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震"疏调气机"思想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全身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归属中医学"阴阳毒"范畴.国医大师张震教授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为本虚标实之症,病因病机以肝脾肾虚为本,毒瘀血脉为标,且SLE患者普遍存在情志失调,应身心同治,提出"疏调气机,一体两翼"学术思想,自拟疏调生血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治法着眼于疏肝,健脾补肾并重,辅以解毒化瘀生血.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该方具有抗炎、调节免疫、促进血小板再生等作用,可从各个环节调控SLE发展的相关生物过程,从而改善SLE症状、抑制SLE病情进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黄雅慧从"痰泻"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之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其缓解期多表现为便次增多、便中夹有黏液、偶见少量脓血、黏膜活检炎症指标明显改善等."痰泻"之名首见于《医宗必读》,黄雅慧教授基于书中对痰泻的论述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的病位虽在肠腑,实则与脾肺肾密切相关.黄教授指出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的核心病机为湿阻酿痰成瘀,临证以通、化二字为治疗大法,使津气通利、水湿得化而痰泻得止.针对气虚不运、湿流于下,施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培土生金以培本;针对阳虚不温、水气流滞,施以四神丸合真武汤加减益火补土以治标;针对湿滞痰阻、气滞血瘀,施以苓桂术甘汤合膈下逐瘀汤加减蠲饮祛瘀以求缓.临证常取佳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陈霞防治子宫内膜息肉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陈霞教授基于国医大师夏桂成调周理论及自身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子宫内膜息肉病机以肾虚血瘀为本,湿热互结为标,主要责之于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治疗以化瘀消癥、清热利湿为基本治法,临证注重化瘀消癥、通经活血,清热利湿、三脏同调,平衡阴阳、辨期辨病,衷中参西、三因治宜,常灵活运用消积化瘀方、四草汤等处方,做到辨证精准、思虑周全、阴阳并调、攻补兼施,方可使血瘀得化、湿热得除,使肾之阴阳平衡,经水按时收止,减少息肉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干预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筛选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主要活性成分和靶点信息,采用GeneCards、OMIM、TTD、PharmGKB数据库确定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的靶点,取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疾病靶点交集,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并基于Cytoscape CytoNCA插件提取核心靶点进行分析。利用Metascape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 3.7.2构建“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运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动物实验进行验证,选取SPF级SD雄性大鼠,采用经食管支架植入术建立胃食管反流病大鼠模型,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干预14 d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环氧化酶(COX-2)水平。结果:共筛选出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的有效成分215个,其作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靶点有TNF、IL6、CASP3、TP53、PTGS2等,主要集中于癌症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潜能和活性较好。经实验验证,与模型组比较,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组大鼠血清TNF-α、COX-2水平降低( P<0.01)。 结论: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可通过调节TNF、IL6、CASP3、TP53、PTGS2等核心靶点调控NF-κB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加味补中益气汤对COPD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加味补中益气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2021年4-6月,选取SPF级Wistar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BC)组、模型(Model)组、中药(CM)组、西药(WM)组,每组15只。除BC组外均以烟熏法建立肺脾两虚型COPD模型,造模后CM组、WM组分别以加味补中益气汤、合生元灌胃干预,Model组、BC组则以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干预。7 d后收集各组大鼠粪便进行肠道菌群16S rRNA测序,对有效序列进行聚类,获得操作分类单元(OTU),用于主坐标分析(PCoA)、物种组成分析、Alpha多样性分析,分析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和丰度变化的影响。结果:CM组和WM组以厚壁菌门为主,BC组和Model组以拟杆菌属为主。各组中优势菌群主要为乳杆菌、拟杆菌属。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CM组、WM组、BC组群落丰富度指数中Shannon指数分别为(3.65±0.35)、(3.65±0.36)、(3.59±0.20),均高于Mode组的(3.37±0.26)( t=2.49、2.44、2.60,均 P < 0.05),CM组、WM组、BC组Shanno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CM组、WM组、BC组Sobs指数分别为(458.67±73.11)、(454.80±95.13)、(525.93±101.88),均高于Mode组的(337.40±37.49)( t=5.72、4.45、6.73,均 P < 0.05),且BC组Sobs指数高于WM组,BC组与CM组、WM组与CM组Sobs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PCoA分析显示,与BC组比较,门水平上Model组放线菌门下降、变形菌门和脱硫菌门上升,属水平上Model组拟杆菌属、罗姆布茨菌属、毛螺杆菌属及副拟杆菌属上升,普雷沃菌属、梭菌属、布氏菌属和瘤胃球菌下降;与WM组相比,CM组杆菌属、普雷沃菌属、布氏菌属和拟普雷沃菌属上升,梭菌属、嗜果胶拟杆菌属、克里斯滕森菌属和毛螺杆菌属下降,各组菌群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结论:COPD模型大鼠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加味补中益气汤可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提高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ICU 4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石家庄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中药处方进行数据分析,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运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方法:将河北省中医院重症医疗队2021年1月7日至3月4日在河北省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河北省胸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的确诊为新冠肺炎的48例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型、既往史以及住院期间首诊和复诊的全部中药处方。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建立数据库,用频次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对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48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2.4±13.7)岁;病情普遍偏重,其中普通型17例、重型25例、危重型6例;大多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共纳入有效处方146张,涉及方剂59首、中药115味。对146张处方进行使用频次(使用率)分析显示,新冠肺炎患者常用方剂为清肺排毒汤(30次,20.55%)、宣白承气汤(10次,6.85%)、达原饮(10次,6.85%);常见中药为甘草(80次,54.79%)、茯苓(76次,52.05%)、石膏(70次,47.95%)、苦杏仁(70次,47.95%)、麻黄(57次,39.04%)、黄芩(56次,38.36%)、陈皮(53次,36.30%)、广藿香(50次,34.25%)、白术(50次,34.25%)、柴胡(43次,29.45%)。中药功效以清热解毒(129次)、清热泻火(129次)、利水渗湿(110次)为主;药性以温(509次)、平(287次)、寒(235次)为主;药味以辛(765次)、甘(654次)、苦(626次)为主;归经以肺(1 096次)、脾(785次)、胃(687次)为主。关联分析显示,共17对药物组合,其中支持度排在前3位的药对分别为苦杏仁-石膏(0.43)、麻黄-苦杏仁(0.38)、陈皮-茯苓(0.36)、麻黄-石膏(0.36)。聚类分析显示,共有3个聚类药物组合,分别为麻黄、苦杏仁、石膏,广藿香、茯苓、陈皮、白术,以及黄芩、炙甘草、枳实、泽泻、柴胡、生姜、桂枝;核心药物由茯苓、柴胡、陈皮、白术、广藿香、苦杏仁、黄芩、石膏、麻黄、甘草组成。结论:中老年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正虚毒损,病机演变迅捷,湿浊毒邪多闭肺困脾、枢机不利,甚者内陷营血、阴竭阳脱;治以化浊解毒为要、补气养阴为则,使邪去而正气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清法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概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糖尿病基本病机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本病发生发展与热邪密切相关,而热邪有轻重虚实之不同,且常与湿、痰、瘀血等有形之邪胶结。临床运用中医治疗八法之“清法”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常获显著疗效,具体分为清泻法(清热泻火法),针对脏腑火热炽盛之证,代表方有大黄黄连泻心汤、龙胆泻肝汤;清利法(清热利湿法),针对湿热蕴结于脾胃、胃肠,阻滞三焦,代表方有葛根芩连汤;清化法(清热化痰、化瘀法),针对因痰邪致病,病程缠绵、复杂多变,或瘀血致病,病症繁多、病情较重者,临床运用自拟经验方者较多;清补法(清热补养法),针对糖尿病日久,火热之邪伤阴耗气者,代表方有白虎加人参汤、黄连阿胶汤、玉女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文献探讨2型糖尿病肾脏病Ⅳ期中医辨治规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肾脏病Ⅳ期的中医辨治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有关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肾脏病Ⅳ期的文献,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365录入信息,采用SPSS Statistics 23.0及SPSS Modeler 18.1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及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10篇,治疗2型糖尿病肾脏病Ⅳ期患者共计3 969例,运用处方111首,涉及中药206味。本病病位主要在肾与脾,本虚证以气阴两虚证为常见,标实证以血瘀证为常见。2型糖尿病肾脏病Ⅳ期治疗常用方剂包括六味地黄汤、真武汤、补阳还五汤、参芪地黄汤等,较多运用具有补气或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黄芪是组方核心用药,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药物关联规则54条。结论:2型糖尿病肾脏病Ⅳ期病性为虚实夹杂,本虚多见气阴两虚、脾肾两虚、脾肾阳虚,标实常见血瘀、湿邪、浊毒。现代中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其基本治法,同时重视健脾补肾、利湿解毒。黄芪、当归、丹参、茯苓、山药、山萸肉、大黄、泽泻为该期基本用药,体现了“气血水同治”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刘会聪主任医师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儿科疾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周前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名方,出自《内外伤辨惑论》,是"甘温除大热"的代表方,有补益中气、升阳举陷的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刘会聪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认为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而渐生食积、湿热、郁火等,究其根本当用健脾气治其根本,临床善用该方加减治疗儿科慢性病、疑难病、脾胃病,临床疗效颇佳,特总结临床经典病例 3 则,以资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江一平教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探讨江一平教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江一平教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病案,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及IBM SPSS Statistics 26.0的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用用药及方剂规则进行归纳.结果:中药频次分析的前10位中药为鳖甲、丹参、柴胡、甘草、川芎、当归、三棱、莪术、陈皮、生地.气滞血瘀痰凝型的核心药对为莪术、三棱,莪术、鳖甲;肝郁脾虚型的核心药对为柴胡、甘草,柴胡、党参;肝郁气滞型的核心药对为柴胡、香附,香附、陈皮;湿热中阻型的核心药对为茵陈、大黄,金钱草、大黄;气虚血亏型的核心药对为黄芪、当归,谷芽、麦芽.气滞血瘀痰凝型代表性处方为血府逐瘀汤类方;肝郁脾虚型代表性处方为柴芍六君汤类方和保和丸类方;肝郁气滞型代表性处方为柴胡疏肝散类方;湿热中阻型代表性处方为茵陈蒿汤类方;气虚血亏型代表性处方为当归补血汤类方、归脾汤类方和四君子汤类方.结论:江一平教授重视化瘀软坚散结、健脾养肝、清利湿热、扶正祛邪的治法治则,善用活血化瘀类、软坚散结类、清热类、补虚类、疏肝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