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TIR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皱环盖菇总糖和蛋白质含量快速预测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皱环盖菇是近年来深受消费者喜爱的食药用菌新品种,总糖、蛋白质作为其主要的营养成分,含量的高低与其营养价值关系密切.但是,现有含量检测方法步骤复杂,检测时间长,开发简单、快速含量预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采集7种不同基质栽培皱环盖菇子实体样品的红外光谱共计420个,对比原始光谱与预处理后光谱,确定光谱预处理方法,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对皱环盖菇子实体总糖、蛋白质所对应的特征波谱进行选择,利用随机森林(RF)、偏最小二乘回归(PLS)、支持向量机(SVM)进行建模,比较建模结果确定总糖含量的最佳预测模型为PLS,其中Rc为0.992 8(误差为0.007 2),RMSEC为0.930 8,Rp为0.981 4(误差为0.018 6),RMSEP为1.166 2,RPD为7.341 1;蛋白质含量的最佳预测模型为RF,其中Rc为 0.994 7(误差为 0.005 3),RMSEC 为 0.380 3,Rp 为 0.986(误差为 0.014),RMSEP 为 0.749 1,RPD为8.437 5.以上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可快速、准确地预测皱环盖菇子实体总糖、蛋白质含量,研究结果可为快速预测总糖、蛋白质含量提供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不同遮光处理对黑木耳菌丝抗氧化及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6
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全日光栽培模式下,在出耳期持续的光照刺激使菌丝处在不适宜的生长环境.本研究采用不同遮光程度的黑菌袋,设置 CK(正常菌袋,0%遮光)、T1(50%遮光)、T2(70%遮光)和T3(90%遮光)共4个处理,分析黑木耳菌丝在不同遮光程度下对黑木耳子实体的农艺性状、营养品质和菌丝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在遮光处理下黑木耳原基形成时间相对缩短、出耳整齐、未出芽数减少,各处理第一茬产量呈显著性差异,CK处理为22.09 g,T1处理为25.20 g,T2处理为25.35 g,T3处理为25.58 g;遮光处理下不同时期菌丝的漆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及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CK处理,在采收期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的含量低,同时保持着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activity,CAT)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低,缓解了对机体的损伤,与CK处理呈显著性差异,其中T1 处理和T2 处理表现较好;遮光处理下子实体的粗蛋白含量、氨基酸含量较高,CK处理的粗脂肪含量较高,各处理存在差异.本研究重点讨论黑木耳菌丝在出耳期持续光照胁迫对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黑木耳栽培提供一种更高效的栽培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茯苓原生质体单核化及同核体杂交
编辑人员丨2024/4/6
茯苓Wolfiporia hoelen是一种食药兼用的大型真菌,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但由于长期无性繁殖,导致菌种退化,栽培产量下降,严重影响产业发展.为解决茯苓育种的难题,我们前期建立了茯苓同核体鉴定方法,明确了其交配系统,建立了单孢同核体杂交育种体系,但是部分茯苓菌株子实体形成困难或子实体贴生,导致担孢子收集困难,因此原生质体单核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两株存在较大遗传差异且同核体类型不同的菌株 776 和 775 为材料,核荧光染色表明超过60%的原生质体具有细胞核,原生质体再生率分别为11.0%和7.6%,不易生长的再生菌株中既有同核也有异核菌株.原生质体单核化获得了两个菌株的同核体菌株,比例可达到10%以上,菌株776 获得了两种交配型的同核体菌株(5:3),不存在偏分离(χ2=0.5),但菌株 775 原生质体单核化仅获得了一种交配型的同核体菌株,表现出严重的交配型偏分离.通过杂交菌株与两亲本对峙试验及基于rpb2 的杂合位点验证,证实获得了原生质体同核体杂交菌株 25 株,原生质体同核体与单孢同核体杂交菌株 50 株,表明茯苓原生质体同核体杂交育种的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低温刺激对食用菌子实体形成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6
探究低温刺激子实体形成过程的组学数据能为食用菌的工厂化低碳高效栽培及广温型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本文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对食用菌低温刺激子实体形成的类型进行低温型(11-19℃)和冷压型的划分(≤10℃).在此基础上,综述了食用菌两种类型的低温刺激子实体形成过程的研究进展.食用菌低温刺激子实体形成过程中都涉及信号转导、胁迫响应、基础代谢、细胞分化、细胞结构变化等代谢过程.随着低温型到冷压型的刺激温度下降,糖代谢可能转向脂代谢为子实体形成提供能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金针菇'浙金102'、香菇'L901'和猴头'浙林猴2号'的选育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4/4/6
'浙金 102'是'ZAASFy006'通过多孢自交、系统选育的适宜工厂化栽培的浅黄色金针菇新品种,子实体丛生,菌盖圆形、光滑,菌柄直,基部绒毛少,平均产量达到 394 g/瓶,栽培周期61-66 d.'L901'是'LTH'通过多孢自交、系统选育的适宜工厂化及设施栽培的香菇新品种,菇盖圆整、厚实、褐色,表面鳞片明显,菇柄细短,柄盖比小,口感好,优质菇比例高,前三潮子实体平均产量 941.7 g/棒,三潮栽培周期 160 d.'浙林猴 2 号'是'常山猴头 99 号'经化学诱变选育的适宜设施栽培的猴头菇新品种,子实体肉质、无分枝,头状或倒卵形,无柄,菌刺下垂,粗多糖、粗纤维含量高,平均产量达 562 g/袋,适宜浙江省自然气候栽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不同碳氮比栽培料对血芝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考察不同碳氮比(C/N)栽培料对血芝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以筛选优质高产的袋料配方.方法:以血芝菌株HZ-01 为菌种,木屑、麦麸、棉籽壳等为栽培料,设计 9 种不同C/N的袋料配方进行血芝袋料栽培,测定各试验组的生长速度、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当C/N在54.0∶1~61.9∶1 时,菌丝生长快,平均满袋时间为37.3~37.6 d.当C/N在 50.7∶1~78.6∶1 时,子实体长速适中.当C/N在 50.7∶1~57.7∶1 时(即配方 6~8),子实体农艺性状良好且产量较高,其中配方 6(C/N为 57.7∶1)的发芝数量最多,连朵比例最高,产量也最高,为 106.78 g/袋,芝片大小中等(19.11 g/个);配方8(C/N为50.7∶1)产量次之,为96.03 g/袋,芝片较大(22.03 g/个);配方7(C/N为 54.0∶1)产量排第三,为 84.12 g/袋,芝片较前者更大(26.53 g/个).结论:血芝菌株HZ-01 袋料配方的适宜C/N为 50.7∶1~57.7∶1,为血芝的袋料栽培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农业废弃物培育优质蛹虫草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利用农业废弃物甘薯藤及蛹虫草培养基废弃物作为培养基的主要原料进行蛹虫草菌种驯化.蛹虫草子实体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比例蛹虫草培养基废弃物及甘薯藤粒,通过适宜的培养条件,废弃物中淀粉、蛋白质、糖类、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及蛹虫草胞外酶酶解产生的小分子物质被充分利用,以培育优质蛹虫草子实体.当一级种子中加入蛹虫草培养基废弃物20 g/L和甘薯藤粉10 g/L,二级种中加入蛹虫草培养基废弃物20 g/L、甘薯藤粉10 g/L,使蛹虫草子实体栽培料中蛹虫草培养基废弃物占32%~45%,甘薯藤粒占10%~15%,二者比例为(3~4)∶1时,栽培效果最好.本研究蛹虫草培养基替代原料资源丰富易得,并可节约生产用粮,降低原料成本,从而实现农用废弃物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也符合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非胁迫与砷胁迫培养条件下云芝痕量元素ICP-MS含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云芝样品中5个痕量元素含量,评估云芝限量重金属元素安全性及其菌丝体砷(As)富集能力.方法:采用ICP-MS分析非胁迫菌丝体、子实体及As胁迫菌丝体3种处理条件下18批云芝样品中5个痕量元素累积差异、元素间相关性及含量水平,并考察As胁迫下菌丝体对As的富集系数(BCF).结果:非胁迫条件下培养的18批云芝菌丝体中,DB5菌株中5个痕量元素的总含量较高,As与Cr元素累积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非胁迫条件下栽培的子实体中HN04、NX18、NX17菌株累积量较高,As与Cr元素累积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且As、Cd、Cr、Cu在子实体中累积总量较菌丝体均有提升;As胁迫下所有云芝菌株对中高浓度As均有富集,As平均含量为373.356 mg/kg,富集系数为2.18~12.17.结论:尽管云芝从菌丝体到子实体过程中会加速累积限量重金属元素,但云芝菌丝体和子实体重金属元素安全性不存在较大风险,不过As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下培养的云芝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毛木耳不同生长期菌棒微生物群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为探究毛木耳(Auricularia cornea)代料栽培子实体不同生育阶段菌棒内细菌和真菌群落,基于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毛木耳 4 个出耳期(ful、pri、ope 和 mat)菌棒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获得细菌16S rRNA有效序列503 724 条,真菌ITS有效序列712 728 条.细菌物种注释分属25 门54 纲85 目134 科199属;真菌物种注释隶属5 门9 纲15 目12 科19 属.菌棒中有非常丰富的细菌群落,主要分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最高的前2 个属:ful期是Lysinibacillus(25.71%)和Acinetobacter(14.38%);pri期是Pseudomonas(35.85%)和Solibacillus(14.85%);ope 期是 Lysinibacillus(36.42%)和 Pseudomonas(21.73%);mat 期是 Acinetobacter(27.94%)和Ochrobactrum(14.92%).基于PICRUSt代谢功能预测结果,菌棒细菌群落主要富集于外源生物降解与代谢、脂质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等.各时期菌棒真菌群落以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主,Auricularia为绝对优势菌属(99.19%~99.94%),此外检测出了丰度极低的Simplicillium(0.25%)等.常压灭菌条件下,毛木耳菌棒细菌群落多样性丰富且与现有报道的食用菌细菌性病害病原菌有同源之处,目的菌以Auricularia为优势菌属,未检测出柱霉属(Scytalidium)、青霉属(Penicillium)、链孢霉菌属(Streptomyces)等其他常见病原菌.本研究解析了毛木耳出耳期菌棒微生物群落,为菌棒、子实体生理病害发生及预防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硒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子实体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9
[背景]大球盖菇是我国新兴的食用菌栽培品种,其栽培技术简单、产量高、效益高,在农业废弃物高效转化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究硒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子实体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为富硒大球盖菇的实践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平板试验,测定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Na2SeO3 对菌丝生长速度和干重的影响.以木屑、稻壳、玉米芯为主要原料,添加 0-10 mg/kg Na2SeO3,进行大球盖菇生料栽培试验,测定一潮菇农艺性状、营养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结果]Na2SeO3 浓度为 0-10 mg/L时,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速度与干重无显著影响,分别为 3.74-3.76 mm/d和 40.67-41.33 mg;当浓度达到 15 mg/L及以上时,显著抑制菌丝生长.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添加 0-10 mg/kg Na2SeO3 对一潮菇生物学效率无显著影响,7.5 mg/kg剂量组表现出最佳的菌盖直径、菌柄直径和单菇鲜重.子实体营养分析显示,7.5 mg/kg剂量组表现出最高的粗蛋白、粗多糖、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谷氨酸含量.7.5-10.0 mg/kg剂量组子实体粗多糖对 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hydrazyl,DPPH)和羟基(hydroxy,OH)自由基清除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添加低剂量Na2SeO3 能够显著改善大球盖菇子实体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生料栽培的最适添加剂量为 7.5 mg/kg.本研究为富硒大球盖菇的实践生产提供了可靠的试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