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分子肝素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妊娠期高血压(PIH)患者血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84例PI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者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2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血栓弹力图(TEG)参数、母婴结局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2组舒张压、收缩压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凝血反应时间(R)延长,血凝块形成时间(K)缩短,最大振幅(MA)提高,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新生儿窘迫、早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可有效改善PIH患者躯体血液高凝状态,促进血液循环,稳定血压水平,改善母婴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不同孕激素给药方式对激素替代方案准备内膜冻胚移植后妊娠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激素替代方案准备子宫内膜的冷冻胚胎移植(FET)周期中不同孕激素给药方式对妊娠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第1周期冷冻单囊胚移植并使用激素替代方案准备内膜患者3 357例,根据孕激素给药方式分为肌内注射黄体酮组(IMP组)749例、口服地屈孕酮联合阴道微粒化黄体酮胶囊组(DYD-VPC组)2 249例及口服地屈孕酮联合阴道黄体酮凝胶组(DYD-VPG组)359例.比较三组基本临床特征、孕产期并发症及妊娠分娩结局的差异.结果 三组年龄、BMI、不孕年限、未生育、患有原发性不孕症、窦卵泡数、获卵数、FET前子宫内膜厚度、PCOS患者比例、剖宫产史、移植胚胎发育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三组活产率、生化妊娠率、生化妊娠流产率、临床妊娠丢失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IMP组剖宫产率高于DYD-VPC组和DYD-VPG组(83.42%vs 76.88%vs 73.41%,P<0.05).三组妊娠期和新生儿并发症如早产、巨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显示,肌内注射黄体酮与剖宫产风险增加相关.结论 在激素替代方案准备子宫内膜的冻胚移植周期中,口服地屈孕酮联合阴道用黄体酮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与肌内注射黄体酮相同,但剖宫产率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360例危重孕产妇ICU救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危重孕产妇临床特点及其转归,为重症产科亚专业建设提供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危重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总结孕产妇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主要原因、孕产妇死亡原因、器官支持措施等。结果:研究期间,本院产科共收治39 567例孕产妇,转入ICU 360例,平均ICU转入率0.91%;2016年起,产科收治人数、转入ICU人数及ICU转入率均明显增加。ICU收治孕产妇平均年龄(30.9±5.7)岁,平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为7(4,10)分,平均ICU住院时间为1(1,2)d;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为9.0(3.0,17.5)h。ICU孕产妇最主要的分娩方式为剖宫产(占84.72%);48例(占13.33%)行子宫切除,其中42例(占87.5%)因产后出血行子宫切除。孕产妇转入ICU的前3位病因为产后大出血〔36.94%(133/36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1.67%(78/360)〕、妊娠合并心脏病〔15.00%(54/360)〕。因产后大出血转入ICU的产妇的首位出血原因为胎盘异常〔63.98%(103/161)〕,其次为宫缩乏力〔28.57%(46/161)〕;产后24 h平均失血量为(4 019±2 327)mL,因产后大出血而切除子宫的产妇逐年减少。研究期间共有2例产妇死亡,为间接产科死亡;3例自动转出(预计死亡),其中1例为间接产科死亡,2例为直接产科死亡;ICU孕产妇病死率为1.39%(5/360)。结论:孕产妇转入ICU的主要原因为产后大出血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大出血的首要原因为胎盘因素;间接产科死亡超过直接产科死亡,主要是妊娠合并心脏病及重症肺炎导致的死亡;ICU已成为救治危重孕产妇的重要阵地以及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重要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妊娠间隔对经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间隔(IPI)对经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基于全国14个省区市共21家医院开展多中心回顾性研究,通过查阅病历收集2011—2018年间两次妊娠均在同一家医院分娩的经产妇的年龄、身高、孕前体重、IPI、既往史、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妊娠结局等资料。根据不同IPI分为4组:<18个月组、18~23个月组、24~59个月组和≥60个月组,分析其临床特征和妊娠结局。根据WHO的推荐,以24~59个月组作为参照,比较各组经产妇的妊娠结局。进一步根据年龄、妊娠期糖尿病(GDM)史、巨大儿分娩史和早产史进行分层分析,探讨不同特征经产妇中IPI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经产妇8 026例,其中<18个月组、18~23个月组、24~59个月组和≥60个月组分别为423、623、5 512和1 468例。(1)<18个月组、18~23个月组、24~59个月组和≥60个月组的妊娠年龄、本次妊娠前体质指数(BMI)、剖宫产史比例、GDM发生率、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以及剖宫产术分娩比例均逐渐增加,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2)校正混杂因素后,与24~59个月组经产妇相比,≥60个月组经产妇的早产、胎膜早破和羊水过少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42%( OR=1.42, 95% CI为1.07~1.88, P=0.015)、46%( OR=1.46, 95% CI为1.13~1.88, P=0.004)和64%( OR=1.64, 95% CI为1.13~2.38, P=0.009),其他组均未见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增加( P均>0.05)。(3)根据妊娠年龄分层,校正混杂因素后,与24~59个月组比较,高龄经产妇≥60个月组羊水过少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OR=2.87, 95% CI为1.41~5.83, P=0.004);非高龄经产妇<18个月组胎膜早破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OR=1.59, 95% CI为1.04~2.43, P=0.032),≥60个月组胎膜早破( OR=1.58, 95% CI为1.18~2.13, P=0.002)和早产( OR=1.52, 95% CI为1.07~2.17, P=0.020)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根据有无GDM史分层,校正混杂因素后,与24~59个月组比较,≥60个月组有GDM史经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显著增加( OR=5.34, 95% CI为1.45~19.70, P=0.012),无GDM史经产妇胎膜早破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OR=1.44, 95% CI为1.10~1.90, P=0.009)。根据有无巨大儿分娩史分层,校正混杂因素后,与24~59个月组比较,≥60个月组有巨大儿分娩史经产妇剖宫产术分娩的比例显著增加( OR=4.11, 95% CI为1.18~14.27, P=0.026),无巨大儿分娩史经产妇胎膜早破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OR=1.46, 95% CI为1.12~1.89, P=0.005)。根据有无早产史分层,校正混杂因素后,与24~59个月组比较,≥60个月组无早产史经产妇胎膜早破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OR=1.47, 95% CI为1.13~1.92, P=0.004)。 结论:IPI≥60个月或<18个月均会造成经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增加,应通过对育龄期妇女孕前咨询和产后保健的健康教育,指导育龄期妇女再次妊娠时保持适宜的IPI,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妊娠早中期持续孤立性低甲状腺素血症对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早中期持续孤立性低甲状腺素血症对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妊娠早中期持续孤立性低甲状腺素血症孕妇111例,选取同期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正常孕妇673例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结局。结果:妊娠早中期持续孤立性低甲状腺素血症组的年龄、孕前体重、体重指数(BMI)、口服糖耐量试验1 h血糖、2 h血糖均大于或者高于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正常组( P<0.05),妊娠期贫血发生率显著增高( P<0.05),而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2组之间差异未见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2组的巨大儿、死产、新生儿畸形、产后出血、急产、早产、胎儿宫内发育延迟、足月小于胎龄儿差异均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OR=1.1, 95% CI 1.0~1.1, P=0.002)、孕前体重( OR=1.0,95% CI 1.0~1.1, P=0.046)是妊娠早中期持续孤立性低甲状腺素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妊娠早中期持续孤立性低甲状腺素血症与妊娠期贫血相关( OR=1.9,95% CI 1.1~3.2, P=0.024)。 结论:妊娠年龄较大及妊娠前体重较重的孕妇需要关注甲状腺功能,妊娠早中期持续孤立性低甲状腺素血症的孕妇需要关注是否存在贫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西北10家医院5年间2次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治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西北地区10家医院5年间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诊治状况的变化。方法:回顾性调查西北地区新生儿协作组中部分医院(陕西省6家、甘肃省3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和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入院日龄≤3 d并诊断为RDS的早产儿。比较5年间患儿的基本情况、围产期情况、治疗情况、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的变化。采用 t检验、秩和检验或 χ2检验分析各组数据。 结果:(1)2016年及2021年符合纳入标准的RDS早产儿分别为322例和349例,胎龄30~33周 +6的早产儿仍是主要患病人群,男性居多[分别为64.3%(207/322)和57.3%(200/349)]。2021年母亲平均生育年龄明显高于2016年[(30.6±4.8)岁与(28.6±5.4)岁, t=24.02, P<0.001],高龄产妇多于2016年[19.2%(67/349)与12.4%(40/322), χ2=4.18, P<0.05]。(2)2021年与2016年相比,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率[11.7%(41/349)与1.9%(6/322), χ2=25.12]、正规产前检查率[58.5%(204/349)与30.4%(98/322), χ2=53.33]、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率[62.2%(217/349)与28.6%(92/322), χ2=82.58]、剖宫产率[73.6%(257/349)与51.6%(166/322), χ2=35.06]、选择性剖宫产率[24.1%(84/349)与6.5%(21/322), χ2=39.07]和瘢痕子宫妊娠率[7.4%(26/349)与3.4%(11/322), χ2=5.23]均较高( P值均<0.05);胎儿窘迫[30.1%(105/349)与20.2%(65/322), χ2=8.6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4.6%(86/349)与13.0%(42/322), χ2=14.59]、胎膜早破[16.0%(56/349)与10.2%(33/322), χ2=4.89]、羊水胎粪污染[12.6%(44/349)与5.6%(18/322), χ2=9.83]、胎盘早剥[10.3%(36/349)与5.3%(17/322), χ2=5.84]、妊娠期糖尿病[10.3%(36/349)与1.6%(5/322), χ2=22.41]、绒毛膜羊膜炎[4.6%(16/349)与0.9%(3/322), χ2=8.12]、甲状腺功能异常[4.3%(15/349)与0.6%(2/322), χ2=7.88]和心脏病[4.3%(15/349)与0.3%(1/322), χ2=9.17]的比例均较高( P值均<0.05)。(3)治疗情况:2021年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应用率、猪PS应用剂量和牛PS的应用比例均高于2016年[(73.6%(257/349)与67.1%(216/322), χ2=11.62;(178.5±38.0)mg/kg与(165.2±42.8)mg/kg, t=7.85;47.9%(123/257)与19.4%(42/216), χ2=41.72; P值均<0.01]。2021年与2016年气管插管-注入PS-拔管后正压通气使用率、早期(生后2 h内)应用PS及PS治疗前后的血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1年与2016年相比较,抗生素应用时间[7.0 d(5.0~14.0 d)与5.0 d(1.0~8.0 d), Z=7.55]、辅助通气时间[144 h(81~264 h)与73 h(47~134 h), Z=8.20]和住院时间[24 d(14~42 d)与16 d(10~25 d), Z=6.74]明显增加( P值均<0.01),经鼻间歇正压通气[29.6%(100/338)与1.0%(3/306), χ2=97.81]和常频通气的使用率[42.6%(144/338)与30.1%(92/306), χ2=10.87]明显升高( P值均<0.01)。(4)2021年与2016年相比较,动脉导管未闭[15.5%(54/349)与6.2%(20/322), χ2=63.40]、支气管肺发育不良[9.2%(32/349)与2.8%(9/322), χ2=12.88]、持续性肺动脉高压[5.4%(19/349)与0.6%(2/322), χ2=12.85]、脑室周围白质软化[4.3%(15/349)与1.2%(4/322), χ2=7.52]和气胸[3.4%(12/349)与0.3%(1/322), χ2=9.68]的比例升高( P值均<0.05),院内感染比例明显下降[7.4%(26/349)与19.6%(63/322), χ2=21.37, P<0.001]。(5)2021年早产儿RDS治愈率高于2016年[70.8%(247/349)与56.2%(181/322), χ2=15.37, P<0.001],放弃率[7.7%(27/349)与14.3%(46/322), χ2=7.41]和病死率[院内:1.4%(5/349)与5.6%(18/322), χ2=8.74;院外:8.3%(29/349)与13.7%(44/322), χ2=4.96]低于2016年( P值均<0.05)。 结论:这一期间参与研究单位的早产儿RDS的临床救治技术水平提高了,但仍存在一定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妊娠期接种新冠疫苗与常见妊娠并发症和不良出生结局发生风险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妊娠期接种新冠疫苗与孕妇妊娠并发症和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发生风险的关系,为改进孕妇接种新冠疫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covid-19 vaccines”“covid19”“covid 19”“vaccin*”“neonatal outcomes”“perinatal outcomes”“pregnancy outcomes”“premature birth”“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妊娠并发症”“出生结局”“围产期结局”为主要检索词,采用主题词+自由词的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27日。使用Stata16.0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后的效应值,进行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评估。结果:共检索到482篇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12篇英文文献,有88 682名孕妇在妊娠期接种疫苗。meta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在妊娠期接种新冠疫苗不会增加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新生儿早产、小于胎龄儿和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7的发生风险,合并后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及95%置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 CI)分别为0.97(0.91~1.05)、1.01(0.83~1.23)、0.92(0.77~1.10)、0.97(0.90~1.04)和0.93(0.87~1.00)。孕妇是否接种新冠疫苗两组间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后的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及95% CI为-18.26(-40.39~3.87) g。但结果显示孕妇在妊娠期接种新冠疫苗可能会增加妊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合并后的 RR(95% CI)为1.14(1.03~1.26)。此外,敏感性分析表明结果可靠性较好, Egger’s检验和Begg’s检验结果均表明纳入文献之间不存在发表偏倚。 结论:基于国外7个国家的研究提供的证据不支持孕妇在妊娠期接种新冠疫苗会增加常见妊娠并发症和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的发生风险,但仍需更多国内的研究为孕妇接种新冠疫苗提供安全性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实时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成像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早期心功能损伤评价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实时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成像用于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早期心功能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最终分娩的HDCP患者65例(HDCP患者组)和同期健康孕妇65例(健康妊娠组)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孕24~26周和孕32~34周,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实时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检查,比较HDCP患者与健康孕妇在不同妊娠时期的常规心脏超声检测参数和实时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参数差异情况。结果:HDCP患者组孕24~26周左心室常规超声指标检测数值与健康妊娠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793~1.748; P=0.129~0.458);而HDCP患者孕32~34周左室内径(LVD)、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和左室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34.97±2.66)mm、(11.96±1.85)mm、(12.07±1.73)mm]均显著高于同期健康妊娠组[(31.56±2.58)mm、(9.17±1.70)mm、(9.23±1.62)mm]及HDCP患者孕24~26周水平[(32.36±2.61)mm、(10.15±1.79)mm、(10.19±1.64)mm]( t=5.437、6.274、6.319、3.621、4.017、5.241,均 P<0.001);HDCP患者组孕32~34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54.36±4.71)%,显著低于同期健康妊娠组的(63.27±5.04)%及HDCP患者孕24~26周的(59.65±4.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682、5.483,均 P<0.001)。HDCP患者孕24~26周和孕32~34周左室心肌整体纵向应变(LVGLS)、左室心肌整体圆周应变(LVGCS)、左室心肌整体径向应变(LVGRS)和左室心肌整体面积应变(LVGAS)等实时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指标的绝对值[(23.45±2.58)%、(34.09±3.28)%、(22.03±2.31)%、(34.73±3.58)%、(18.63±2.42)%、(30.74±3.07)%、(19.56±2.28)%、(25.85±3.37)%]均显著低于健康妊娠组[(26.27±2.74)%、(37.62±3.61)%、(24.67±2.59)%、(39.41±3.96)%、(26.10±2.81)%、(37.56±3.64)%、(24.82±2.59)%、(40.16±3.96)%]( t=4.415、5.013、4.724、6.253、10.736、8.592、7.627、14.319,均 P<0.001),且HDCP患者孕32~34周LVGLS、LVGCS、LVGRS和LVGAS[(18.63±2.42)%、(30.74±3.07)%、(19.56±2.28)%、(25.85±3.37)%]的绝对值均显著低于孕24~26周水平[(23.45±2.58)%、(34.09±3.28)%、(22.03±2.31)%、(34.73±3.58)%]( t=7.529、4.785、5.194、8.413,均 P<0.001)。 结论:实时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检查可有效鉴别HDCP发病早期心功能损伤情况,较常规心脏超声检查更具优势,对HDCP患者实施保护心功能具有较高临床指导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胎儿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胰腺炎(API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胎儿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API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MAP组(41例)、MSAP组(33例)、SAP组(16例),根据有无胎儿死亡分为胎儿死亡组(13例)和胎儿存活组(77例),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各项生物化学指标。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胎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90例APIP的主要病因是高三酰甘油血症(42/90,46.7%)。血LDH、CRP、血糖、D-二聚体、白蛋白、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及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在不同严重程度APIP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90例孕产妇无死亡,胎儿死亡13例(14.4%)。随着API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胎儿死亡率增加。APIP合并高血压( OR=14.742,95% CI 1.157~187.890, P=0.038)、酮症酸中毒( OR=19.587,95% CI 1.789~214.469, P=0.015)及CRP水平( OR=1.013,95% CI 1.001~1.025, P=0.031)是胎儿死亡的危险因素,ApoA1水平( OR=0.118,95% CI 0.021~0.664, P=0.015)是胎儿死亡的保护因素。ApoA1预测胎儿死亡的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79.2%,CRP预测胎儿死亡的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84.4%,两指标联合预测胎儿死亡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67.5%。 结论:APIP的病情严重程度与胎儿死亡密切相关,高血压、酮症酸中毒、CRP水平是胎儿死亡的危险因素,需特别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孕期血压与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发病关系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建立江苏省妊娠期妇女的孕周-血压曲线和各百分位数对应的血压值,研究各孕期血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的孕妇,最终发生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者的血压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前瞻性妊娠期纵向队列,于2017年7月至2020年9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招募早孕期(11~13周 +6)单胎妊娠妇女,并于中孕期(19~23周 +6)、晚孕期(30~33周 +6)、近预产期(35~38周 +6)进行随访。妊娠相关信息录入Viewpoint 6.0软件进行数据管理,采用标准血压测量方法现场测量血压。使用最小均方误差(LMS)函数拟合孕周-血压曲线,并计算每个随访时间点的各百分位数对应的血压。采用logistic回归法计算血压≥第95百分位数( P95)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发生率的 OR值。 结果:最终3 728例单胎妊娠妇女纳入本研究,包括正常妊娠孕妇3 490例(93.62%,3 490/3 728),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孕妇238例(6.38%,238/3 728)。孕周-血压曲线显示,与早孕期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在中孕期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均在2 mmHg以内;而在同一孕期,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的 P95与第50百分位数( P50)比较上升幅度较大,分别增加14、11、11 mmHg左右。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早孕期收缩压≥ P95的孕妇为收缩压< P95者的4.36倍(95% CI为2.99~6.35),早孕期舒张压≥ P95的孕妇为< P95者的5.22倍(95% CI为3.65~7.46),早孕期平均动脉压≥ P95的孕妇为< P95者的5.14倍(95% CI为3.61~7.32);接近预产期时,相应的发病风险分别为16.76、27.45和27.31倍。不同孕期,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每增加1 mmHg,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相应增加,早孕期分别升高24%( OR =1.24,95% CI为1.15~1.33)、44%( OR=1.44,95% CI为1.31~1.59)、47%( OR=1.47,95% CI为1.33~1.61);中孕期与早孕期相似;晚孕期的发病风险进一步升高;接近预产期时,舒张压或平均动脉压每升高1 mmHg,可使发病风险增加100%以上,收缩压每升高1 mmHg,发病风险增加58%。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预测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相似,且预测效能均不佳。 结论:建立孕期的血压百分位数有助于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高风险孕妇的识别;孕期血压≥血压值的 P95但未达到140/90 mmHg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与血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