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内经》论妇科及其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黄帝内经》是一部以生命科学知识为主体的古代百科全书,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的理论源头.其中传载的中医妇科相关理论和临床内容,诸如对女子生理机能周期的认识,五脏及奇经中冲、任、督、带脉与女子生理、病理的关系,以及孕脉的辨识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经文对发生于女子的肠覃、石瘕、血枯、胎病、产后发热等病症也有研究,其内容对后世妇科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和理论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叶天士运用通法治疗肾系疾病经验撷英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总结叶天士运用通法治疗肾系疾病的经验,从而为临床辨治肾系疾病提供思路.[方法]以《临证指南医案》为研究对象,结合《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古籍论述,对叶天士运用通法治疗肾系疾病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通法具有丰富内涵,凡有助于气血运行、有利于恢复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方法,皆可视为通法范畴.叶天士提出"凡病宜通"的学术主张,临证确立通络、宣通、柔通、通利以及通阳等诸多方法,启发了通法的临床运用.在肾系疾病的辨治上,叶天士尤其重视其肾气不通的病机,认为肾气不通引发的阴阳失和、痰湿瘀邪蕴积、奇经八脉不通、虚实夹杂是引发肾系疾病的关键,治疗上当重视通达肾气,在水肿、淋浊、遗精等肾系疾病的治疗上形成了"燮理阴阳,以通为用""化瘀通络,通窍固肾""运通奇经,通补肝肾"的治疗原则,并以此遣方用药,效果显著.[结论]叶氏运用通法治疗肾系疾病颇具特色,其辨证准确,理法清晰,用药精简,为运用通法辨治肾系疾病提供了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龙门石刻药方灸法应用特点探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龙门石刻药方是我国目前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其所治病证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科,通过梳理龙门石刻药方所载的28首灸方,总结具有以下应用特点:癫狂病证、虚寒病证以及黄疸等急性病证是其主治病证;选穴方面,针灸并用十三鬼穴、八会穴、募穴等特定穴位,重视督脉、任脉等奇经以及具有独特主治作用的单穴;临床应用遵循辨证施治原则,多穴并用、使用药食同源之品、灸量上因人制宜施灸.龙门石刻药方反映了北魏至唐这一时期对灸法的应用已经相对成熟,灸法已经有了较高的应用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叶天士奇经理论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探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为特征,其发病与脾肾两脏关系密切,属慢性虚损性疾病.从奇经施治是清代医家叶天士重要的治虚理念,该文以此切入,挖掘叶氏奇经理论内涵,并基于此探析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机与治疗.奇经赖肝肾精血荣养、脾胃精气充盈,虚损性疾病具有由脏腑延及奇经的趋向,且奇经在生理、病理方面具有络的属性,奇经气血空乏日久,可出现虚实夹杂、病位深远的"久病入络"特征.基于叶氏奇经理论进一步将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机阐发为"脏腑亏损-奇经乏源"与"奇络虚滞",启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证治疗时除补益脏腑之外,亦需着眼于通补奇经,兼顾行络中滞涩,且针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程特点,治宜缓图其功,以期达虚损渐复的疾病向愈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叶天士通补奇经法新释
编辑人员丨2024/8/17
新安医家叶天士通补奇经法内涵丰富,"奇经"包含奇经八脉经络概念与精血层面两类含义;"通补"之意除方药配伍通补并用外,更是针对奇经冲任二脉"流通满盈,易虚易滞"的生理病理特点而采取的治疗方法.叶天士善用通补奇经法治疗月经不调、虚劳、癥瘕等多种奇经病证.通补奇经法即填补精血和流通药味组合并用之法,并可进一步细分为通补奇经之阳、通补奇经之阴及通补奇经气血三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法国中医斯理维·马丁·胡对"气"的认知与想象
编辑人员丨2024/7/6
当代法国中医斯理维·马丁·胡对传统中医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致力于继承和发展古典针灸学,推动西方社会学习和发展中医学.她在著作《中国医学》中,她将"气"等同于能量,将三焦理论、五行理论、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和营气卫气理论等整合,构建出能量的产生、分配和使用的人体能量系统.同时,她提出治疗的最终目标是恢复人体能量平衡的看法,不仅要考虑到心理和身体的致病因素,更要考虑到灵魂对身心的统摄.西方学者们对中医的变异性解读,使得中医成为了一门世界性医学,同时成为医学创新的源头,对中医的海外传播与现代创新具有现实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傅青主女科》与《济阴纲目》论带下异同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通过学习《傅青主女科》与《济阴纲目》的带下病篇,分析其异同.两者均有湿邪之病因,皆从肝、脾、肾进行辨证论治,且皆有五色带下,但其精到之处各有巧思.傅山构思巧妙,从五行生克论治;重视奇经的引经药,且灵活运用;药少力专且药性平和.而武之望加入了外感风邪致病;崇内经之旨,因人、因时辨证论治;用方简单精妙,辨证精当;加入外治法,直达病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经络理论谈国医大师夏桂成心-肾-子宫轴
编辑人员丨2024/3/23
国医大师夏桂成以经络理论为基础,从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及子午流注3个方面论述经络与心-肾-子宫轴在生理、病理及治疗方面的联系.其认为经络循行路线是心-肾-子宫轴理论的结构基础,经络气血蓄溢在调节心-肾-子宫轴阴阳消长转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指导临床采用循经辨治、通固并施、审时论治等方法保障女性各阶段周期节律的健康演变.并论述足少阴经然谷穴治疗不孕、痛经等妇科病证是经络理论在心-肾-子宫轴应用的体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叶天士升固奇经法述要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叶天士善治诸多奇经病.其常用升固奇经法治疗奇经虚陷失摄所致崩漏、便血等病证,《临证指南医案》解释其为升奇阳,固精络.升固奇经法理论基础源于《黄帝内经》《难经》,深化于宋明,至清代渐臻完善.叶氏升固奇经法所用方药基于《备急千金要方》,其在继承孙思邈用药经验基础上,通过自身大量临床实践总结提出升固奇经法,深化了中医精分病机层面治法,临床可广泛用于治疗督阳下陷,冲任精血不固的遗精、腰脊坠痛及跷维失护的寒热、痿痹多类病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黄帝内经》"营卫倾移"理论探讨妇科癥瘕的辨治
编辑人员丨2024/2/3
妇科癥瘕是指妇女盆腔内有形的肿块,与现代医学认识之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子宫肌瘤、卵巢癌、盆腔炎性包块等密切相关.营卫是行于经脉、通于三焦,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基于营卫内在的交互关联,本研究试通过"营卫倾移"的视角探析妇科癥瘕的中医辨治.总结认为"营卫倾移"的本质是营卫失衡,存在态势、位置、动静、顺逆四端变化,营卫不和是为"移",虚实之变是为"倾",营气不从、营气涩滞、营气内耗是"营卫倾移"的核心机制,由以上三环节干预调控引发的焦阻气遏、奇经虚损是瘀滞化虚为实变生癥瘕的促进因素.故围绕以营卫为中心,构建以化气利水行瘀、清热解毒补虚为体系的癥瘕辨治基本思路,并据营卫倾移病机之不同,行调和营卫、畅利三焦、通补奇经之法,望以此完善中医基于营卫角度对妇科癥瘕发病机制的阐述及临证治则治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