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睡眠障碍相关风险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的异常、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发生某些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人体功能及健康.睡眠障碍的发病与年龄呈正相关,由于绝经综合征、代谢相关疾病而高发,女性围绝经期通常是女性睡眠障碍发生的转折点.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严重情况下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根据相关风险因素对症治疗,缓解绝经相关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增加有效睡眠时间,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目标.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睡眠障碍的治疗措施包括非药物治疗(睡眠卫生教育、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绝经激素治疗、精神类及镇静催眠药、褪黑素、中医中药等).综述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睡眠障碍相关风险因素及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失眠的在线简版行为疗法对失眠障碍的干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背景 失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但其操作复杂、耗时长、依从性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在真实世界的应用.简版行为疗法(BBT-I)是一种基于CBT-I的简化治疗方法,其疗效与CBT-I相当,更适合在真实世界中推广.然而,BBT-I是否适用于中国失眠障碍人群暂不明确,而通过线上方式进行BBT-I的研究更是缺乏.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的在线BBT-I(eBBT-I)对中国失眠障碍患者失眠改善的疗效,以及其对患者睡眠信念和态度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将 2023 年 2-11 月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睡眠门诊的失眠障碍患者设为干预组,将线上和线下招募的失眠障碍志愿者设为对照组,干预组接受为期 2 周的eBBT-I治疗,对照组接受精神卫生教育的伪干预.在干预前后分别测量患者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和简版睡眠信念与态度问卷(DBAS-16)得分,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最终共纳入35例干预组患者和30例对照组患者.主要结局指标:组别与时间对ISI得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与时间分别对ISI得分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前3 d(基线)两组ISI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4 d干预组ISI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 14 d ISI得分低于组内干预前(P<0.05).次要结局指标:组别与时间对DBAS-16 得分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对DBAS-16 得分主效应显著(P<0.05);组别对DBAS-16 得分主效应不显著(P>0.05).干预前3 d(基线)、干预后 14 d两组DBAS-16 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 14 d DBAS-16 得分高于组内干预前(P<0.05).结论 eBBT-I有效地改善了失眠障碍患者的失眠症状和负面影响,但对睡眠信念与态度的改善效果仍有待提升.本研究支持了eBBT-I在中国失眠障碍患者失眠治疗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深度访谈法的乳腺癌幸存者失眠认知及针灸治疗偏好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深度访谈法了解乳腺癌幸存者对失眠的认知和针灸治疗偏好.方法:选取 30 例有失眠症状的乳腺癌幸存者进行深度访谈,访谈内容包含睡眠期望、失眠的认知(失眠引起的不适、失眠的可能诱发因素)和针灸治疗偏好(曾用过的治疗方法、未选择针灸治疗的原因和针灸治疗的倾向性)3个方面,基于Colaizzi内容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有失眠症状的乳腺癌幸存者的睡眠期望为能够维持白天的正常功能状态;失眠症状常会导致患者疲劳,诱发失眠的因素主要为内分泌治疗、预期性焦虑和不良睡眠卫生习惯;所有患者均采用过药物治疗,非药物疗法的应用比例较低,针灸多因"不了解"和"怕痛"而未被选择,对于针灸治疗偏好,患者更倾向于痛感轻微、刺激较弱的针灸疗法,每周 2~3 次治疗更容易被接受.结论:乳腺癌幸存者对睡眠有期望,睡眠困扰时均采用过药物治疗,部分不愿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多因不知道针灸可以治疗以及惧怕强烈的针感,期望有更舒适化的针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食管癌患者加速康复术后生活质量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加速康复术后的生活质量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开发的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对134例食管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社会人口学、临床特征等因素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果:食管癌患者总体生活质量得分(74.00分)低于正常人平均得分(常模,75.30分)。功能领域中,情绪和认知功能得分(分别为93.97和95.77分)优于常模(分别为82.80和86.50分);症状领域中,疲乏、疼痛、失眠和便秘得分(分别为14.18、10.94、11.69和5.72分)优于常模(分别为28.80、20.50、20.40和10.70分)。病理分期、体质指数及进食状况为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均 P<0.05)。 结论:加速康复模式可提高食管癌患者部分生活质量水平。应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给予更多关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依从性的差异。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及总体健康状况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而疲劳、恶心呕吐、疼痛、失眠、呼吸困难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食欲下降、便秘、腹泻、经济困难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化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其生活质量,提高其化疗的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临床护理路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在该院进行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路径组及常规组。对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路径组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及干预后疼痛程度,干预后生活质量,观察患者恢复期间出现并发症情况,比较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干预后,路径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社会功能、身体功能、认知功能、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在恢复期间出现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恶心、肝区疼痛、失眠、出血及尿潴留,路径组患者发生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对其护理模式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肝癌介入治疗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其术后疼痛程度,并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能够降低其恢复期间并发症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对改善其预后具有积极意义,且该模式能够得到多数患者的认可,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慢性失眠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4和IFN-γ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水平,以及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与IL-4和IFN-γ的关系。方法:62例慢性失眠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简易智能精神状况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分值和认知功能减退的主诉分为MCI组( n=30)与非MCI组( n=32),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本(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 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版本(Hamilton anxiety scale 14 item,HAMA 14)评测,采用流式荧光法对患者进行血清IL-4、IFN-γ检测,进行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结果:慢性失眠伴MCI组的IL-4和IFN-γ水平明显低于非MCI组[IL-4:0.875(0.143,1.655)μg/L,1.855(0.813,2.723)μg/L;IFN-γ:0.450(0.173,1.163)μg/L,1.160(0.483,3.075)μg/L,均 P<0.05],MCI组与非MCI组IFN-γ/IL-4比值、PSQI、HAMA 14、HAMD 24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4与MoCA总分( r=0.318, P<0.05)、定向( r=0.324, P<0.05)、延迟回忆( r=0.368, P<0.05)呈正相关。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IL-4对慢性失眠患者是否患MCI均存在显著影响( B=2.161, OR=8.682,95% CI=2.058~36.633, P=0.003)。 结论:慢性失眠的认知功能与血清IL-4、IFN-γ密切相关,慢性失眠患者血清IL-4对认知具有保护作用,由此可推测细胞因子或许是慢性失眠患者认知改变的重要的病理生理环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积极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访谈、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患者相关资料,选取诸暨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诊治的肺癌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相关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调查显示,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为(5.71±1.96)分,处中度状态,行为维度疲乏得分为(5.95±2.38)分、情感维度得分为(5.48±2.37)分、感觉维度得分为(5.46±2.38)分、认知/情绪维度得分为(4.79±2.11)分。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手术、贫血状况均为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均 P<0.05)。睡眠障碍、焦虑、抑郁与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呈正相关( r=0.642、0.350、0.192, P=0.000、0.000、0.000)。肺癌患者生命质量评分为(84.14±6.52)分,与癌因性疲乏呈负相关,与功能领域呈负相关,与症状领域、失眠及腹泻呈正相关( P<0.05)。 结论:70例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处中度状况,且以中重度为主,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手术、负血状况为其影响因素,此次调查可为后续临床肺癌患者干预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达标理论的康复训练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达标理论的康复训练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妇科就诊的8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达标理论的康复训练。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和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GSES总分、EORTC QLQ-C30各领域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GSES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EORTC QLQ-C30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总体健康状况领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疲倦、疼痛、失眠、腹泻、便秘领域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达标理论的康复训能够提高宫颈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治疗环周浅表食管鳞状细胞肿瘤的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和外科手术治疗环周浅表食管鳞状细胞肿瘤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11月—2021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ESD或外科手术治疗的153例病变累及食管环周的浅表食管鳞状细胞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ESD组116例,外科手术组37例,分析比较病变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生活质量、术后无疾病复发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等。结果:ESD组的整块切除率为100.0%(116/116),完整切除率为96.6%(112/116),病变长径与并发症和完整切除率无明显相关性( P>0.05)。ESD组手术时间短于外科手术组[(175.1±52.2)min比(266.7±88.2)min, t=-5.991, P<0.001]。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6/116)比8.1%(3/37), P=0.452]。根据EORTC-QLQ-C30量表功能及EORTC-QLQ-OES18量表评分,ESD组的情绪功能( P=0.008)、认知功能( P=0.013)及总健康水平( P<0.001)的评分高于外科手术组,外科手术组出现疲倦( P=0.002)、疼痛( P<0.001)、气促( P<0.001)、失眠( P<0.001)、食欲减退或丧失( P<0.001)、腹泻( P<0.001)及反流( P<0.001)等症状高于ESD组。两组无疾病复发生存率及术后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单纯球囊扩张相比,聚乙醇酸纤维膜联合自体食管黏膜移植联合临时性食管覆膜支架置入可降低ESD术后食管瘢痕狭窄率[53.3%(24/45)比100.0%(55/55), P<0.001],减少术后扩张次数[1.00(0.00,5.00)比9.00(5.00,14.00), P<0.001]。 结论:对环周浅表食管鳞状细胞肿瘤行ESD治疗安全性高,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ESD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更高,术后食管狭窄问题通过内镜下治疗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ESD可作为环周浅表食管鳞状细胞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