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事件相关电位评估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的早期语音加工能力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利用听觉事件相关电位评估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CI)植入者对元音、辅音和声调的早期听觉加工能力。方法:2021年2月到2024年2月期间招募19例语前聋CI儿童(男12例、女7例,年龄3~8岁,平均6.0岁)和19例听力正常(normal hearing,NH)儿童(男12例、女7例,年龄4~9岁,平均6.8岁)。使用单音节/ta1/作为标准刺激,/tu1/,/te1/,/da1/,/ra1/,/ta4/和/ta2/作为偏差刺激,构建多偏差oddball范式。记录并分析两组儿童由元音、辅音和声调变化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应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H儿童对元音、辅音和声调变化均表现出显著的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 P<0.05),而CI儿童对元音和辅音变化仅表现出正向失匹配反应(positive mismatch response,pMMR)( P<0.05)和P3a反应( P<0.05),且未对声调变化表现出任何事件相关电位( P>0.05)。与NH儿童相比,CI儿童的pMMR和P3a潜伏期更长( P<0.01),两组间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时频分析显示,CI儿童的θ频段神经振荡同步性较NH儿童低(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I儿童的CI使用时间与听觉能力分级量表(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 P=0.004)、言语可懂度分级量表(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e,SIR)( P=0.044)和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 P=0.001)得分呈正相关。 结论:语前聋CI儿童对元音和辅音具备一定的早期听觉加工能力,但与同龄NH儿童相比,语前聋CI儿童对语音尤其是声调的加工能力仍不成熟。事件相关电位可作为反映CI儿童听觉言语功能成熟度的客观电生理指标。坚持长期佩戴CI有助于语前聋儿童听觉言语能力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失匹配负波的神经反馈技术在认知功能改善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脑电神经反馈(NF)技术改善主观认知下降(SCD)患者认知功能的有效性。方法:选择自2019年4月至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招募的10名SCD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通过脑电NF技术在2周内进行5次基于失匹配负波(MMN)的神经活动调节。以中线额中点(Fz)、中央点(Cz)以及顶点(Pz)3处电极为训练电极,基于Oddball范式以听觉音调刺激(标准刺激1000 Hz,偏差刺激为个人听力辨别阈值)诱发事件相关电位(ERP)的MMN特征,视觉圆盘刺激反馈患者动态神经活动信号。比较SCD患者NF训练前后的ERP波形及标准MMN特征(幅值与潜伏期),评估患者训练前后神经活动水平变化;使用9种(3种类型×3种梯度)N-Back工作记忆任务与听力辨别能力测试评估认知能力改善情况。结果:ERP分析结果显示,与训练前比较,SCD患者训练后MMN波形更显著,标准与偏差刺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Fz、Cz以及Pz电极3处MMN幅值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9种工作记忆任务中,听觉音调3-Back任务训练前后的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MMN的NF技术可显著提高SCD患者的MMN幅值与听觉工作记忆任务准确率,有望成为改善临床早期AD患者与健康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潜在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婴幼儿失匹配反应前注意成分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随着皮层诱发电位技术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研究通过失匹配反应来客观评估婴幼儿听觉中枢系统发育情况,本文综述了失匹配反应的前注意成分正性-失匹配反应和晚期辨别负波的基本特点及其在婴幼儿中的研究进展,为婴幼儿听觉加工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心理内在控制技术对睡眠障碍艇员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心理内在控制技术对睡眠障碍艇员睡眠本能重塑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某基地因睡眠障碍就诊潜艇艇员38人,应用心理内在控制技术干预。干预前、后10 d内,采用睡眠日记评估睡眠规律指数(SR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估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采用脑电生理仪记录干预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失匹配负波(MMN)和P300值。结果:干预前后比较,SRI<25患者由12人减少为7人,26≤SRI≤36患者由17人减少为10人,37≤SRI≤46患者由5人增加到8人,SRI>46患者由4人增加到13人。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及日间功能紊乱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潜伏期MMN明显延迟( P<0.01),波幅MMN明显降低( P<0.05);干预后潜伏期P300明显延迟( P<0.01),波幅P300明显提高( P<0.01)。 结论:采用心理内在控制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潜艇艇员睡眠,显著提高其大脑自动信息加工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失匹配负波及P3a联合脑电反应性对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失匹配负波及P3a联合脑电反应性对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2019年10月至2020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并于发病28 d内行听觉失匹配负波(MMN)、P3a及脑电反应性(EEG-R)检查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个月,并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分为2组,GOS 1~2分为预后不良组,GOS 3~5分为预后良好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临床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有统计学意义指标预测预后的效能并确定cut-off值。结果:共有48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男35例,女13例,年龄范围18~68岁,其中29例预后良好,19例预后不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EEG-R、Fz处MMN的波幅绝对值(FzMMNA)及Cz处P3a的波幅值(CzP3aA)与昏迷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则表明仅存在EEG-R、FzMMNA及CzP3aA是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预后良好的预测因子( P<0.05),其ROC曲线下的面积(AUC)(95% CI)分别为:0.757(0.613~0.900)、0.912(0.830~0.994)及0.887(0.793~0.981),且后两者的联合及三者的联合提高了AUC,分别为0.942(0.879~1.000)及0.964(0.920~1.000)。另外,cut-off值为1.27 μV、2.64 μV时,FzMMNA及CzP3aA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最佳[89.66%(26/29)、84.21%(16/19)及82.76%(24/29)、84.21%(16/19)]。 结论:FzMMNA及CzP3aA联合EEG-R有望成为预测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预后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多个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指标检测儿童失神性癫痫脑活动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全面评估常见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指标检测儿童失神性癫痫(CAE)异常脑活动的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0年2月至2021年9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就诊的20例CAE患儿的同步采集脑电图-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数据,排除2例头动较大的CAE患儿后,共18例患儿的44段发放状态fMRI数据用于后续研究,使用广义线性模型计算获得了癫痫放电相关的激活图。同时纳入94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采集其rs-fMRI数据。基于fMRI数据集,计算12种常见rs-fMRI指标[低频振幅(ALFF)、分数低频振幅(fALFF)、局部一致性(ReHo)、功能连接密度(FCD)、长程FCD、短程FCD、流入格兰杰因果关系密度(GCD-in)、流出GCD(GCD-out)、净流入GCD(GCD-int)、rs-fMRI滞后分析(RSLA)、Hurst指数及大脑熵值],并采用两样本 t检验,比较并获取了患儿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脑图,采用戴斯系数评价各指标与激活图的重合度。 结果:CAE患儿癫痫放电相关的血氧水平依赖正激活主要在双侧丘脑,负激活主要在默认模式网络(DMN)相关脑区。各种静息态指标检测到的异常脑区之间存在明显的重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AE患儿静息态指标ALFF、fALFF、ReHo、Hurst指数、GCD-in、GCD-out及短程FCD在双侧丘脑升高,而FCD、长程FCD、GCD-int及RSLA降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AE患儿ALFF、fALFF、ReHo、短程FCD、GCD-out、RSLA及大脑熵值在DMN降低,而FCD、长程FCD、GCD-in及GCD-int升高。FCD系列指标与全面棘慢波放电相关的血氧水平依赖激活脑图的戴斯系数最高(长程FCD的戴斯系数为0.365,FCD则为0.362),而Hurst指数表现最低(戴斯系数为0.142)。结论:多个rs-fMRI指标不同程度地反映了CAE患儿异常脑活动变化,其中FCD分析对CAE患儿的癫痫活动有较好的检测能力。rs-fMRI技术有助于理解CAE的病理生理机制,寻找可靠的影像学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听觉失匹配负波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伤后6个月意识恢复的预测效能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听觉失匹配负波(MMN)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患者伤后6个月意识恢复的预测效能。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51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13例;年龄18~70岁[54.0(42.0,62.0)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5分37例,6~8分14例。患者均在伤后7~27 d内行MMN监测。根据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患者分为意识恢复组(GOS 3~5分,21例)和意识未恢复组(GOS 1~2分,30例)。记录两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以及MMN监测时的瞳孔对光反射及GCS、标准刺激下电极Fz处N1的波幅绝对值(sFzN1A)、偏差刺激下电极Fz处N1的波幅绝对值(dFzN1A)、标准刺激下电极Cz处N1的波幅绝对值(sCzN1A)、偏差刺激下电极Cz处N1的波幅绝对值(dCzN1A)、电极Fz处MMN的波幅绝对值(FzMMNA)及电极Cz处MMN的波幅绝对值(CzMMNA)。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并确定sTBI患者伤后6个月意识恢复的独立预测因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独立预测因子预测sTBI患者意识恢复的效能并确定分界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MN监测时的瞳孔对光反射、GCS及FzMMNA与意识恢复有一定的相关性( P<0.05或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MMN监测时的GCS( OR=9.07,95% CI 1.93,42.76, P<0.01)和FzMMNA( OR=2.74,95% CI 1.13,6.65, P<0.05)与sTBI患者伤后6个月意识恢复显著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FzMMNA的独立预测效能较高(AUC=0.76,95% CI 0.62,0.90),其次是MMN监测时的GCS(AUC=0.74,95% CI 0.59,0.88),两者联合预测效能更高(AUC=0.84,95% CI 0.73,0.95)。以1.0 μV为界,FzMMNA>1.0 μV预测患者意识恢复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和80.0%。 结论:FzMMNA是sTBI患者伤后6个月意识恢复的独立预测因子,且联合MMN监测时的GCS的预测效能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失匹配负波的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自闭症儿童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自闭症儿童行为学特征及听觉诱发电位-失匹配负波(MMN)成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自闭症儿童3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阳极刺激组(19例)和伪刺激组(16例)。阳极刺激组采用阳极tDCS加常规康复的治疗方法,伪刺激组采用tDCS伪刺激加常规康复的治疗方法。tDCS治疗每周3次,每次20 min,常规康复治疗每周5次,每次1 h,共4周。治疗前和所有治疗完成后,评估每位患儿的行为学能力和听觉诱发脑电信号的特征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各项评估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行为能力评估均显著改善( P<0.05),除学习能力外,阳极刺激组较伪刺激组的改善更加显著( P<0.05);阳极刺激组MMN的幅值显著增高( P<0.05),潜伏期显著减小( P<0.05);伪刺激组的幅值和潜伏期无显著性变化( 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之间比较,阳极刺激组MMN的幅值显著高于伪刺激组( P<0.05)、潜伏期显著小于伪刺激组( P<0.05)。治疗前后MMN成分的潜伏期变化与ABC量表、前庭功能、触觉防御及本体感的改善存在显著线性相关( P<0.05)。 结论:阳极tDCS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可有效提高自闭症儿童听觉诱发MMN成分的幅值,缩短潜伏期,改善行为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国外军事航空医学研究热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总结回顾国外航空医学领域的热点问题,掌握军事航空医学最新研究进展,为我军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资料来源 公开发表的军事航空医学领域相关文献。资料引用 公开发表的相关期刊论文33篇,专著1部,报告2篇,电子公告1份。资料综合 长航时导致的飞行疲劳和作业能力降低,缺氧导致认知能力的下降,日常训练和执行高强度作战任务时如何提高耐力和体能是目前国外军事航空医学研究的热点。在航空医学领域中飞行疲劳与情绪-认知相互作用。视觉失匹配负波可能是低氧暴露时感觉和认知障碍的早期和可靠的预测指标。飞行人员颈腰椎损伤影响因素及防治一直是航空医学工作者普遍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同时美国飞行人员体能训练和考核标准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结论:应继续关注疲劳、缺氧及颈腰椎损伤对飞行人员的影响,全面系统地增强飞行人员的认知能力与体能训练,建设更为适合我军的航空医学体系,提高飞行效能,最大限度地保证飞行人员的安全和身心健康,为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有力的航空医学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自体半腱肌重建跟骰韧带和跟舟韧带治疗慢性分歧韧带损伤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自体半腱肌重建跟骰韧带和跟舟韧带治疗慢性分歧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武汉市第四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采用自体半腱肌重建跟骰韧带和跟舟韧带治疗的12例慢性分歧韧带损伤患者资料。男4例,女8例;年龄(41.4±9.6)岁;左足7例,右足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9.3±4.3)个月。通过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足负重正、侧位影像学表现,比较术前、末次随访时负重行走时足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中足评分,以及跗横关节稳定性应力试验、运动恢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8.4±4.0)个月。术后(6.8±3.9)个月完全恢复至体育活动。所有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1例患者发生皮神经损伤皮肤麻木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足负重正、侧位X线上可见"双谐波曲线"、跟骰关节及跟舟关节间隙正常、关节位置匹配度可,跟骰关节均处于稳定状态,无复发或加重情况出现。VAS评分由术前的[6.5(5.6,7.0)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0.0(0.0,1.0)分],AOFAS的中足评分由术前的(55.6±8.8)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2.3±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跗横关节稳定性应力试验检查见关节稳定。 结论:利用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跟骰韧带和跟舟韧带治疗分歧韧带损伤,恢复分歧韧带稳定,足踝功能改善明显,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分歧韧带损伤治疗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