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0~5岁儿童食物过敏流行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描述我国0~5岁儿童食物过敏流行情况,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抽取275个监测点开展营养健康监测。最终纳入70 107名0~5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和食物过敏等相关信息。对数据经过复杂加权后计算食物过敏患病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食物过敏患病率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0~5岁儿童食物过敏自报患病率为4.81%,其中,0~5月龄、6~23月龄婴幼儿以及2~5岁学龄前儿童的食物过敏自报患病率分别为0.81%、4.68%和5.26%。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6月龄至5岁、城市、西南地区、头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母亲的儿童食物过敏自报患病率较高。常见的过敏食物为虾类、禽蛋类、蟹贝类、水果、奶类和鱼类,食物过敏自报患病率分别为1.55%、1.25%、0.99%、0.97%、0.87%和0.86%。过敏儿童中对单一食物过敏的比例为69.85%。结论:我国0~5岁儿童的食物过敏自报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常见的过敏食物为虾类、蟹贝类、鱼类、禽蛋类、奶类和水果等,大部分食物过敏儿童属于单一食物过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类生物制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是婴幼儿发生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每年都会导致全球疾病流行,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目前只有帕丽珠单克隆抗体(Palivizumab,Synagis ?)可用于预防早产儿和免疫低下的儿童感染HRSV,但尚未引进国内进行临床应用。经过近70年的研究,仍没有被批准使用的HRSV疫苗,因此抗病毒生物制品的研究显得更加重要,尤其是一些特异性好、靶向性强的抗体类生物制品,其中纳米抗体ALX-0171、预防用单克隆抗体Nirsevimab和MK-1654在临床试验里已经展现出了令人惊喜的结果。本文梳理了HRSV抗体类生物制品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加快我国抗体类生物制品的研发和临床试验的开展,减少婴幼儿HRSV感染的疾病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iRNA在肠道病毒A71型与宿主细胞互作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肠道病毒A71型(enterovirus-A71,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给婴幼儿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威胁,明确EV-A71的致病机制能够为EV-A71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miRNA作为一类非编码RNA,通过靶向结合mRNA控制蛋白表达进而调控宿主细胞的多个生物过程,同时也参与病毒与宿主细胞的互作过程。本文主要从miRNA的生成、EV-A71感染宿主细胞后引起的miRNA表达谱改变、miRNA靶向EV-A71基因组和宿主基因调控EV-A71复制、宿主细胞抗EV-A71的天然免疫应答、细胞凋亡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明确miRNA在EV-A71与宿主细胞互作和EV-A71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易发生暴发疫情。每年季节性流感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2023年2月中旬至4月底,我国呈现一波以甲型H1N1亚型为主的流感流行季,强度略高于新冠疫情前的自然流行年份,今冬明春可能会面临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风险。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减少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挤兑。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和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3),其中IIV3和IIV4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LAIV3为减毒疫苗。流感疫苗在我国属于非免疫规划类疫苗,居民自愿接种。自2018年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每年流感流行季之前均更新并印发当年度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年9月以来,新的研究证据在国内外发表,新的流感疫苗在我国上市,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使用工作,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2022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和修订,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本指南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包括流感疾病负担、疫苗效果、疫苗安全性监测、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第二,更新了一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流感防控有关政策和措施;第三,更新了2023-2024年度国内上市使用的流感疫苗种类;第四,更新了本年度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组分;第五,更新了2023-2024年度的流感疫苗接种建议。本指南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18岁人群可在一次接受免疫服务时,在两侧肢体分别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18岁人群,建议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接种间隔>14 d。对可接种不同类型或不同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何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结合流感疫情形势和多病共防的防控策略,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①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②≥60岁的老年人;③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④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⑤孕妇;⑥6~59月龄儿童;⑦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⑧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对于接种灭活流感疫苗,6月龄~8岁儿童首次接种流感疫苗的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2022-2023年度或以前接种过1剂次或以上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接种1剂次;≥9岁儿童和成年人仅需接种1剂次。对于接种减毒活流感疫苗,无论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仅接种1剂次。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早开展接种工作,尽量在当地流感流行季前完成接种。同一流行季,已按照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的人员,无需再次接种。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灭活流感疫苗。接种单位在整个流行季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本指南适用于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接种单位等从事流感防治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指南今后亦将定期更新、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防治及疫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的感染是造成婴儿与老年人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RSV可引起机体上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可导致支气管炎和肺炎,甚至死亡,严重威胁婴幼儿及老年人的生命和健康。治疗上,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RSV感染的手段,目前,国外已有两款RSV疫苗于今年上市;但国内至今无RSV疫苗上市。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很多候选RSV疫苗已经做到临床晚期研究并且已经显示出很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病原体的生物学特征、致病机制、预防与治疗、以及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适应性训练联合微视频宣教模式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低温体外循环术后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适应性训练联合微视频宣教模式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低温体外循环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郑州儿童医院行低温体外循环术的120例0~3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健康宣教模式,观察组术后予以适应性训练联合微视频宣教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术后恢复情况、两组患儿家长焦虑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术后住院时间、吸氧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家长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适应性训练联合微视频宣教模式有利于促进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低温体外循环术后恢复,缓解患儿家长焦虑情绪,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浙江台州地区婴幼儿诺如病毒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浙江台州地区婴幼儿腹泻病例诺如病毒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台州地区腹泻哨点监测医院0~6岁腹泻患儿670例,对患儿粪便样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与轮状病毒感染患儿进行症状对比,同时根据病毒阳性情况,选取396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诺如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670例腹泻患儿中诺如病毒阳性率为19.70%(132例),其中GⅡ基因型110例,GⅠ基因型22例;不同性别和年龄腹泻患儿诺如病毒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017年1—2月和10—12月阳性率呈现高峰;诺如病毒感染患儿腹泻≥5次/d、水样便、呕吐及发热的比例明显高于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43.147、12.563、49.847、28.589,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菜板生熟未分( OR=1.958,95% CI:1.243~3.086)和发病前1周接触胃肠炎患者( OR=2.438,95% CI:1.247~4.765)是诺如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婴幼儿腹泻病例诺如病毒感染呈明显的季节性分布,菜板生熟未分、发病前1周接触胃肠炎患者是诺如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罹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尤其是2021年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疫情严重流行态势仍将持续,今冬明春可能会出现新冠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而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占用。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和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3),IIV3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IIV4为裂解疫苗,LAIV为减毒疫苗。流感疫苗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属于非免疫规划类疫苗,实行自愿、自费接种。2018-2020年,中国CDC均印发了当年度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一年来,新的研究证据在国内外发表,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应用工作,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2020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本指南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包括流感疾病负担、疫苗效果、疫苗安全性监测、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第二,更新了一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感防控有关政策和措施;第三,更新了我国2021-2022年度国内批准上市及批签发的流感疫苗种类;第四,更新了本年度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组分;第五,更新了2021-2022年度的流感疫苗接种建议。本指南建议:原则上,接种服务单位应为≥6月龄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且无禁忌证的人提供接种服务。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的接种间隔应>14 d。对可接种不同类型、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结合今年新冠疫情形势,为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和对新冠疫情防控的影响,推荐按照优先顺序对重点和高风险人群进行接种:①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②大型活动参加人员和保障人员;③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④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⑤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妊娠的女性。首次接种或既往接种<2剂次流感疫苗的6月龄~8岁儿童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对IIV或LAIV均建议上述原则;2020-2021年度或以前接种过≥2剂次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接种1剂次;≥9岁儿童和成年人仅需接种1剂次。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快安排接种工作,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对10月底前未接种的对象,接种单位在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IIV。本指南适用于从事流感防控相关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预防接种点的接种人员,各级医疗机构儿科、内科、感染科等医务人员,以及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指南今后亦将定期更新、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肠穿孔致明串珠菌血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道1例小肠穿孔所致明串珠菌血症患者的诊治过程,以“明串珠菌”“感染”“leuconostoc lactis”和“bacteraemia”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Embase数据库等检索截至2020年9月所有相关文献并复习。本例患者入院第4天血培养结果为明串珠菌,痰培养结果为鲍曼不动杆菌,经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感染控制。文献共纳入32例患者,其中婴幼儿13例(39.4%)为主要易感人群,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7例(51.5%)为主要感染途径,有1例健康成年男性通过消化道穿孔入血。以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为基础治疗的20例(60.6%)患者治疗成功18例,有效率90.0%。提示明串珠菌感染容易发生在婴幼儿群体,但是健康的成年人仍可在社区获得性感染明串珠菌。大多数β-内酰类抗菌药物对明串珠菌敏感,但是一部分会表现出耐药,因此建议依据药敏选择抗菌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门诊的厦门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相关因素前瞻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厦门地区18~42月龄幼儿语言发育迟缓的社会家庭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童保健及发育行为学门诊就诊的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病例组)及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自编问卷及语言发育量表评估调查,病例对照配比为1∶4。应用 χ2检验、 Logistic回归及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使用Bonferroni校正法进行校正分析。 结果:病例组共收集语言发育迟缓患儿126例,男女比例为2.05∶1.00。对照组纳入504例。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检验分析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母亲文化程度、屏幕时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3)。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显著的危险因素包括母亲文化程度、母子互动及屏幕时间。GMDR分析显示屏幕时间是儿童语言发育迟缓风险最佳单因素模型;而母亲文化程度及屏幕时间构成有统计学差异的双因素模型,且母子互动纳入了三因素模型。 结论:屏幕时间和母亲文化程度是厦门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两者与母子互动存在交互作用,对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构成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