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拟微重力环境下人HaCaT细胞热损伤效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人HaCaT细胞的热损伤效应。方法:取人HaCaT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拟微重力热损伤(SMGTI)组、正常重力热损伤(NGTI)组和正常重力假伤(NGFI)组。NGFI组和NGTI组细胞于培养瓶中常规培养,SMGTI组细胞应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模拟微重力培养。将SMGTI组和NGTI组细胞置于45 ℃热水中10 min制作热损伤模型,NGFI组细胞置于37 ℃温水中10 min致假伤。伤后12 h,倒置相差电子显微镜下观察3组细胞形态。伤后2、6、12 h,取3组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检测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量,实验重复3次。伤后2、6、12 h,取3组细胞培养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浓度,实验重复3次。各组各时间点样本数均为3。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1)伤后12 h,NGFI组细胞形态规则,细胞间排列规则,未见细胞碎片。NGTI组细胞形态较规则,细胞碎片较少,细胞间排列较NGFI组紧密。SMGTI组不规则形态细胞较多,大小不一,可见死亡细胞碎片。(2)NGTI组伤后2 h G1期细胞百分比较NGFI组和SMGTI组明显升高( P<0.05),伤后6、12 h较NGFI组和SMGTI组明显降低( P<0.05)。NGTI组伤后2 h的G2/M期细胞百分比较SMGTI组明显降低( P<0.05),NGTI组伤后6、12 h G2/M期细胞百分比较NGFI组和SMGTI组明显升高( P<0.05)。NGTI组伤后2、6、12 h S期细胞百分比较SMGTI组明显升高( P<0.05),NGTI组伤后2、6 h S期细胞百分比较NGFI组明显降低( P<0.05)。(3)伤后2、6 h,NGTI组细胞HSP70 mRNA表达量为2.50±0.30、3.99±0.35,较NGFI组明显升高(1.14±0.15、0.82±0.27, P<0.05),较SMGTI组明显升高(1.17±0.53、1.65±0.59, P<0.05)。伤后2、6、12 h,SMGTI组细胞MMP-9 mRNA表达量较NGTI组明显升高( Z=-2.319、-2.882、-2.908, P<0.05)。伤后各时间点,NGTI组细胞caspase-3 mRNA表达量与NGFI组、SMGTI组相近( P>0.05)。(4)伤后2、6、12 h,NGTI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EGF浓度较NGFI组明显降低( P<0.01)。伤后2、6 h,SMGTI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EGF浓度较NGTI组明显升高( P<0.01)。 结论:模拟微重力条件下热损伤人HaCaT细胞的增殖、分泌功能以及创伤修复相关蛋白表达呈现复杂、多元的变化,这为进一步研究失重条件下损伤修复提供了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模拟微重力对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痰标本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表型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模拟微重力对从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来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表型的影响。方法:利用微重力三维细胞培养系统建立鲍曼不动杆菌模拟微重力株,同时建立正常重力株作为对照组,利用Bioscreen观察两菌株的生长速度,通过涂抹平板计数法对两菌株进行菌落计数,通过观察两菌株在含有5 mmol/L过氧化氢(H 2O 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存活率研究两菌株的氧化应激性,通过结晶紫染色法观察两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通过K-B纸片法观察两菌株的抗生素敏感性。 结果:与正常重力株比较,模拟微重力株生长速度减慢,尤其是在10 h以后;平板菌落计数结果显示,与正常重力株比较,模拟微重力株生长受到抑制,菌落数为(2.33±0.61)×10 13CFU/L比(4.87±0.63)×10 13CFU/L( t=4.865, P=0.040);模拟微重力株在H 2O 2溶液中存活率降低,为(51.43±0.97)%比(56.53±2.54)%( t=4.715, P=0.042);模拟微重力株生物膜形成能力下降,吸光度( A) 570值为0.449±0.014比0.506±0.024( t=8.692, P=0.013);阿米卡星对模拟微重力株的抑菌环直径(15.17±0.21)mm,比正常重力株(13.77±0.15)mm增加( t=6.725, P=0.021)。 结论:模拟微重力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生长速度、氧化应激性、生物膜、抗生素敏感性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可以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相关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微重力环境引起宇航员眼部改变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宇航员进入微重力环境后可出现一系列眼部改变,这些改变若得不到及时干预或治疗,将导致宇航员出现长期或永久的视力损害,不仅影响飞行任务的执行,还威胁宇航员的人身安全。尽管目前宇航员出现这些眼部改变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但相关研究已发现,宇航员进入微重力环境后会出现颅内压升高、神经系统改变、生化改变及淋巴、静脉系统循环障碍,这些可能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现归纳国内外近50年来关于宇航员进入微重力环境后出现的眼部改变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以期寻找针对这些眼部改变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为宇航员筛查、训练及防治工作提供相关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价毛蕊异黄酮预防失重性肌萎缩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采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real-time shear wave elastography,RT-SWE)探究毛蕊异黄酮抗失重性肌萎缩的防护效果。方法:通过系统药理学方法筛选出黄芪中抗肌萎缩的潜在关键活性化合物毛蕊异黄酮。18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Na,CMC-Na)灌胃]、尾悬吊(hind limb unloading,HLU)+CMC-Na组(HLU+0.5%CMC-Na灌胃)和HLU+毛蕊异黄酮组(HLU+毛蕊异黄酮灌胃),每组6只。连续灌胃28 d后,分别检测大鼠脏器指数、肝肾毒性、比目鱼肌组织湿重及肌重体重比。采用非侵入式的RT-SWE评价各组大鼠股直肌的厚度和弹性模量;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不同组间大鼠脏器指数和肝肾毒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不同组间大鼠比目鱼肌重量及肌重体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0.66、56.44, P均<0.001);与HLU+CMC-Na组相比,HLU+毛蕊异黄酮组大鼠的比目鱼肌重量及肌重体重比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不同组间大鼠股直肌厚度及肌弹性模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5.47、14.68, P均<0.001);与HLU+CMC-Na组相比,HLU+毛蕊异黄酮组大鼠的肌肉厚度和弹性模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 结论:毛蕊异黄酮对大鼠无毒副作用,可改善大鼠股直肌的厚度和弹性模量,有效预防失重性肌萎缩,可能为航天员的肌萎缩提供新的候选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负载真皮脱细胞基质的聚乳酸静电纺丝纤维敷料制备及检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聚乳酸(PLA)静电纺丝纤维与真皮脱细胞基质(ADM)结合制备适宜伤口愈合的敷料。方法:利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不同质量浓度(10%、12%、14%)的聚乳酸(PLA)纤维膜,筛选出最佳浓度后测定一系列生物学性能。采用4%过氧化氢-6%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法制备兔ADM,评价脱细胞程度。将纤维膜在质量浓度为5%的ADM溶液中孵育24 h,经干燥、辐照灭菌制成负载ADM的PLA纤维膜,评价生物相容性。动物实验:在新西兰兔背部皮肤制造急性创面研究纤维膜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结果:12%浓度PLA纤维膜性能最佳,平均孔隙率79.37%,纤维直径分布主要范围为0.4~1.0 μm,平均吸水率为550.484%,最大拉伸强度可达5.74 MPa,完全培养基孵育12周失重率为12.47%。制备的ADM无细胞残留,DNA残留量(47.528±0.419) ng/mg,与未脱细胞真皮比较,DNA去除率高达96.01%,脱细胞效果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7.750, P<0.01)。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脂肪干细胞增殖能力,48 h复合纤维膜浸提液培养吸光度值(1.121±0.013)与完全培养基培养吸光度值(0.934±0.0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181, P<0.01),说明复合纤维膜生物相容性良好。且动物实验复合纤维膜覆盖创面收缩速度最快,14 d时复合纤维膜组相对伤口面积分别与PLA组、ADM组、纱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908、15.540、23.640, P<0.01)。 结论:本研究制备负载ADM的PLA纤维膜性能良好,可促进兔表皮急性创面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EDI-OCT评估尾部悬吊大鼠视乳头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变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尾部悬吊模拟失重大鼠视乳头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6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15只)和尾部悬吊(简称尾悬)组(45只)。尾悬组采用-30°尾部悬吊建立模拟失重效应动物模型。分别在尾悬前及尾悬4、8周后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深度成像(enhanced depth imaging-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OCT)测量两组大鼠视乳头周围视网膜厚度;分别在尾悬前及尾悬4、8、10、12周后采用EDI-OCT测量两组大鼠脉络膜厚度。结果:尾悬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视乳头周围视网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0.89, P<0.001),且随着尾悬时间延长,其厚度呈下降趋势。尾悬8周后,尾悬组视乳头周围视网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73, P<0.001)。尾悬组大鼠在尾悬4、8、10、12周后脉络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32、12.78、9.69、6.39, P值均<0.001);不同时间点尾悬组大鼠脉络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1.08, P<0.001);随着尾悬时间延长,脉络膜厚度及其与尾悬前的差值均呈上升趋势,8周后达到峰值,后略有下降。 结论:随着尾悬时间延长,尾悬组大鼠的视乳头周围视网膜厚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脉络膜厚度变化值总体呈上升趋势,达到峰值后略有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空间站任务着陆场返回舱前航天员救治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2021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建造期,并将全面迈入空间站时代。未来十年,载人航天任务将更加密集,成为常规性任务。确保航天员的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而医疗救援是最为根本的保障。我国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行都取得了圆满成功,无严重意外事故发生;历次任务中,医疗救护队均进行了充分准备,组织了训练、演练和实战,保障了航天员的安全。但航天员意外伤害的风险永远不能轻视 [1,2]。在过去60余年国际载人飞行中,载人航天故障、事故和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3]。并且,长期失重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功能及结构变化、骨骼和肌肉系统废用性改变等均增加了返回时意外损伤的风险。在载人航天医疗救援任务中,着陆场的医学救援是最为重要内容和环节。着陆场的医学救援主要包括:返回舱前救治(以下简称舱前救治)、载体内救治、载体医疗后送、后方支持医院(以下简称后支医院)交接共4个阶段。舱前救治在危及生命伤情的抢救时极为重要,舱前阶段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时机。舱前环境多为沙漠戈壁,风沙大、冬天气温低、夏天气温高、夜间照明差,医疗条件较差,在携带有限医疗装备的条件下,如何开展舱前救治,目前尚无统一规范。在航天员救治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尽量减少舱前救治时间,将航天员尽快后送至条件相对好的医疗救护载体,另一方面又要抓住舱前阶段的抢救关键时机,救援队面临不少困惑:比如,哪些伤病情必须在舱前救治?哪些可以舱前暂不处理,需尽快送至后送载体内再行处理?舱前能够进行哪些医疗操作?等等。在此背景下,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以神舟十二任务医疗队为主体组织国内相关专家成立了工作小组以及共识专家委员会,经过反复讨论修订,最后投票,形成了针对空间站任务神舟飞船返回舱舱前医学救援的首个专家共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模拟高载荷及失重暴露对新西兰大白兔椎间盘影像学与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表达的相关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分析模拟高载荷及失重环境下新西兰大白兔脊柱的影像学变化以及椎间盘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含量的变化,探讨高载荷及失重环境对椎间盘的影响,为预防和延缓高载荷及失重环境下的腰椎间盘退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余数随机单盲法将120只年龄及体重均衡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30 d、60 d、90 d组)和高载荷/失重组(30 d、60 d、90 d组)共6组,每组20只。通过动物离心机模拟高载荷,尾部悬吊法模拟失重。检测实验动物各实验阶段影像学的改变以及MMP1、MMP3以及TIMP1在椎间盘内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各时间段高载荷/失重组与对照组之间、不同高载荷/失重暴露时间组之间检测结果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影像学观测到实验动物腰 6骶 1椎间盘T2加权像有一定降低。各高载荷/失重组MMP1、MMP3阳性率高于同时间段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97~145.51, P值均 <0.001);MMP1、MMP3阳性率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不同高载荷/失重暴露时间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531.10、1758.80, P值均 <0.001)。高载荷/失重组TIMP1阳性率高于同时间段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34~65.05, P值均 <0.001);不同高载荷/失重暴露时间组之间TIMP1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62.20, P<0.001)。 结论:高载荷/失重会引起动物腰椎间盘中MMP1、MMP3以及TIMP1的含量发生改变,且TIMP1早期变化明显,后期敏感性降低。高载荷/失重可能导致椎间盘中MMP与TIMP的含量发生改变,进而引起椎间盘加速退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航天员长期航天飞行后疗养与康复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综述航天员航天飞行后疗养与康复方案及其研究进展。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发表的航天员飞行后康复疗养相关文献。资料引用 引用文献资料29篇。资料综合 长期处于航天环境导致航天员机体多系统发生适应性改变,对航天员身体健康和工作效能造成不利影响。航天飞行后康复疗养是保障航天员健康的重要措施。通过物理治疗和运动锻炼等手段,结合自然疗养因子,采取分阶段实施方案,可帮助航天员尽快重新适应重力环境,恢复机体功能及良好身心状态,为下一次飞行任务做好准备。结论:通过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有效提升航天飞行后康复效果,以及规划合理评价指标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特殊自然环境对眼压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人类探索和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人群在特殊自然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特殊自然环境有其相对独特的环境特点,不仅可导致人机体发生病理生理变化和新陈代谢紊乱,而且可对眼部造成影响,需要关注维持正常视功能。本文总结了高原缺氧、太空微重力、深水、黑暗、寒冷及空气污染等特殊自然环境对眼压的影响,并探讨眼压在这些特殊自然环境下改变的机制,以期为临床诊疗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