(SCN)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病例组差异脑区GMV与病程、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右侧眶额叶皮质、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右侧顶下小叶、右侧顶上小叶、双侧楔前叶GMV升高( P<0.05,FDR校正)。以右侧眶额叶皮质、右侧背外侧前额叶作为种子点进行SCN分析发现病例组存在异常的协变脑区,主要位于额、顶、颞、枕叶皮层及边缘系统、小脑( P<0.05,FDR校正)。此外,病例组右侧眶额叶皮质( r=-0.314, P=0.015)、左侧楔前叶( r=-0.283, P=0.029)GMV与病程呈负相关,右侧背外侧前额叶GMV与HAMD17评分中焦虑/躯体化因子( r=0.331, P=0.010)、左侧楔前叶GMV与HAMD17评分中体质量因子( r=0.255, P=0.049)呈正相关。 结论:首发未用药EOD患者前额叶、顶叶部分脑区GMV存在异常改变,并且大脑中存在更广泛的协变脑区和结构连接。另外,部分脑区GMV异常改变与临床特征具有相关性。前额叶及顶叶部分脑区或许可成为客观评价抑郁症患者脑结构受损的生物学标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抑郁症相关执行功能障碍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抑郁症患者常合并执行功能障碍,这种认知障碍会影响其日常生活质量及预后。执行功能需要额叶皮质、边缘系统、颞顶叶、丘脑、小脑、岛叶、脑干网状系统等协同作用,相应神经回路(主要包括默认模式网络、执行控制网络、突显网络和边缘系统)及其关键区域之间连接的破坏会导致执行功能的破坏。MRI可以非侵入性地显示大脑及其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改变,识别抑郁症相关执行功能障碍及其治疗反应的异常表现,从而评估其功能背后相关的神经机制。笔者综述了目前抑郁症相关执行功能障碍的磁共振结构成像(包括弥散张量成像、形态结构成像)及功能成像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枢多巴胺能系统调节疼痛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多巴胺能系统的功能失调可通过增强或减弱伤害性信号的转导直接调节痛觉,也可通过作用于情感和认知过程,影响个体对伤害性感觉的预期值、体验和解释,从而间接地调节痛觉。文章综述了中枢多巴胺能系统的功能解剖学构成,并阐述了多巴胺在疼痛中的关键作用,旨在为深入探讨多巴胺在自然镇痛中的作用,并为一系列疼痛症状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弹性假黄瘤合并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49岁。因右眼反复发作性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于2020年6月到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就诊。患者近6个月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右眼发作性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平均每月发作3~4次,每次发作持续约0.5 h后自行缓解,就诊前1 d再次发作,到当地医院眼科就诊。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其他眼部和神经系统症状,否认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5,左眼视力0.8。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3.2、14.8 mm Hg(1 mm Hg=0.133 kPa)。双眼眼前节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当地医院眼底检查,右眼鼻上视网膜动脉呈白线状(图1A)。我院眼底检查,右眼鼻上及颞下视网膜动脉略纤细,未见血管白线,右眼鼻上及黄斑区偏下方视网膜轻度发白;双眼视盘周围环绕不规则棕褐色条纹,并呈放射状向周边视网膜延伸;左眼后极部较多黄白色颗粒样病灶(图1B,1C)。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右眼视盘周围放射状斑驳样荧光条纹,视网膜动脉充盈略延迟,视盘边缘可见视网膜分支动脉与睫状后动脉之间两条吻合支(图1D)。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右眼黄斑旁中心视网膜内核层局限性条带状中强反射(图1E)。全身检查,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正常。颈部较多淡黄色扁平丘疹(图2)。追问病史,患者自20余岁即出现这些皮疹,其胞姐也有类似的颈部皮疹。请皮肤科会诊并行皮肤活检,诊断:弹性假黄瘤(PXE)。头颅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右侧颈内动脉C6~C7段多处狭窄,右侧大脑中动脉明显狭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右锁骨下动脉有斑块。修正诊断:右眼不完全性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双眼血管样条纹、PXE。予以静脉输注前列地尔注射液,口服银杏叶提取物片改善血液循环,甲钴胺片营养神经治疗,同时建议患者定期于眼科及神经科复查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阿片类药物对海马神经可塑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阿片类药物成瘾是大脑奖赏系统在该类药物作用下,功能发生持久改变的结果 [ 1] 。研究表明,中脑-边缘多巴胺奖赏系统介导的奖赏效应在阿片类药物成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2] 。伏隔核、中脑腹侧被盖区、前额皮层、海马、杏仁核等多个脑区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导致成瘾相关的行为和情绪反应 [ 1] 。阿片类药物滥用可导致脑区发生神经可塑性变化。神经发生、神经元兴奋性和神经传递的变化、树突和轴突的变化、突触的形成或消除等都属于神经可塑性的改变 [ 3] 。成瘾行为相关的神经回路重组与上述这些改变密切相关。因此,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未来治疗策略可能旨在抑制关键脑区的这些结构和功能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