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分析健康人眼底血管图像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探讨健康人眼底血管特征,以期发现眼底动、静脉的正常值范围,以及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等生理因素与眼底血管特征间的关系.方法:运用专业的眼底照相机拍摄健康人眼底图像,并采集受试者的血压及化验检查指标.通过改进的U-Net模型分割眼底动、静脉血管,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提取血管颜色、形态及Haralick纹理特征.结果:共拍摄体检者眼底图像4 487例,筛选出健康且眼底图像清晰者326例,其中男200例,女126例.左、右眼以及眼底动、静脉的形态、颜色及纹理特征上存在差异,血管宽度(width)动脉均值为1.146、静脉为1.430,动静脉比约为4:5.不同年龄段(21-30、31-40、41-50岁)健康人眼底动、静脉特征:与21-30岁及31-40岁的比,41-50岁的动、静脉idm、f12特征值以及静脉asm值增大,动、静脉con、ent、den特征值以及静脉sen值降低.与21-30岁比,31-40岁的动脉f12值增大、静脉con值降低(均P<0.05).不同性别健康人眼底血管特征:与男性比,女性眼底动、静脉的sav、sva值、动脉的curved以及静脉的b mean、bsd、var、sen、ent值均增大,静脉的area值减小(均P<0.05).不同程度BMI的健康人眼底动、静脉特征无差异(均P>0.05).不同程度血压健康人的眼底动脉area、width,静脉 con、idm、dva、den 值具有差异(均 P<0.05).结论:健康人左、右眼及眼底动、静脉间特征均有差异,与性别、年龄及血压等生理因素具有相关性,具有潜在的微循环标志物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椎体强化术治疗超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比较椎体强化术与非手术治疗对超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为其合理治疗提供临床数据.方法 前瞻性研究2022年1月 2023年3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德阳医院接受椎体强化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62例(男性20例,女性42例;年龄85~98岁,平均88.2岁;跌倒伤35例,重物砸伤11例,道路交通伤7例,其他9例)超高龄OVCFs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接受椎体强化术治疗的患者)和非手术组(接受非手术治疗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治疗前、治疗后1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腰背部VAS;同时采用Odom标准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分析则采用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SF-36生活质量量表(SF-36)生理健康总分(PCS)和心理健康总分(MCS)进行比较.利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影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患者均完成随访,无失访、死亡等情况,随访12~18个月,平均14.2个月.手术组39例,非手术组23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发生2例并发症,非手术组发生6例并发症(P<0.05).手术组治疗后1周、3个月、末次随访的Odom's分级优良率均高于非手术组(97.4%,92.3%,94.8%vs.39.1%,60.9%,86.9%).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随访时间点的VAS和末次随访的SF-36量表PCS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手术组各随访时间点VAS显著低于非手术组[治疗后1周3(3,4)vs.5(4,6)、治疗3个月2(2,3)vs.3(3,4)、末次随访2(1,2)vs.3(2,3)];手术组末次随访 SF-36 量表的 PCS(48.1±2.0vs.28.7±1.7)、MCS(57.8±1.9 vs.38.2±2.2)得分明显高于非手术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在两组中,患者的年龄、骨折椎体数量、治疗前腰背部疼痛VAS与患者末次随访的SF-36量表评分负相关,骨密度T值、治疗前SF-36量表PCS、MCS得分与患者末次随访的SF-36量表得分正相关.结论 椎体强化术能快速缓解超高龄患者OVCFs疼痛,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长期卧床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年龄、骨质状况、骨折椎体数量、伤后VAS及治疗前的生存质量是超高龄OVCFs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绝经期取环女性患者疼痛体验及疼痛管理期望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绝经期取环女性患者的疼痛体验及疼痛管理期望,寻找现存的疼痛管理问题,为制定针对性的疼痛管理措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根据目的抽样并利用饱和性原则对11名绝经期取环的女性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半结构式访谈,借助NVivo10.0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反复分析和总结,最终归纳出3个主题:疼痛剧烈、疼痛管理现状不容乐观、患者的疼痛管理期望。结论:绝经期取环女性患者经历了身体上、精神上和心理上不同程度的痛苦,所以医护人员应当重视患者的疼痛体验,注重心理护理,同时加强疼痛管理,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疼痛管理措施,从而缓解其生理上的疼痛,减少其负面心理情绪,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双眼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性,63岁,因“双眼闪光感伴视力下降1年”就诊。视野检查见双眼中心30°视野部分缺损,双眼扫描激光眼底照相检查发现双眼视网膜整个后极部可见大范围萎缩灶,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检查可见双眼黄斑区视网膜萎缩变薄,其中与视野异常相对应的区域光感受器内节和外节层萎缩消失,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检查显示视网膜动脉变细,造影早期后极部视网膜大面积窗样缺损,透见脉络膜大血管背景荧光,晚期呈片状荧光着染,其周呈环状强荧光区。电生理检查显示双眼P 100振幅明显下降。诊断双眼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都地区正常青年汉族人群上唇相关指标三维测量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为成都地区正常青年汉族人群上唇相关指标三维测量数据库的建立进行先期调查,并建立参考数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抽样法纳入2012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的志愿者。分别收集其面部多层螺旋CT(MSCT)资料,获取影像数据生成三维模型,并使用3-matic Medical 13.0软件进行分析,对上唇相关线性指标[人中切迹点-唇珠最低点(Ls-Sto)、唇珠最低点-下唇红唇缘中点(Sto-Li)、鼻唇点-唇珠最低点(Sn-Sto)、鼻唇点-人中切迹点(Sn-Ls)、人中切迹点-下唇红唇缘中点(Ls-Li)、右侧唇峰点-左侧唇峰点(CphR-CphL)、右侧口角点-左侧口角点(ChR-ChL)、右侧人中嵴中点-左侧人中嵴中点(MphR-MphL)、右侧鼻翼基底点-左侧鼻翼基底点(SbalR-SbalL)、唇珠最低点-颏唇沟点(Sto-Sl)]、比例指标[人中切迹点-唇珠最低点/唇珠最低点-下唇红唇缘中点(Ls-Sto/Sto-Li)、右侧人中嵴中点-左侧人中嵴中点/右侧口角点-左侧口角点(MphR-MphL/ChR-ChL)、右侧人中嵴中点-左侧人中嵴中点/右侧唇峰点-左侧唇峰点(MphR-MphL/CphR-CphL)、人中切迹点-唇珠最低点/鼻唇点-唇珠最低点(Ls-Sto/Sn-Sto)、唇珠最低点-下唇红唇缘中点/唇珠最低点-颏唇沟点(Sto-Li/Sto-Sl)],以及鼻唇角角度进行测量,并采用唇珠—双侧口角三点拟合圆法对上唇弧度进行测量,包括右侧口角点-人中切迹点-左侧口角点(ChR-Ls-ChL)、右侧人中嵴中点-鼻唇点人中切迹点中点-左侧人中嵴中点(MphR-A-MphL)、右侧鼻翼基底点-鼻唇点-左侧鼻翼基底点(SbalR-Sn-SbalL)。采用 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龄(18~24、25~30岁)上述指标的差异,对于不同弧度位置指标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SNK- q法进行分析。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0名志愿者,其中男性68名(45.3%),女性82名(54.7%),年龄为18~30岁,平均24岁。(1)不同性别之间比较:线性指标中Ls-Sto、Sto-Li、Sn-Sto、Sn-Ls、Ls-Li、CphR-CphL、ChR-ChL、SbalR-SbalL、Sto-Sl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MphR-Mph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比例指标中Ls-Sto/Sn-Sto、Sto-Li/Sto-S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Ls-Sto/Sto-Li、MphR-MphL/ChR-ChL、MphR-MphL/CphR-Cph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鼻唇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弧度指标中ChR-Ls-Ch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MphR-A-MphL、SbalR-Sn-Sba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不同年龄组之间比较:各个线性指标、比例指标、鼻唇角、弧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3)不同弧度位置之间比较:3个不同弧度位置的弧度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ChR-Ls-ChL分别与MphR-A-MphL、SbalR-Sn-Sba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MphR-PoinA-MphL与SbalR-Sn-Sbal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该研究基于MSCT影像资料完成了成都地区正常青年汉族人群上唇相关指标三维测量数据的先期调查,并建立了参考值,可通过获得的数据集为临床评估、设计提供直观的参考资料。此外,通过测量上唇的弧度评估上唇是一种新的测量方法,能有效地反映上唇的生理弧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抗苗勒管激素在女童性发育过程及相关疾病评估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女童发育过程中体内性激素种类繁多且相互影响,在儿童时期生理波动较大,导致其在性发育过程及相关疾病评估中的作用有限。抗苗勒管激素由女性卵巢颗粒细胞分泌,与卵巢窦卵泡计数呈显著正相关,被认为是性发育过程及卵巢功能评估的重要工具。由于国内聚焦于女童相关抗苗勒管激素的综述较少,故本文就抗苗勒管激素在女童体内的分泌、调控因素及临床应用,为评估女童性发育过程及相关疾病提供临床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期无重点号。论著《双侧突发性聋169例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通过回顾总结单中心169例(338耳)双侧突发性聋患者临床资料,得出双侧突发性聋患者听力损失严重,更多患者伴耳鸣、眩晕,疗效欠佳,发病30 d内就诊疗效优于30 d后就诊;对低频范围内听力损失,住院治疗听力提高更显著;且双侧突发性聋的发生可能存在免疫机制。论著《乙状窦异常搏动性耳鸣50例临床病例分析》通过回顾性分析50例经乙状窦手术治疗的单侧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患者的病例资料,认为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多见于女性,常见原因可能为乙状窦憩室、乙状窦周骨质缺损等乙状窦壁异常,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可以采用手术治疗。论著《光纤激光镫骨底板开窗治疗耳硬化症及听骨畸形58例疗效分析》采用980 nm光纤激光镫骨底板开窗术治疗耳硬化症(49例)及听骨畸形(9例)所致传导性聋患者,认为该方法治疗耳硬化症及听骨畸形所致的传导性聋有效。论著《内耳畸形相关性镫骨底板瘘的影像学表现》分析了48例(53耳)内耳畸形相关性镫骨底板瘘患者的CT和MRI资料,因其类型不同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了解其影像学表现特征,有助于其诊断。论著《前庭性偏头痛患者顶叶岛盖2功能连接异常的静息态fMRI研究》通过比较前庭性偏头痛与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相关资料,认为前庭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前庭、疼痛、视动网络功能连接异常有关,这些神经通路的异常很可能是前庭性偏头痛发病重要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论著《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哮喘、变应性鼻炎与慢性鼻窦炎的因果关系》从IEU公开数据库中获取疾病的遗传数据,分析发现哮喘是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和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的患病危险因素,而变应性鼻炎是CRSsNP的危险因素。论著《鼻腔微生物多样性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分析77例CRSwNP患者的鼻腔分泌物和鼻息肉组织,得出CRSwNP患者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与鼻息肉复发密切相关,鼻内镜术后鼻息肉的复发可能与保护性微生物丰度的减少和致病微生物数量的增加有关。论著《OSA患者药物诱导睡眠内镜下舌根平面塌陷的临床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通过回顾分析117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资料,认为OSA患者睡眠内镜下舌根平面的阻塞与扁桃体分度和N3期存在相关性,其构建的药物诱导睡眠内镜下舌根平面阻塞诺模图预测模型效能良好。论著《折叠皮瓣在梨状窝癌喉功能重建及梨状窝成形术中的应用及探讨》一文介绍10例采用折叠岛状皮瓣修复梨状窝癌的病例资料,认为折叠岛状皮瓣可恢复喉及下咽的生理性解剖结构,可用于喉功能重建及梨状窝成形。论著《头颈鳞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包绕颈动脉的外科处理策略》一文介绍9例采用覆膜支架动脉内置入手术治疗原发灶未见复发或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患者,认为覆膜支架动脉内置入+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根治性切除术是一种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有效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妊娠期右心耳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期起源于右心耳的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患者的电生理特点和冷盐水灌注导管零射线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妊娠期和非妊娠期局灶性房速女性患者55例,因例数过少排除2例非妊娠期的右心耳房速和4例妊娠期的非右心耳房速患者后,其余49例中,妊娠期右心耳房速组患者6例(12%),其中4例(4/6)为轻重程度不同的心动过速心肌病;非妊娠期且非右心耳起源的房速患者43例(88%)为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在三维系统指导下明确局灶性房速并标出最早激动部位,妊娠期右心耳房速患者行冷盐水灌注导管的零射线射频消融,对照组患者则均在非零射线下手术。术后3、6、12个月和以后每年在门诊进行评估,检查体表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并记录房速有无复发、有无手术并发症。妊娠期患者术后6个月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实验室检查(N末端B型脑钠肽原),并记录分娩情况。分析妊娠期右心耳房速的电生理特点,比较2组患者射频消融的疗效。结果:妊娠期右心耳房速组患者年龄[(30.7±6.2)岁比(57.2±11.7)岁]、左心室射血分数[(46.0±12.8)%比(60.1±5.9)%]和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比例(0比58%)低于对照组,持续性发作(6/6比7%)、胸闷和心慌症状(6/6比49%)、左心室射血分数≤50%(4/6比9%)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 P均<0.05),2组患者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3.7±11.1)次/min比(153.7±15.2)次/min, P>0.05]。妊娠期右心耳房速患者有独特的体表心电图特征,P波在Ⅱ、Ⅲ、aVF导联均为直立波,Ⅰ导联P波为等电位线(1例,1/6)或直立波(5例,5/6),aVL导联P波均为等电位线(1例,1/6)或直立波(5例,5/6),V 1导联P波为宽深的全负向波(5例,5/6)或正负双向波(1例,5/6),V 2~V 6的P波均渐转变为直立;心动周期为(361.7±38.5)ms;成功消融靶点局部A波较体表心电图P波领先(59.4±11.6)ms;三维标测显示6例患者起源点均是多点散在的片状区域,进行片状区域消融,其中2例(2/6)妊娠期患者进行了局部区域广泛消融。随访(15.3±4.0)个月,2组消融手术即刻成功率(6/6比93%)、术后复发率(1/6比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均无并发症,妊娠期右心耳房速组患者均正常分娩。4例心动过速心肌病的患者心脏结构和心功能恢复正常,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左心房内径减小[(30.3±1.3)mm比(36.8±6.7)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64.0±2.9)%比(39.8±10.7)%]、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44.8±4.0)mm比(60.0±2.9)mm],N末端B型利钠肽原[(136.2±47.5)ng/L比(3 408.4±901.3)ng/L]降低( P均<0.05)。 结论:妊娠期右心耳局灶性房速有独特的电生理表现,在三维标测下行冷盐水灌注导管零射线射频消融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脓毒症患者液体平衡与预后的时间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液体平衡与预后的时间相关性。方法:基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 2.0(MIMIC-Ⅳ 2.0)中2008至2019年收治的脓毒症患者数据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年龄≥18岁、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2 d的脓毒症患者,计算患者入ICU 1~7 d每日液体平衡量和累积液体平衡量(CFB),并根据CFB将患者分为液体负平衡组(CFB%<0%)、液体平衡组(0%≤CFB%≤10%)、液体超负荷组(CFB%>10%)。将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定义为结局事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ICU 7 d内不同CFB状态与脓毒症患者住院死亡风险之间的时间相关性。此外,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住ICU≥7 d的脓毒症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 437例脓毒症患者,其中男性6 595例,女性4 842例;年龄(64.4±16.4)岁;10 253例(89.6%)患者存活,1 184例(10.4%)患者住院期间死亡。与存活患者相比,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体质量更轻,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更高,ICU住院时间更长,脓毒性休克发病率更高,使用有创机械通气、肾脏替代治疗(RRT)及血管活性药物的比例更高。在合并症方面,死亡组患者中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脏疾病、肝脏疾病、肿瘤更常见。死亡组入ICU 7 d内每日液体平衡量均高于存活组;存活组和死亡组CFB随ICU住院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年龄、性别、种族、SOFA评分、SAPSⅡ评分、合并症以及是否使用有创机械通气、RRT、血管活性药物后,入ICU第1天液体超负荷为脓毒症患者住院死亡风险降低的保护因素〔优势比( OR)=0.74,95%可信区间(95% CI)为0.64~0.86, P=0.001〕;而第3天液体超负荷是导致脓毒症患者住院死亡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 OR=1.70,95% CI为1.47~1.97, P<0.001),并且在第4~7天均显示住院死亡风险逐渐增加。此外,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和住ICU≥7 d的脓毒症患者分析得到相同的结果。 结论:入ICU第1天液体超负荷会降低脓毒症患者住院死亡风险,然而从第3天开始会增加住院死亡风险。因此,在不同时间对脓毒症患者液体平衡进行管理可能会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营养评估工具在ICU患者营养状况评估中的应用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NRS2002)、主观全面评定法(SGA)和危重症营养风险评分(NUTRIC)评估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营养状况,比较3种评估工具的特点和适用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综合ICU收治的315例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以65岁为标准将患者分组,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营养状况。应用NRS2002、SGA、NUTRIC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肤褶折厚度(TSF)、上臂围(AC)、小腿围(LC)等人体测量指标,并检测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淋巴细胞总数(LYM)、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等血生化指标。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3种营养评估量表与其他客观营养指标的相关性;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3种量表评估ICU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315例ICU患者中男性183例,女性132例;年龄<65岁143例,≥65岁172例。在男性患者中,与年龄<65岁者相比,年龄≥65岁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年龄、BUN显著升高,身高、体重、BMI、TSF、AC、LC、Alb、PA显著降低,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女性患者中,与年龄<65岁者相比,年龄≥65岁者APACHEⅡ评分、年龄、SCr、BUN显著升高,身高、Alb、PA、Hb显著降低,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RS2002评估存在营养风险(NRS2002≥3分)的患者比例为87.62%(276/315);SGA评估显示营养不良(SGA为B级或C级)的患者比例为62.86%(198/315);NUTRIC显示高营养风险(NUTRIC≥5分)的患者比例为66.03%(208/31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ICU患者NRS2002、SGA与NUTRIC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rNRS2002与SGA=0.522, rNRS2002与NUTRIC=0.392, rSGA与NUTRIC=0.442,均 P<0.01)。在3种评估工具中,SGA与评估营养状态的血生化指标和人体测量指标的相关性最好,NRS2002次之,NUTRIC最差。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BMI、AC、BUN和TG是NRS2002筛查ICU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优势比( OR)分别为2.535、0.404、1.438、0.858、2.391,均 P<0.05〕;APACHEⅡ评分、年龄、体重、TP、BUN、LYM和CRP是SGA评估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 OR分别为1.074、1.038、0.921、0.947、1.077、1.625、0.991,均 P<0.05);APACHEⅡ评分、年龄、LYM和CRP是NUTRIC评估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 OR分别为1.159、1.049、0.715、0.995,均 P<0.05)。 结论:NRS2002、SGA、NUTRIC评估ICU患者营养状态简便易操作,其中NRS2002阳性筛查率最高,适用于ICU病情较轻患者;SGA最能反映ICU住院患者的营养状态;NUTRIC与反映营养状态的客观指标的相关性较差,但其指标客观且易获取,适用于ICU中病情危重且意识不清的患者。营养评估工具应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人体测量指标及血生化指标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