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互联网+"的自主探究式教学在医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自主探究式教学(简称探究教学)在医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3月至2022年7月,选取空军军医大学2019~2022级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学等专业815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2020~2022级610人为试验组,采用探究教学;2019级205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通过考核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和 χ2检验。 结果:实验课程成绩,试验组学生成绩(86.77±1.64)分高于对照组的(80.28±4.26)分,其中,过程性评价成绩试验组学生(86.98±1.45)分高于对照组的(81.16±2.27)分,终结性考核成绩试验组学生(85.27±1.53)分高于对照组的(79.43±5.1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方式的评价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认为教学提升了其分析问题能力[552人(90.5%)]、解决问题能力[534人(87.5%)]、协作能力[545人(89.3%)]和动手操作能力[547人(89.7%)],对照组相应数据为131人(63.9%)、168人(82.0%)、144人(70.2%)和146人(7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探究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具备资料整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医学教育全过程视角下院校教育阶段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整合课程体系建设和胜任力导向医学教育是当前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2项重要工作。本文试图从医学教育全过程视角明确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2个阶段的培养目标、相关性及存在的问题,强调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有机衔接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整合课程建设的原则,即按照医学教育阶段合理设置学习内容和目标;明确与胜任力相契合的学习方式转变,强化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实践驱动学习的落实;明确胜任力导向教育相关临床实践教学和胜任力评价的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外流行病学通识教育教学模式效果评价的系统综述和启示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系统梳理国内外流行病学通识教育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研究,为流行病学通识教育发展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Sinomed、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中英文数据库,筛选出研究流行病学通识教育不同教学模式的文献。采用叙述整合的方法将纳入文献归类,并评价教学效果,进行定性系统综述。结果:共纳入45篇文献(中文28篇,英文17篇),涉及14种教学模式,包括联合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BL)、项目设计模式、案例教学模式(CBL)和其他。除个别文献结果如项目设计、网络平台或翻转课堂模式外,其余创新教学模式的效果均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国内外文献教学模式分布存在差异,国外种类多样,多集中于联合模式和软件/网络平台教学;国内种类较国外更单一,运用最多的是联合教学模式和PBL模式,且对比不同教学模式的研究比国外少。结论:流行病学通识教育还在早期摸索阶段,多种创新教学模式较传统模式的教学效果有所提高,鼓励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结合,将流行病学通识性知识与跨专业知识结合,培养学以致用的复合型人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器官系统整合课程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的教学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器官系统整合课程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方法,以2011至2016级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284人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2014至2016级本科生147人采取基础医学课程实施器官系统整合模式教学,对照组2011至2013级本科生137人采取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教学。问卷调查观察组学生对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的评价。采用SPSS 21.0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观察组学生内科学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考试成绩[(86.34±2.74)分]、外科学理论成绩[(79.69±8.41)分]及外科学操作考试成绩[(81.43±10.72)分]均优于对照组[(85.51±3.36)分、(77.18±6.92)分、(76.78±11.29)分]( P<0.05),妇产科学理论及儿科学理论考试成绩低于对照组( P<0.05),内科学理论考试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35)。观察组学生对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满意率为83.75%。 结论: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应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对学生学习自主性有一定的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器官系统整合PBL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兴起于国外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倡导多学科整合式学习的核心理念,与当前医学教育强调课程整合的思路不谋而合。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院开展的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的PBL教学实施流程,并对其进行评价和反思,以期为PBL的本土化持续推进及与高校医学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微信平台混合其他教学模式的护理教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该课程知识碎片化,操作技能复杂。通过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是当前教学模式发展的趋势。微信作为一种网络交流工具,整合了图片、文字、视频、声音等。虽然已经开通了微信平台,但以微信平台为载体的网络教育还未完全发挥其作用。现代在线教学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混合的教学是未来教育模式改革的方向。本文分析了微信平台与其他教学模式混合教学模式到来的机遇,重点研究各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微信平台与其他教学模式混合教学带来的思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临床医学专业"4+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为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4+4"培养模式自2002年招生以来,一直进行不断探索和改革。以培养多学科交叉能力高级复合型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为目标,通过加强启发式教学、设立医工交叉课程、注重科研能力训练、开设基础临床单循环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等教学改革,确立了"厚基础、强实践、重转化、塑规范、融国际"的具有交医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拟在毕业后教育衔接领域做进一步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厚植育人文化,基于研究型医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为响应"健康中国"和"创新驱动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需求,四川大学作为"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试点高校,从2012年开始探索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国际"基于卫生系统的第三代医学教育"理论基础上,创新提出了基于研究型医院(医疗/科研/转化基地)的新时代"医学+"教育理论和厚植三种文化实现从"树人"到"拔尖"的两层次人才培养范式,创建了"5类整合课程5大教学策略"的胜任力培养体系。从"灌输式教学"全面转向"形成式学习",以"树人文化"熏陶卓越医生;探索两类拔尖计划,构建"1+2+3"双创教育体系,探索"转化式学习",以"创新文化"孵化复合型拔尖人才;开创"院院合一"管理体制,构建移动技术支撑的质控闭环,重铸"质量文化",确保从授业树人到拔尖创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器官系统整合课程和PBL"的全方位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自2001年起,西安交通大学结合自身医学教育积淀,明确提出了"少教多学,导学互动"的人才培养理念,面向全体临床医学学生开展改革。历经十余年教育教学改革,系统地构建了全新的管理架构,并建立了基础临床融通的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体系与PBL教学模式。该模式涉及培养方案、课程模式、教材、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考核评价、教学组织、教学条件与保障等八个方面的综合改革,为全国兄弟院校的整合课程改革提供范例,在我国医学教育史上将具有里程碑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外合作办学临床医学专业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作为国内率先开展整合式教学的院校之一,依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临床医学五年制英文班中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纵向单循环整合课程改革试点。通过改革形成了多学科、单循环、纵向整合课程与序贯性整合课程并行,立体化专业拓展选修课程为辅助的整合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对标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要求,旨在通过系列课程模块建设,突出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理念,重视医学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实现与毕业后教育的有效衔接,以及实现社会、人文学科与医学专业课程的有机交叉与深度融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