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合式教学在妇产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串联式情景模拟结合症状为中心整合式教学在妇产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181名学生(实验组)为研究对象,实施疾病串联式情景模拟结合症状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方式,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满意度问卷调查,与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195名学生(对照组)对比,评价教学效果。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实验组形成性评价成绩(88.66±5.92)分高于对照组(81.11±7.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灵活性、创新性以及提高学习兴趣及临床思维能力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教师在教学灵活性、整合性,学生课堂参与度、活跃度以及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岗位胜任力培养方面较对照组更满意( P<0.05)。 结论:串联式情景模拟结合症状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有助于学生建立疾病整体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SBAR标准沟通模式在提升妇产科护理实习生晨交班能力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SBAR[现状(situation)、背景(background)、评估(assessment)、建议(recommendation)]标准沟通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实习生晨交班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实习护士晨交班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临床实习的护理高职学生30人为观察组,2017年临床实习的护理高职学生31人为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带教方式进行交班能力培养,观察组则在传统带教基础上应用SBAR标准沟通模式进行晨交班能力培养。1个月的教学结束后,采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制定的《护理晨交班考核评价标准》作为评价指标,观察SBAR模式在提高妇产科实习护生晨交班能力中的有效性。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两组护生晨交班得分情况。 结果:观察组护生集体交班总均分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交接班环境、内容完整、流程合理、时间控制合理方面得分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重点突出、体现专科特色、语言流畅方面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床旁交接能力总均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交接班环境、内容完整、重点突出、体现专科特色、流程合理、物品准备、人文关怀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SBAR模式可提高妇产科护理实习生的床旁及集体交接班能力,护理管理者可使用SBAR模式进行护生的晨交班能力培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运用模拟教学培训住培医师产钳助产技术的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研究以15名第二年妇产科住培医师作为教学对象,探讨运用模拟教学方法培训住培医师产钳助产技术的效果。产钳助产模拟教学过程包括理论学习:翻转教学微视频方式学习产钳助产技术理论知识;理论考核:通过线上考核评价学生产钳助产临床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考核达到8~10分者,进入产钳助产模拟教学流程;产钳助产技术模拟学习:在临床技能中心进行情景模拟技能实训;考核评价:采用助产技术-产钳助产考核标准评价产钳助产技术掌握水平,分析考核结果。结果显示,模拟教学组学员教学考核成绩优秀,住培医师对独立操作产钳更具信心,教学效果理想,可进一步推广产科临床技能模拟教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教学门诊联合反思性教学方式在妇产科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在以观摩实习为主流的大背景下,为了促进医学生实习过程中真实医疗环境下的学习与成长,本研究在开展妇产科学教学门诊时联合应用了反思性教学方式。通过分析自2010年至2019年参加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实习的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426名学生对于教学门诊满意度的调查数据,本文阐述了教学门诊流程,以及如何在其中运用反思性教学方式,并总结了其教学效果。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学门诊联合反思性教学方式的满意度评分为(96.00±3.38)分。这提示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妇产科实习中推行教学门诊联合反思性教学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临床实践的学习机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体验式SP联合医学模拟教学的妇产科临床教学实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标准化病人(SP)联合医学模拟教学,提升妇产科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12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实习生100名,按照不同的教学培训方法,将其分为参与SP联合医学模拟教学培训(观察组)与传统带教法培训(对照组),各50名。比较两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考核成绩、教学评价指标、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考核得分分别为(85.46±5.23)分、(87.75±4.8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0.45±5.67)分、(72.56±4.78)分( t=-13.76、-15.71,均 P < 0.001)。观察组在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方式评价、自我评价及专业效能评价下设的所有二级指标上,实习生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对应的人数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8.35、13.26、23.14、16.86、9.93、9.60、8.97、11.27、10.90、10.29、13.25、16.07,均 P < 0.05)。观察组Mini-CEX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观察组不同培训时间焦虑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4.38、4.75、2.84、3.11、3.14、3.40,均 P < 0.05)。 结论:SP联合医学模拟教学法的设计与实施,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妇产科各种疾病,提升针对妇产科疾病的诊断能力,从而培养医学生的综合医学素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微信平台辅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妇产科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对2017—2019级42名北京医院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学员妇科子宫肌瘤内容, 分别采用微信平台辅助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21名,实验组)和基于多媒体辅助临床病例分析(传统)教学模式(21名,对照组)进行教学。教学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子宫肌瘤知识测评成绩分别为(82.4±5.8)和(80.8±5.3)分;教学结束后,实验组基本知识的笔试成绩为(90.5±3.4)分、思辨成绩为(94.5±1.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2.5±4.2)和(84.5±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28, t=5.01,均 P=0.01)。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教学方式较对照组更能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锻炼表达沟通能力,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均 P<0.05)。提示微信平台辅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规培学员的学习效率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超星网络教学平台的BOPPPS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以《妊娠期妇女的护理》为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以重庆医科大学妇产科BOPPPS[导入(bridge in)、学习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总结(summary)]模型与超星网络教学平台相结合实验教学为例,详细介绍了该混合型教学模式遵循的导入、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6大教学模块,结合“过程性评价+奖励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三合一考核方式,全面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实践证明,该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锻炼沟通能力,培养团队精神,促进临床思维建设,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妇产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及思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研究通过阐述妇产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新模式现状,提出妇产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轮转科室局限、理论与实践脱节及科研能力不足的问题;从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安排临床科室轮转及培训科研能力等方面提出对策;为有效提高妇产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兴趣,逐步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类别规范化培训医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不同类别规范化培训医师(简称规培医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4月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和中文版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对某大学17家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全体规培医师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类别和培训专业的规培医师职业倦怠各维度评分,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结果:共收到有效问卷3 531份,规培医师职业倦怠3个维度情绪耗竭、去个性化、成就感低落评分依次为(10.24±6.82)分、(5.60±4.84)分、(13.36±8.12)分,职业倦怠总体检出率为53.2%(1 878/3 531)。以住院医师为参照,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倦怠风险较高( OR=1.40,95% CI:1.14~1.71);工作量越大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越高( OR=1.26,95% CI:1.19~1.34);受疫情影响程度越大越容易引发职业倦怠( OR=1.24,95% CI:1.14~1.34),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不同类别规培医师职业倦怠存在差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全科、妇产科等规培医师职业倦怠风险较高。培训管理部门应提高关注度,加强人文关怀,通过多种途径减缓规培医师职业倦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器官系统整合课程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的教学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器官系统整合课程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方法,以2011至2016级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284人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2014至2016级本科生147人采取基础医学课程实施器官系统整合模式教学,对照组2011至2013级本科生137人采取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教学。问卷调查观察组学生对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的评价。采用SPSS 21.0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观察组学生内科学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考试成绩[(86.34±2.74)分]、外科学理论成绩[(79.69±8.41)分]及外科学操作考试成绩[(81.43±10.72)分]均优于对照组[(85.51±3.36)分、(77.18±6.92)分、(76.78±11.29)分]( P<0.05),妇产科学理论及儿科学理论考试成绩低于对照组( P<0.05),内科学理论考试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35)。观察组学生对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满意率为83.75%。 结论: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应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对学生学习自主性有一定的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