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肢不同抬高角度对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患者下肢肿胀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下肢不同抬高角度在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术后下肢肿胀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3组患者下肢分别抬高15°、30°和45°,均行大隐静脉曲张术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下肢周长、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效果、睡眠质量、舒适度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3组患者术后1 h的下肢周长均长于术前(P<0.05),术后8 h、12 h和24 h的下肢周长均短于术前(P<0.05);B组和C组术后4 h、8 h、12 h和24 h的下肢周长均短于A组(P<0.05)o 3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低于术前(P<0.05),A组和C组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高于B组(P<0.05).术后3个月,B组和C组的皮肤颜色改善分别为86.67%和90.00%,高于A组的60.00%;B组和C组的残余静脉团块评分分别为(0.40±0.09)分和(0.41±0.10)分,低于A组的(0.66±0.12)分(P<0.05).3组患者术后24 h的PSQI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A组和B组的PSQI评分低于C组;3组患者术后24 h的GCQ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A组和B组的GCQ评分高于C组(P<0.05).B组和C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和3.33%,低于A组的33.33%(P<0.05).结论 大隐静脉曲张术围手术期下肢抬高30°,可提高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和舒适度,减轻下肢肿胀,提高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和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间歇式压力充气泵使用方法以及时间对预防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两种常用的间歇式压力充气泵的方法以及时间,旨在观察间歇式压力充气泵使用方法以及时间对预防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髋部骨折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20例。其中A、B间歇式压力充气泵的使用时间相同,比较方法的不同对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影响,C、D组间歇式压力充气泵的使用方法相同,时间的不同对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影响。结果:出院时C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A组,D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C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 P<0.05)。四组皆有下肢肿胀的发生。 结论:间歇式压力充气泵的使用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一定的影响,使用时间越长,压力越高,预防效果越好,下肢肿胀发生率越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生儿骨髓炎56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新生儿骨髓炎的临床特点、病原学检查、治疗及预后。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骨髓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56例新生儿骨髓炎患儿,男39例,女17例;起病日龄1~28 d,以14~28 d为主(66.1%)。62.5%(35/56)以局部活动差伴被动活动时哭闹入院;57.1%(32/56)发病部位在股骨,76.8%(43/56)有两个及以上骨部位受累;均有局部症状,表现为局部肿胀(94.6%)、局部压痛(94.6%)和局部皮温增高(83.9%)。40例(71.4%)血白细胞计数呈不同程度升高,28例(50.0%)C反应蛋白呈不同程度升高。血和局部脓液培养结果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分别为25.0%(3/12)和40.9%(9/22)。骨髓液培养结果示肺炎克雷伯菌占比最高,为33.3%(5/15)。11例(19.6%)使用抗生素保守治疗,45例(80.4%)行手术治疗。随访到48例患儿,出现对位不良1例、患侧下肢长1例、膝外翻1例,其余患儿情况良好。结论:新生儿骨髓炎早期症状不典型,应尽早完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及早诊断和治疗,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空气压力波治疗联合MOTOmed下肢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空气压力波治疗联合MOTOmed下肢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干预(包括偏瘫肢体训练、转移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电针刺激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MOTOmed下肢训练(每天训练2次,每次20 min)及空气压力波治疗(每天治疗2次,每次30 min),对照组患者则辅以MOTOmed下肢训练(每天训练2次,每次20 min)。于入选时、治疗14 d后对2组患者下肢进行血管超声检测,同时观察患肢周径、局部症状、凝血指标变化情况,并采用改良Autar DVT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发生LDVT风险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偏瘫侧大腿周径、下肢肿胀、疼痛、皮肤色泽改变情况及LDVT发生率(3.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降低,上述指标观察组较对照组有进一步改善趋势,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2组患者D-二聚体(D-D)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2组患者LDVT中高风险、中度风险人数均有所减少,2组患者发生LDVT危险程度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MOTOmed下肢训练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减少LDVT发生,降低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风险,有效改善患者病情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胎儿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产前超声表现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孕妇31岁,孕3产2,孕22 +2周,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行产前超声检查。按照胎儿产前超声筛查方法 [1]对胎儿各结构进行检查,胎儿颅脑、心脏、腹部、神经系统等结构均未见明显异常。行肢体检查时,胎儿双上肢未见明显异常,于胎儿下肢皮肤表层发现多处异常回声,右脚踝后方及左足底内侧见异常膜状强回声,似三角形膜状隆起于皮肤表面(图1A,B),下肢骨性结构未见明显异常,下肢活动自如。嘱孕妇活动20~30 min之后再次进行检查,超声图像无变化。孕妇3 d后复查:除首诊异常表现外,另于左下肢膝关节下方外侧见异常带状回声突出于皮肤表面,一端黏附于皮肤,一端漂浮于羊水中(图1C),动态观察,胎儿下肢活动时可见带状回声随着下肢的活动在羊水中摆动,部分似"海草样"漂浮。三维超声成像:可见双下肢膝关节下方皮肤表面"疱状"隆起,右侧隆起较明显,左侧较平坦(图1D)。孕妇1周后羊水穿刺时复查超声:原左下肢膝关节下方外侧皮肤处膜带状回声较前次检查缩短(图1E),右下肢膝关节下方外侧皮肤可见新发膜带状强回声漂浮(图1F);双足拇趾与第2趾间距增大,似"草鞋足",左足较明显,且大拇趾增粗(图1G,H)。孕妇等待羊水穿刺结果期间再次复查超声:原下肢皮肤表面多处异常回声处未见明显漂浮的带状回声(图1I)。家族史:夫妻双方、双方父母及孕妇的1妹、1弟身体均健康,否认家族性传染病史、遗传病史及类似病史。孕产史:孕妇怀孕3次,第一胎,男性,出生后疑似有皮肤性疾病,21 d夭折,未进一步明确诊断;第二胎,男性,目前生长发育正常,未见明显阳性体征;本次为第三次妊娠,经孕妇同意后行羊水穿刺检查家系外显子,结果提示胎儿的COL7A1基因中检测到一个纯合子突变c.7411C>T(p.Arg2471Ter,474),突变来源是父母均为杂合子携带者c.7411(exon97)C>T(图2)。综合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及遗传咨询分析判断:本例COL7A1基因变异的危害性与患者表型存在相关。孕妇及家属慎重考虑后决定终止妊娠,于本院引产一男性儿,引产儿外观见双下肢皮肤呈剥脱性改变,皮肤大面积脱落、创面破溃、有少量渗液,左足足底增厚变形、皮肤肿胀、表皮黏附松动,颜色灰白,左足第一足趾增粗、皮肤肿胀,右足底表皮脱落,裸露面红润,有渗出,双足拇趾与第2趾间距增大,呈"草鞋足"样改变,左足明显(图3),上肢、颈前、后背有零星皮肤脱落。经孕妇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引产儿皮肤组织病理:常规HE染色下见表皮下大疱(图4A),电子显微镜检查基底膜致密板下真皮层见水疱及裂缝(图4B),从病理上符合诊断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例烧伤截肢后瘢痕癌变伴右大腿近端内侧转移的细胞学诊断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18年10月18日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接诊1例右大腿近端内侧肿胀疼痛的49岁男性患者。患者因46年前右下肢烧伤已行2次截肢术,在笔者科室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右大腿内侧瘢痕性鳞状细胞癌转移,患者于上一级医院行局部活检后伤口仍溃烂不愈,患者要求化学治疗,于行第1周期化学治疗后10 d死亡。该病例提示临床医师针对烧伤后瘢痕溃疡应及早进行病理学检查,避免延误治疗时机,导致癌变恶化及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济舱综合征的预防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经济舱综合征(ECS)是指长途旅行者在飞行途中或飞行后一段时间内出现下肢肿胀、胸痛、呼吸困难、甚至猝死等一系列症状,其本质为静脉血栓栓塞症。ECS是长途旅行者发生猝死的原因之一,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综合征。对非洲地区进行医疗援助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外交事宜。援非医务人员往往需要超过10 h的长途飞行才能到达受援国。因此,提高援非医务人员为代表的长途旅行人群对ECS及其预防策略的认识至关重要,这有利于保障援非医务人员自身健康及顺利开展援非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环磷酰胺与环孢素联用致卡波西肉瘤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例62岁女性系统性血管炎患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因病情控制不佳加用环孢素。应用环孢素4个月余,患者右下肢出现暗红色皮疹,行病变皮肤组织活检,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提示卡波西肉瘤。患者血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未见异常,不支持免疫缺陷性疾病,考虑与免疫抑制药物作用过强有关。将环磷酰胺和环孢素改为雷公藤多苷,糖皮质激素减量,7 d后患者皮疹好转;2个月余后,患者右下肢皮疹消退,皮肤平整、无肿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X连锁多内分泌腺病肠病伴免疫失调综合征合并坏疽性脓皮病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儿男,3岁8个月,因血白细胞增高3年,右下肢皮肤溃烂1周于2021年7月就诊。患儿2018年7月因发热于外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24.7 × 10 9/L,此后定期复查血白细胞计数范围20 × 10 9/L ~ 30 × 10 9/L。2021年5月曾因血白细胞升高至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2周,其间完善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粒系增生不良,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红细胞增多。采集患儿及父母静脉血行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本研究通过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EC-021-112),患儿父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儿X染色体FOXP3基因第4外显子出现c.323 C>T突变,导致108号氨基酸由苏氨酸变为甲硫氨酸(p.Thr108Met),该变异来自母亲(图1)。完善实验室检查:总IgE 317.9 IU/ml(参考值0 ~ 35 IU/ml)。腹部彩超:回肠末段不均匀肿胀、增厚,相应区域肠系膜肿胀、增厚,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肠镜检查:回肠末端黏膜充血、水肿明显,有散在点状发红;降结肠黏膜水肿,局部黏膜可见少许凹陷;回盲部黏膜光滑,血管网清晰。甲状腺彩超未见异常,甲状腺功能检查: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2.13 pg/L(参考值2.41 ~ 5.5 pg/L),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14.47 IU/L(参考值0 ~ 13 IU/L)。追问病史,婴儿期反复出现湿疹,平时无腹痛、便血表现。考虑诊断:X连锁多内分泌腺病肠病伴免疫失调综合征(immune dysregulation,polyendocrinopathy,enteropathy,X-linked syndrome,IPEX),嘱定期随访。母亲未见明显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骨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骨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细胞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的临床特征 、病理特点 、诊疗方法:及预后情况,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以2014年11月9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1例儿童骨KHE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检索维普、万方、CNKI、Pubmed、Medline数据库截至2020年5月关于儿童骨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细胞瘤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本例KHE原发于跟骨,行活检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后,于外院接受西罗莫司口服治疗,随访5年6个月,带瘤生存.通过文献检索,检索到10篇儿童骨KHE相关文献,联合本次报道1例患者分析结果 如下:共15例患者.11例(11/15,73%)出现患处疼痛,5例(5/15,33%)可见局部肿胀,5例(5/15,33%)触痛明显,7例(7/15,47%)出现活动受限.4例脊柱病变患者中,2例(2/4,50%)出现脊柱侧弯,1例(1/4,25%)出现下肢跛行.所有患者未发现明显的皮肤异常.1例(1/15,6.5%)锁骨病变患者出现卡-梅现象.9例行X线检查,7例(7/9,78%)提示溶骨性改变,3例(3/9,33%)提示不同程度硬化,2例(2/9,22%)提示骨密度欠均匀,1例(1/9,11%)提示骨皮质变薄.11例行CT检查,均提示溶骨性改变,7例(7/11,64%)提示骨皮质变薄或破坏.9例行MRI检查,7例(6/9,67%)提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1例(1/9,11%)提示T1高信号、T2高信号,1例(1/9,11%)提示T2低信号,1例(1/9,11%)提示局部骨质破坏.3例行骨扫描检查,均提示病灶呈高摄取率.治疗资料齐全者12例,6例(6/12,50%)病灶广泛切除治疗,2例(2/12,17%)采用西罗莫司治疗,1例(1/12,8%)长春新碱化疗,1例(1/12,8%)沙利度胺和塞来昔布口服治疗,1例(1/12,8%)行脊柱融合固定术,1例(1/12,8%)未接受任何治疗.12例平均随访时间45.9个月,7例(7/12,58%)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影像学结果 阴性,未见肿瘤复发、进展或转移),5例(5/12,42%)带瘤生存(症状体征缓解或消失,影像学结果 提示病灶稳定或缩小,未见肿瘤进展或转移).7例临床痊愈患者平均随访时间52.9个月,其中手术治疗者6例(6/7,86%),长春新碱化疗者1例(1/7,14%).5例带瘤生存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5.8个月,包括西罗莫司治疗者2例(2/5,40%),沙利度胺和塞来昔布治疗者1例(1/5,20%),脊柱融合固定者1例(1/5,20%),无任何治疗者1例(1/5,20%).结论:原发于骨的儿童KHE极为罕见,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均不具特异性,早期行活检术并借助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方法 有助于确诊此病.肿瘤完整切除的患者预后良好,提示手术切除目前可作为根治儿童骨KHE的首选方式.药物治疗儿童骨KHE的指征、方式及效果,尚需通过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加以规范和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