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肢不同抬高角度对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患者下肢肿胀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下肢不同抬高角度在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术后下肢肿胀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3组患者下肢分别抬高15°、30°和45°,均行大隐静脉曲张术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下肢周长、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效果、睡眠质量、舒适度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3组患者术后1 h的下肢周长均长于术前(P<0.05),术后8 h、12 h和24 h的下肢周长均短于术前(P<0.05);B组和C组术后4 h、8 h、12 h和24 h的下肢周长均短于A组(P<0.05)o 3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低于术前(P<0.05),A组和C组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高于B组(P<0.05).术后3个月,B组和C组的皮肤颜色改善分别为86.67%和90.00%,高于A组的60.00%;B组和C组的残余静脉团块评分分别为(0.40±0.09)分和(0.41±0.10)分,低于A组的(0.66±0.12)分(P<0.05).3组患者术后24 h的PSQI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A组和B组的PSQI评分低于C组;3组患者术后24 h的GCQ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A组和B组的GCQ评分高于C组(P<0.05).B组和C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和3.33%,低于A组的33.33%(P<0.05).结论 大隐静脉曲张术围手术期下肢抬高30°,可提高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和舒适度,减轻下肢肿胀,提高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和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压力治疗最佳持续时间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剥脱术、静脉腔内热消融术(射频消融和激光消融)、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剂疗法等已广泛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varicose veins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VVLE)的治疗。基于数代医务工作者的临床经验,目前通常在静脉曲张侵入性治疗后使用压力治疗。术后压力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治疗静脉的闭塞,防止血肿形成和血管再通。然而,针对VVLE术后压力治疗的最佳持续时间尚无定论。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总结报道了既往VVLE术后压力治疗的研究结果,期望为后续相关临床试验的设计以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大隐静脉曲张的日间手术技术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大隐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大量患者的治疗需求及手术技术的进步为积极开展日间手术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行性。静脉腔内热闭合技术(激光闭合术和射频消融闭合术)及静脉腔内非热、非肿胀麻醉技术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且有效率和复发率情况不亚于结扎剥脱手术。硬化剂闭合术和点式剥脱技术是重要辅助手段。本文就大隐静脉曲张日间手术技术特点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左侧下腔静脉畸形导致右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及胡桃夹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 男性,48岁,因“双下肢静脉曲张6年”于2021年10月27日收入我院。患者6年前出现双下肢静脉曲张,伴下肢酸胀、水肿,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患者3年前曾在外院行“左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治疗左下肢静脉曲张。入院体检:患者发育正常,体形瘦长,胸腹壁未见静脉曲张,未见精索静脉曲张,双侧肾区叩击痛阴性,双下肢可见静脉曲张,右下肢足靴区皮肤可见轻度色素沉着,右下肢可见轻度水肿,左下肢可见手术切口瘢痕,右下肢脚踝、小腿、大腿腿围分别为21 cm、35 cm、52 cm,左下肢脚踝、小腿、大腿腿围分别为21 cm、33 cm、51 cm,右下肢屈氏试验阳性。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计数4.08×10 12/L,血红蛋白130 g/L,白蛋白40.2 g/L,尿素氮6.9 mmol/L,血肌酐88.2 μmol/L,尿酸343.15 μmol/L,尿隐血(+++),尿红细胞3 125个/μL,尿微量白蛋白0.15 g/L。右下肢静脉造影提示,左侧下腔静脉畸形,右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图1A)。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左侧下腔静脉畸形,右髂静脉受压狭窄(图1B~1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静脉曲张封闭胶套件治疗大隐静脉功能不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静脉曲张封闭胶套件治疗大隐静脉功能不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纳入2022年6至10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山西白求恩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9家医院血管外科拟行手术治疗的大隐静脉功能不全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试验组患者接受静脉曲张封闭胶套件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大隐静脉完全闭合率。次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大隐静脉完全闭合率、大隐静脉主干闭合操作时间、疼痛评分、手术前后不同时间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和阿伯丁静脉曲张问卷(AVVQ)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两种治疗方法的非劣效界值设定为“-10.00%”。结果:最终入组177例患者。试验组89例,男38例,女51例,年龄[ M( Q1, Q3)]为59.7(49.6,66.7)岁;对照组88例,男30例,女58例,年龄为57.2(46.9,65.9)岁。174例患者完成3个月随访,167例患者完成6个月随访。试验组大隐静脉主干闭合操作时间为(22.1±11.1)min,长于对照组的(18.7±9.8)min( P=0.031)。试验组、对照组术后即刻大隐静脉完全闭合率均为100%;术后3个月大隐静脉完全闭合率分别为98.8%(85/86)、98.9%(87/88),两组差值的95% CI下限为-3.19%,大于非劣效界值-10.00%(非劣效性 P<0.001);术后6个月大隐静脉完全闭合率分别为97. 6%(81/83)、100%(84/84),两组差值的95% CI下限为-5.71%,大于非劣效界值-10.00%(非劣效性 P<0.001)。试验组、对照组在麻醉完全清醒后的即刻疼痛评分[ M( Q1, Q3)]均为1.0(0,2.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6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1周瘀斑发生率分别为61.2%(52/85)、67.1%(57/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81);术前及术后1、3、6 个月VCSS和AVVQ评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3个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炎、疼痛、皮下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静脉曲张封闭胶套件治疗大隐静脉功能不全安全有效,能够实现不劣于传统射频消融术的大隐静脉完全闭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肝癌分期-Ⅲb期肝细胞癌降期成功后序贯手术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 男性,55岁,因“上腹部隐痛1个月,发现肝占位半月余”于2022年3月3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上腹部隐痛,无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皮肤巩膜黄染等,于当地医院检查结果提示“肝占位,肝硬化,脾大”,我院腹部CT检查结果示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考虑肝癌。确诊“慢性乙肝”10余年,半月前开始口服恩替卡韦。入院时患者精神可,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100分,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0分,体重指数25.3 kg/m 2。体检: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坦,无腹部静脉曲张,无压痛及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次/min。入院完善实验室检查: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乙肝病毒DNA定量2.13×10 4 U/ml,甲胎蛋白1 869 μg/L,异常凝血酶原24 521 mAU/ml;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心肌酶谱等未见异常。肝胆胰MRI示:肝左右交界区见121 mm×121 mm×146 mm大小T1WI轻度混杂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影,部分病灶融合,考虑恶性,肝细胞癌可能性较大;肝门区见最大短径16 mm的异常淋巴结影,考虑淋巴结转移(图1);软件分析标准肝体积为1 316 ml,预估根治性手术后余肝体积为879.5 ml,一期切除余肝比例为66%。PET-CT示:肝脏内多发低密度灶,代谢明显增高,考虑肝细胞癌;肝胃间隙、肝门见异常淋巴结影,最大化标准摄取值为2.6,考虑转移。术前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伴淋巴结转移[中国肝癌分期(China liver cancer staging,CNLC)]- Ⅲb期;慢性乙肝;肝硬化、脾大;肝功能 Child-Pugh A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射频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长期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射频闭合术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采用射频闭合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185例患者(203条肢体)的临床资料。男性89例,女性96例,年龄(63.8±15.3)岁(范围:23~85岁)。术前临床表现-病因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CEAP)临床分级:C2级6例,C3级19例,C4级81例,C5级47例,C6级32例。记录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大隐静脉闭合率、CEAP临床分级、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慢性静脉疾病生活质量量表(CIVIQ)评分、并发症等,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价射频闭合术的长期疗效。结果:203条肢体手术均获得成功。所有患者完成3年随访,随访时间(40.5±2.7)个月(范围:36~45个月)。1年和2年闭合率均为98.0%(199/203),3年闭合率为97.5%(198/203)。术后患者CEAP临床分级较术前降低,88.4%(76/86)的C5~C6级患者术后6个月降为C2~C4级,95.3%(82/86)的患者术后3年降为C0~C2级。患者术前及随访各个时间点的VCSS和CIVIQ评分有明显改善(VCSS: F=1 064.7, P=0.003;CIVIQ评分: F=2 984.3, P=0.001)。最常见并发症为皮下淤血,发生率为10.8%(22/203),均在术后1个月内消失,其次为色素沉着5.9%(12/203)和血栓性静脉炎3.9%(8/203)。 结论:大隐静脉曲张射频闭合术长期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的影响参数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下肢表浅静脉增粗、迂曲、扩张,可伴下肢憋痛、小腿肿胀等不适,严重者可出现下肢皮肤色素沉着、静脉性溃疡等。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案包括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腔内激光闭合术(EVLA)、射频消融术、泡沫硬化剂治疗等。本文就可能影响EVLA治疗效果及治疗并发症的一些参数设置和设备选择进行综述,希望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选择EVLA装置,为患者寻找可能的最佳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腔内微波消融与射频消融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腔内微波消融与射频消融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520例(522条患肢)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微波消融组(EMWA组, n = 201)和射频消融组(RFA组, n = 321)。于术后1周,1、6、12个月进行随访,主要有效终点为作用段静脉闭塞率,主要安全终点为手术操作和(或)设备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次要终点为术后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和静脉功能不全生活质量问卷(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IVIQ)评分。 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术后1周、6和12个月两组作用段静脉闭塞率为100%比100%、99.3%比98.9%、97.2%比97.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没有因血管再通而再次手术的病例。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及死亡等严重事件。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硬结、瘀斑、皮肤灼伤、切口感染、肢体麻木、血肿、血栓性浅静脉炎、热消融诱导血栓形成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的VCSS和CIVI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6和12个月的VCSS和CIVIQ评分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 结论:EMWA与RFA同样具有操作简便、临床疗效好和生活质量改善程度高的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大隐静脉曲张射频闭合术后再通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射频治疗术后再通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白云分院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射频闭合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术后康复情况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为术后康复良好患者,观察组为术后再通患者。分析术后再通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CEAP[临床(clinical)、病因(etiologic)、解剖(anatomic)、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ic)]分级、反流级别、职业因素、合并穿支静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对照组大隐静脉内径为(4.21±1.90)mm,小于观察组的(5.43±1.3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1, P=0.027)。 结论:静脉内径是影响大隐静脉曲张射频闭合术后再通的单一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