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针预处理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大麻素1型受体与NLRP3炎性小体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电针预处理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大麻素1型受体(CB1R)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7~9周龄,体质量250~28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 n=8):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电针预处理组(EA组)、CB1R拮抗剂AM251+电针预处理组(AM251+EA组)和CB1R激动剂WIN 55,212-2组(WIN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A组行电针预处理(取百会穴,电刺激参数为疏密波,频率2/15 Hz,强度1 mA,持续电刺激30 min,1次/d,连续电刺激5 d),末次电刺激后24 h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AM251+EA组每次电刺激前30 min腹腔注射CB1R拮抗剂AM251 1 mg/kg,其余操作同EA组。WIN组腹腔注射CB1R激动剂WIN 55,212-2 1.5 mg/kg,连续注射5 d,末次注射后24 h时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3 d时,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随后处死大鼠,TTC法确定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提取缺血半暗带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NLRP3、caspase-1及IL-1β表达。 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缺血脑组织NLRP3、caspase-1和IL-1β表达上调( P<0.05);与I/R组相比,EA组和WIN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缺血脑组织NLRP3、caspase-1和IL-1β表达下调( P<0.05);与EA组相比,AM251+EA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缺血脑组织NLRP3、caspase-1和IL-1β表达上调( P<0.05)。 结论:电针预处理可能通过激活CB1R,进而抑制NLRP3炎性小体活化,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间歇性低氧条件下靶向封闭大麻素受体1对小鼠脾脏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靶向封闭大麻素受体1(CB1R)对慢性间歇性低氧(CIH)小鼠脾脏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其调节作用。方法:2021年5—8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实验动物中心选取40只4~5周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NC组)、CIH 6周组(6w CIH组)、CIH 10周组(10w CIH组)、CIH+CB1R靶向封闭6周组(6w CIH+AM251组)、CIH+CB1R靶向封闭10周组(10w CIH+AM251组),使用高级可编程间歇低氧仓建立CIH小鼠模型。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CIH小鼠脾脏组织的形态结构;免疫荧光检测小鼠脾脏M1、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86、CD206的表达,qRT-PCR技术检测脾脏组织中CB1R、CD86、CD206等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辅助性T细胞(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特征性转录调节因子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和叉头框蛋白p3(Foxp3)的相对表达量。ELISA法测定炎症因子 IL-6、IL-10 的表达。采用SPSS 26.0和Graphpad prism 8.3软件分析数据。结果:(1)与NC组相比,CIH组小鼠脾脏组织结构紊乱,纤维组织增生,小动脉周围淋巴鞘中淋巴细胞增生、排列紊乱;CIH组CB1R表达较NC组高( P<0.05),且10w CIH组较6w CIH组表达高( P<0.05),CIH+AM251组CB1R表达均低于对应的CIH组(均 P<0.05);(2)与NC组比较,CIH组巨噬细胞CD86表达水平高于NC组;6w及10w CIH组RORγt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6±0.03、0.91±0.04,均高于NC组的0.65±0.06(均 P<0.05),炎症因子IL-6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80±1.73、14.86±0.01,均高于NC组的6.69±0.23(均 P<0.05);6w及10w CIH+AM251组巨噬细胞CD206表达水平均高于对应的CIH组( P<0.05),6w及10w CIH+AM251组Foxp3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2±0.05、0.32±0.21,均高于6w CIH组的0.28±0.02及10w CIH组的0.02±0.01(均 P<0.05),抑炎因子IL-10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68.45±15.71、379.15±56.84,表达水平均高于对应的CIH组(均 P<0.05)。 结论:靶向封闭CB1R可通过调节小鼠脾脏巨噬细胞极化和炎性相关因子的表达,减轻CIH诱导的炎症反应,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压氧对化疗相关外周神经痛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可否预防化疗相关外周神经痛(CIPNP),同时,以脊髓大麻素受体(CBRs)为主要靶点,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5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高压氧干预组、高压氧+AM630组及高压氧+AM251组,每组15只。CIPNP模型采取紫杉醇腹腔注射法建立,所有干预组从第1次紫杉醇注射开始,隔日应用高压氧干预,共5次。高压氧+AM630组和高压氧+AM251组于每次高压氧干预前分别给予大麻素Ⅱ型受体(CBR2)阻滞剂AM630和大麻素Ⅰ型受体(CBR1)阻滞剂AM251腹腔注射。行为学测试使用von fery纤维毛分别于实验开始前及实验期间每隔7 d测试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WT);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CBR1、CBR2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脊髓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MWT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实验第21天差异最明显[(15.46±2.83)g vs.( 4.33±3.53)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脊髓GFAP、IL-1β、TNF-α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高压氧干预组MWT及脊髓CBR2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脊髓GFAP、IL-1β、TNF-α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腹腔注射AM630可逆转上述作用,而腹腔注射AM251无类似作用。 结论:高压氧可以预防紫杉醇诱导的CIPNP,其机制可能与高压氧激活脊髓CBR2,并进一步阻断脊髓胶质细胞活化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麻素受体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大麻素受体(CBR)是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介导了内源性大麻素或外源性大麻类似物的胞内信号转导,广泛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CBR主要包括经典的1型及2型大麻素受体,以及新型的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和其他G蛋白耦联受体。该文综述了CBR的结构及组织分布特点,以及CBR在高血压、心肌肥厚、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糖尿病心肌病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采用RNA测序技术分析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转录组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研究通过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白细胞进行RNA测序,探讨与发病机制及疾病严重度相关的生物学特征。本研究是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以2019年10月至2022年4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呼吸科住院临床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RSV抗原阳性和(或)RSV核酸阳性的87例患儿作为病例组,将病例组按病情分为轻、中、重三组,按有无特应征分为特应征组和无特应征组,选择同期40名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提取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的全血白细胞RNA进行测序,分析数据得到差异表达基因(DEGs),再通过基因本体论(GO)注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构建筛选与发病机制、病情以及特应征相关的免疫生物学通路及基因。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构建共表达网络,寻找与疾病严重度相关的潜在生物学指标。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DEGs共有1 782个,其中上调基因1 586个,下调基因196个,这些DEGs的GO通路富集显示在分子功能中主要富集在过氧化物酶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等过程,在细胞学组分中主要富集在细胞质囊泡腔、分泌颗粒腔中,在生物学过程中主要富集在中性粒细胞激活参与免疫反应、中性粒细胞脱颗粒、中性粒细胞激活等过程。DEGs的KEGG富集分析显示主要富集于病毒蛋白与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相互作用信号通路。构建PPI网络后得到 CCL2、 IL-10、 MMP9和 JUN共4个处于核心位置的基因。不同病情组与对照组比较所得DEGs主要富集在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通路上。WGCNA分析显示与血氧饱和度相关的棕色模块与病情关系最为密切,其基因主要富集在RNA解旋酶维甲酸诱导基因-I(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上。特应征组的特异性DEGs有230个,无特应征组的特异性DEGs有444个,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均富集到NF-κB信号通路上,特应征不会导致RSV毛细支气管炎儿童免疫反应和转录组特征发生明显改变。综上,中性粒细胞激活、脱颗粒途径以及病毒蛋白与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信号通路参与RSV毛细支气管炎宿主的免疫反应。 CCL2、 IL-10、 MMP9和 JUN基因可能与发病相关。在RIG-I样受体、细胞凋亡及内源性大麻素相关的信号通路中可能存在与疾病严重度相关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麻素2型受体在脂多糖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焦亡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大麻素2型受体(CB2R)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焦亡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8):对照组(C组)、LPS组(LPS组)和CB2R激动剂HU308组(HU308组)。C组细胞不给予药物处理,余2组加入LPS,终浓度为1 μg/ml,孵育15 min时HU308组加入HU308,终浓度为10 μmol/L继续孵育6 h。采用RT-PCR法检测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caspase-1、caspase-11和消皮素D(GSDMD)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LRP3、caspase-1、caspase-11、GSDMD及其C末端(GSDMD-C)表达,计算GSDMD-C/GSDMD比值,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IL-18和IL-1β的浓度。 结果:与C组比较,LPS组NLRP3、caspase-1、caspase-11、GSDMD和GSDMD-C表达上调,GSDMD-C/GSDMD比值升高,培养液IL-18和IL-1β浓度升高( P<0.05);与LPS组比较,HU308组NLRP3、caspase-1、caspase-11、GSDMD和GSDMD-C表达下调,GSDMD-C/GSDMD比值降低,培养液IL-18和IL-1β浓度降低( P<0.05)。 结论:CB2R参与了LPS诱导巨噬细胞焦亡的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麻素2型受体在七氟烷后处理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大麻素2型受体(CB2R)在七氟烷后处理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8~10周龄,体重220~27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6):假手术组(Sham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肠缺血再灌注+七氟烷后处理组(Sevo组)和肠缺血再灌注+七氟烷后处理+CB2R拮抗剂AM630组(AM组)。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 min,再灌注2 h的方法制备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evo组再灌注即刻吸入2%七氟烷,持续30 min,AM组缺血前1 h腹腔注射CB2R拮抗剂AM630 3 mg/kg,其余操作同Sevo组。于再灌注2 h时,麻醉后处死大鼠取小肠组织,光镜下观察肠组织病理学结果并行Chui评分,确定湿重/干重(W/D)比值,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分析法检测MDA含量,采用髓过氧化物酶法测定MPO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 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小肠组织Chui评分、W/D比值、MDA含量和MPO活性升高,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 P<0.05);与I/R组比较,Sevo组小肠组织Chui评分、W/D比值、MDA含量和MPO活性降低,cleaved caspase-3表达下调( P<0.05);与Sevo组比较,AM组小肠组织Chui评分、W/D比值、MDA含量和MPO活性增加,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 P<0.05)。 结论:CB2R参与了七氟烷后处理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等强度体能锻炼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中等强度体能锻炼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焦虑、认知功能影响及可能生化机制。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75)和运动组( n=73)。两组患者均根据临床实际予以药物治疗和常规锻炼,运动组额外增加中等强度体能锻炼。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受试者不良心理状态,采用瞬背词语流畅性测验(verbal fluency task,VFT)、数字广度测验(digital span test,DST)、连线试验(trail making test-A,TMT-A)以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PANSS)评价认知功能,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内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s,eCBs)受体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患者血清中单胺类神经递质、eCBs含量进行测定。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两组间计量资料进行 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 χ2检验。 结果:(1)干预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TMT-A分数、PANS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两组干预前后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00,6.52,25.79,17.03,均 P<0.01);干预后运动组的SAS评分、SDS评分、TMT-A分数以及PAN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t=4.66,20.88,6.61,8.95;均 P<0.01)。两组VFT瞬背词个数、DST数目位数均较干预前升高,两组干预前后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78,22.76,均 P<0.01)。干预后运动组VFT瞬背词个数及DST数目位数均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02,5.15,均 P<0.01)。(2)干预后,两组血清中单胺类神经递质、eCBs含量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其中干预后运动组的HVA水平[(63.68±6.99)pg/mL]、MHPG水平[(175.90±16.22)pg/mL]、5-HIAA水平[(29.94±4.19)pg/mL]、CBR1水平[(6.70±1.40)μg/L]、2-AG水平[(61.90±5.73)pmol/g]以及AEA水平[(76.48±6.59)pmol/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2.97±5.37)pg/mL、(138.50±11.52)pg/mL、(23.87±3.15)pg/mL、(5.71±1.29)μg/L、(52.13±5.14)pmol/g、(67.66±5.88)pmol/g],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43,16.21,10.91,8.65;均 P<0.01)。 结论:中等强度体能锻炼能够显著改善其抑郁、焦虑状态及认知功能,可能与调节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eCBs及其受体水平以升高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麻素2型受体基因过表达与小鼠巨噬细胞焦亡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大麻素2型受体(CB2R)基因过表达与小鼠巨噬细胞焦亡的关系。方法:利用慢病毒转染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制备稳定细胞系:慢病毒LV5阴性对照细胞系LV5-NC、慢病毒LV5CB2R基因过表达细胞系LV5-CB2R-OE(OE)。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种细胞系分别分为3组( n=18):对照组(LV5-NC-C组、OE-C组)、LPS/ATP组(LV5-NC-LPS/ATP组、OE-LPS/ATP组)和CB2R特异性激动剂HU308组(LV5-NC-HU308组、OE-HU308组)。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LPS/ATP组先加入终浓度为0.5 μg/ml LPS孵育5 h后,加入5 mmol/L的ATP孵育1 h。LPS/ATP+HU308组加入终浓度为0.5 μg/ml的LPS和10 μmol/L的HU308共孵育5 h,再给予浓度为5 mmol/L的ATP孵育1 h。采用RT-PCR法检测CB2R、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caspase-1和消皮素D(GSDMD)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1表达,釆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IL-18和IL-1β的浓度。 结果:2种细胞系中与对照组比较,LPS/ATP组NLRP3、caspase-1和GSDMD的mRNA表达上调,IL-18和IL-1β浓度升高( P<0.05);与LPS/ATP组比较,HU308组NLRP3、caspase-1和GSDMD的mRNA表达下调,IL-18和IL-1β浓度降低( P<0.05)。V5-NC-C组与OE-C组比较、LV5-NC-LPS/ATP组与OE-LPS/ATP组比较、LV5-NC-HU308组与OE-HU308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B2R基因过表达并不能有效抑制小鼠巨噬细胞焦亡的发生,只有激活CB2R才可抑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麻素受体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肌层中的表达及其与痛经相关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1型大麻素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 1,CB1)和2型大麻素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 2,CB2)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endometrial-myometrial interface,EMI)和外周肌层(outer myometrium,OM)的表达及其与痛经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期间因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45例为子宫腺肌病组(其中增生期23例,分泌期22例),选择同期因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或宫颈癌Ⅰa期等切除子宫的非腺肌病患者34例为对照组(其中增生期22例,分泌期12例)。子宫切除后立即进行组织取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 CB1和 CB2 mRNA和蛋白表达,并比较CB1和CB2表达水平与痛经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相关性。 结果:子宫腺肌病组 CB1和 CB2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CB1 mRNA:0.119±0.064比0.000±0.010, P<0.001; CB2 mRNA:0.048±0.033比0.005±0.009, P<0.001;CB1蛋白:1.76±0.12比1.14±0.15, P<0.001;CB2蛋白:1.89±0.15比1.13±0.18, P<0.001)。在子宫腺肌病组以及对照组子宫EMI以及OM, CB1 mRNA增生期与分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子宫腺肌病组, CB1 mRNA的表达在EMI显著高于OM(增生期:0.119±0.064比0.059±0.035,分泌期:0.124±0.067比0.053±0.044,均 P<0.001),但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EMI的CB1表达与痛经程度呈正相关( R 2=0.291, P<0.001)。 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肌层中CB1和CB2的表达均上调,且在EMI中的表达高于OM。EMI的CB1表达与痛经程度呈正相关,而CB2的表达与痛经程度无明显相关,提示CB1可能参与了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